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 老人的話卻戳心
以前7080年代拼搏的農民工,現在人生已經走向了夕陽同時90後已經慢慢生長了起來,在人生大事忙完之後,當年的年輕人也已經五六十歲了,應該是為自己養老做打算的時候了,但是發現上有八九十歲的老父老母,下面有所有瑣碎的子女的事情還要更加操心,那麼自己應該如何養老呢?
農村的養老條件是比不上農村的,城市的人別了之後可以有社會保障金,每月都能夠領取一部分錢作為日常生活開銷,而農村則以家庭養老為主,農村家庭養老主要是依靠子女或者是親戚在生活或者是經濟上提供幫助,這也就是農村人們經常所說的「養兒防老」。
在很久以前,爺爺奶奶輩的那一輩人兄弟都非常的多,為了能夠方便照顧家裡面的老人,也為了讓每個子女都能盡孝道,一般都約定採用「輪流照顧」老人的方式,這種方式看起來很公平,因為這種方式每個子女都盡了孝心,但是老人的心理感受,作為子女了解過嗎?
上了年紀的老人,前幾天在女兒家,過幾天又到兒子家,這時老人覺得自己的晚年生活一直都在流浪,這並不是老人所想要的生活,有的人就總結了這種養老方式的弊端,說出的話可以說是句句戳心啊。
一、是當老人感覺自己老了,到哪裡都不是自己的家,到了晚年生活,竟然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
輪流照顧老人確實是為了公平,但是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比較大,輪流照顧老人,確實能夠減輕子女的負擔,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住不上幾天就要搬家,經常得換住的地方質量,老年人有一種心理上的失落感,並且使自己感覺就是一個累贅的想法。
二、子女貧富上的照料不均,讓老人的心中很不是滋味。
在以前的時候,把孩子拉扯長大,只要不生病,能夠有飯吃就很好了,只要家裡稍微有點吃的和喝的都會給孩子,作為孩子的父母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了,寧願自己吃糠咽菜,落下一身毛病,也不為難自己的孩子,但是對於有重病在身的人,作為子女的輪流贍養父母,很多子女都捨不得對自己的父母花錢,讓老人的心裡非常難過。
三、兄弟姐妹們相互照顧老人,非常容易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
尤其是當年邁的老人,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孩子非常多在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對家裡面小一點的孩子產生一些溺愛,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漸漸長大了,這種溺愛就會被家裡面較大的孩子無限放大,其實父母的這些溺愛都是無心或無意的,因此這一些也會成為子女之間推諉扯皮的爆發點,以至於最後沒有子女會照料父母,甚至子女會把贍養老人當成一份工作,所以老人的心中非常不是滋味,而更多的老年人選擇了沉默。
有句俗話叫做「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千萬不要在父母不在的時候後悔莫及,因為父母的愛是世間最真實的愛,沒有了他們,一切都顯得是那麼的無力!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 老人的話卻戳心,你是怎樣看的呢?歡迎在下方發表你的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