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5年6月公布的數據表明,目前有28467萬人在閱讀網絡文學,佔網絡使用率的42.6%,他們的年齡大多在30歲以下,其中絕大多數是學生。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不僅深刻地衝擊和改變著中國傳統的文學觀念,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我國青少年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文化意識和審美觀念的形成和確立。但是,由於網絡文學一直處於自發生成自由發展的狀態,大量的作品泥沙俱下,存在著諸多突出問題與缺陷,以至於很多人將其與「垃圾」「糟粕」等概念聯繫在一起,因此,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問題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重要話題,網絡文學的「經典化」成為學界與政府的共同期待。
文學批評界對於網絡文學「經典化」的批評和期待,主要是基於精英文學的知識體系和評價標準的一種期待,是以傳統的文學經典為模本的期待。批評者要求網絡文學表現超越時代的對於人類命運的思考,反映當下人們最核心的困惑與焦慮等沉重命題。寓教於樂的社會效益及市場認可的經濟效益並不在這類「經典化」關注的範圍,傳統文學對於文學性和思想性的要求是這一類「經典化」的評判依據。這種文學批評的精神向度無疑是純粹的崇高的,但是,網絡文學是來自於普羅大眾的文學,它植根於網絡新媒體的平臺,體現著不同於以往任何文學的全新形態和特性。游離於網絡文學寫作現場,僅僅憑傳統的精英文學視野所做的批評,不可避免地帶有與批評對象聯繫不深刻不緊密的問題,因此很難為網絡文學作者和讀者以及網絡媒體所接受,也很難在網絡文學「經典化」的實踐過程中發揮切實有效的指導作用。鑑於這種情況,主流批評家進行著各種努力,有的學者「放下身段」,深入網絡文學創作實踐,試圖「探索建立一套精英批評機制,使網絡文學更健康、健全。」但就目前的狀況而言,這種努力成效甚微,並沒有獲得網文界的積極反饋與響應。
針對網絡文學及其批評現狀,從2005年的「劍網」運動和2013至2014年兩次大範圍的「淨網」行動,一直到2014年的《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2015年《關於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措施和方針政策,規範和引導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與學界不同的是,政府的「經典化」期待,是在提倡堅持傳統「經典文學」精神的基礎上,把人民群眾滿意認可作為衡量作品的最高標準,把網絡文學寓教於樂的社會效益放在了評判優秀作品的首位,同時也沒有否定和忽視其經濟效益。習近平指出:「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這種「經典化」期待植根於網絡文學發展實際,因勢利導,切中問題要害,為廣大網民所認可,必將對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事實上,網絡文學儘管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與學界和政府的「經典化」期待還相差甚遠,但其總體的發展向度是相統一的,而不是相違背的。其一,網絡文學來自於草根,草根是其最主流最龐大的讀者群,網絡文學的第一要義就是為最廣大的讀者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的意志、欲望和精神需求。在這個方面,網絡文學最能夠體現《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根本精神。作為一種大眾文學的網絡文學,其自發的創作傾向本身就包含了懲惡揚善,維護公平與正義,追求真善美,弘揚愛國主義等核心價值觀要求,中國夢題材也是網絡文學中佳作輩出的主流。其二,網絡文學所反映的內容儘管「蕪雜」,但大部分都是當下人們所面臨的困惑、焦慮和嚮往,不同程度地反映著最核心的時代欲求。從整體上看,網絡文學雖沒有一部能稱得上「經典」,但是在超文本意義上的網絡文學整體已在最貼近青年人生活的距離上體現了文學對人的根本關懷。比如貼近年輕人生活的《如果,宅》《小窄門》《大戰拖延症》,傳播正能量的《全職高手》《大英雄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的《竊明》《虎狼》《新宋》等等,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很多網絡文學作者早已自發地承擔著引導讀者正確價值取向,弘揚民族正氣,批判社會不良風氣的社會責任,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面對市場利益的誘惑和讀者意志的反對時對於人文精神的自覺堅持。雖然這些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和問題,然而這種可貴的時代擔當正是網絡文學實現「經典化」的內在條件。
在「經典化」的過程中,網絡文學不僅需要方向上的指引和精神上的提升,更加需要「接地氣」的扶持、理解和關懷,尤其需要尊重網絡文學的特性和網絡文學讀者作者的感受與需求。網絡文學的遊戲性和娛樂性是與生俱來的,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為人民大眾提供休閒娛樂,不能完全以傳統的「經典化」標準進行評判。網絡文學是一種新的文學形態,其「經典化」過程也必然區別於傳統文學,因此,必須解放思想,充分考慮其多種可能性。就目前情況而言,文學網站的運營方式對網絡文學的模仿雷同,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以及片面追求市場效益等問題有直接影響,必須在保障寬鬆的寫作環境的前提下進行改進。網絡文學是從重重否定的壁壘裡長出來的「野孩子」,「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的政策使其獲得了主流的認可,跨入了一個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儘管他不可避免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阻礙,但他必將以自己獨特的姿態,更為健康,更加充滿活力地向著「經典化」的方向邁進。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