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臺灣過春節(下)

2020-12-21 海外網

資料圖片:熱鬧的臺灣春節

【編者按】

「你生在美麗的寶島,你長在遼闊的中原,我們倆從來沒見過面,卻好像你就在眼前……」

兩岸同胞雖然隔著一道海峽,但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因為我們的血脈裡流動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我們的精神上堅守的都是中華民族的魂。

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

-----------------------------------

除夕夜,往往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從除夕上午開始,臺灣的重要公路開始出現塞車,部分車輛的車速大約保持在每小時20至40公裡,許多人趕在這一時段回家「圍爐」(團圓飯)。而在下午時,火車站同樣滿滿是人。

當然,筆者和家人為了避開春運大軍,已經早些時候南下到臺南,在這裡歡度除夕夜,感受地道的臺灣年味。之所以離開臺北,就是因為很多在臺北生活、工作的人都會回到老家過年,因此臺北在除夕夜時會像北京、上海一樣,變成一座空城。而臺南則相反,春節期間反而會變得很熱鬧。

從早開始忙祭祖

除夕一早,當筆者漫步在居住的巷子裡時,發現周圍的住家都在忙著清掃門面,生火爐,搬桌子,準備祭祖儀式。接近中午時,各家各戶已擺好祖先牌位、香爐,桌上放置全雞、全魚等貢品,開始了祭祖活動。對於閩南人、客家人來說,祭拜祖先的儀式感不可或缺。當然,慎終追遠,本就是中國人的傳統理念。

住家在忙祭祖,而店家這一天基本都打烊了。有的從除夕開始完全歇業,有的則經營到午後休息。在搭乘計程車時,幾位司機均告訴筆者,晚上最多開到六七點,因為要回家「圍爐」。再忙著賺錢,也不能捨棄晚上的團圓。

「圍爐」菜品有講究

雖然各家各戶沒有看見紅紅火火的裝飾,但是除夕的人氣在臺南還是很旺。因為「圍爐」在臺灣人心中有著重要地位,所以一早上的菜市場熱鬧非凡,雞鴨魚肉,蔬菜水果,各種海鮮都一應俱全。一些特色的菜品比如蘿蔔糕、碗粿等等,尤其受大家的歡迎。

當然,個別菜品比如佛跳牆等菜品由於配料多,製作複雜,所以很多家庭會選擇去飯店訂購。而臺南的阿霞飯店等餐廳的年夜飯,則早已訂滿,許多人想吃上那裡的「圍爐」,必須要提前一個月預訂。

年夜飯之所以稱為「圍爐」,就是因為過去大家吃年夜飯時桌下置一燒木炭的火爐,現則以火鍋、砂鍋取代。此圍爐不但象徵全家人和樂圓滿,而且可以驅寒,一家大小在氤氳的氛圍中,熱乎乎地進食,充分感受幸福。

而桌上的菜品也多有講究:比如全雞取雞、家諧音,意即食雞起家;韭菜與久同音,自有長久之意;蘿蔔閩南語發音菜頭,意味著好彩頭;備有魚圓、蝦圓、肉圓,就是所謂的「三元」,表示闔府團圓;多食燻、炸食物,因用火燻、炸過,象徵家運興旺;而吃蒸製菜餚,由於取火蒸食,表示著蒸蒸日上;炸芋頭,取其「遇頭」吉兆。

除夕守歲看「聯歡」

除夕夜吃完年夜飯,看春晚是許多大陸家庭的保留項目。而對臺灣人來說,島內各家電視臺也會安排各種春節特別節目。例如今年中視除夕特別節目《新春旺旺冰冰Show》請來白冰冰總主持,節目內容包括華麗歌舞秀、爆笑歌仔戲、經典脫口秀、歌中劇等;其他電視臺也推出各種聯歡活動。大家會在家裡一邊吃零食,一邊聊天看電視,等著十二點的鐘聲敲響,甚至守歲到天亮。

不過,臺灣的除夕夜並沒有隆隆的爆竹聲,因為許多城市都出於環境和安全的考慮,都選擇了禁止燃放煙火爆竹,或者允許在特定時間、特定區域燃放,否則將要處罰數千臺幣。這樣的規定有他的合理性,但也讓年味淡了不少。

大年初一搶頭香

除夕「圍爐」之後,臺灣民眾有進廟宇祭拜的習俗,尤其是搶頭香。因為如果能趕在宮廟開門時進門搶放第一炷香,就意味著來年運勢順利,獲得最佳的祝福。所以除夕深夜各宮廟門口都等著很多信眾,門一開便拼盡全力奔跑搶頭香,場面衝擊力很強。

除了搶頭香能討得好彩頭,一些宮廟也推出其他活動,吸引信眾的參與。比如臺中大甲鎮瀾宮的頭香得主可獲得價值18000元(新臺幣,下同)的金媽祖;彰化南瑤宮的頭香得主可獲得獎金11111元;臺南西港慶安宮舉行領歲錢、吃平安湯圓活動,限量6000枚歲錢送完為止;雲林西螺廣福宮表示,凡除夕參與開廟門或新春期間到廟點光明燈、安太歲的信眾均可獲得彩券1張,3月2日元宵夜將抽出價值200萬元的奔馳A180、機車、電視、冰箱、手機等獎項。

但不管今年參與什麼活動,有什麼習俗,為的都是闔家團圓,求的都是美好祝福。(文/桃花島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責編:劉思悅、總編室

31262273,.我在臺灣過春節(下) ,.2018-02-18 15:01:47,.204285,.劉思悅、總編室

相關焦點

  • 我在臺灣過春節(上)
    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海峽兩岸同胞與家人團圓歡聚的日子。
  • 臺灣人怎麼過春節?(我在大陸看臺灣)
    &nbsp&nbsp&nbsp&nbsp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nbsp&nbsp&nbsp&nbsp很多大陸朋友會問我:臺灣人也過春節嗎?
  • 【我的春節這樣過】看看臺灣繪本阿公給小朋友推薦的另一種《春節...
    【我的春節這樣過】 橙小白口述—— 看看臺灣繪本阿公給小朋友推薦的另一種《春節》味兒 華聲在線記者 陳新科 為了讓他知道過年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我很早之前就開始想要找本繪本給他講講這個「過年」。 這次去臺灣,我的最後一站,整整一個上午就奉獻給了誠品。在誠品的繪本館裡,我找到這本「春節」。哇,書是國畫的,字也是繁體字,可是很符合我心目中的年俗中國繪本。
  • 春節,臺灣人怎麼過?
    明代以後,春節從元月初一到十五(即元宵節)才算結束。傳統上臺灣人過春節也就如此。不過,和大陸一樣,雖然春節從字面看主要是指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但事實上,兩岸過春節最為重視也最為隆重的卻是初一的前一天——除夕。
  • 去臺灣過春節(三):探訪名人故居
    【編者按】臺灣風景秀美,繁花似錦,卻曲徑通幽,不少文人墨客、名人大家曾在此落腳定居。隨著這些人的西去,他們的故居便成為後人瞻仰參觀的好去處。  去臺灣過春節(一):不走尋常「路」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像前屋貼春聯臺灣比較常見的有:春滿門天賜平安福(上聯)舉室人迎富貴春(下聯);新年納餘慶(上聯)嘉節號長春(下聯);滿門天賜平安福(上聯)舉室人迎富貴春(下聯);福祿壽三星共照(上聯)天地人一氣同春(下聯)……像這類春聯,一般都是普通家庭常見的,而且春節年年過,但是這些春聯卻被兩岸中國人用了數百上千年。
  • "到臺灣過大年" 春節假期大陸遊客赴臺再掀熱潮
    新華社臺北2月11日電(記者 譚喆 張勇)隨著兩岸民間往來愈發熱絡,「到臺灣過大年」成為許多大陸同胞的選擇。他們在欣賞寶島秀美風光的同時,也體驗著別具風情的「年味」。    備受大陸遊客喜愛的臺北地標——101大樓春節期間也照常開放,在5樓等候搭乘世界第一快電梯登上觀景臺的遊客也排成長龍。
  • 評論:地震後 臺灣怎麼「拜拜」過春節
    那就是「拜拜」,有數字統計稱,正月初一一半的臺灣人都在寺(宮)裡,農民拜神農、漁民拜媽祖、醫生拜華佗、青年拜月老、學生拜孔廟、商人拜財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緣神」,除了香和花外,還有人專門備了祭品,不同的神也要送不同的禮。筆者跟著一位大學教授去拜過文昌帝君,他致祭前,我一直以為他剛從菜市場來,因為他包裡帶的祭品是是芹菜、水、蘿蔔、蔥、蒜,寓意勤、文思湧泉、好彩頭、聰明、會算。
  • 地震後 臺灣怎麼「拜拜」過春節(多圖)
    那就是「拜拜」,有數字統計稱,正月初一一半的臺灣人都在寺(宮)裡,農民拜神農、漁民拜媽祖、醫生拜華佗、青年拜月老、學生拜孔廟、商人拜財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緣神」,除了香和花外,還有人專門備了祭品,不同的神也要送不同的禮。筆者跟著一位大學教授去拜過文昌帝君,他致祭前,我一直以為他剛從菜市場來,因為他包裡帶的祭品是是芹菜、水、蘿蔔、蔥、蒜,寓意勤、文思湧泉、好彩頭、聰明、會算。
  • 春節怎麼過? 臺灣上班族八成八想賺外快
    春節怎麼過?臺灣上班族八成八想賺外快   臺灣春節放假6天,島內的上班族要做什麼?根據臺灣yes123求職網日前公布的調查,近九成(88.8%)的被調查勞工與上班族有加班賺外快的意願。
  • 發現臺灣: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發現臺灣:臺灣春節的文化
  • 2013春節臺灣購物哪裡好?春節臺灣購物全攻略
    【導語】:臺灣春節旅遊少不了購物。2013春節臺灣購物哪裡好?買什麼划算?2013春節臺灣購物全攻略。(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西門町得名自日治時期行政區劃-西門町;日治時期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
  • 單飛後的Ella陳嘉樺和歐弟,過幾天將在臺灣春節檔決一勝負
    另外兩部票房過億的臺灣本土電影,都出現在2018春節檔,分別是熱門臺劇衍生片《花甲大人轉男孩》以及黑幫題材的續集電影《角頭2:王者再起》和大陸去年春節檔票房破百億類似,臺灣近年也形成了一個熱絡的春節檔期,2019年臺灣春節檔華語片的排兵布陣如何?
  • 春節手抄報資料:臺灣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臺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 [兩岸春節]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為臺灣春節添年味
    臺灣人過春節有「走春」傳統,許多家庭會選擇在新春假期到廟宇拜拜,祈求來年平安吉祥。正月初四,佛光山依然遊人如織、人山人海,第二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文藝表演——「孔雀開屏?諸事吉祥」,2月5日起,每日兩場雲南民族歌舞,吸引民眾觀賞稱讚。
  • 發現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發現臺灣:臺灣春節的文化(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臺灣雖然很小,但是由於臺灣融合了蔣介石帶來的外省人以及明清時期前來臺灣的本省人的習俗,所以臺灣的春節就是一個小的中國春節縮影並融合了民國之前中華各民族的大雜燴文化!
  • 正月習俗大全,在中國臺灣潮汕閩南春節這麼過更有味~嗨翻春節
    炎黃子孫都把春節當成,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來過。臺灣民間過春節的習俗與大陸相差無幾,都是從自上一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開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燈」為止。臺灣大年三十夜的「守歲」、「壓歲錢」都與大陸的習俗一樣。
  • 臺灣年輕人眼中的春節:團圓是最重要的意涵
    已回到臺南家中的臺灣世新大學新聞系學生羅紹齊說,平常在臺北打工、求學的人,節前已紛紛回到臺南老家,「很多景點都是大塞車」。  談到春節,臺灣年輕人談得最多的就是「團圓」。「年味濃淡各地不同,但大家過年都要『回家』。」羅紹齊說,春節最重要的意涵就是合家團圓,一定要與家人在一起除舊迎新。  28歲的朱先生老家在臺灣基隆,現在北京一家醫藥公司工作,父母則住在廣州。
  • 臺灣和大陸不同的春節習俗
    臺灣雖然很小,但是由於臺灣融合了蔣介石帶來的外省人以及明清時期前來臺灣的本省人的習俗,所以臺灣的春節就是一個小的中國春節縮影並融合了民國之前中華各民族的大雜燴文化!  除了五牲與五行小菜的祭品外,也要準備三杯酒與三杯茶來祭拜,祭拜的過程不可以一次加滿,要分三次加滿,這代表酒(茶)過三巡才能讓神明喝的痛快。  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必備祭品外,尚有:  金桔:代表大吉大利。  甘蔗:代表甘之如飴,也代表節節高升。  蘋果:代表平安。  發糕:代表一路發或發財的意思。
  • 去臺灣過春節(三):溫泉泡湯全攻略
    臺灣全島,除了大小溫泉無數,泡湯玩法更是五花八門。溫泉水療、溫泉遊泳池、溫泉按摩池、養生浴場到溫泉健身館應有盡有,讓人可以充分享受泡湯的樂趣。除了泡湯外,溫泉酒店也是很好的聚會地方,因為一般溫泉酒店都供應非常棒的食物。由於臺灣溫泉區多位於風光明媚的山林鄉野,前往泡湯,不僅能遠離城囂,享受溫泉區湖光山色洗禮,更能達到休閒與健康的雙重效果。過春節去臺灣泡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