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網上新聞報出:在杭州工作的外賣員老閔凌晨四點送餐,冒雨趕路20裡卻聯繫不上顧客,無奈之下他只能在雨中推著沒電的電瓶車走了六裡回家。心灰意冷的他因此發送了這樣一條簡訊。
「謝謝你,讓我徹底告別這一行。」
此新聞一出引起眾網友熱議。眾千網友為老閔的這個故事而心酸落淚,更為社會最底層的工作人員所受的遭遇而感不平和氣憤。
當我看到這則新聞時,第一時間想起了白居易《賣炭翁》中的兩句詩:「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可憐老翁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裡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這種現實的殘酷叫人讀了無不動容。
而送餐員也是另一群賣炭翁。他們披星戴月,遇凌霜冒雨雪,一步步的,一家家的服務著。每送一餐意味著完成一項工作,也意味著滲透著心血的工作錢,可以養家餬口。當天氣越不好時,反而意味著他們會有比平時更多的接單。他們更期待朔風凜冽,大雪紛飛。佔據著他們的全部心靈的,不是埋怨惡劣天氣,而是期盼著那送餐所掙出的比平時多的一兩元補助。
但天氣沒有阻礙他們,而顧客的行為卻讓他們遭受不公與心酸,甚至絕望。就如「賣炭翁」,在「衣正單」,「願天寒」中所盤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最後因為差役們嘴裡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差役們硬是只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而老閔的故事,還有另幾位同行的遭遇更是有過之而不及。
2016年夏,北京外賣小哥因暴雨天氣未能將餐按時送達,被顧客丟掉外賣,在家門口數落數分鐘,並人身攻擊道:「你永遠都只是個送餐的」因為送餐超時和辱罵,外賣小哥在電梯口嚎啕大哭…...
事後,這位快遞小哥告訴記者,當天,北京的雨很大,傍晚時,客戶下了訂單,預計要晚上七點送到。但由於路面積水嚴重,無法騎電動車,他特意打電話請示公司,按照公司的要求,打車送餐。又因雨天叫車困難,怕客戶等著急,還曾打過兩次打電話同客戶溝通、致歉,在電話中對方表示可以等待。
因道路溼滑,他摔了一跤,把雨衣劃了大口子,但為了保證客戶能吃到熱乎的飯菜,他只能拿起幾個簡易的黑色塑膠袋披在身上,保護好餐箱,「自己溼透沒什麼」他解釋說。
然而,當客戶打開門後,是連續的數落和謾罵。他當時只擔心客戶退餐,那意味著自己一天都白幹了。所以只能忍氣吞聲,想任由客戶出口傷人,也堅決不會回擊與反駁。
顧客可以為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但此事,因天氣原因,顧客又是在事先定餐前知道的情況下,對送餐人員不但沒有同情,反而進行人身攻擊,不得不說,這位點餐人的素質值得讓他自己反思。如果不能按時送到你可以退餐或者要求補償,但沒有權利侮辱別人。
2017年8月11日晚,北京瓢潑大雨,網友看到了一位渾身被大雨浸透的外賣小哥,舉著電話在說著什麼,客戶在催單,他一面解釋一面走出臺階,剛出去又縮了進來,狂風卷著暴雨砸向頭頂。他抬眼看了一下天空,猶豫了一下,還是鑽進了雨裡……可顧客沒有因為送餐員全身淋溼而感動,反而因外包裝被雨淋溼而生氣,差點退餐。
為了生計,也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責任和義務,他冒著大雨,義無反顧。但還是懷著無奈,咬著牙給顧客送餐。也膽戰心驚的怕顧客的不理解和退餐。
2017年9月,廣州下大雨的一天。送餐小哥騎著電動車在送餐的路上,雖然穿了雨衣,但還是被過往車輛濺得全身溼透。 外賣小哥被禁止進入送餐大樓。大樓物業規定外賣不能進門,外賣小哥就一直淋著雨等著取餐人,但近十分鐘都沒聯繫到人。最後取餐人下來取餐時就輕描淡寫地說臨時老闆開會,所以來晚了。連個道歉都沒有,拿完餐就走人了。
在這些事件中,我們不得不看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永遠是送餐的快遞員們。
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應該得到尊重。點餐的人和送餐的快遞員們其實工作性質差不多,也是在為別人打工著,點餐人應更能理解送餐人的不易,更加尊重他們。就像歌詞中寫得:「就算大雨讓整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
我要說:
就算大雨讓整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微笑。
讓我們給送餐的快遞員們,和其它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的員工們,都多一份理解和微笑,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願我們每次接到外賣的時候給他們一個微笑,一聲謝謝,你做到了嗎?從今天開始多心疼心疼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