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發展書院文化意義重大-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1-22 光明數字報

    【網絡關注】 

    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作為我國著名的書院,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流傳。當前,書院文化與書院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據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統計,近一個月來,相關話題討論量近2萬條。

    多數網友認為,古代書院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與現代大學所追求的辦學理念一致。網友「用裡先生」表示,書院具有極強的社會開放性和包容性,它能夠接納各種身份、不同學派的人群,促進思想碰撞,相互借鑑經驗。

    部分網友提出,「千年書院」為中國文脈傳承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網友「楚萍微客」留言,書院對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有促進作用。網友「lrq」表示,書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長期扮演了教書育人、傳承優秀文化的角色。

    網友認為,以嶽麓書院為代表的一些書院將優秀教育傳統與現代教育制度相結合,更好地發揮了培育現代人才的作用。網友「青兒菇涼」留言,嶽麓書院不僅是文物古蹟,也是當代世界為數不多的繼承千年教育傳統的現代高等學府。

    (作者: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雷、李曉、王斯敏、蔣新軍、周夢爽、曹申堃)

相關焦點

  • 傳承與發展書院文化意義重大
    【網絡關注】   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   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作為我國著名的書院,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流傳。當前,書院文化與書院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由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承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廣泛關注。
  • 文化大咖齊聚嶽麓書院 支招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
    華聲在線11月24日訊(記者 劉思佳)新媒體時代,傳統文化如何創新傳播形式,煥發新的生命力?今天下午,「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傳統文化的網絡傳播與創新性發展」傳播論壇在嶽麓書院舉行。30餘名專家學者、文化工作者、網際網路企業家及媒體代表參加論壇,共同探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書院制對現代大學人才培養有積極意義
    【網絡關注】  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  近年來,我國多所高校推行書院制,成為中國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嘗試。據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統計,近一個月來,網絡上關於書院制的討論量超過1.4萬條。
  • 傳統書院如何與現代教育相融-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然,書院的發展與完善是一個過程。創建於唐代開元年間的麗正書院實際是一所修書、校書、藏書的場所,講經是其附帶功能。到北宋時期,書院功能才得以完善。由於書院規模有大有小,學術水準有高有低,因而書院並沒有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標準」。
  • 光明日報重大事件回顧
    伴隨新中國66年的輝煌歷程,《光明日報》已走過66年曲折而難忘的歲月。此刻,我們以現有歷史檔案史料為依據,反覆篩選,精心製作《光明日報重大事件》,簡要梳理本報66年來重要報導、事業發展等方面的脈絡。希望以史為鑑可以知得失、促發展。1949年1949年6月16日,由民盟主辦的大型綜合性日報《光明日報》在北平創刊。
  • 書院的文化傳承及精神蘊蓄
    宋代,著名的書院有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陽書院、湖南衡陽石鼓山的石鼓書院、江西上饒的鵝湖書院。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出保護傳承文化遺產。
  • 用「有血有肉」的文字記錄時代-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是張璋,一個大學畢業剛滿兩年的光明網編輯。很多媒體人知道我,是從去年9月6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喊著「下盤石」,我們哭了!》開始的;很多讀者、觀眾知道我,是從今年5月由社科院林燕平老師和我發起的「援夢西海固」活動開始的。
  • 白鹿洞書院:中央網信辦實地探訪書院文化、保護書院遺產
    知廬山 尚廬山  應九江市委宣傳部、九江市委網信辦邀請,11月28日-29日,由中央網信辦組織的「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媒體採訪團深入我市白鹿洞書院和廬山市,圍繞「書院文化和傳承創新保護教育」等主題,
  • 擦亮思想文化研究傳播的「光明品牌」-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社啟動實施的思想理論融媒體傳播工程與光明智庫建設,既各有指向又相互融通,既各具特色又內在一致,是光明日報打造有格調、有品位、有見識、有情懷思想文化大報的一體之兩翼。
  •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將書院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鄧洪波:書院,源出於唐代私人治學的書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門,是開展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著書、刻書等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經過1200餘年的發展,書院遍布全國各地,對教育、學術、文化、出版、藏書等事業的發展,以及學風士氣、民俗風情的培植,國民思維習慣、倫常觀念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
  • 追憶父親主持《光明日報》橫排版設計-光明日報-光明網
    解放後到《光明日報》工作,主要負責編一、二版,三、四版也都涉及過。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儘快改變國家一窮二白的面貌,普及教育,對簡化漢字進行文字改革,當時的《光明日報》就設「文字改革」專版,對此進行廣泛討論和宣傳。那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發表文章,談論橫排橫寫是科學的,人眼睛的視線橫看要比豎看看得寬。同時還認為,報紙的排版方式應該隨著現代文化的發展而改變。
  • 將書院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活動將通過豐富的形式,來挖掘和展現書院的文化基因、時代內涵和社會價值,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那麼,書院文化有何內涵,今天如何去粗存精、發揚光大?記者日前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鄧洪波。光明網:古代書院對傳統學術建設有何重要意義,有哪些精神資源值得深入發掘?
  • 光明日報國學版:聚焦嶽麓書院
    理學·湘學·嶽麓書院——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談嶽麓書院的學術傳統與教育傳統光明日報記者 劉劍記者:首先,請您簡要談談嶽麓書院和理學、湘學是如何「結緣」的?朱漢民:嶽麓書院作為一所古代著名學府,既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基地,也是孕育思想與創新的學術重鎮。
  • 報社概況_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2013年3月,光明網主辦「2012網友最喜愛的十大文化名酒評選頒獎典禮」。2013年2月,光明網選送作品包攬「公益福彩杯」全國攝影大賽前三名。2013年2月,外交部國際司司長陳旭做客光明網。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到光明日報社、光明網調研。
  • 「尋找最美地名」閱讀量超200萬人次-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5月13日電(記者張憲輝)由光明日報、民政部區劃地名司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地名」活動,從今年4月1日起通過光明日報微博徵集刊載,至今已刊發圖文並茂的長微博77篇。該話題持續火熱,參與投稿、閱讀和互動的網友已超過200百萬人次。
  • 傳承和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光明日報-光明網
    【代表委員手記】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十分及時,也十分必要。中醫藥振興發展離不開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基本形成」。中醫藥既是中國傳統治病救人的醫藥學思想和技術,又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其思想觀念和實踐方法都蘊含著深刻的中國哲學智慧。
  • 光明日報|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乘勢而上 努力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來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園區開展企業黨建和內容生產、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並作出重要指示。
  •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期主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就是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千古佳話「朱張會講」-光明日報-光明網
    公元1167年,理學家朱熹不遠千裡,偕弟子從福建崇安來到長沙,與嶽麓書院主教張栻講學論道兩月有餘,留下了千古佳話——「朱張會講」,開創了中國書院史上不同學派之間會講的先河,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