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1日 09: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永斌
字號內容摘要: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固本培元、凝心鑄魂的工程。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了系統構建和拓展深化,體現著我們黨引領和踐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高度自信,彰顯了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固本培元、凝心鑄魂的工程。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對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進行了系統構建和拓展深化,體現著我們黨引領和踐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高度自信,彰顯了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指明了方向。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愛國主義具有不同的時代主題和具體內容。愛國主義歷來都是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維繫著各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緊緊圍繞政治引領、時代特徵和價值導向,著力於「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綱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線,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題,把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作為協同教育的主要面向。《綱要》可以引導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把愛國主義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緊緊聯繫在一起,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不懈努力、接續奮鬥,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充分認識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同時,結合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引導人們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深刻認識我們國家和民族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切實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系統構建並拓展深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
一是強化理論武裝,築牢思想之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其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創新性等理論品格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關鍵在於用這一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愛國報國的實際行動。我們應當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紮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精神紐帶,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制度優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把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之中。
二是弘揚中國精神,厚植愛國情懷。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是文化自信的充分體現。我們需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加強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統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和科學精神教育,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厚植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化底蘊,切實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三是聚焦青年學生,砥礪強國之志。廣大青少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們需要緊緊抓住青少年階段的「拔節孕穗期」,推動愛國主義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要守好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理直氣壯辦好學校思政課,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有愛國情懷的人講愛國。給學生心靈裡埋下愛國主義的種子,通過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四是豐富實踐載體,打造愛國場域。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實踐,需要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更好發揮傳統和現代節日的涵育功能,聚焦春節、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和黨的生日、建軍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圍繞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的慶祝或紀念活動,注重運用禮儀儀式,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依託自然景觀,特別是紅色旅遊景區和國家重大建設工程、科學工程等開展教育,寓愛國主義教育於遊覽觀光、參觀調研之中。
五是營造濃厚氛圍,強化治理保障。我們應當利用好資訊時代報刊廣播影視等大眾傳媒、網際網路及融媒體的教育作用,講好愛國故事、大力傳播主流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匯聚網上正能量。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引導人們把對榜樣的敬仰和感動轉化為幹事創業、精忠報國的實際行動。同時,要強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愛國主義精神融入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既要通過法律法規激勵和規範愛國行為,又要依法依規對違背愛國主義的行為嚴肅懲處,以制度優勢凝聚起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偉力。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西部地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成效及分析評價研究」(19JDSZK046)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蘭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