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湛江市坡頭區龍頭鎮莫村一隅,數十名村民在自己的房前屋後徘徊良久,他們拿出手機留下和老屋最後的自拍。按照規劃,湛江國家高新區與莫村有交集,共成長。不遠處,幾家小院裡傳來悠揚的粵曲聲,咿咿呀呀透出幾分激揚歡快的氣氛。
這個依然絲竹綿綿的莫村,不久前剛剛創造了坡頭徵遷史上的「龍頭速度」——20多天完成378畝的土地徵收,沒有發生一起搶建搶種。一邊是對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深深不舍,一邊是積極擁抱高新區的機遇。在這個看似矛盾的嬗變中,莫村已經與高新區的發展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全力支持海東新區落戶建設,也為村子的未來規劃了藍圖,難得的是,美麗的鄉愁依然在延續。
刷新紀錄
創造坡頭徵遷史上「龍頭速度」
近段時間,「龍頭速度」成為了整個湛江的熱詞。湛江國家高新區在莫村選址徵地時,不僅沒有出現一起搶建搶種行為,而且僅用20多天就完成了坡頭區龍頭鎮第一批城鎮建設用地的378畝土地徵收,刷新坡頭徵地最短時間紀錄。
「龍頭速度」,正是莫村村民大力支持湛江國家高新區建設的縮影之一。
「這裡多數村民世世代代住了幾百年,突然要重新規劃,大家一時間接受不了。」回憶起村民初知海東新區在莫村選址時的反應,莫村西頭村村民小組長莫真如感慨地說,「建設高新區對我們是件大好事,但是怎麼把好處講給村民就需要反覆溝通。」
莫村是位於坡頭區龍頭鎮的行政村,常住人口6700多人,有黨員近百人,像莫真如這樣的黨員幹部就等村民晚上在家的時候,挨家挨戶上門拜訪,把發展帶來的利好一點一點講給村民聽。
除了上門溝通,村裡還組織到江蘇華西村、浙江蔣巷村、廣西客縣等地考察,考察人員隨手拍照、錄像記錄。每當到省內外調研之後,全村的大會上就會多出了一項新「節目」——村裡的老老少少坐在一起觀看照片、視頻,了解華西村等村的現狀,同時也憧憬著莫村的明天。
越來越多的村民看到了海東新區給莫村帶來的利好。村民莫觀福說:「看到別的村發展這麼好,我相信我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
乘坐東風
抓住機遇建設現代化新農村
當前,湛江國家高新區建設如火如荼,中海油、寶鋼、巴斯夫等高端產業,爭相在此建設研發中心。年內,選址莫村的湛江灣實驗室「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擬開工建設,這一消息讓莫村村民歡欣鼓舞。
在莫村下轄的自然村中,西頭村提供了大部分土地作為湛江灣實驗室建設所需用地。湛江灣實驗室帶來人流、物流的集聚,西頭村也抓住機遇,奮力建設現代化新農村。
目前,西頭村擬將海東快線東180畝規劃為產業用地,發展配套工業解決村民就業。為此,很多村民積極參加職業技術培訓,為未來提前做好準備。
安居才能樂業。下一步,西頭村打算通過三舊改造,盤活舊村場用地提升村集體土地價值,按照戶均一套住宅每套12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建設農民公寓,解決村民的住房問題。
事實上,以西頭村為代表的整個莫村都在主動規劃,迎接湛江國家高新區的輻射。「我們規劃了幾百畝預留地,打算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進行租賃,提高村民收入。」莫村黨總支書記莫真球說,「這裡接近海東快線,現在我們還考慮發展物流業,與海東新區產業實現對接發展。」
留住鄉愁
在高速發展中傳承歷史文化
走進莫村中心,莫氏大宗祠就屹立於此,「莫氏大宗」的四字牌匾格外醒目。莫村是革命老區,莫氏大宗祠內設有莫族歷史博物館,抗法、抗日、解放革命戰爭紀念館,記錄著莫村悠久的歷史和莫村人悠長的鄉愁。
近幾年每到重陽,近千名60歲以上的老人聚集在一起,參加村裡舉辦的重陽節敬老「千叟宴」。村裡的文化理事會還組織文藝活動,弘揚敬老優良傳統,為莫村人留下獨特的莫村記憶。
「不管莫村怎麼變,多數人都以莫村人為榮。」莫真球告訴記者,「莫氏大宗祠現在還被選為湛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談到莫村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村裡人都很自豪。」
一面是繼承悠久的文化傳統,一面在振興發展中頻頻發力,在新與舊的熔煉中,莫村將本村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與美麗鄉村建設融為一體,既看得見發展,又留得住鄉愁。該村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拆除亂搭亂建和違建180餘處,清除垃圾6162餘噸,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率先在全鎮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
外出經商的村民莫志斌說,每次回村,都感覺有變化,「村村通」工程將於今年全部完成,戶戶通自來水很快實現,村民經濟發展的路子也越拓越寬,村風也變好了。
【南方日報記者】顧大煒 劉穩
【見習記者】李梓賢
【通訊員】蔡子廉
【作者】 顧大煒;劉穩;李梓賢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