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科幻作家,有一個名字繞不過,就是劉慈欣——亞洲第一個獲得「雨果獎」的科幻作家。
劉慈欣的作品以「硬科幻」著稱。書中的科幻想像,都建立在紮實的科學理論基礎上。如果孩子們去讀他的作品,不懂其中的知識基礎,就很難真正理解書中精髓。
不過,現在孩子有了一個幫手——少年得到App的《劉慈欣科幻小說40講》,就專門帶著孩子精讀17部劉慈欣的科幻作品。
▽ 戳此入手
這門課能給孩子什麼收穫
1. 深度解釋情節,讓孩子理解背後的科學知識
比如《流浪地球》中,地球的飛行路線必須經過木星,為什麼?課程會告訴孩子,因為必須藉助木星的引力,達到足夠大的速度,衝出太陽系。
《吞食者》中外星人「吞食」地球前,為什麼要先把月球推離地球軌道?孩子會明白,因為外星飛船質量太大,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可能和月球相撞。
這門課,不光給孩子好聽的故事,還給孩子科學的認知。
2. 拆解故事的科學思維,讓孩子考慮問題更深一步
比如,從《鏡子》這部小說中,孩子能夠學到「遞歸思維」,就是要反過來想問題。這能幫他更好地做「假期計劃」,利用倒推,算出每件事的截止日期,知道在什麼時間點需要完成什麼事情。
讓孩子把這些思維方式用在學習和生活中,輕鬆做到事半功倍。
3. 精選17部劉慈欣作品,打開孩子的想像力
除了著名的《三體》《流浪地球》,劉慈欣還有很多優秀但不出名的作品。比如《詩云》,描述了擁有極高文學水平的外形高級文明;《鄉村教師》,講述一位教師無意間拯救了地球……
這些「腦洞大開」的科幻小說,讓孩子徹底釋放想像力。
這門課誰來講
主理人王海,少年得到App主編,曾參與製作《少年宇宙課》《百部世界名著導讀課》《精講「三體」》等課程。
在5月6日前加入課程,還有上新特惠:原價99元,上新價69元。
來看看課表:
▽ 戳此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