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生活壓力太大,不能給父母養老,是不孝順麼?

2020-12-06 養老新視角

對於獨生子女,大多數人的看法都是一個人度過孤獨的童年、幼年、成年,上年紀以後親情關係淡薄,人到中年為父母養老和生兒育女發愁,這些雖然是都是子女劣勢,但是優勢也很明顯。從小不會被偏心對待,父母一切資源都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就這一點可能就是其他多子女家庭無可比擬的。

但是現在社會發展節奏太快,很多獨生子混得並不太好,工作壓力大,別說照顧父母了,可能連電話一個月都打不上一次。不但不能給家裡生活費用,還得繼續啃老。父母在親戚朋友面前也很難抬起頭來,經常說那個不孝子啊,白養他那麼大了,一點不知道回報。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他經常暗自流淚傷神的說,不是我不孝,是真的無能為力啊!

很多人說子女不給自己養老,你生子女就是為了給自己養老,但是現在中國國情,房價比天高,奶粉特貴,物價特貴,很多人年輕人自己都活不過來了。一個嘉興的小兩口,嘉興女嫁江西農村男,公婆無房無存款無社保,嘉興房價1萬5一平,綁30萬車位,等於2萬一平,他們夫妻工資也有2萬了,車貸房貸1萬3,生活費物業費4千,其他保險3千,公婆生活費2千,2萬的工資一個月只能存500、1000的,還沒有算上養孩子費用,養孩子費用女方父母出,存了3年,結果無社保的公公生病了花了1萬2,這是小夫妻3年存款,更可憐的是不能報銷一分錢,哪個子女不崩潰?所以這樣兒媳恨不得拉著公婆一起跳樓,活不起了。

以前是養兒防老,現在養兒未必能防老。不是說兒女們不孝順,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他們要工作要生存,很多時候自顧不暇,照顧老人真的是有心無力了。何況現在很多子女都並不在父母身邊,一年到頭也難得回來幾次。即使偶爾回來,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現在的老年人很多經濟上都能夠獨立,無須子女們經濟上的資助,而子女們能做到的也最多就是經濟上孝順一下,陪伴對很多老人來說真的就是一種奢侈了。

贍養老人並不是某一方的事情,年輕人有義務去做,但是老年人自己也並不是沒有責任。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顯然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社會了,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健全……那麼現在的年輕人在走進社會的時候會怎樣想呢?毫無疑問,養老成了難以推卸的壓力之一,談婚論嫁或者發展事業的時候,父母的養老問題成了他們一種潛在的「包袱」,而這種束縛則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副作用。父母的感受又是怎樣呢?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現在連自己都不能自保,還要拖著自己連累他們……

對於獨生子女生活壓力太大,不能給父母養老你們怎麼看,孝順還是不孝,可以在討論區留言討論!關注作者,轉發點評點讚收藏有價值的資訊!!!

相關焦點

  • 父母養老該咋辦?養老新規定又來了,獨生子女的心酸終於見曙光了
    近年來,隨著二胎政策開放,許多家庭都選擇了生兩個或者更多的孩子,而那些出生在計劃生育政策時代的獨生子女們,他們的父母則已經步入了中年甚至晚年,他們面臨的是贍養老人的壓力,一對夫妻不僅要照顧自己的孩子,還要贍養4-8個老人,房貸和車貸更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 獨生子女家庭恭喜了!不但有錢可領,新建議下,父母養老將不用愁?
    在各項政策的作用下,家庭養老的壓力也是減輕了不少。不過,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邁入中高齡老人的行列,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這一話題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在我國超過4成的65歲及以上老人收入來源是家庭成員的贍養。由此可見,對於不少老人而言,最主要的養老途徑還是來自於家庭贍養。  據統計,從1980年到2020年,我國獨生子數量超過了1.8億人。
  • 中國家庭︱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誰更願意去機構養老
    目前,中國各級城市社區提供的養老服務主要包括上門起居照料、日常幫助購買生活用品、上門看病/送藥、老年餐桌服務、老年人服務熱線、組織文娛活動和法律援助等。從再過幾年獨生子女父母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看,逾30%的獨生子女父母對社區提供的相關養老服務表示非常需要或比較需要,尤其對社區組織文娛活動、老年餐桌、上門看病/送藥、上門起居照料具有較高的需求。
  • 「獨生子女」家庭日子難過?真實情況完全打臉,過來人表示很輕鬆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之後,很多家庭都選擇了要二胎,因為感覺獨生子女的壓力非常大,到了父母晚年的時候,獨生子女應付不來。而獨生女嫁給獨生子大多數人感覺未來日子很難過,畢竟上有四個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娃,夫妻壓力比較大,可是真正的過來人卻表示,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獨生子女將來日子難?
  • 《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教會我們什麼才是生活
    《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教會我們什麼才是生活。這部劇以現實為依託用誇張的藝術加工手法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式普通家庭中獨生子女人群的生活現狀。如何與老人相處,如何去構築小家庭與大家庭之間的關係橋梁,一直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學著去面對的問題。
  • 《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熱播 養老問題引爭議
    都市輕喜劇《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正在北京衛視熱播,該劇聚焦80後獨生子女的「1:6」養老問題,劇中比較極端的家庭模式引發了網友的熱議,進入而立之年的80後也在新環境中刷新愛情觀和生活態度。在劇中,面對各種問題依然相信愛情的舒一樂,用自己的努力經營著家庭,被網友封為「耐用男」。針對該劇引發的熱議,記者昨日連線採訪了舒一樂的扮演者李健,他回應了網友的質疑。
  • 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而且,大家多是以父母為圓心,分散在不遠的地方,或工作,或經商,或務農。到了這把年紀,工作也都壓力不大,經商也都小有成就,務農則就在父母身邊。 這樣,大家照顧起父母來,有相對充足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的下一代則都是獨生子女,有兩個的已經算多的。
  • 拿養娃的錢養老,丁克族的晚年生活真的幸福麼?
    導言:拿養娃的錢養老,丁克族的晚年生活真的幸福麼? 「丁克家族」,指選擇不生孩子的工薪家庭。從上世紀開始,「丁克」的概念就被引入中國,對於有著「子孫滿堂」心願的中國人,這無疑是一種挑戰,因此「丁克家族」也是備受爭議的,其中批評多於褒獎。
  • 獨生子女家庭,老了是享福還是遭罪?現代家庭給出了確切答案
    曾經有獨生子女這樣說:不敢病,不敢窮,不敢遠嫁,因為父母只有我。 據相關數據統計,從1980年至2016年,共計30餘年的時間內,中國共計誕生了約1.76億獨生子女,這些幼年時飽受疼愛的獨生子女們,現在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養老壓力。
  • 2020年我國獨生子女人數將近2億,當獨生子女到底有多難
    「只生一個好」,相信很多80、90後對這個口號都不陌生,自從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們逐漸老去,自己成家立業,同時還要撫養子女,這些巨大的生活壓力,他們都需要直面面對。截止2020年,我國獨生子女人數大概是1.8億,養老問題是壓在獨生子女身上的一座大山。80後,90後城鎮戶口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作為一個90後獨生子,我很慶幸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父母家人沒有重男輕女,把所有愛意都傾注在了我一個人的身上,從小到大活得無憂無慮,我不後悔自己是獨生子女。
  • 人老了,獨生子女卻不在身邊,他們該如何養老?看三位老人如何說
    然而,卻又那麼一群老人,獨生子女不在身邊,對於未來的生活,他們是如何打算的呢?陸先生:62歲,三線城市,女兒在一線城市定居陸先生和妻子是初戀就結婚的「模範情侶」,結婚多年,兩人很少吵架,就連紅臉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 當90後獨生子女做了父母,何止是「人類幼崽」的日子不好混了?
    在我看來,當90後獨生子女做了父母,何止是人類幼崽的日子不好過了,如果不能未雨綢繆,未來不好混的還有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父母。毀譽參半的90後獨生子女說起獨生子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們的家庭地位。這個家庭地位不單單是全家人一他們為中心,還表現在家庭支出方面,曾經有一項關於北京城市家庭的調查,其數據指明,在這些家庭中孩子決定了大約七成的消費。
  • 作為「獨生子女」,不能繼承父母的全部「遺產」?建議了解一下
    獨生子女作為國家在計劃經濟時代特有的產物,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佔據了中國人口的大比例,雖然我們國家在傳統文化上講究多子多福,但是在國家發起計劃生育的時候,我們還是在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而且國家對於獨生子女的福利補貼也不少,讓一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也不會出現無人養老的情況。
  • 獨生子女和二胎家庭有啥區別?不出二十年差距就出來了,各有利弊
    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的差距獨生家庭壓力小,但父母晚年很孤獨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壓力較小,可以提前為自己攢好養老錢,不需要太為了錢操心。但是年老後,獨生家庭的父母,卻會因為孩子沒時間回家,而感到孤獨。獨生家庭養老負擔重家裡是獨生子女的話,未來孩子的養老壓力會非常大。因為如果孩子的另一半也是獨生子女家庭的話,以後兩個人就要贍養四個老人和自己的孩子。
  • 養老壓力大?現獨生子女家庭可憑證領取補貼
    ,而她們的父母也都年邁了,大部分都已經退休,都已經需要養老。目前全國的平均老人每月的養老金約為3000元,如果在城市裡生活還是能夠維持的,但是年老之後身體不太好,如果去醫院看病,養老金就顯得更不夠用了。此外,農村的老人們並沒有退休工資,養老幾乎只能靠子女。這就讓獨生子女有了很大的壓力,一個人要照顧兩位老人,如果結婚的話,還會有自己的孩子,平時工作壓力就很大了,還要照顧家庭。
  • 「你為啥不救我?」重病老人為多活2年逼兒子賣房,該譴責麼?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對於孝順父母這件事,年輕人有心無力,尤其是獨生子女,想要儘自己所能給父母好生活,但卻很難達到。一旦面臨父母重病,子女在未來和父母之間做著艱難選擇,放棄父母就是不孝,傾家蕩產給父母治病,即使父母痊癒未來又該如何生存,面對這種選擇題,沒有人能做出最好選擇。
  •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老人的話卻戳心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 老人的話卻戳心以前7080年代拼搏的農民工,現在人生已經走向了夕陽同時90後已經慢慢生長了起來,在人生大事忙完之後,當年的年輕人也已經五六十歲了,應該是為自己養老做打算的時候了,但是發現上有八九十歲的老父老母
  •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過來人說出心聲:這是我能給的最好的了
    而一些網友持反對意見:家裡小的要上學,大人天天上班忙不過來,老人患上老年痴呆,很容易在家裡出現意外,而且因為患病的老人不能自己出門,也會感到非常孤獨,把父母送去好一點的養老院,這是我都能給的最好的了!送年老的父母去養老院,到底是不是不孝的行為呢?
  • 2019年獨生子女新政策,農村獨生子女家庭補貼標準是什麼?
    那麼獨生子女都可以領取到哪些補貼呢?1、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以前對於獨生子女家庭政府的獎勵是每人每年60元,當然這個有些地方可能不一樣,有的地方可能比這個還要多,有的也可能沒有,但是這種獎勵是為了鼓勵當時更多家庭的只生一個好的規定,而一直可發到孩子截止到18歲為止。
  • 「告我吧,反正不給你養老」,本以為是不孝,網友評論卻道出真相
    女兒一氣之下拒絕了張老太,讓她去找「養兒防老」的哥哥們,誰知張老太居然破口大罵,說她不孝順要去法院告她,女兒忍無可忍,對她說:「告我吧,反正不給你養老!」「告我吧,反正不給你養老」,本以為是不孝,網友評論卻道出真相之後女兒把自己原生家庭的事情發到網絡上,本來大家以為是女兒不孝順,不肯贍養父母,看完之後,才知道這都是父母一朝一夕埋下的「禍根」:「把錢都留給兒子,卻讓女兒給養老,父母太偏心,難怪女兒會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