淺談太極拳之緊湊與開展

2020-12-11 阿七聊功夫

傳統太極拳比較注重練架子時的「緊湊與開展」,然而什麼是「緊湊」,什麼是「開展」;什麼時候該「開展」、什麼時候該「緊湊」卻是有講究的。

筆者習練傳統太極拳多年,淺談一二,僅供參考!

楊氏太極拳名家董虎嶺先生

一、 何謂「開展」與「緊湊」

筆者理解的「開展」不是架子有多大,邁步有多開,蹲的有多低就是開展;而是你的拳架子能充分建立在「開筋拔骨」與「節節貫穿」這兩個基本要領之上,方是真正的「開展」。

與「開展」相對應的是「緊湊」。

何謂「緊湊」,不是拳架子縮成一團,而是「外形含蓄有度」與「內在精神內斂」的統一,如果一談「緊湊」就是架子小些,這種說法太片面了。

二、 什麼時候該練「緊湊」與「開展」

楊氏太極拳強調舒展大方、大松大柔。一代太極名家李雅軒先生說:「在初練時,架子宜下的大點,如果功夫久了,就不宜太大太舒展;如架子太伸展了,要點緊湊含蓄收藏才行」。

他還說:「在練功時,不要一定架子多麼大,多麼底下,主要仍還是練出手上的拳意來」。

李雅軒先生這番拳論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緊湊」,什麼時候該「開展」。

一般來說,初練太極拳的,年輕的人應該多在「開展」方面下功夫,有一定功夫基礎的,年紀大一點的拳架子就應「緊湊」些。

楊氏太極拳名家牛春明先生

三、 從「開與合,松與緊」的角度來理解「開展與緊湊」

筆者認為太極拳練到一定功夫階段,就要從一套拳架子上來找「開展與緊湊」的功夫了,而不是根據習練的時間長短來確定的。

說直白點,「開展」就是開,「緊湊」就是合,把「開合」做好了,自然就有「開展與緊湊」;換句話說,「開展與緊湊」練好了,也就有太極拳的「開合」之功。

孫氏太極拳非常強調「開合」的重要性。

現在不少打拳的,開出去的勁是散亂的,你看不到他一手一腳的用意;合也沒有合到一處一點上。

把「開展」與「緊湊」練好了,你的拳架子才有張有弛,開合自然。

筆者認為,「開展與緊湊」相對應的還有「松與緊」的關係。

這裡的近「緊」不是緊張,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對「鬆緊褲」相信不會陌生,鬆緊褲就是由一根有彈性的「鬆緊」來做的褲腰帶。

所以,開始我們的拳架是在舒展、放鬆上下功夫,以後就要在緊湊、松彈方面多下功夫。

身上有鬆緊,自然就有開展與緊湊。

董虎嶺的拳架既有舒展之美,也有緊湊之韻。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本文作者:楊氏太極拳第六代弟子 戚海軍 作者原創 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淺談太極拳速成——傅能斌
    如何能使沒有基礎的太極拳初學者在短時間內練好太極拳?如何能讓一般水平的太極拳練習者得到快速的提高?既是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心願,又是當前太極拳教學中老師和教練們遇到的現實問題。理論上要了解太極拳的淵源流派、明白所練太極拳的基本要求、風格特點、運動規律、技術方法和招式動作名稱。
  • 賀偉:淺談太極拳與禪(摘選)
    【摘要】太極拳與其他中華武功相比,其特色在於靜,這種靜可概括為一念靜和動中之靜,在養生方面,它與坐禪和站樁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太極宗師楊澄甫總結的太極拳十要以及傳統套路大架中,同樣蘊含了豐富的禪意。【關鍵詞】坐禪太極拳養生什麼是禪?一杯茶是禪,一行雁陣是禪,一套太極拳打下來,也是禪。
  • 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
    在張三丰前,太極拳還不能系統地稱為內家拳,是他在前輩太極功的基礎上,採用道家學術、納以道家功夫,為太極拳賦予了內功,創造了內外結合、體系完整的太極拳」。也有人說:是唐代許宣平,師從於歡子學太極功,還有唐代李道子也煉太極功,得以傳承改造了太極拳,那時叫「先天拳」。不管哪種說法,道家學術是太極拳內功心法的源泉,這一點共識是普遍贊同的。
  • 陳氏太極拳之要點——陳子明
    吾師陳品三先生,致力於太極拳者計七十餘年。著太極拳圖畫講義四卷,洋洋十餘萬言,立論精詳,世罕其儔。餘往日錄其要義,以備研探。今先生之書流落他處,未見梓行間世。餘取舊篋所藏,載諸拙著,以彰先生立言之一斑,並使後學者有所遵循焉。
  • 《太極拳經》之研究
    》被各太極拳流派奉為經典著作,然而由於在漫長的歷史流傳中,各派太極拳傳人為了保密之緣故,《太極拳經》都是秘傳,持有者藏之密室,甚至寧可讓《太極拳經》陪葬也不隨意傳人,且在流傳過程中,《太極拳經》的各部分被分開傳抄,逐漸失其原貌。
  • 太極拳論之太極八解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沾粘連隨,斷亦不明知覺運動也。初學對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知此病。所難者,沾粘連隨,而不許頂匾丟 抗,是所不易也。 六、太極陰陽顛倒解 陽、乾、天、日、火、離、放、出、發、對、開、臣、肉、用、器、身、武、立命、方、呼、上、進、隅。
  • 樂陵市教體局組織開展太極拳進社區公益活動
    樂陵市教體局組織開展太極拳進社區公益活動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社區居民參與體育健身的意識,提升全民身體素質。11月1日至13日,樂陵市教體局組織開展以「健康中國,太極同行」為主題的太極拳進社區公益活動。
  • 太極拳人物
    陳長興在陳王廷創編的一至五路太極拳的基礎上,精煉歸納,創造性地發展成現在的陳式太極拳一路、二路,今人稱之為太極拳老架(大架)。陳式太極拳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動作舒展大方,連綿貫穿,沉著穩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相隨;二路以剛為主,剛中有柔,整個套路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套路中有躥奔蹦跳、騰挪閃戰的動作,具有快、剛、躍的特點。
  • 太極拳經歌訣 文摘
    乾隆皇帝舊抄本 「太極拳經歌訣六首」:一首順項貫頂兩膀松,束肋下氣把襠撐,背脊開勁兩捶爭,五趾抓地上彎弓。開展緊湊乃縝密,待機而動如貓行。六首掤捋擠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張三丰 著)論太極推手(楊澄甫 口述 陳微明 錄)世間練太極者,亦不在少數。宣知分別純雜,以其味不同也。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焦作溫縣陳家溝,這個豫北普通鄉村充滿了魅力。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將其對中國傳統哲學樸素深刻的理解融入拳法,蘊含了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亮眼獨特的存在。
  • 在陳家溝,感受太極拳文化
    □郭海榮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焦作溫縣陳家溝,這個豫北普通鄉村充滿了魅力。作為黃河文化符號之一,太極拳將其對中國傳統哲學樸素深刻的理解融入拳法,蘊含了中華民族對搏擊之道的獨特表達,成為中國武術亮眼獨特的存在。
  • 陳家溝首批「陳氏太極拳正宗傳人」,分校宿遷劉凱散打太極拳館錦上...
    宿遷網訊 楚霸王項羽故裡,自古尚武之地,說起宿遷散打,口碑相傳的宿遷劉凱散打太極拳館可謂是人人皆知。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六百餘年傳承精研,習拳之風世代相延,名家輩出,桃李天下,太極拳正是從這裡誕生,傳揚,遠播世界。前不久更有佳報,陳家溝首批「陳氏太極拳正宗傳人」。
  • 李派太極拳法·形成之來龍去脈
    王蘭亭系太極大師楊祿禪先生之弟子,之前亦曾學十二連拳周嶽圖(心意拳的一個分支),拳技出神入化,但深藏不露,為人謙虛,從不與人談武論技。這一次也是緣分,蘭亭在晚飯後與李瑞東燃燈閒談,偶然談及拳勇,一時興之所在,二人即在燈下比較,結果李瑞東三戰皆敗,一時沮喪,無地自容,幾乎愧死。蘭亭婉勸不可如此淺見,並表示知己兄弟,願將所學授之。李瑞東問蘭亭所學何門,為何師所傳,並問京城有一最著名楊班侯是否認識。
  • 話說太極拳流派
    150多年間,迅速發展壯大,生衍出眾多的太極拳流派。今天我們僅就太極拳流派實際的衍生過程與現狀進行一下疏理。,但他們本人是沒有創拳、創派之意的,後人因他們所傳、所教之拳有一定區別,在永年廣府城給分出了城外「大捋」,城內「小捋」。
  • 孫氏太極拳流變之思考
    孫祿堂祖師創立孫氏太極拳已百年餘,幾經世事滄桑流傳至今,已為世人所歡迎,惠及無數喜愛太極拳的廣大拳友 自己初學孫氏太極拳時,總感覺與孫祿堂原著《太極拳學》有不相一致之處,甚為困惑,自從讀了孫婉容大師主編的《孫式太極拳劍》一書後,才知道這些現象叫流變。孫婉容大師在書中十餘處提到流變,在現實中,流變的地方更多。有時候自己在思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處流變?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流變後和原著哪個更好呢?還是都好呢?這種流變會不會持續下去呢?
  • 搞清楚「太極」含義「太極拳源頭」之爭可以休矣
    》中提到「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這就是「太極」這個詞的確切含義,雖然根據現有資料不能明確王宗嶽究竟是何方神聖,既然他將武術拳種與太極陰陽理論聯繫起來,那足以說明他既有才學而且精通拳術。但《太極拳論》中的「太極」釋義卻與宋朝著名理學家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有相似之意。《太極圖說》中提到「太極者,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 邯鄲市永年區青少年太極拳文化協會成立!
    邯鄲觀察網訊:2019年9月15日下午3時,邯鄲市永年區青少年太極拳文化協會成立大會在區文廣旅局三樓會議大廳舉行,按照會議議程永年區審批局路徵同志宣讀了關於同意召開永年區青少年太極拳文化協會大會的批覆、永年區文廣旅局工會主席王少君同志主持會議並代表協會籌備組向大會作協會籌備情況報告
  • 練太極拳如何做到「松」——了解「松」的階段性
    太極拳學是傳統文化的結晶,前面一篇文章我們明白了太極拳的松是內外混元、整合性的松。>「先要捨己從人」,此謂從人知人而知己之松態;八、「先要得機得勢」,此謂知彼「方圓」學、搏擊學、方略學之松態;九、「先要引進落空」,此謂摺疊學、從微學之松態。
  • 楊氏太極拳漫談
    又如,王蘭亭先生代師所收之徒李瑞東先生所傳的李氏太極拳,有大小鬆緊慢快柔剛中平九種不同練架,又有天盤(猶龍)、地盤(江南地煞)、人盤(五星捶)三種拳架。富英傳授給蕭功卓的太極拳也有九種練法(見李正先生的「楊氏皇家太極」網站介紹)。而由楊露蟬先生的女婿夏國勳傳下的夏氏太極和由楊健侯先生傳給程有龍,又由程先生創造的八卦太極拳中也保留了不少原始楊氏太極的東西,包括堅持走底盤,多擒跌閃賺等。
  • 如何從太極操走向真正的太極拳?
    二、太極圖說。用文字來闡述,就是王宗嶽《太極拳論》開頭提到的話:「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我的恩師王培生常說,為了練好太極拳,就必須深入探討太極哲理,譬如,什麼是無極、太極?太極與無極是什麼關係?什麼是陰和陽?什麼是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的相互轉化?什麼是動,什麼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