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中國莫扎特」的郎朗和鋼琴家吉娜的相遇,讓兩個都屬於音樂領域的人迸發出了愛情的火花。一場美麗的柏林邂逅讓兩個人一見鍾情,一曲無生命的鋼琴曲讓兩個人有了心動的感覺。
大部分人是因為郎朗認識的吉娜,但是吉娜也是非常的優秀。吉娜10歲就已經在國際鋼琴比賽中得過獎,後來一直在鋼琴之路發展。可以說二人的相遇,是兩人對鋼琴的執著,對藝術的追求。正是這一份對鋼琴的共識,在同一個地方,兩個人相遇了。兩個人,不止是愛情的發酵,還是靈魂伴侶。吉娜對於鋼琴和其他事情的執著和認真可以在她的鋼琴表演和生活中有所體現,這一點和郎朗對於鋼琴的態度也是不謀而合,他還曾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對成績有著很高的要求,每次挑戰難度都會令他莫名的興奮。
任何一個人的造詣,都離不開他的付出和努力。記得以前聽到的都是郎朗練琴艱辛的經歷。正是因為他的家教很嚴,才有了今天不凡的他。一次彈了3遍難度極高的《伊斯拉美》鋼琴曲後,朗朗的父親還要求他再彈10遍,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嚴苛的。一次次的練習,一次次的手指彈得發燙,才能把交錯的黑白鍵變成美麗的音符從手指尖傾瀉下來。但是郎朗在音樂表演中,也像是一個孩子在音樂的世界自由飛翔,每一次淋漓盡致地表演,都離不開享受的表情,甚至也有專門的代表「熱情的髮型」讓每場演出有了標誌性的看點。
鋼琴家的浪漫也是離不開家裡的簡單生活,吉娜說郎朗對她做的浪漫的事是幫助她做家務,可能郎朗不覺得這是浪漫,但是對於一個女生來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是這麼簡單。而採訪郎朗,他說最近一件浪漫的事是吉娜為他穿了德國的傳統裙子,做了正宗的凱撒餅。生活就是這麼簡單,幸福也是這麼簡單,兩個人雖然差了12歲,但是絲毫沒有違和感。
在兩個人的相處中,可以看出吉娜更多的是一個小女生的角色,而郎朗則是有著大男子主義的角色。吉娜為了郎朗學了一口的東北味普通話,甚至一直在學中國菜,郎朗也曾經說,吉娜在他低迷的一段時間內給予了很大的鼓勵和支持。郎朗是吉娜心中的神,他把鋼琴演奏變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同是鋼琴家的吉娜懂他,這可能就是生命中那不可或缺的緣分吧。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普通人,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就一個不一樣的自己,這需要發現機會、創造機會、把握機會。 達爾文曾說:「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鐘頭時間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時間太寶貴了,每一分鐘都用在努力上,也就沒有了走彎路的機會,那麼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