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出土商代青銅器成都展出 展出55件一級文物

2020-11-30 騰訊網

近日,在成都博物館,一件出土於城固縣蘇村小冢的商代青銅器亞伐方罍和一組青銅面具正在展出。這批受邀參加「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的商代珍貴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和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研究價值博得了成都市民和四川省文化文物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和點讚。

「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於7月27日在成都博物館開展,至11月11日結束。本次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盆地的青銅重器,共計250餘件,包括55件一級文物。而本次展出的亞伐方罍是1976年10月城固縣蘇村小冢一戶農民在清理姜窖時發現的。亞伐方罍通高51釐米,口縱12.9釐米,口橫15釐米,腹深39釐米,重15.9公斤。器形為方體、平底,子母蓋。蓋頂有屋宇形把,飾細雲紋為地的饕餮紋,肩飾細雲紋為地的夔紋,兩側獸首為耳,腹有渦紋間以細紋為地的小夔紋,腹一側有獸首為鋬。同器形的方罍共發現了2件,一件現存洋縣博物館,一件現存城固縣博物館。

據史料記載,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罍有方體、圓體兩種,共同形制特點是斂口,直頸或微斜,折肩或圓肩,器身最大徑(或最寬處)在肩腹交接處,腹壁自此向下斜收成底。其中方體罍器蓋為廡殿四阿式,裝飾以雷紋為地的倒置卷角獸面紋。

1976年10月,在城固縣蘇村小冢同時還發現了23件青銅面具。這組青銅面具臉形有橢圓和圓形兩種,目框深凹,眼球外凸,中有圓扎。面具臉殼外凸內凹,五官位置與人的面部相近。器形為兩耳直立,懸鼻突起,透雕獠牙。

商代文化遺存中,為何多次發現青銅面具?華中師範大學楚學研究所副教授黃尚明和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笪浩波認為,這些青銅面具與商代大興巫術的風氣有關。

青銅作為商周年代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反映著社會生產力、宗教信仰、政治經濟歷史,青銅器的使用又反映著統治者的權力。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固縣先後出土了各類青銅器文物700餘件,是全國出土青銅器較多的縣之一。青銅器的大量發現,印證了商周時期城固這片沃土與巴蜀、中原文化的充分交匯,體現了當時發達的文化、經濟、科技水平。這次城固出土的商代亞伐方罍和商代青銅面具在成都博物館展出,對於擴大城固知名度和對外文化交流將發揮重要作用。華商通訊員 單慶華 記者 周金柱

(華商網-華商報)

相關焦點

  • 城固出土商代青銅器成都展出受熱捧 漢中展出55件一級文物
    近日,在成都博物館,一件出土於城固縣蘇村小冢的商代青銅器亞伐方罍和一組青銅面具正在展出。這批受邀參加「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的商代珍貴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和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研究價值博得了成都市民和四川省文化文物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和點讚。
  • 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青銅器在甘肅展出
    新華網蘭州2月25日電(記者王豔明) 3月1日起,上百件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青銅器將在甘肅省博物館免費向公眾展出。  記者25日從甘肅省博物館了解到,此次展覽是江西新幹大洋洲商代青銅器首次赴甘肅展出,精選了新幹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銅器125件(組),有青銅禮器、樂器、兵器和農具等,其中國家一級品30件,二級品36件。
  • 160件國寶級文物北京展出 證商代青銅已過江(圖)
    160餘件江西省藏國寶級文物中,珍品不少。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花釉裡紅、最大的青銅甗(yan,音演)都將亮相首博,其中不少珍品還是國家明令禁止出境的文物。  據介紹,此次到訪北京的文物,七成以上都是一級文物,就算是在江西本地,也很難看到這麼多的珍貴文物一起亮相。彭明瀚解釋:「此次展覽級別太高,甚至『超標』。在江西省博物館的展線上,國家一級文物的比例也就一半左右。」
  • 國家一級文物商獸面紋方罍亮相城固博物館
    不過很多人還不知道,在上個世紀70年代,在寶山的蘇山村還出土了800多件商代青銅器,其中國家一級文物獸面紋方罍,堪稱城固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隨著今年4月城固新博物館的對外開放,這尊獸面紋方罍才露出了神秘的面紗。
  • 省文保院赴城固鑑定新發現青銅器
    近日,應城固縣博物館申請,陝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組織陝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專家及相關工作人員,赴城固縣博物館鑑定新發現青銅器。  5月22日城固縣桔園鎮小北村村民發現並上交至博物館的文物,包括罍、斝、尊、觚等器型。
  • 青銅見證商周「蜀道」:關中、漢中、成都三地青銅器聯展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巡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廣漢三星堆的「銅人頭像」等諸多青銅器正向觀眾訴說神秘地古蜀文明。近日,成都博物館又舉辦了一場由古蜀及秦地演繹秦蜀之路的青銅器展覽,代表古蜀文明的三星堆「銅人頭像」再次出現在觀眾面前。
  • 一睹尊容 250餘件青銅器相聚成博
    8月6日晚,「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在成都博物館正式開展,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250餘件青銅器重磅亮相,包括國寶何尊在內的55件一級文物匯聚蓉城,講述青銅這一「國之重器」背後的故事。  成都博物館總策展人黃曉楓介紹,此次參展的青銅器具有數量多、等級高、種類全等特點,簡直就是「青銅器的饕餮盛宴」。
  • 94件一級文物禁止出境展出 含子龍鼎和四羊方尊等
    94件一級文物禁止出境展出 含子龍鼎和四羊方尊等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選稿:汪天韻  2013年8月21日 13:41 目錄中所列出的94件(組)一級文物從8月19日起禁止出境展出。其中為人們所熟知的文物,包括藏於國家博物館的子龍鼎和四羊方尊,藏於首都博物館的西周伯矩鬲、上海博物館的戰國商鞅方升,以及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魚紋盆等。
  • 上博共計30件古代青銅器和1件清代繪畫赴美展出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現場。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日前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上博共計30件古代青銅器和1件清代繪畫赴美展出。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共展出橫跨商代至今3400多年約180件作品,將持續至5月13日。
  • 國博展出酒務頭考古成果,這處被盜墓地揭示商代神秘家族蹤跡
    這是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規模展出,遴選170餘件組文物,與國家博物館藏的部分西吳壁遺址文物等一起,通過邊陲禮樂、尚酒時風、兵戎重地、裝飾駕乘四個主體單元,展示商代貴族生活與社會風俗。酒務頭遺址出土的獸面形飾。
  • 山西展出4431件被盜文物 西周鳳鳥紋銅尊等亮相
    近日,一批差點流失海外的珍貴國際級文物,在我們的國土上順利地展出。而令這些「國寶」重見天日、並回歸我們中國人視野的,卻並非考古專家,而是一群普通的警察!這批文物真的很珍貴……據悉,這批如今正在山西展出的珍貴文物共4431件,大多數是黃河流域商周時代青銅重器,其中僅國家一級文物就有25件,國家二級文物80件,國家三級文物199件。
  • 3000多年前的文物了解一下?快來成都博物館一起「穿梭古今」
    近日,由成都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漢中市博物館等共同主辦的「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在成都博物館正式開展。該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期間免費向公眾開放。成都博物館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策展人黃曉楓介紹,本次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重器,共計250餘件,其中包括「何尊」在內的55件一級文物。
  • 中國第一家省級青銅博物館,展出文物2200多件,有什麼獨特魅力呢
    山西青銅器體現了商周王朝的文化脈絡,反映了中國禮樂文明發展演變的進程,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春秋中期以後,晉系青銅鑄造工藝不斷創新變革,達到了技術和藝術上的巔峰,是東周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裡程碑。今天帶你走進一個省級專題博物館ー山西青銅博物館,山西青銅博物館位於太原市長風商務區,隸屬於山西博物院。
  • 湖南出土商代青銅器,被國人認為不吉利,如今是日本國寶級文物
    今天我們來介紹湖南出土一文物,在中國被認為『晦氣』,被日本人買走竟然成為國寶。,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民國時期出土,一個李姓老農民無意中挖出來,當時並不知道猛虎食人卣的具體用處,只是外形看上去應該是個器皿,因為當時國內局勢動蕩,沒有專業的鑑定專家,老農認為其外形看上去十分邪門,就低價處理了。
  • 見證中國流失文物回歸傳奇,湖南「皿方罍」來滬展出
    由湖南省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於11月18日正式開幕。本次展覽是湖南省博物館以2014年「皿方罍」回歸這一重大文化事件為契機而舉辦的,共精選了包括皿方罍在內的11件湖南出土著名青銅器珍品。這也是皿方罍回歸後首次走出湖南展出。
  • 中國僅存3件周厲王王器將在臺「合璧」展出
    這是中國僅存的3件周厲王王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龐雅妮1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兩件來自大陸的周厲王王器將參展10月8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赫赫宗周——西周歷史文化與禮樂制度特展》。這是繼富春山居圖之後,兩岸文物實現的又一次「合璧」展出。周厲王是西周第10位國王,在位37年間橫徵暴斂,公元前841年,周厲王被拉下寶座,文獻載有「國人」參加。
  • 商周秦漢143件精選青銅器文物展覽在國博開幕
    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8月14日開幕,將持續至10月13日。本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包括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品。
  • 見證最早的「中國」:何尊等寶雞出土青銅重器在國博展出
    從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到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再到記錄周王世系、承載家族榮寵的牆盤、逑盤,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鎛……澎湃新聞獲悉,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故事和智慧。
  • 見證最早的「中國」:何尊等寶雞出土青銅重器在國博展出
    此次展覽精選青銅器文物140餘件,系統展示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青銅器銘文中的藝術、故事和智慧。,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就是要系統展示青銅器與金文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彰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獨特魅力。
  • 國博大規模展出山西酒務頭考古成果 170件文物點亮「河東之光」
    酒務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器、陶器、玉器、骨器等珍貴文物多達數百件,其中5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在墓葬形制、埋葬習俗、器物組合和紋飾風格等方面都體現出與商文化演進過程的同一性,出土青銅器上的「匿」字族徽銘文則為探尋墓地主人的古國蹤跡和人文淵源提供了重要的身份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