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在以楊祿禪、武禹襄為代表的實際推動下,拳派逐漸得以確立,並慢慢發展了起來。150多年間,迅速發展壯大,生衍出眾多的太極拳流派。今天我們僅就太極拳流派實際的衍生過程與現狀進行一下疏理。
楊祿禪、武禹襄均研拳一生,但他們本人是沒有創拳、創派之意的,後人因他們所傳、所教之拳有一定區別,在永年廣府城給分出了城外「大捋」,城內「小捋」。到民國年間,已出現流派的端倪,直到1950年代,國家出版五式太極拳專著時,陳、楊、武、吳、孫五大太極拳流派才最終得以確立。
太極拳流派的確立必須要有它自己核心的理論和獨特的技術。也就是要符合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武術研究院,為拳種界定提出的十六字方針——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
楊氏太極拳以《王宗嶽太極拳論》為理論基礎,有自己的楊家老譜《三十二目》,拳術技術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武氏太極拳以《王宗嶽太極拳論》為理論基礎,將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畲理論集合成冊謄抄三本,拳術技術有自己的特色。
吳氏太極拳,滿族人全佑學拳於楊祿禪,拜師於楊班候,以《王宗嶽太極拳論》和楊家老譜《三十二目》為理論基礎,拳術以柔化見長,吳鑑泉、王茂齋、楊禹廷能承其藝。
孫氏太極拳,孫祿堂學藝太極拳於郝為真,繼承了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畲的太極拳理論,自己著有《太極拳學》一書,拳術技術有自己的特色。
陳氏太極拳,以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為基礎理論,以陳發科所傳的太極拳技術為主流,以及部分陳鑫所傳小架拳術。陳氏太極拳理論上是不遵奉《王宗嶽太極拳論》的,但在技術實踐上卻慢慢朝著《王宗嶽太極拳論》描述的技術圖景演變。陳氏太極拳又有大架、小架,老架、新架之分,近年來又形成了陳氏洪(洪均生)傳太極拳、混元太極拳(馮志強)等。
以上楊、武、吳、孫、陳等流派,是最早得到體育主管部門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官方認可的五大太極拳流派。隨著太極拳的發展繁榮,還出現了一些較有影響的太極拳流派,我們一一闡述。
趙堡太極拳,以陳清平在趙堡所授弟子逐漸發展演變而成的各種「架」式。
如趙堡太極拳之「代理架」——和氏太極拳,由陳清平弟子和兆元發展起來,後經和慶喜發揚,經鄭悟清、鄭伯英在西安傳播,2015年河南溫縣和有祿將「和氏太極拳」申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被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認可,成為太極拳第六大門派。和氏太極拳遵奉《王宗嶽太極拳論》,以能演繹和詮釋傳統理學思想為理論基礎,技術上有自己特色。
趙堡太極拳之「忽雷架」由陳清平弟子李景顏所傳,理論上以《王宗嶽太極拳論》為基礎,技術上忽起忽落,忽柔忽剛,動作剛勁精巧,周身抖擻如顫抖。
趙堡太極拳之「領落架」陳清平弟子任長春所傳,理論上遵從《王宗嶽太極拳論》,任長春弟子杜元化著有《太極正宗》一書,技術上有自己特色。
趙堡太極拳之「騰挪架」陳清平弟子李作智所傳,理論上以《王宗嶽太極拳論》為基礎,技術上有自己特色。
李氏太極拳,李瑞東從學於楊祿禪弟子王蘭亭,2015年由天津市武清區將「李氏太極拳」申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氏太極拳遵從《王宗嶽太極拳論》,形成了自己「理」、「勢」、「氣」、「機」的獨特理論特色,技術上也形成了以地盤拳、人盤拳、天盤拳和太極五行錘為基礎的獨立體系。
王其和太極拳,王其和的太極拳從學於郝為真和楊澄甫,他將武氏太極拳和楊氏太極拳融合貫通,自成一家,2015年由河北邢臺李劍方等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上遵從《王宗嶽太極拳論》,技術上有自己的特色。
府內派太極拳,由楊祿禪傳富周,富周傳富英,富英傳肖功卓,理論上承《王宗嶽太極拳論》,技術上有智捶、大架、老架、小架以及小九天、後天法等特色技術。
太極拳本身既屬於體育,又屬於文化。因此,由於我國國家體制方面的設置,太極拳既作為體育下武術的一拳種為體育部門管理,同時又作為一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象被文化部門所管理。
當今,太極拳作為一個拳種項目為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認可的有陳、楊、武、吳、孫、和氏太極拳六大流派;太極拳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認可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陳、楊、武、吳、李、王其和、和氏太極拳七大流派。
其他太極拳流派雖在一定範圍內有所流傳並得到了認可,但還沒有在國家層面得到認可。特別是孫氏太極拳,是早期為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認可的一大流派,但至今還沒有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理論和拳術上各派間存在著一定的傳承關係,但是在器械方面各派間卻差別很大。通過各派器械上的對比,發現沒有明顯的傳承關係,可見在流傳發展過程中,人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論的繼承和拳術的創新上,而器械套路多由自己在這方面的積累,從其他拳種借鑑、融匯而來,並經歷代改造所形成的。
作者簡介:
李建民,中國武術七段,民族傳統體育學碩士,武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自幼隨王茂林先生學八極拳、披掛拳。2002年隨吳忠祥先生習太極推手。2004年拜在武式太極拳名家鍾振山先生門下,學習武式太極拳。
近年在高校先後從孫春豔、孫佐楓、洪浩學習現代武術技術與理論,多次參加全國太極拳比賽獲獎,曾獲永年廣府太極拳樁上推手70公斤級冠軍、樁上推手無差別級總擂主。參加北京國際武術文化交流大會獲武式太極拳第一名,參加河北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獲規定武式太極拳冠軍,出版合著有《武式太極拳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