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70周年紀念:理想主義的未央歌

2021-01-07 搜狐網

  11月1日,西南聯合大學迎來70周年紀念。一個早已不復存在的大學,近年來,卻延續著「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的儀規,並且成為學者、公眾感懷的對象,甚至有學者建議應該重建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合大學,一個在歷史上只存在了8年多的大學,曾經創造了一個傳奇,一個學術自由導向學術創新的傳奇;如今儼然成了一個文化符號,一個當代大學自慚形穢、渴望超越的符號。

  懷舊在很多時候是對現實的一種抵抗。近年來的「西南聯大熱」,從表層意義上說,照見的是許多人對當下大學發展狀況的不滿與憂慮。人們感嘆,如今校園建得越來越漂亮,精神卻越來越萎靡。這與林語堂曾經對聯大的評論成為鮮明的對比:「聯大師生物質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其實不需要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一個大學之所以崛起,簡單說來,取決於學生、教師、學校三者的互動關係。

  西南聯大誕生於特定的歷史時期,學生們有許多是社會運動的參與者,既而跋山涉水,經歷戰亂,人生的閱歷、社會的歷練均非當代大學生可比;教師大多學貫中西,視野開闊,也非如今那些出了領域就一無所知的教授專家可比;校方採取的教授治校,杜絕官僚主義,注重師生主體利益,也非今日大學衙門化可比。

  當然這種差距是現實的,也是歷史的,不能簡單類比。比如說,過去的大學生,生在亂世,四處奔波,條件貧困,沒得選擇。但他們至少沒有現在這般就業壓力的。那是一個追求革命、崇高與浪漫的時代,「中興業,須人傑」的校歌映照出他們精神世界的豐滿與強大。

  時代畢竟不同了,社會競爭激烈,我們不能苛求師生為大學或者社會做什麼,而首先應該考慮大學和社會為他們提供了什麼。

  如今大學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也製造了許多條條框框,繁瑣的評估、量化的管理、差強人意的待遇,讓教師成為廉價的玩偶;大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卻忽略創造性的培養,讓學生成為生產線上的一個樣品。整個社會的趨利性,也讓大學沾染上了許多不良習氣。為招攬生源,不顧實際,大興土木,競相開設熱門專業,求大求全,急功近利;為了申請學位點,評定晉升,行賄受賄,溜須拍馬;為了裝點門面,鄙視「土鱉」,一味追逐「海龜」,崇洋媚外。

  種種怪現狀,做的都是表面工夫,與大學的自由創新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否則,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最簡易的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反倒成了最成功的大學,令許多人久久回望呢?

  「西南聯大熱」,從深層次的上,反映出的是知識分子對自由的懷念。這種自由區別於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而是把大學作為知識與精神生產傳遞的場所,既不是黨同伐異的陣地,也不是一個文憑買賣的窩點。

  西南聯大將學術自由做為自己的生命。張申府等共產主義派、雷海宗等戰國派、聞一多等國家主義派、周炳琳等三民主義派等,並存不悖,即使論爭得面紅耳赤,但心中並無太多芥蒂。因為,他們都是為了追求知識與真理。校方極力維護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教師認真嚴謹,學生耳濡目染,形成了一個70年後未能散出的氣場,讓後代大學無法望其相背。

  2008年1月,一度風靡臺灣的西南聯合大學校園小說《未央歌》在大陸出版,還原了當時大學生活的許多細節。雖然是一部情感小說,但塑造了一種理想主義的大學敘事,文字中滲透的自由、青春、熱情、純淨、理想、浪漫,連同西南聯大,成為幾代人的信仰。

  人們之所以不斷懷念西南聯大,正是因為它已成了一種理想主義的遙遠絕響。人們唱響的正是關於生命與愛情、自由與真理、個人與家國的未央歌。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責任編輯:王雪)

相關焦點

  • 昆明的書聲—西南聯大未央歌
    70年後,如果想在昆明尋找西南聯大的遺蹟,雲南師大這片校園算是最得時代風情的懷舊之地:一組聯大師生促膝論學的青銅雕像散落在校門內的草地上,引得剛入學的新鮮人爭著湊到他們當中合影;三座紀念亭掩映在綠蔭裡,象徵清華、北大與南開三所名校聯合辦學的空前(或許也是絕後)壯舉。在教學主樓的東側,一道牌坊式的石門象徵性地隔開現實與歷史的邊界,甚至出入其中的女學生,有些都作民國少女白衫長裙的裝束了。
  • 《紀念西南聯大昆明建校80周年——勞偉書國學大師劉文典詩詞書法...
    《紀念西南聯大昆明建校80周年——勞偉書國學大師劉文典詩詞書法展》日前,「紀念西南聯大昆明建校80周年——勞偉書國學大師劉文典詩詞書法展」在昆明開幕,同時舉行「春融同心今年是西南聯大昆明建校80周年,同時又逢國學大師、西南聯大教授劉文典先生去世60周年,值此舉辦該文化學術活動以為紀念。劉文典先生是我國近現代的國學大師,在校勘學、版本目錄學、莊子研究、唐代文化史等文史研究領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值得我們永遠紀念。劉文典先生作為雲南省最早的九三學社社員之一,具有一個正直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崇高民族氣節,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傳承。
  • 風雅遺韻 翰墨流芳——《紀念西南聯大昆明建校80周年·勞偉書國學...
    《紀念西南聯大昆明建校80周年——勞偉書國學大師劉文典詩詞書法展》日前,「紀念西南聯大昆明建校80周年——勞偉書國學大師劉文典詩詞書法展暨《劉文典詩詞存鈔》一書(2018年是西南聯大昆明建校80周年,同時又逢國學大師、西南聯大教授劉文典先生去世60周年,值此,昆明新華書店連鎖有限公司、雲南人民出版社在2019年新年伊始舉辦本次展覽活動以為紀念。劉文典先生是我國近現代的國學大師,在校勘學、版本目錄學、莊子研究、唐代文化史等文史研究領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值得我們永遠紀念。
  • 爪子薦書|像詩篇般活著:青春文學的滄海遺珠《未央歌》
    這本書並不是疼痛文學,而是著名華裔作家鹿橋的長篇小說《未央歌》。《未央歌》是著名華裔作家、學者鹿橋的長篇小說,是新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李安在拍色戒時,曾要求梁朝偉、王力宏、湯唯指定熟讀這本書。書中關於友誼、愛情的描述,以及對校園精神的探討,表現了西南聯大那一代年輕學子對真善美的追求與積極樂觀的生命態度。
  • 南開大學落成西南聯大紀念碑
    承載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作無間、同舟共濟辦學歷史的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9月13日下午在南開大學原樣重現。  這座從雲南昆明聯大舊址複製的紀念碑,由三校校長許智宏、顧秉林和校長饒子和共同揭幕。三校均已在校園裡樹起西南聯大紀念碑。  今年11月1日,是舉世聞名的西南聯合大學校慶70周年紀念日。
  • 傳薪播火弦歌不輟——記西南聯大精神在雲南師範大學的傳承和弘揚
    80年來,西南聯大精神一直在雲嶺高原上傳薪播火,在雲南師範大學弦歌不輟。日前,西南聯大1944級學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潘際鑾參加西南聯合大學在昆建校暨雲南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紀念活動時說:「紀念西南聯大就是傳承西南聯大的辦學精神、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傳承為國家興亡而奮鬥的精神。」
  • 橫看成嶺側成峰——與西南聯大有關的幾部小說剪影
    7月7日本版曾發表《弦誦幸未絕——詩歌折射的西南聯大歲月》,作者張曼菱繼這篇文章之後又完成此姊妹篇,繼續從西南聯大相關文學作品的獨特角度,追緬西南聯大歲月,以此紀念西南聯大成立80周年。《圍城》《野葫蘆引》與《未央歌》,這幾部小說的作者都與西南聯大相關。《圍城》是影射西南聯大嗎我讀《圍城》是在20世紀80年代,大學時光。這部小說幾乎是與《管錐編》一起進入大學校園的。恢復高考後進入大學的那批大學生正處在如饑似渴的求知狀態,囫圇吞棗是我們的讀書方式。在《管錐編》巨大的學術身影下,我們誠惶誠恐。
  • 這份書單帶你重回西南聯大歲月
    杭州市新華書店工作人員介紹,「也有讀者特地來找寫『西南聯大』的相關圖書。」   曉風書屋老闆姜愛軍則透露,「實際上,西南聯大的書,去年就已經很受歡迎。2017年正好趕上了西南聯大誕生80周年。像《西南聯大英文課》《西南聯大國文課》,講述西南聯大故事的《南渡北歸》等都賣的不錯。在知識分子界,還是很認『西南聯大』四個字的。」
  • 有關西南聯大的傳奇,可以看看這份書單
    近些年,有關西南聯大的書籍成為出版界的熱點題材之一。學者謝泳曾這樣評論這股西南聯大出版熱:「近十多年來,西南聯大由歷史研究而變為現實熱點,因為真實的現實生活和遙遠的歷史產生了感應,這是時代造成的契機。中國當下高等教育的問題太多,在現代大學精神方面退化太快,而使人不由得向中國現代大學的歷史尋求精神慰藉。」在《無問西東》之外,翻翻以下書籍,大概可以對西南聯大多一份了解。
  • 直播錄像丨西南聯大建校八十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舉行
    11月1日,西南聯合大學建校八十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 推薦24本書:他們在講述西南聯大的故事
    第1頁:西南聯大八年記 第2頁:聯大八年 第3頁: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 第4頁:西南聯大的斯芬克司之謎 第5頁:西南聯大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 第6頁:學術與教育互動:西南聯大歷史時空中的觀照 第7頁:西南聯大歷史情境中的文學活動 第8頁: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
  • 了解西南聯大 這個書單不能不看
    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中,中國學人砥礪奮進,鑽研學術,培養人才,西南聯合大學「剛毅堅卓」之精神,八十年來,激勵人心,不曾少歇。事實上,西南聯大一直是近些年來被有識之士智識的傾注所在。2018年迎來西南聯大建校八十周年。在出版界,也湧現了一批關於這所傳奇大學的最新優秀出版物。
  • ...豐碑千秋」——紀念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建校80周年主題繪畫作品...
    80周年,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2018年5月4日,由雲南師範大學,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統戰部,民進昆明市委主辦,西南聯大博物館、昆明民進書畫院承辦的「名城八載 豐碑千秋」——紀念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建校80周年主題繪畫作品展在西南聯大博物館開展。
  • 鹿橋名作《未央歌》將出「繁體大陸版」
    《圍城》刻畫了西南聯大教授,《未央歌》則描寫了西南聯大學生。  本報訊 (記者曹雪萍)以小說《未央歌》馳譽文壇的作家鹿橋於2002年84歲去世前,這本在海外與《圍城》齊名的描寫西南聯大的小說始終沒有在內地單獨出版。如今離鹿橋23歲寫作本書已過去65年,黃山書社從臺灣商務印書館取得版權,將於12月下旬首次在內地出版繁體橫排版《未央歌》。全書60多萬字,內地版一字未刪。
  • 南開落成西南聯大紀念碑 北大清華南開校長揭幕
    攝影 任永華  天津市委常委、教衛工委書記陳超英等出席了紀念西南聯大70周年——聯大紀念碑落成揭幕儀式。儀式由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主持,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陳洪等與數百名西南聯大校友和南開師生代表見證了這一時刻。
  • 《未央歌》的人物原型
    《未央歌》書中的主角大餘、小童、大宴、伍寶笙、藺燕梅,到底有沒有原型,是讀者一直關心的問題。鹿橋的侄女樸月說,事實上,《未央歌》是鹿橋以日記《懺情書》為基礎,人物的原型多半來自他就讀西南聯大時的朋友。「小童」便是鹿橋自己。
  • 西南聯大,戰火中的苦難與輝煌
    此後,西南聯大上課就比較穩定了。    艱苦歲月:「難民大學」    走進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只有紀念碑、紀念亭等少數物件能提醒人們,這裡是西南聯大原址。「難民大學」———這所聲名顯赫的大學剛遷入昆明時有這樣的稱號。    西南聯大校園開闢於昆明的墳場。宿舍是茅草房,一下雨就漏水。一開始擋雨的鐵皮,後因學校經費緊張而賣給了美軍。每逢下雨,校園裡泥濘不堪。
  • 鹿橋《未央歌》將出繁體大陸版 海外與《圍城》齊名
    安報綜合消息 以小說《未央歌》馳譽文壇的作家鹿橋於2002年去世前,這本在海外與《圍城》齊名的描寫西南聯大的小說始終沒有在內地單獨出版。如今離鹿橋23歲寫作本書已過去65年,黃山書社從臺灣商務印書館取得版權,將於12月下旬首次在內地出版繁體橫排版《未央歌》。全書60多萬字,內地版一字未刪。
  • 紀念梅貽琦58周年忌辰:在西南聯大的為與不為
    他任清華大學校長和西南聯大常委會主席時的「眾」就是師生,從眾就是遵從師生的意見。梅貽琦「從眾」並不是沒有他堅守的東西,在西南聯大他堅守的是保證學術自由和聘請學有專長的學者來校任教。也就是早在1931年他提出的「大師」說:「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 鹿橋小說<未央歌>大陸首發 何兆武稱非真實歷史
    歷史學家何兆武曾是西南聯大學生,他對《未央歌》中描寫的田園般的西南聯大生活持有異議,認為小說不應當做歷史來讀。 與展館熱鬧的場面相比,遲到多年的《未央歌》的首發式有些冷清。這本書也引起了現場嘉賓的爭論,親歷過那段生活的歷史學家何兆武肯定地表態「不太真實「,而書評人劉蘇裡強調「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何兆武曾是西南聯大43級歷史系的學生,而《未央歌》作者鹿橋是42級外語系的,彼此見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