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2021-01-09 光明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視察時指出:「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近年來,安徽省六安市牢記囑託,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針對廣大青少年群體,廣泛開展紅色基因傳承進校園活動,取得明顯成效,為立德樹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發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信仰、理想、信念、宗旨、優良傳統和作風等精神品質和英雄氣概的綜合體,是革命事業永續發展的精神密碼,集中體現在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因此,傳承紅色基因必須首先學習研究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史,深入總結中國共產黨的輝煌歷程、偉大成就、寶貴經驗,發掘蘊含其中的紅色基因。六安是一方紅色沃土,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偉大進程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作用,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留下了許多革命遺址遺蹟,是中國共產黨重要的紅色基因庫。其中,金寨縣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中華紅色基因庫工程全國15家試點單位之一。六安市著眼於將本地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優勢,整合社會力量,搭建紅色文化智庫,深入開展紅色主題的資料整理和研究,摸清家底,盤活存量,編寫鄉土教材,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人物事件,讓廣大青少年隨時隨地感受紅色基因的存在和影響,為廣泛開展紅色基因傳承提供了豐厚的史料和學術支撐。實踐表明,利用革命老區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通過講述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更具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是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具有可複製性。

講好紅色故事,激活基因密碼。六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到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黨帶領人民在這裡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英雄傳奇,留下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六安市注重發揮紅色文化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獨特優勢,通過巡迴宣講、體驗式學習等多種形式,講述一個個鮮活的革命故事,在潛移默化中激活紅色基因密碼,使青少年受到心靈震撼和精神激勵,在青少年中產生了強烈共鳴。實踐表明,革命精神是可以通過故事表達的,故事裡的紅色基因是可以被激活的,改變傳統的「填鴨式」說教方式和單一的展陳及遊覽方式,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特點,採用喜聞樂見的講故事方式,是青少年易於接受的知識灌輸和情感培育方式。

弘揚紅色文化,滋養精神家園。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道德風尚,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推動民族復興偉業的強大精神力量。以紅色文化滋養青少年的心靈世界,從娃娃抓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題中應有之義。六安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紅色文化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在青少年中開展讀紅色書籍、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寫紅色徵文、演紅色節目、行紅色之旅等活動,積極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推動革命傳統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實踐表明,在校園裡倡導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就可以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

當前,我們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徵服,我們必須用紅色文化滋養心靈,用紅色火炬照亮徵程,不斷闖關奪隘,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作者:程中才,系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

相關焦點

  • 讓紅色基因在三湘四水代代相傳
    朱雄君 郝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汝城縣沙洲瑤族村重溫「半條被子的故事」時指出:「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砥礪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動力,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黨的政治本色的根本傳承。
  • 高唐縣文化和旅遊局開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主題黨日活動
    12月24日上午,高唐縣文化和旅遊局組織系統全體黨員幹部到縣博物館參觀展覽,開展「紅色基因 代代相傳」主題黨日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前進的力量。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紅色基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紅色基因教育鑄魂育人的積極作用,弘揚中國革命傳統精神,繼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高唐縣博物館策劃推出《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展。
  • 用生命踐行信仰的紅色基因和精神將代代相傳、永垂不朽!
    自治區黨校、廣西行政學院副教授趙曉剛表示,學習了解湘江戰役這段歷史,講好紅軍故事,為我們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傳承好紅色基因,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前進動力和精神支撐。 歷史不會忘記!今日的紀念是為了在回首中銘記,在緬懷中傳承,在開拓中弘揚。兩萬五千裡的漫漫長徵中,用鮮血扭轉乾坤,用生命踐行信仰的紅色基因和精神將代代相傳、永垂不朽!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黃山中院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薪火代代相傳...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黃山中院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薪火代代相傳」主題黨日活動 2019-12-31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臺市第二實驗小學寒假期間開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創新活動
    當年,心心相印、生死相依的弶港根據地軍民用信仰忠誠、生命熱血高揚硝煙彈雨中的片片紅帆,至今仍閃爍著絢麗奪目的紅色光芒,也成為該校「立德樹人、童星滿園」的活水源頭。近年來,該校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十分珍惜這金子般的紅色資源,以「傳承好紅色基因,培育好祖國棟梁」為初心使命,先後創辦起校園「紅帆廣場」、「紅帆農場」、「紅帆足球場」,組建起校園「紅帆文學社」、「紅帆廣播站」、「紅帆藝術團」、「紅帆大舞臺」等傳播「紅帆精神」的活動載體陣地。
  • 習近平參觀新疆軍區某紅軍師師史館: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習近平叮囑部隊領導,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復興大業接續奮鬥——首都少先隊致敬中國共產黨...
    用紅色基因奠基生命底色,用接力奮鬥擔當復興大業!以時代新人的光榮使命,迎接新年的到來!第八屆全國少工委委員、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大隊輔導員 何駿飛:一元復始,萬象更新。2021年,少先隊輔導員們又將精神抖擻地和孩子們一起迎接新的起點、新的希望。感謝勤奮刻苦、充滿朝氣的孩子們,你們是我們工作的全部理由和希望。
  •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長沙中學生赴黃興故居開展社會實踐
    紅網時刻長沙12月14日訊(通訊員 吳泓萱 朱美霖)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2月11日下午,長沙市南雅中學初中2015班全體同學在班主任老師鄧玲娟的帶領下,赴黃興故居紀念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 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前進力量
    紅色基因歷久彌新、永不褪色  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的生命密碼,蘊含著我們黨的信仰、宗旨和追求,永不過時。  憶往昔,紅色基因伴隨著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在走向復興的道路上,紅色基因像希望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像不息的溪流,滋養著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像高揚的旗幟,匯聚起萬眾一心、共築中國夢的強大力量。正是由於紅色基因的積澱和傳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偉大夢想。面向未來、面對挑戰,我們要從紅色基因中汲取養分、匯聚能量,帶領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克難攻堅,努力創造更多的人間奇蹟。
  • 江西新餘: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11月25日,紀念羅坊會議和興國調查90周年「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座談會上,18位開國元勳後代組成的紅色故事宣講團和渝水區「老兵宣講團」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就如何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進行了深度思想碰撞。
  • 習近平的紅色基因:追紅色記憶 走紅色足跡 悟紅色精神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杜美辰)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軍區視察時,曾叮囑部隊領導,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紅色基因產生於艱苦卓絕的革命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色,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口糧,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動力。   作為在新中國成立後出生和成長起來的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是傳承紅色基因的堅定踐行者。在追紅色記憶、走紅色足跡、悟紅色精神中,習近平以身作則地實現著「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 《求是》刊發全國少工委署名文章: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致賀信,殷切勉勵新時代的少先隊要高舉隊旗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團結、教育、引領廣大少先隊員做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 趙季平代表:傳承紅色基因 讓藝術創作紮根紅色土壤
    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茜攝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李川 楊茜 實習記者 梅寒)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步入新時代,紅色基因如何傳承?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趙季平以音樂傳承為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 把紅色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脈
    把紅色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脈 2019-10-29 17:07:16   來源:安青網
  • 傳承紅色基因 發揚紅色文化:黔南幼專舉行首屆「紅色記憶」文化節
    12月11日,黔南幼專在該校大禮堂舉辦以「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主題的首屆「紅色記憶」文化節之紅色故事講述會,全校900餘名師生到場觀看。「用赤誠的心曲,緬懷革命先先烈。經過緊張激烈角逐,體育健康管理系韓漂的《最後的一封家書》和中專部萬佳琴、姚茂桃的《半條棉被》榮獲一等獎,學前教育系張忠琴和唐軻煜的《戰地女傑》,曾笑琪的《紅色家書》,劉倩等的《紅色家書》,基礎教育系的《遲到二十一年的家書》,藝術系武宇豪的《碉堡英雄》,獲得二等獎,其餘參賽作品均獲得了三等獎。
  • 道縣:做好紅色文章 賡續紅色基因
    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考證,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了道縣90%的鄉鎮,留存的主要有陳樹湘烈士墓、陳樹湘犧牲地、葫蘆巖紅軍渡、高明橋戰鬥遺址等38處紅色資源。 近年來,道縣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深入貫徹文化強縣戰略,緊緊依託湖南革命老區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用心講好紅色故事,大力弘揚紅色精神,紅色文化保護和紅色基因傳承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第十一屆「薪火相傳——紅色基因傳承者」暨 「紅色記憶」宣講會在...
    11月9日上午,第十一屆「薪火相傳——紅色基因傳承者」暨「紅色記憶」宣講會在杭州市解放紀念碑廣場召開。此次活動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聯合主辦,其主旨在於保護革命文物,傳承紅色基因。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杭州市副市長繆承潮、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曹鴻、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局長高小輝等領導出席會議。
  • 廈門:少先隊隊歌從這裡唱響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時光荏苒,當年的小少年已成了白頭翁,但他們的紅色事跡得以傳承,發揮著生動的紅色教育作用,成為廈門紅色文化建設的亮點之一。  支前 獲贊「英雄小八路」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一發炮彈有130斤。  傳承 先烈精神激勵後人   退休前,何佳汝在何厝小學任教,退休後,她就成了紀念館的講解員,日復一日向人們解說當年那段紅色歷史。
  • 江美村傳承紅色基因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江美村傳承紅色基因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2020-09-22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報時評丨讓紅色基因傳承有支點有抓手有實招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條例》聚焦重點群體,規定國家工作人員新入職時和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普通中小學的學生在清明節和重要紀念日前後,應當到英雄烈士紀念場所開展具有莊嚴感和教育意義的祭掃紀念活動,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文化觀,實現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