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年貨大街
【編者按】
「你生在美麗的寶島,你長在遼闊的中原,我們倆從來沒見過面,卻好像你就在眼前……」
兩岸同胞雖然隔著一道海峽,但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因為我們的血脈裡流動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我們的精神上堅守的都是中華民族的魂。
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
-----------------------------------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海峽兩岸同胞與家人團圓歡聚的日子。與大陸過年的氛圍相似,這一天台灣同胞也十分重視,往往在節前做好各種準備,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也許有人會問,具體需要準備哪些事情呢?
寶島春運也瘋狂
首先當然是先回家,臺灣的春運雖然不及大陸的場面浩大,但是一兩千萬人在3.6萬平方公裡上的移動也給當地交通帶來不小壓力。總的來說,在臺北、新北、高雄等大城市工作或居住的人往往會在節前回老家,距離較近的還不太有買票的壓力,但距離遠的就不那麼容易了。
比如從臺北回臺東、花蓮等地因此距離遠,沒有高鐵,所以火車票會比較緊俏(今年由於花蓮地震,許多遊客退票,車票相對充足一些),很多人從開始搶票的第一天0點就下手,但還是沒有搶到,不少人的電腦因為搶票人數太多而死機。因此,為了緩解東部地區的春節運力,臺灣鐵路公司不僅會加開列車,甚至還會和花蓮、臺東兩地政府一起,為當地居民包火車。也就是說,這幾趟春節返鄉和回大城市的火車,只能夠讓當地居民乘坐,是不是很暖心?
西部地區由於有高鐵,火車班次多,狀況會好一點,但是通行時間短、時間段好的班次還是會很緊俏(比如臺北至高雄的直達車、除夕下午下班時發車的車次等)。但如果不計較班次,臺灣西部的民眾返鄉相對較方便,同時還可以選擇乘坐大巴。這一時期,臺灣的客運大巴往往選擇滾動發車,車滿就走。
不過更為艱難的是,在澎湖、金門、馬祖的居民如果要回臺過年,通常要選擇坐飛機。為了應對春節的人流,臺灣軍方都備好運輸機,以便客流量大時作春運使用。比如今年臺灣軍方就派出C-130運輸機,除了應對正常的離島居民返鄉,也要應對由於大陸176班加班機未被批准情況下所增加的金門「小三通」客流。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春運的緊張,不正是大家對家的思念和渴求團圓的表現嗎?
年貨種類很多樣
其次,當然是準備年貨。筆者這幾天走在臺灣的街頭,街角和商店裡賣春聯、福字、紅包、紅燈籠的商家多了起來。紅紅火火的感覺,才是年的味道。
除了過年期間的裝飾品,不論在大陸還是臺灣,置辦年貨,都是很重要的環節。除夕要吃年夜飯守歲,正月初一開始家裡要有親戚來拜年,不備點年貨怎麼招待大家呢?
如果是在臺灣,迪化街的年貨大街恐怕是家喻戶曉。筆者前些天來到這裡,發現早已是人山人海,部分路段側身都過不去。在這條街上,攤販們售賣著烏魚子、魷魚絲、乾貝、鮑魚、海參、糖果、花生等商品,店家會熱心地準備好試吃的產品,讓顧客們先品嘗,後購買。一路走下去,很多民眾在吃飽喝足的同時也大包小包買了各種特產、熟食,準備在過年期間分享給家人。
如果說迪化街等地的產品主要凸顯當下的「臺灣味」,那麼臺北的南門市場則會讓不少人,尤其是外省籍人士想起大陸老家的風味。比如金華火腿、湖南的臘肉、廣東的臘腸、南京板鴨、寧波年糕,這些食材在臺灣的其他市場並不容易買到,而南門市場往往一應俱全,而且品質不錯。
當然,對於年長者們來說,過去的很多年貨是自己家裡親手製作的。尤其有眷村生活經驗的人士,他們很懷念以前各家做各自家鄉特色的美食,然後相互分享的日子。東北人灌血腸、醃酸菜,浙江人做湯圓、八寶飯,廣東人制燒臘,山東人做包子饅頭,大家相互分享之時,便吃遍了大陸天南地北的美食。
訂好年菜過除夕
最後就是最重要的準備年夜飯,雖然很多人說現在臺灣的年味很淡,不過除夕要吃年夜飯的傳統基本還為大多數人所保留。只是很多人不再親自下廚做飯,但又覺得在飯店吃飯沒有家的氣氛。於是,年菜外帶的習慣在臺灣便流行開了。
提到年菜外帶,很多飯店、餐館,甚至便利店都不願意錯過商機,通常早在除夕的前一個月就通過社交媒體、網站、報紙廣告、廣告宣傳單、海報等平臺宣傳年菜外帶的價格和菜品組合,菜品組合的價格基本在1000至2000元人民幣之間,佛跳牆、蝦、鮑魚、雞湯等菜品往往會成為年菜裡的重要角色。每一份年菜大約有八到十道菜,可供十個人享受。如果人數少,可以選擇小份的組合,亦或是個別單一品種的年菜(主要是佛跳牆)。
這些年菜加工好之後,客人們可以在除夕當天上門取貨,然後回到家中待食用時作適當加熱即可。部分由便利店推出的年菜也可以讓客人到離家較近的便利店取貨。當然,這些菜餚的烹製主要以蒸、煮的方式為主,否則炒、炸、烤等形式的熱菜在二次加熱後口感會有較大落差。有了這樣的外帶年菜,一家人可以免去買菜、洗菜、做菜、洗碗的勞頓,又可以在家邊看電視邊團聚,享受家的溫暖和幸福。(文/桃花島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