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靠自己」看似合情合理,實則經不起推敲,別讓父母寒了心

2020-12-19 錦鯉媽咪

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

前幾天在小區溜達,聽到幾位老人聊天,聊到了養老的問題,我覺得很值得深思。

一個大媽有些哀怨的說:「我女兒現在總跟我嘟囔,說他將來一定要自己攢夠了錢,自己給自己養老,可不指望自己的孩子,誰都不如自己靠譜。聽她這麼一說我都不好意思找她要生活費了。」

旁邊一大爺聽完不樂意了,「幹啥靠自己啊,孩子又不是自己長大的,我麼付出一輩子的辛勞把他拉扯大,給吃給穿,找工作、買房、結婚,哪一點我們沒花錢操心?咋地?到最後我們老了,他們翅膀硬了有錢了,連給我們養老送終都不能了?什麼『養老靠自己』,那就是扯淡!真靠自己我一輩子不生你養你好不?有那錢我現在逍遙自在去了!說這話的孩子就是欠揍!」

聽完老人的一番言論,大夥都紛紛稱讚。

仔細想想,其實大爺觀點「話糙理不糙」,大半輩子的操勞到最後再換不來一個安詳的晚年,那可真是讓人涼透了心。

不過細想起來,面對如今的社會現狀,我們也似乎能理解很多年輕人這種「養老靠自己」的想法了。

生活壓力大、生兒育女的成本提高,物價水平上漲等等,更重要的還有在身邊經常看到的因為錢財而和父母翻臉的子女,不孝順甚至傷害父母的事件,讓很多人逐漸產生了,誰也靠不住,只有靠自己,靠金錢最靠譜的扭曲想法。

於是,順其自然的好多人都萌生出「養老靠自己的」的想法。但這種想法真的對嗎?

辛苦養娃二十幾年,父母再怎麼不計回報,也不能落的無人養老吧?

就像上面大爺說的,當父母的含辛茹苦二十幾載,把你從呱呱墜地一直拉扯到成家立業,這期間所付出的不僅是金錢,還有時間、精力、心血等等。

更有多少老人在當了爺爺奶奶之後還要幫忙照顧孫子輩,下半生的時間也在被兒女們繼續壓榨,這時候你跳出來說「養老靠自己」?恐怕不妥吧。

當然,有這種想法的老人也不在少數,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想法真的是父母內心的真實寫照嗎?不一定。

有這種想法的老人也多半是被現實逼迫的無奈。如果子女工作順利,經濟條件優越,又有哪些父母會願意自己繼續吃苦、工作賺錢養自己呢?

這樣的老人要麼是心疼孩子,要麼是被孩子的傷透了心。

但退一萬步講,年輕人如果經常把「養老靠自己」經常掛在嘴邊,甚至當著老人的面提起,也確實太不應該了。

「養老靠自己」不是理所應當!更不是你不孝順父母不給父母養老的藉口!這種話只會讓老人更傷心。

都說養老靠自己,不給兒女添麻煩,但鳥獸尚知反哺,別把孩子寵得太自私了

反過來說,那些自以為很有理,一個勁兒叫囂「靠自己養老」不給女兒添麻煩的年輕人,又有多少是真的這麼想的?多數人都在給自己得不孝,不贍養父母找藉口找臺階吧?

用看似的「道理」站在道德制高點,這樣即便對自己的父母差一點,不孝順一點,甚至更過分一些也能讓自己的「心安理得」了吧。

反觀父母,就像開頭的那個老人,被女兒嘟囔幾次之後居然連要自己應得的養老金都變得不好意思甚至唯唯諾諾。

難道養老真就那麼難?那麼費時費力?條件好的多補償父母物資,條件差的多陪陪父母,逢年過節看看爹媽,買一些衣物、補品,父母生病了伺候一段時間,每個月擠出一部分生活費給父母,相比幾十年的養育之恩,這些要求過分嗎?

你的時間、你的前程真就比陪伴父母一段時光還重要?想起前些年身邊的發生的一件事情,當時尚未畢業的我真是被震驚的無以復加。

老家同村的一戶人家,兒子出息的很,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也在上海混得不錯,工作也很好,孩子本身還算孝順,逢年過節也都會探望老人,不過隨著年齡增長,結婚、升職等等事情攪在一起,孩子的壓力也大了很多。於是在父親病危之後,兒子請了三天假,結果三天過去了,父親還吊著一口氣,情急之下,兒子居然脫口而出,「你啥時候走啊,我的趕回公司,否則單子就沒了。」最後,在眾人的驚訝和憤怒中,已經病入膏肓口不能言的父親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兒子離開了。回到上海的第三天,孩子收到父親離世的消息,只是簡短的詢問了幾句便匆匆掛了電話,隨後給母親轉過來1萬塊打理父親的後事。卻再沒一句關心詢問。

類似這樣的事,我想應該不在少數。

仔細想來,有些時候從父母的教育中我們能看出一些端倪,多數孩子被父母寵得太過無法無天,已經失去了很多應有的東西。

縱觀現在,多數不孝子之中,除了少數一部分確實是連養活自己的能力都沒有之外,大部分不孝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不懂得孝順,沒有孝順的概念。不懂得長幼尊卑!不懂得何為孝道!

所以,那些主張「養老靠自己的」年輕人們請清醒清醒吧,父母把你含辛茹苦養大,到頭來你哥他們養老送終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同樣的,只要你做了家長後,對兒女也問心無愧,那麼將來讓他給你養老也應該理直氣壯的。

這才是親情一代代的傳承,如果你主張自己養老不用孩子,那難道你也要讓孩子自己成長一切吃穿用度全靠自己?這根本不現實。

其實,親情也是一樣,有付出有回報,一代傳一代,一環扣一環,這才是世代香火的意義,這才是人性。

相關焦點

  •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老人的話卻戳心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 老人的話卻戳心以前7080年代拼搏的農民工,現在人生已經走向了夕陽同時90後已經慢慢生長了起來,在人生大事忙完之後,當年的年輕人也已經五六十歲了,應該是為自己養老做打算的時候了,但是發現上有八九十歲的老父老母
  • 古詩裡有哪些經不起推敲的細節?
    劉震雲的長篇小說《一句頂一萬句》可能不是每個人都看過,但小說中有句話大概每個人都曾在社交平臺上看到過——「世上的事情都經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著委屈。」其實,細細想來,劉震雲這句話本身也是經不起推敲的。畢竟,事情一般都帶有主觀性,在下判斷時全然肯定或者否定本身就是錯誤的。我們今天不談那些或心靈雞湯或無病呻吟的文案,只談那些經不起推敲的細節。
  • 心,經不起冷;人,經不起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一起夜聽,ID:yuedu58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經不起傷害;心,也經不起冷落;當一個人寒了心,再多的甜言蜜語也暖不熱,再多後悔道歉也換不回。
  • 經不起推敲?古風歌詞被批詞藻堆砌,李白曹雪芹「躺槍」!
    當然並不是自大,也不是不接受批評,只能說我是個固執的人,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說古風歌的歌詞詞藻堆砌,經不起推敲,當然這一點我是十分不認可的,凡事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一接觸古風七年的中文系學生說自己是一名作詞和歌手,已經入圈七年了,他說古風音樂只是網絡音樂中的一個小分支,而且製作的門檻低,又在不斷的商業化,由於混跡古風圈多年,清楚的了解一首古風音樂是如何製作出來的。看到這小編其實就忍不住惱火了,因為我覺得這是所有音樂圈的通病,不光古風圈這樣。
  • 「新型重男輕女」突然興起,女孩看似吃香,實則藏著父母的小算盤
    可話是說得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尤其困難,哪怕謹慎小心如劉阿姨卻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就比如前些天,劉阿姨的女兒和兒子都正在談婚論嫁,鄰居們碰到就會恭喜她即將雙喜臨門。可沒人知道,劉阿姨正因為孩子們的婚姻大事頭疼不已,甚至還和女兒爭執一番,氣得女兒當面說斷絕關係。
  • 《再致》:餘秀華,這人生,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情意
    《再致》:餘秀華,這人生,都是經不起推敲的情意餘秀華的火爆,不是網紅的轉瞬即逝,也不是炒作的一時喧囂,她已經站在我們面前,很多年了,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那麼多的誹謗,那麼多的蔑視,又能如何,她依然站著,歪歪扭扭的站著,就是不倒下。
  • 養老還得靠自己!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養老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和國家的重視。養老問題也成了公眾關心的熱門話題之一。什麼養兒防老,社會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旅行養老,結伴養老,保姆養老,親屬養老,以房養老等等,各種養老模式不一而足。在我看來,不管什麼模式養老,都離不開自身的條件和基礎。說到底,養老還得靠自己!
  • 《都挺好》影評,看似老舊,實則收穫了各個年齡段的心
    最近剛剛大結局的家庭題材的電視劇《都挺好》收穫了不少好評,《都挺好》電視劇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因為這部電視劇的劇情貼近生活,貼近現實中的子女養老問題,所以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其中劇情的跌宕起伏,劇中的人物的突出特點更是看得人揪心。
  • 她看似有魏晉之風實則愛仕途;看似豁達實則猜忌
    史湘雲自幼父母雙亡,原本由賈母撫養,襲人原名珍珠原來就服伺湘雲。後來史家太太病逝,史湘雲被送回史家,從此常住史家。湘雲原來住的碧紗櫥由寶玉住了,原來伺候她的珍珠被賈母給了寶玉,改名襲人。湘雲再來賈府只能小住,不能常住了。後來,黛玉來到賈府,住進了碧紗櫥。黛玉享受了原來屬於史湘雲的一切寵愛。2.湘雲嫉妒寶玉對黛玉的作小服低,賠身下氣。
  • 做人,別丟了良心;做事,別寒了人心
    幫過你的人要銘記在心,疼過你的人要時常聯繫,暖過你的人要珍惜於心,這才能收穫真心。畢竟,暖一顆心需要很多年,但涼一顆心只需要一瞬間。為人處世,別丟良心,別傷人心。良心,是做事的底線,丟什麼別丟良心。否則,為一己之利,丟了底線,必讓人心寒。02做事,別寒了人心俗話說:「唇槍舌戰不可怕,只怕人心兩面刀。」
  • 錢鍾書《圍城》,經不起推敲的經典
    錢鍾書《圍城》,經不起推敲的經典《圍城》沒有小說。看過《圍城》的人都知道,《圍城》就是一堆比喻的匯集。瑣碎得幾無情節可言。妙喻成篇聽起來是對錢鍾書著作的讚揚,但另一層意思也很明白,錢鍾書不會寫小說。以至於錢鍾書自己都說,不要捧得太高了。但書已經架上去了,人也就迷信了。為什麼一個描寫90年前海歸富二代的書,圍繞的也不過是工作與情感,題材與內容也並沒有什麼新奇之處,人物也並沒有什麼典型性,僅僅因為比喻打得多打得好,就要連帶著連主旨與思想都要拔高?
  • 梅花易數體系中的互卦,是經不起推敲的
    但是筆者要潑點冷水,認為互卦是經不起推敲的。理由如下:一、在梅花易數中,一個主卦起出來後,一般會有一根動爻,並可能演變出六個變卦。也就是說,梅花易數認為,一個事物從現狀(主卦)出發,有可能發展變化出六種結果(變卦)。這六個變卦形成的六種結果,彼此之間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毫不相干的。但是互卦卻是同一個。
  • 醫生暗示胎兒性別「煞費苦心」,這些幽默回答,經不起家長推敲
    每個懷孕的父母心裡,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孩子的性別的,除了想要提前給孩子準備名字之外,父母對於孩子的性別總是抱有強烈的期待。就好比去產檢時,父母就會忍不住地想要從醫生那裡得知究竟是男是女。而到如今,大部分家長心裡也可以正視孩子的性別,無論孩子是男還是女,都能夠付出全部的愛,但是長達十個月的懷孕期,孩子父母對即將出生孩子的性別還是抱有強烈的好奇心的。
  • 有種養老方式看似「公平」,兒女似乎都很孝順,其實苦的還是老人
    眼看老劉和老伴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不方便,三個孩子便商量著輪流來照顧爹媽,兩個哥哥離得近,理應多分擔一些,就提議說每年各把父母接到自己家生活5個月,年底過年的那兩個月就由老三來照顧。別人都羨慕老劉有三個孩子輪候伺候,可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這樣的安享晚年,還不如兩個老人安安靜靜在老家種種田、養養雞來得自在,一年到頭倒騰好幾次,也沒落到一點好處,反倒還把兩老的身子骨給折磨散架了,老劉內心苦不堪言。除此之外,另外幾種盡孝養老的方式也十分常見,不少家庭都在爭相模仿。
  • 《你是兇手》包裹著懸疑片的外衣,細節不夠經不起推敲
    可以說,懸疑片也正在面臨一個嚴峻的創作問題,很多劇情的發展經不起邏輯的推理,即使是翻拍,也成了水貨,《你是兇手》就是如此。這段時間的影院比較火的片子,是一部翻拍的懸疑片《誤殺》,口碑票房都不錯,算是近年來不錯的懸疑片。《你是兇手》也是一部翻拍的作品,和前者比起來真是天差地別,一個翻拍出了特色,一個翻拍出了色差。
  • 「廢物式」養老讓老人們深受打擊,網友:別讓父母覺得自己是廢物
    女兒把父母照顧得很「體貼」,可老人卻不開心,年輕的子女們需警惕「廢物式養老」王女士今年35歲了,有一個兒子正在上小學,平日裡老公的工作忙,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由王女士一個人來操持。再加上王女士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的年紀大了,王女士隔三差五的就得回娘家照看下老人。王女士打小就受父母的寵愛,所以她的話父母們很愛聽。
  • 「假孝順」成趨勢:子女看似十分盡孝,卻完全不考慮父母的感受
    當時的觀念是「養兒防老」,孩子越多,撫養的壓力和負擔就越輕,自己的養老更有希望。 近年來,「輪流養老」多了起來,子女輪流對老人照顧,每個人盡到等同的責任。比如說老人這個月在大女兒家裡生活,下個月在大兒子家裡居住,看似很是公平,每個子女都不會有怨言,實際上父母內心卻很痛苦,他們只能在背後偷偷流淚。
  • 一個人,看似平凡,實則修養很高的表現!
    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代表一個人的修養,會讓那些看似平凡的人變得不平凡。這樣的人往往很受歡迎,人人都願意與他們接觸,遠距離是欣賞,近距離是耳濡目染。一靜一動,皆是美好的。一個人,看似平凡,實則修養很高的表現!修養,是內心裡開出的一朵花。
  • 「存錢給自己養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所恐懼,甚至提前計劃起養老生活。其中,就有一種「存錢養老」,指的是自己存錢給自己養老,完全不靠子女,甚至演變為對子女的孩子不管不顧。這樣子的想法下,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呢?那麼,就有個老人這麼做,但結局真是讓人意外,真實又殘酷。
  • 父母別擔心自己以後養老問題,兒女不再是靠山,這三種養老更可靠
    據有關數據調查,目前有將近8層的80後無法自己進行贍養老人,其中有一半的80後還需要進行「啃老」,當初有人曾表示「養老防兒」是一句很可笑的話,現在卻逐步向這個狀態進行發展。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出現了「啃老」的情況,並且像一隻只螞蟻將父母一點點地進行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