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臺灣新派武俠小說大家蕭逸先生於昨日8點45分因肺癌去世,享年83歲。蕭逸先生曾著有《七道彩虹》,《含情看劍》,《馬鳴風蕭蕭》,《甘十九妹》和《笑解金刀》等50多本武俠小說,其中他本人最喜歡的就是上述5本。和金庸、古龍等人的風格不同,風格纏綿哀婉,注重寫作氣氛和人性,又被稱作「情俠」。
蕭逸先生曾在早年的採訪中敘述自己走上寫武俠小說的道路,是受到了身為國民黨將軍的父親影響。正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從小就被父親灌輸要報效祖國的蕭逸,表示這些經歷豐富了自己的武俠小說寫作。很多人都不知道蕭逸先生其實是武俠泰鬥古龍的同窗,二人是同學卻非同班,後卻因性格不合逐漸疏遠。
古龍先生是出了名的玩世不恭,酒色財氣樣樣皆沾。而蕭逸先生則在生活方面很節制,二人剛交往時他經常被古龍嗜酒弄得很頭痛。曾經有一次古龍喝醉到不省人事,蕭逸先生只好將其扶送回家,並幫他脫掉鞋子。大家都知道古龍是一位浪子才情的作家,第二天還發專欄消遣一下蕭逸先生, 二人因性情相互疏遠,漸漸不再往來。
蕭逸的節制和習慣來自於童年父親嚴苛的家教,作為軍人家庭的一員,每天早上要準時起床,晚上準時睡覺。食不言寢不語並且不能夜不歸宿,要知道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蕭逸嚴謹的生活作風也一直持續到最後。因為受到父親病逝的刺激,蕭逸菸酒不沾、不熬夜不賭博,可以說是作家裡生活習慣最好的一位了。
他表示身為作家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寫作風格,所以從來不看其他武俠小說,甚至連古龍的武俠小說也沒看,原因是怕受到別人影響。蕭逸在寫作前期確實受到了一些其他作家的影響,但後期自成一派,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技巧,是港臺武俠小說中少數未受到古龍影響的作者之一。
蕭逸先生使用新文藝的筆法來創作自己的作品,他認為不管小說的表現形式如何,其核心內容永遠都是傳統的俠義。本人極為強調武俠小說中的人性,認為俠義就應該代表為「為義捐軀,敢愛敢恨」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而現代將武打和武俠混為一談,其實是不對的,武俠最重要的是俠義而不是殺人鬥狠。
很多人都覺得蕭逸的作品中偏愛女俠,他解釋到時因為自己喜歡中庸之道,陰陽調和,所以作品裡需要有成功的女性角色。並且自己對筆下的女俠常常痴迷,自己寫出她的一顰一笑都會影響自己,讓自己沉浸其中,和筆中人物「談戀愛」此事經常被報紙連載,但他並不在意。寫作的時候他的妻子吃醋都來不及,後來也就麻木了。
蕭逸先生作為武俠時代的人,很多同代的大家都已經故去,他也因此感到非常孤獨。但是確認為作家既要逃避孤獨又要享受孤獨,寫作是對孤獨的派遣。願他飛升到武俠世界,尋到曾經的好友古龍先生和與之齊名的金庸先生,從此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