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製作的「福州話書籤」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 (陳苑)「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溫州話」,溫州話的複雜性,一直被認為是全中國最難學習的方言之一。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溫州話排名第一,廣東話緊隨其後,福建方言僅閩南話入選,與蘇州話並列第三。「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的出爐立刻引發網友熱議,有不少網友認為全國各地還有不少方言也能進入榜單,其中福建網友表示不服,「福建有N多方言,福州、莆田、寧德、南平等地,任何一個方言,都能殺進『十強』,絕對比四川話、天津話、東北話難懂。」
我國各地方言所體現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話無法比擬的,語言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屬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其本身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王蒙曾說到維吾爾語是如何複雜難學而又曲折精妙,並進一步談到對語言的見解:「真是怎麼複雜怎麼來呀!而它們又是那樣使我傾心,使我迷戀。它們和所有的能歌善舞的維吾爾人聯結在一起。……我欣賞維吾爾語的鏗鏘有力的發音,欣賞它的令人眉飛色舞的語調,欣賞它的獨特的表達程序……一種語言並不僅僅是一種工具,而且是一種文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種生活的韻味,是一種奇妙的風光,是自然風光也是人文景觀。」
(本文參考:東北網、安徽網絡電視臺、中國江蘇網等)
排名第九:天津話
天津話可以說從骨子裡就透著那種天津人的幽默,相聲藝術經常使用到天津話,以達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話基本上沒有什麼讓人聽不懂的字詞,但是由於天津話發音音調和普通話差別很大,要是說話語速過快,還是讓人聽不懂。
排名第八:山東話
山東膠東半島的城市說話發音和東北的大連話相當接近,一般人都能夠聽得懂,但是要是到了濰坊等內陸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澀難懂了。山東話以其獨特的發音總是讓人覺得很土,但是聽長了就會感覺到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就通過這濃厚的山東味體現出來,別忘了當年孔子孟子說得也都是山東話啊。
排名第七:四川話
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一個分支,語音、詞彙、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而以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四川話語音系統共有20個聲母、36個韻母、4個聲調,還有韻母兒化現象。由於四川人口眾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讓很多人熟知。
排名第六:長沙方言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眾多,交通便利,因此長沙方言從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響,與普通話距離較小。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的5%,因此,它在漢語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是個出偉人的地方,而且《紅樓夢》裡面都透露出分明的湖南方言語境。
排名第五:陝西話
陝西方言得天獨厚,博大精深,從這些方言中我們既可以窺視到古老的華夏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可領略到今人溢於言表的真情實感。由於陝西地理特點是東西狹義南北長,各地方言土語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話,因咬音輕重語速緩急不同而內容涵義不同。
排名第四:上海話
上海話和浙江的杭州話以及寧波話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
排名第三:閩南話
閩南話的流播不只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臺灣,臺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外,差不多都通行著近於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估計沒有語言天賦的人,就是在福建待上一輩子可能都聽不懂閩南話,閩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並列排名第三:蘇州話
蘇州話體現了濃濃的古意和一種書卷氣。蘇州人說「不」為「弗」。句子結尾的語氣詞不用「了」而用「哉」,人們聽見蘇州話會有一種親切感。蘇州話歷來被稱為「吳儂軟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女孩子說來更為動聽。在同屬吳方言語系的其他幾種方言中,等都不如蘇州話來得溫軟。有句俗話說寧願聽蘇州人吵架,也不聽寧波人說話,充分說明了蘇州話這個「軟」字。
排名第二:廣東話
如今很多人都會說幾句簡單的廣東話,但是我把廣東話排名第二的原因是,廣東話不只有自己獨特的發音,還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在廣州的公交車上都是先用廣東話再用普通話進行報站的,有些廣東人包括香港人甚至聽不懂普通話,這足以說明廣東話與普通話的差別之大,而且廣東人很保護自己的方言,只要有可能他們都會儘量使用自己的方言。
排名第一:溫州話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這裡所說的鬼話並不是侮辱溫州人的意思,據說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部隊相互之間聯繫由於保密需要,都是派兩個溫州人,進行電話或者步話機聯繫,而日本鬼子的情報部門,總是也翻譯不出這發音極其複雜的溫州話,可以說當時的溫州人就像美國大片中的風語者一樣,為抗戰勝利起到了相當大作用。所以說鬼話並不是說溫州人說的話是鬼話,而是日本鬼子聽不懂的話。通過這個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溫州話有多麼難懂。
福州話聽上去就像外語
在這份「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中,閩南話的入選,屬眾望所歸,但不少福建網友認為,福州、莆田、寧德、南平等地的方言都被低估了,這些方言都能殺進「十強」,絕對比四川話、天津話難懂。
還有網友分享了一個段子,證明「福州話聽上去就像外語」:一位外教在福州師大學生街嘗小吃,遇到熟人,說了一句「See you again」,小吃店店主一聽,忙說「again,again」。其實,店主不懂英語,在福州話裡,「醬油會鹹」也念成「See you again」,他一聽,當然忙不迭地喊「會鹹,會鹹」了。
福建方言多 內部差異大
據媒體報導,對福建方言頗有研究的蘇老先生表示,福建方言多,且內部差異大,從區域分,就有閩東方言、閩南方言、閩北方言、閩中方言幾大類。歷史上,福建高山峻岭多,交通不便,形成地域上的隔斷,使得福建方言形成「碎片化」的特點,可能渡條河、隔座山、過條街,方言都不同。
蘇老先生說,外地人在福州生活久了,就算會說福州話,與本地人的口音也有明顯差別。不過,近些年,福州話也從普通話裡轉借了大量的新詞彙,有了很多新內容。
江蘇最難懂十大方言 高淳話被稱為「語言活化石」
12月11日,一個有關江蘇最難懂方言的排名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們的關注。排名中位居第一的是高淳話,其次則是溧陽話和丹陽話。這些方言特色各異,恐怕這其中有很多市民們都不太熟悉。不過,在網上有人總結出了它們的特點。例如排名第一的高淳話,特點是「高淳土話發音輕語速快,多用濁音,有『語言活化石』的美稱,被稱為『古韻方言活化石』,具有獨特的價值。高淳土話無法書寫,也缺乏音標體系,只靠當地人口口相傳。」
江蘇最難懂十大方言說 「爸爸去哪兒」
以下是爆紅網絡的江蘇最難懂十大方言說 「爸爸去哪兒」,蘇州方言版本最「嚇人」:
高淳:嗲嗲,偶跌到拉忒克撒!
溧陽:巴巴,窩到裸日愾?
丹陽:老則,到陸頭開?
南通:巴巴,鎖臘梨替?
蘇州:腦子,克以撓得?
江陰:巴巴,到喇裡K?
泰州:巴巴,你曲拿二呀?
大豐:吧吧,傘喇塊?
揚州:巴巴,到拿歪地了?
鹽城:巴巴,桑哪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