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軒涵墨
孤獨是生命的常態,每個人都會在一個人的歲月中修煉成長,然後變得堅強且勇敢。
人怎麼會感覺到孤獨?孤獨感從何而起呢?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年紀越大越會感到孤獨感。其實,按照佛法說,人會害怕孤獨感,這只是自己個人的一種心態看法,是自己的一種精神感受。【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既然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感受,那麼我們自己就可以界定孤獨。
當你在害怕孤獨感的時候,反省一下自己,在反省過程當中,也許就能認識孤獨寂寞的本來面目,我們想不孤獨寂寞的時候就能不孤獨寂寞,只要你心態一改變,孤獨就消失了。
有一個和尚法名叫禪意,他的佛法理念不被自己的師兄弟理解和接受,並遭到排擠和迫害,他的內心感到相當的孤獨和害怕。
一天,和尚找到師傅妙音宗師說:「師傅,近來,徒兒一個人感到有點孤獨和害怕。」
妙音宗師說:「我們的修行本來就是一種孤獨的旅程。感受孤獨和寂寞正是走向修行道路的一個重要步驟,這個時候只要你能改變自己的心態,孤獨感就會消失,說明你離開悟就不遠了。」
最終,禪意和尚因敏悟過人,深受器重成為著名的佛教宗師。孤獨,眾人的排擠,造就了禪意法師的一生。在佛法裡沒有孤獨二字,佛講的是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
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分開固然是孤獨的,即使相聚一處也是孤獨的。人即使同處一堂、住在一個家裡,但是彼此都是各自孤獨的。因為我的心意,對方不能理解;對方的心意,我們也不能理解,不能與他感同身受。
所以,孤獨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那我們在面對孤獨感的時候,該如何做呢?
以前,有一位佛法大師對眾參禪者是這樣說的:「我們需要念誦佛經才能透過去,如果不知佛法為何物,讓孤獨感充滿自己的內心世界,很快就會讓自己沉淪墮落的。」
但是,能做到讓自己的心態放下再放下,直到真真切切地品味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小事情的樂趣時,那麼對於孤獨感我們也能樂觀對待,從而獲得了真正的新生。
很多人對孤獨感懷有一種恐懼的心態,認為這是一種負面的情緒感受。其實,孤獨也有很多積極的意義,它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很多感受和需要,這是我們了解自我,讀懂自我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我們要想從孤寂感中倖存下去,首要的是去體驗、去覺察自己體驗到孤獨感,以樂觀的心態學著去接納、面對它的存在,理解它想表達的需要。
當我們這樣思考時,孤獨感就不再是讓我們痛苦的情緒,而是讓我們內心成長的動力了。請您轉發分享,阿彌陀佛!【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