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養老方式看似「公平」,兒女似乎都很孝順,其實苦的還是老人

2020-12-21 母嬰參考

國內老齡化現象日漸明朗,養老一直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為了解決老人晚年的生活問題,不少國家開始實行了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百善孝為先」,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孝順,直到現在父母老去,孩子盡孝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畢竟爸媽含辛茹苦把孩子養育成人,就是希望將來能老有所依,等到晚年纏綿病榻的時候,子女能在床前盡孝。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這種孝順看似公平,卻讓老人有苦難言

隔壁老劉家有三個孩子,老大老二是兒子,老三是女兒,老兩口辛苦了一輩子,終於把三個孩子拉扯長大,等到一個個結婚成家,他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兩個兒子都在城裡買了房,女兒也在隔壁縣城定居下來,老劉總算可以安享晚年了。

眼看老劉和老伴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不方便,三個孩子便商量著輪流來照顧爹媽,兩個哥哥離得近,理應多分擔一些,就提議說每年各把父母接到自己家生活5個月,年底過年的那兩個月就由老三來照顧。

乍一看確實沒問題,三個孩子都能盡到孝道,是一種非常公平的做法,可剛實行一年,問題就來了,老大家有兩個孩子,平時夫妻倆照顧孩子都忙不過來,老劉和老伴去了,不僅沒得到關照,反而還得幫他們倆帶孩子。

老二家雖然只有一個孩子,但女方那邊的父母也跟著他們一起住,一家四口老人擠在一起,無形中負擔更大了,再就是老三,去一次不僅要坐大巴,還要倒幾次公交,老倆口為了過個年來回折騰兩次,身體根本吃不消。

別人都羨慕老劉有三個孩子輪候伺候,可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這樣的安享晚年,還不如兩個老人安安靜靜在老家種種田、養養雞來得自在,一年到頭倒騰好幾次,也沒落到一點好處,反倒還把兩老的身子骨給折磨散架了,老劉內心苦不堪言。

除此之外,另外幾種盡孝養老的方式也十分常見,不少家庭都在爭相模仿。

幾種常見的盡孝養老模式,你家中招沒

1、子女只給錢不贍養

這種一般針對於子女都在外地,離父母比較遠的家庭,平時回來一趟都挺麻煩,一年到頭可能也就過年才回來一次,時時刻刻守在父母床前盡孝也不現實,還不如每個月給錢來得實在,不過這樣容易使父母變成「空巢老人」,他們晚年會感覺很孤獨。

2、子女與老人同住

這種養老形式很常見,老人與子女同住不僅可以幫忙帶孩子,又正好能解決晚年無人照顧的問題,但祖孫三代人同在一個屋簷下,很容易產生矛盾,特別是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存在差異,難免經常有些磕磕碰碰。

3、把父母安置在自家附近

有的子女為了方便照顧父母,但又不想與老人同住,就會選擇在離自己家不遠的地方給父母租或買個房子,這樣來往走動也比較方便,老人還能偶爾幫著帶娃,子女平時也可以過去蹭蹭飯,看似還不錯,不過買房的開銷比較大。

4、送到養老院

既沒時間照顧,又擔心父母生活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們送到養老院,可這種方式很容易被人議論,一般會認為子女不孝順才會把爹媽送進養老院,但如果實現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平時送父母過去,節假日再接回來團聚也不失為一種盡孝的方式。

當前最新型的盡孝養老模式正在悄然流行,你知道嗎

國內老齡化現象日漸明朗,養老一直是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為了解決老人晚年的生活問題,不少國家開始實行了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即旅居養老。

這種方式其實在養老院的模式上進行了升級和優化,老人入住後,只需承擔一定費用,每3個月他們會和同一批的老人一起換一個新的地方輪流居住,主要以度假村、風景區、療養院等與之相匹配的正規養老機構。

如果子女因自身工作原因,實在照顧不過來年邁的父母,不妨採取這種新型盡孝的模式,讓他們的晚年更加豐富多彩。

1、老人不只是被困在養老院裡,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走一走,不僅鍛鍊身體,開拓眼界,心情也能更加愉悅。

2、配套設施完善,有專人照顧,不必擔心老人的身體健康問題,給孩子減輕不少負擔。

3、老人與同齡人在一起生活,會有更多共同語言和相同的興趣愛好,可以一起下棋、跳廣場舞、打太極、學習書畫等,文娛活動也會非常豐富。

為了讓父母有一個幸福而舒適的晚年生活,子女們也是操碎了心,但有些方式確實不太適合年邁的老人,不僅沒能解決養老的問題,反而還給他們增加了負擔,看似孝順,實則「不孝」,孩子最好還是要多為父母考慮,選擇最適合他們的養老方式。

【今日一問】你家採取的哪種養老方式?

相關焦點

  •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老人的話卻戳心
    農村父母養老,兒女輪流伺候,看似子女孝順, 老人的話卻戳心以前7080年代拼搏的農民工,現在人生已經走向了夕陽同時90後已經慢慢生長了起來,在人生大事忙完之後,當年的年輕人也已經五六十歲了,應該是為自己養老做打算的時候了,但是發現上有八九十歲的老父老母
  • 中國農村千古「輪飯」式,看似公平孝順,實則百態無常差異在何處
    在農村有這麼兩句老話,與我們的晚年養老有關係,「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母能養十兒女,十兒難養母一人」,或許「手心手背都是肉」這也就是,農村「輪流制」養老原因所在;「輪飯」式,看似公平孝順,實則百態無常「一母能養十兒女,十兒難養母一人」。今天給大家分享兩個實事。
  • 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孝順
    很多老人都會哭鬧自己的子女不孝順,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好幾個孩子一個都不管自己,甚至連花錢送敬老院也會發生爭執。有的時候,不能單聽一面之辭,為何會發生這種狀況,或許不都是兒女的問題,可能是老人年輕的時候過於溺愛他們,導致他們不懂得感恩,或是老人太挑剔,會來事兒,導致沒有子女能照顧得來。晚年有福氣的老人,都有以下幾種特質,不用出錢不用出力兒女也很孝順。
  • 「悠閒式養老」悄然興起,兒女們卻不以為意,孝順也要有方式
    >自古以來尊老愛幼都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人都會有衰老的一天,這時候身邊的兒女就成為了我們的依靠。很多老人的老年生活什麼都不用自己操心,每天都十分悠閒,有了「悠閒式養老」。雖然孩子們是希望父母能夠生活更好一些, 但是這真的是很多老人自己的內心想法嗎?
  • 農村興起「假孝順」風氣,子女看似孝順卻自私,老人只能偷偷抹淚
    養兒防老是很多中國父母的傳統觀念,在老一輩人的眼裡,孩子一定要越多越好,因為等自己老了以後,孩子多了就可以平攤養老義務。其實這種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人多力量大。但是,現實生活中卻也有很多孩子在面對老人贍養義務的時候,互相推諉,不願意贍養自己爸媽的情況。
  • 「寄養型養老」越來越流行,子女以為的孝順,卻成老人煎熬的開始
    有這些回答,至少能看出,子女是孝順的。 作為子女的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挺孝順?只是,很遺憾的說,很多子女的這種孝順,其實都是"假孝順"。 因此,作為子女的你,是否有問過自己的父母,想要怎樣的老年生活?
  • 父母三種財產分配方式,看似公平卻內藏偏心,娃多的家庭矛盾不斷
    怎樣才能讓孩子們都滿意呢?個人認為,父母財產不管怎麼分,都要講究一個公平的原則,這才能讓孩子們在內心裡信服,就怕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看似公平的背後,其實是內藏偏心,家庭矛盾也就來了。父母說了,伺候老人人人有份,孝順不分男女,兒子和女兒要一樣地付出,這好像也沒問題啊,但寶媽又說了,父母給兒子娶了媳婦、買了房子買了車,花了家裡大部分繼續,剩下的那點錢才拿出來要分,這公平嗎?讓我孝順老人可以,但是這種有條件地必須的孝順,我越想越彆扭。
  • 父母老了,把他們送養老院的兒女,算孝順嗎?老人的話讓兒女臉紅
    前幾天,隔壁鄰居因為送老爺子去養老院的事情,幾個兒女大吵一架。老爺子生有3個孩子,2個女兒和1個兒子。因為老伴去世得早,老爺子賣掉自己的房子後一直跟大兒子一起過,女兒們很孝順隔三岔五的會買東西過來看爸爸,一家人相處得也比較和諧。
  • 人到晚年才明白,如果指望兒女養老,是有「條件」的
    很多父母都說:「養老還是靠自己。」可是,一個人總有老得走不動的一天,到時候,還是要兒女多關照。因此,依靠兒女來養老,還是比較現實的。人到晚年才明白,如果指望兒女養老,是有「條件」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兒女好不好,還要看女婿和媳婦的態度;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一種道德,是家風的體現。
  • 「圈養型養老」正在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苦不堪言
    執筆:木子 定稿:蘇子後 為人兒女,自然希望能夠在父母年邁的時候,為其提供生活保障,安享天倫之樂。 但如今,有種「圈養式養老」正在流行,子女爭相效仿,可對老人而言,反倒像是一種無止境的煎熬。
  • 中國式「圈養型養老」悄然興起,比啃老還惡劣,年輕兒女不以為意
    幾乎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在家中安度晚年,可慢慢地卻發現,閒在家中的父母似乎並不快樂,兒女們想像中的「享福」,在父母眼中更像是一種煎熬……「圈養型養老」正在毀掉老年人的生活,許多兒女還自以為孝順鄰居芸芸曾經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聽完讓我觸動頗深。
  • 70歲老人說:人老了遠離這4件事,兒女孝順,才能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導語:人老了,會想著自己的兒女時常來看望自己,不期待兒女們的孝順,只希望自己能有個快樂幸福的晚年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用,是每個老人內心的期待和希望。可老人死活攔著,說買房子沒有用,又不住,讓別人住自己的新房子,多麼的不划算。兒子兒媳沒有聽老人家的,老人家整整跟兒子折騰了有一年,後來聽說房價上漲了快一倍,再也不多說話了。其實,人老了,很多時候自己的想法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所以,還是安心的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比什麼都要強。
  • 為防不孝兒,當代老年人「自創」3種新型養老方式,有點諷刺
    第三種——社區+養老現在很多大城市都已經有了老年社區,這樣的社區通常距離醫院、超市都非常便利,小區裡專門設有診所和老年活動室,是專門為老年人興建的一種社區。老人住在這樣的社區裡,白天可以和老友下下棋,打打牌,到了晚上,就可以回到自己家中,兒女可以隨時前來探望和陪伴老人生活。
  • 「廢物式養老」正在流行,以孝順為名綁架父母,子女卻不以為意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什麼是孝順,有人說,孝順是「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但是,現在很多子女孝順父母的方式卻讓老人覺得不能接受,或者說有苦說不出。小春就是一個例子。
  • 一位75歲老人忠告:記住這六句話,不怕兒女不孝順
    兒女孝順,子孫繞膝,是每位老人的心願,可並非每位老人都能達成此願,有些老人,辛苦將兒女養大,得到的是不被贍養。有些老人,為兒女出錢出力,得到的是不懂得感恩和孝順。但是有些老人,沒給兒女花多少錢,也沒怎麼幫助兒女,反而晚年過得安心舒心,舅姥爺就是這樣的老人。
  • 3位退休老人述說:這3種養老方式我接受不了,情願一個人生活
    他們這些退休老人自己一個人住,日子過得還挺好的也清靜,人老了之後最喜歡的就是清淨都不想讓別人打擾自己,但是有一些養老的方式,一些老人是接受不了的他們寧願自己一個人住,一個人生活,也不接受子女的養老方式。聽聽這位老人怎麼說。楊阿姨:我有一兒一女,我現在老了都是他們輪流照顧我的,但是他們的這種養老方式我真的接受不了。
  • 「假孝順」成趨勢:子女看似十分盡孝,卻完全不考慮父母的感受
    中國人自古就重視孝道,一直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父母年邁之時,兒女們都要盡到贍養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對父母不管不顧,那就會受到鄰裡、親戚的唾棄和議論,一旦父母將其告上法院,那就要強行為父母提供養老金。
  • 吃「輪飯」養老,真的是孝順嗎?
    導語上一輩老人孩子多,特別是農村,收入少,沒積蓄,老人養老就成為了問題,老人能夠自理,孩子條件好點還可以貼點錢,容易解決。如果老人做飯成了問題,子女多問題就多,這時候就出現一個輪流吃飯的養老方式,簡稱吃「輪飯」,一月或者二月或者協商好一段時間,輪流居住,輪流吃飯。
  • 「她是為錢才照顧父母」,孝順卻被曲解,不過晚年她的子女都孝順
    01這幾天一直在農村照顧摔傷的婆婆,所以關於老人的養老有了很多的感慨。在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還是很難。農村的老人沒有退休金,很多老人手裡也沒有存款,所以他們的養老基本都要靠子女,子女孝順那是老人的福氣。
  • 兒女的願望是老人早死早託生?久病臥床的老人尊嚴誰來守護?
    有鄰居看到三個兒子哭得傷心的模樣,小聲嘀咕:「這些不孝順的兒子現在知道哭了,老媽媽在世的時候,咋沒見他們孝順呢?一個個恨不得老媽媽早死早解脫呢!」李奶奶癱瘓的日子不到一年,可是三個兒子卻已經吵了無數次的架,動手打起來都不下五次,原因只有一個,誰都不想照顧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