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文物商獸面紋方罍亮相城固博物館

2020-12-08 騰訊網

城固寶山遺址,因發掘出大量燒烤坑和形制特異的陶窯群而享譽海內外。不過很多人還不知道,在上個世紀70年代,在寶山的蘇山村還出土了800多件商代青銅器,其中國家一級文物獸面紋方罍,堪稱城固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隨著今年4月城固新博物館的對外開放,這尊獸面紋方罍才露出了神秘的面紗。

城固縣博物館新館概況

城固縣博物館新館位於城固縣博望街道辦事處饒家營村,佔地面積約40畝,建築面積6336平方米,博物館新館以多體一層建築為主,由展廳、展院、展廊、藏品庫房和客服中心、業務用房等組成。

城固縣博物館館藏文物4100餘件(組),其中等級文物263件(套)。新館設1個基本陳列展和5個專題展,上展文物660餘件(套)。

基本陳列「漢上名城—城固」為序廳,以時間簡史形式簡述了城固的歷史演變;

「叩古寶山廳」復原了先民的生活場景和「倒焰窯」的燒陶原理;

「青銅器展廳」集中展示了獸面紋銅方罍、獸面圓尊、人面輔首等國寶級文物,提出異形器物用途的猜想,並復原了青銅器鑄造過程;

「兩漢文化廳」展現了城固物阜民豐、英雄輩出、文化交融、開放繁榮的大漢盛景;

「西北聯大在城固廳」鑄就了城固與聯大風雨同舟、興教報國、薪火相傳、澤被後世的教育豐碑;

正在布展中的「現代城固廳」將展示改革開放以來城固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和顯著成就。整個陳展把詳實的史料、復原的場景、珍貴的文物與現代化的陳展手段、聲光電效果緊密結合,展現了城固幾千年的輝煌歷史,彰顯了城固人民的文化自信、精神傳承,增強了城固人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請不要攜帶您的愛寵入內,博物館的歷史太厚重了,看不懂的小動物們可能會陷入長久抑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請不要大聲喧譁。博物館有很多秘密,只能說給你聽,太大聲了就聽不到了。

請不要開閃光燈,博物館的文物們有點嬌貴有點害羞,害怕閃光燈呢。

.請不要吸菸,如果您吸菸的話,文物們生氣了,再也不會告訴你秘密了。

請您準時來赴約,博物館開館時間:早9:00—5:00,每周一閉館。

如果您發現來了後沒有找到圖片裡的東西,呃,可能是您來遲了,我們已經換展覽了。下次請來早。

來源:城固文物旅遊、漢中視聽

編輯:王歡

責編:楊帆

審核:金璐

我 要 投 稿

相關焦點

  • 城固出土商代青銅器成都展出 展出55件一級文物
    近日,在成都博物館,一件出土於城固縣蘇村小冢的商代青銅器亞伐方罍和一組青銅面具正在展出。這批受邀參加「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的商代珍貴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和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研究價值博得了成都市民和四川省文化文物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和點讚。
  • 城固出土商代青銅器成都展出受熱捧 漢中展出55件一級文物
    近日,在成都博物館,一件出土於城固縣蘇村小冢的商代青銅器亞伐方罍和一組青銅面具正在展出。這批受邀參加「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的商代珍貴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和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研究價值博得了成都市民和四川省文化文物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和點讚。
  • 翡翠文物藝術展讓人大開眼界,母鼓方罍,獸面紋斝,還有神州九鼎
    參加了一帶一路,今人與古人對話,融通上下五千年的活動,翡翠文化文物創意藏品藝術展,這裡有許多玉器擺放在玻璃櫃中,都是根據商周秦漢代青銅器,青銅鼎,香爐,何尊,逨盤,朱雀銜環杯,兵馬俑,長信宮燈,編鐘,佛像等等,雕刻而成的。
  • 炭河裡青銅文化博物館國慶節開館 國寶級文物將亮相
    本報5月27日《國寶級「瓿王」將亮相》一文披露此消息後,很多讀者紛紛打來電話,想知道究竟有多少珍貴文物將在博物館展出,是哪些值得一看的文物,文物背後又有什麼故事……近日,長沙晚報記者來到位於寧鄉縣玉潭街道振興北路的寧鄉縣文物局,探營該局庫房,第一時間為市民帶來有關這些珍品的獨家報導。
  • 「方罍之王」亮相上博
    2014年,伴隨湖南省博物館與美國佳士得拍賣公司籤訂洽購合同,「方罍之王」——皿方罍的器身終於結束了海外漂流的日子,回到家鄉湖南,與分離長達90年的器蓋完成合體。11月18日,這件青銅重器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的「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上亮相,這是它器蓋合一後首次離開湖南展出。
  • 商晚期獸面紋方罍及其他:鈞魂分享日本泉屋博物館中國青銅器十一
    商晚期獸面紋方罍及其他日本泉屋博古館中國青銅器珍品之十一鈞魂分享其收藏和展出的內容,以中國古代文物為主,兼收本國和朝鮮古物。泉屋博古館分為1號、2號兩館。1號館為常設展,名曰「中國青銅器時代」,四個展室分別陳列的是商、西周、春秋戰國、漢唐的青銅器,從夔神鼓、鴟鴞尊到鳳柱斝、金銀錯螭梁盉。
  • 博物館中的青銅罍,真相等你來揭秘
    商代晚期 「亞」方罍肩部側面有一對獸首耳,前後有立體獸頭裝飾;頸、肩及圈足四面飾龍紋,蓋及腹部四面飾獸面紋;網絡配圖首博收藏的這件獸面紋銅罍,平面呈長方形,四角出扉稜,從器形看屬方罍,這種方形罍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出現並流行的器類。
  • 一級文物亮相雲南省博物館,「國寶盛宴」再現《史記》西南邊疆
    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國內不少博物館在這一天開放,吸引了不少歷史和文物愛好者走進博物館。2019年5月18日,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辦的《國寶盛宴——<史記>中的西南邊疆》展覽物館拉開帷幕。這次展覽文物中,除了此前巡展中原有的200餘件(套)文物,還加入更多古滇國青銅重器,並首次公開展出句町、哀牢古國文物,展品總量超過300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超過100件(套),是名副其實的「國寶盛宴」。參展的館藏文物精彩絕倫、地域性極強,被學術界認為是各區域文化的代表。
  • 見證中國流失文物回歸傳奇,湖南「皿方罍」來滬展出
    由湖南省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於11月18日正式開幕。本次展覽是湖南省博物館以2014年「皿方罍」回歸這一重大文化事件為契機而舉辦的,共精選了包括皿方罍在內的11件湖南出土著名青銅器珍品。這也是皿方罍回歸後首次走出湖南展出。
  • 來國博看「回家」的文物,皿方罍亮相,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壓軸」登場
    圓明園六件獸首銅像背後,是一幅海晏堂復原的場景圖;清漪園(頤和園前身)的清代銅鶴在燈光的映襯下,散發出悠悠微光;彩繪浮雕武士石刻栩栩如生,透著威嚴的氣勢……國家博物館展廳裡,600餘件海外流失文物講述「回家故事」。
  • 中國藏家購回方罍之王 青銅皿方罍將回歸故土
    全器以雲雷紋為地,上飾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肩部兩側裝飾雙耳銜環,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四面邊角及各面中心均裝飾突起的長條鉤戟形扉稜。器蓋刻有「皿天全父乍尊彝」七字銘文;器身則為「皿父乍尊彝」五字銘文。是目前所見商周方罍中最大的一件,堪稱「方罍之王」。   原定於紐約時間3月20日在紐約佳士得上拍青銅重器皿方罍的消息傳出,便廣受業內人士和藏家的關注。
  • 桃源稀世珍寶「皿方罍」登上《國家寶藏》!身為桃源人太自豪,為...
    >辛追墓T形帛畫、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三件湖南省博物館的珍稀文物。在節目中,黃渤與王嘉作為「國寶守護人」,為我們演繹了皿方罍的前世今生,湖南省博物館文物保管部主任廖丹、「完罍歸湘」活動發起人譚國斌一起講述國寶皿方罍的傳奇。
  • 上海博物館藏獸面紋罍
    獸面紋罍 商代晚期   該器物高43.5釐米,口徑頸部飾弦紋兩道,肩飾六處火紋,間有八處乳釘紋突起,輔以龍紋。上腹飾獸面紋,下腹連鳥蕉葉紋,圈足飾獸體目紋,雷紋為地,獸目突出,大小相輔,錯落有致。   罍是流行於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的大型盛酒器。此罍圓潤端莊,縟麗精緻,大氣而不失秀美。陰線刻抽象變形的獸紋與極其寫實的牛首相對應,虛實結合,裝飾風格在商代晚期的青銅罍中極具特色,是相當罕見的珍品。
  • 【國寶品鑑】獸面紋銅罍
    獸面紋銅罍,銅器,商代文物,高24.5釐米、口徑13釐米,1955年鄭州白家莊2號墓出土。這一現象引起鄭州市文物工作組的重視,將其列為市區文物保護的重點。1955年5月4日,白家莊村群眾在土崗的附近及土崗下挖沙時發現該文介紹的獸面紋銅罍。鄭州市文物工作組聞訊後,在此處布探溝一條,對已暴露的殘墓及另外3座墓葬做了清理。獸面紋銅罍系出土於這次清理的4座商代墓葬中的C8M2之中。
  • 湖南「方罍之王」跨地展出 身蓋分離近一個世紀
    [提要]  皿方罍的輾轉流傳見證了近現代中國文物流失又回歸的傳奇經歷。皿方罍出土後器身被文物商人購得流失海外,自此身、蓋分離近一個世紀。  由湖南省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於11月18日正式開幕。本次展覽是湖南省博物館以2014年「皿方罍」回歸這一重大文化事件為契機而舉辦的,共精選了包括皿方罍在內的11件湖南出土著名青銅器珍品。這也是皿方罍回歸後首次走出湖南展出。
  •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獸面紋提梁壺」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獸面紋提梁壺」 2020-11-30 2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省博物館皿方罍入選《國家寶藏》特展
    見證華夏民族復興的轉折 湖南省博物館皿方罍入選《國家寶藏》特展 華聲在線2月1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昨晚,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一季圓滿收官,《國家寶藏》特展入駐的9件國寶揭曉,湖南省博物館的皿方罍和浙江省博物館的玉琮、湖北省博物館的雲夢睡虎地秦簡
  • 古代青銅器文物亮相中國園林博物館
    信息 古代青銅器文物亮相中國園林博物館 2016-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此次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青銅重器鳥紋方鼎
  • 被盜流失32年 國家一級文物商代獸面紋銅鬲終於回歸
    近日,出土於安徽阜陽的被盜文物商代獸面紋銅鬲於正式回歸安徽博物院,這是全國被盜文物信息平臺建立後第一例成功追索的被盜文物。這也意味著,這件被盜流失32年的珍貴文物終於正式回歸了故鄉。據了解,商代獸面紋銅鬲為國家一級文物,1947年出土於安徽阜陽,1957年徵集入安徽省博物館,1988年12月被盜流失在外。
  • 【國家一級文物】獸面紋提梁壺
    獸面紋提梁壺,國家一級文物,西周。 高36.5釐米,口徑10釐米,足徑14.6釐米,重3.66千克。 特徵: 1、器物直口,直頸,垂腹,圜底,圈足; 2、頸部兩側置半環耳,兩耳半環形提梁套合,提梁兩端裝飾有獸首; 3、鼓蓋隆起,蓋正中置有圈狀捉手,蓋上飾一周夔龍紋,上下各有一周連珠紋,頸部飾一周獸面紋,上下各有一周連珠紋,圈足部飾雲雷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