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的動漫一直以細膩的畫風和絕美的鏡頭著稱,但他並不擅長講故事,這也是很多資深動漫迷都知道的。2016年上映的《你的名字》,畫面精美到讓人嘆為觀止,隨便截一張圖都可以當作手機和電腦的桌面。但是也有很多人說,故事情節太弱了。
作為《你的名字》姊妹篇,《天氣之子》從官宣開始,就收穫了相當多的期待。這部電影依舊是將主角的感情關係與拯救世界直接聯繫到了一起,這是新海誠的風格,他的主角都是有著特異功能的人。
男主角是16歲的帆高,生活在某個與東京隔了一條海峽的小島上。他對追逐陽光有一種偏執,放學後騎著自行車,瘋狂地追逐著落日的餘暉。而當黑暗終於籠罩了小島,海峽對面的東京卻仍舊沐浴在金色之中,他終於決定了要前往東京。
由於還是未成年人,所以他到了東京之後,找不到工作、找不到房子住。還好他遇見了在船上有過一面之緣的須賀先生,並且在須賀先生那裡得到了一份打雜的工作。
但是,自從帆高來到東京,東京就一直在下雨。後來他偶遇了「晴女」陽菜,陽菜具有著某種神力,可以用禱告讓天氣變晴。兩人合作做起了生意,為那些需要晴天的人祈禱,讓天氣短暫的變晴,並收取一些費用。
在他們朝夕相伴的日子裡,漸漸對對方產生了情愫。但帆高不知道的是,晴女往往有著非常悲慘的命運。陽菜的身體在一次次使用神力的過程中變得透明,等到身體完全透明的時候,陽菜就會消失。而東京多日的暴雨,以及夏天突然颳起的暴風雪,在陽菜消失之後,就會恢復正常。
這又一次涉及到了「愛情」與「拯救世界」的話題。
如果陽菜選擇為愛留下,東京就會無休無止的下雨,地基被腐蝕,河道崩裂,到處都是水,再也沒有陽光。如果陽菜選擇消失,那麼東京就會變成原先國際繁華大都市的樣子,人們將重新擁有晴天,不用再擔心變化無常的天氣。陽菜的舉動和存亡,類似於某種「祭天」的儀式。
帆高和須賀先生的表現,是兩個極端,也是如今人們思想的兩個代表。須賀先生代表著大部分理性而成熟的思想:犧牲一個晴女,換來正常的東京,多划算的一件事。而帆高代表著那些少年衝動:天氣壞掉就壞掉好了,反正我只要喜歡的人平平安安。
我們一直以來經受了太多類似的教育:捨己為人,丟小保大。老師和整個社會都在告訴我們:要學會犧牲。
所以,如果在平時,當你告訴我,一座城市就要毀滅了,而拯救這座城市方法是有一個人要消失。我會覺得,這很合理。
但是在電影中,我卻又真的被帆高那種無知無畏的瘋狂感動了,他只是想讓自己喜歡的人能夠好好活下去而已。
而這兩個選擇,就是電影最大的爭論點。從古至今,都難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