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在糾紛化解中的引領、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在訴源治理上花力氣、下功夫,用力推進更高水平的基層平安建設。
訴源治理助推「無訟」創建
新市區處於烏魯木齊市城郊結合的城市發展前沿,區域面積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企業密集,人口眾多。新市區法院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努力打造與各方聯手協作的多元解紛平臺,著力建設分層過濾的矛盾糾紛齊抓共管新格局。
2019年7月,新市區區委政法委部署開展「無訟」創建活動。新市區法院結合執法辦案仔細調研,推出「無訟」街道社區(村鎮)創建方案,提出將「無訟」基層創建標準設定在單位全年訴訟數量在5件以下,糾紛受理與接受法院委派調解成功率達到80%以上的目標。
據此,新市區法院聚焦「無訟」創建目標,加快將糾紛化解融入訴源治理步伐。在城區,依託基層警務站、單位內保、小區管理「三張網」;在所轄鄉鎮農村,與鄉鎮農村基層綜治組織緊密銜接,廣泛開展「無訟」創建活動。「我們主動將一站式多元解紛融入轄區社會面防控體系建設,合力瞄準基層平安建設的『最後一公裡』,有力推動了轄區訴源治理。」新市區法院黨組書記張俊介紹,「無訟」創建已覆蓋城區22個街道、172個社區(村)。法院將訴源治理擺在首位,著眼基層持續放大司法正能量,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充分肯定。
多元解紛促進訴前調解
「如何讓糾紛預防化解的『楓橋經驗』本土化、實質化和長效化,是我們銳意創新的堅定方向。」新市區法院院長王斌介紹,2019年初,針對轄區醫療衛生、商事合同、婚姻家庭、保險理賠等涉及民生保障的糾紛,法院先後與新市區醫調委、保監會、婦聯、商會、保險業協會等11家社會組織牽手合作,搭建調解平臺,並邀請退休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具有專業素質、具備調解能力的行業專家擔任特邀調解員參與訴前調解。
在法院設立於新市區交通事故快速處理中心的巡迴法庭,記者看到,法官們正忙著向當事人解答諮詢,開展調解。據了解,法官們請來保險機構人員提前介入,明確理賠責任、簡化理賠程序,大多數道交糾紛能夠在這裡化解在訴前。「巡迴法庭注重與保險理賠的銜接,使得道交糾紛處理提速加快,便利了群眾。」新市區交警大隊事故中隊教導員童軍說。
該院審管辦主任袁儷榮告訴記者:「我們與司法局聯手,進一步完善對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的培訓指導機制,以法院委派調解的方式化解了大量簡易民事糾紛。」目前,該院已引入特邀調解員65名,參與調解成功率達32.87%。
此外,新市區法院還在一站式便民訴訟服務點配備雙語法官,與引進的雙語調解員對接合作,受理了近20%的民商事案件,訴前化解率達60%以上。新市區民政局局長閆紅點讚新市區法院:「本著訴源治理目標牽頭合力調解,促進了多元解紛落地見效。」
訴調對接實現一站服務
新市區法院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了訴訟服務工作站,這裡的訴訟服務窗口實現了非訴與訴訟銜接,可為轄區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新市區法院立案庭庭長張越然欣慰地說:「我們聯合司法局,依託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將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與公證、仲裁有機銜接,實現了當事人『進一扇門,辦所有事』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工作站設置特邀調解、訴調對接和速裁快審3個團隊。特邀調解團隊負責訴前調解,經調解達成協議的,進行司法確認或出具調解書;未達成協議的進行立案登記,由速裁快審團隊儘快裁判。特邀調解室由調解經驗豐富的特邀調解員分別負責,對常見的婚姻家庭、民間借貸、買賣合同、人身損害賠償等糾紛開展調解。訴調對接團隊由從事多年民商事審判的法官陳彥吏負責,速裁快審團隊則快審快執快結,力避當事人跑腿費事。國法律師服務所律師餘文龍稱讚訴訟服務工作站「貼近群眾,腳踏實地踐行了人民至上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