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信好書·科普新知榜|15本書,讓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2020-12-06 中信出版集團

這周是阿信每年例行的中信好書榜發布周,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幫助我們票選出本年度最最最優秀的圖書。

在前兩天,我們已經發布了商業經管榜和人文社科榜,記得去為自己喜歡的圖書打call哦~

今天的榜單,包括了我們今年最重磅的15本科普圖書。

不論是天文地理還是未來科技,阿信希望你能在這些圖書中,獲得一些新鮮的知識。

身邊處處是科學

說起科學,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很多科學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生活起居到求醫問藥,從珠穆朗瑪峰頂到杭州灣的錢塘江潮,知識無處不在:

《這裡是中國》

星球研究所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著

《這裡是中國》由人民網、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星球研究所聯合出品,經過3年的打磨,從191位風光攝影師的經典作品中,精選了365張代表性高清攝影作品。從雪域高原的冰峰,到溫婉江南的水鄉,你能在這本書中,看到最美麗的中國。

《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 著

《海錯圖》成書於清康熙年間,是浙江人聶璜繪製的一部海洋生物圖譜,目前珍藏於北京、臺北兩地的故宮博物院。

這本書是「博物小亮」對《海錯圖》進行考證的第三冊。耗時兩年,考證63幅「海錯」,成就了這本有文化、有手作,更有深夜食堂的海洋博物筆記。

《薄世寧醫學通識講義》

薄世寧 著

薄世寧醫生,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已經在這個科室工作18年。為了了解薄醫生的日常工作,阿信還曾走進他的ICU會議室,聽他講述那些生命最危急時刻的搶救故事。

在這些生與死的故事中,阿信發現,也許多掌握一些基本的醫學知識,就可以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多了解一點醫療系統,就可以多一些面對疾病的豁達和坦然。

這本《薄世寧醫學通識講義》,就是薄醫生匯聚半生所學,寫給普通讀者的一本醫學科普。它並不是講怎麼治腰酸背痛的具體處方,而是告訴我們疾病如何發生、藥物如何發生作用、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身體,這些更加貼近基本原理的問題。可以說,這本書就是普通人也可以進修的「醫學院」。

《萬物發明指南》

[加] 瑞安·諾思 著

如果通過時光機穿越回了過去,或者不幸流落到了無人的荒島,你該如何生存下去,甚至重建人類文明?這是一本以時光機維修指南的形式,教你如何「發明萬物」的遊戲書。

從鑽木取火到發明蒸汽機、計算機,從用你的名字命名元素周期表和物理定律,到時空穿越、再造人類文明,這就是你的通關秘籍。

科技改變未來

關注完身邊的小知識,也可以抬頭暢想一下人類的大未來。越來越發達的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在這裡,阿信不可免俗地想用田中芳樹的這句話概括:「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為什麼: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

[美]朱迪亞·珀爾 [美]達納·麥肯齊 著

這本書既是AI領域前沿的理論建構作品,也融匯了宏大的歷史敘事與人文關懷。作者從「第一次認知革命」,人類進化出想像力說起,對因果思維的發展過程娓娓道來。

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因果革命」,顛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理論範式之後,強人工智慧的實現將成為可能。

《深度學習:智能時代的核心驅動力量》

[美]特倫斯·謝諾夫斯基 著

就在幾天前,史丹福大學動力設計實驗室發布了他們的最新成果視頻:他們的自動駕駛汽車MARTY,已經能實現如同《頭文字·D》一般的連續漂移了。

其實,從這幾年大熱的AlphaGo、自動駕駛,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習以為常的語音識別、智能翻譯、圖像識別……各種形式的人工智慧背後,都是深度學習在發揮作用。

這本《深度學習》,是世界十大AI科學家之一、美國「四院院士」謝諾夫斯基的重磅作品,從AI的源頭——深度學習開始,講述這個智能時代核心驅動力量如何一步步影響科技、商業乃至整個世界的進步。

想了解深度學習,讀這本就夠了。

《人類的未來》

[美]加來道雄 著

阿信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好剛剛看完了BBC的年度巨製紀錄片《行星》,兩者都為我們暢想了一個「流浪地球」式的未來:人類終將拋棄地球,在璀璨群星中流浪。

在這本《人類的未來》中,加來道雄教授帶我們重新認識了宇宙的時間與空間邊界,重新定義了人類智慧與宇宙文明的關係,重新探索了物種起源與人類未來的宿命轉折。

當然,也提前彩排了人類末日災難來臨時的逃生路線:在未來,人類會成為「多星球物種」,居住在星際之間。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

在1984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的時候,「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是學者們對新世紀的美好暢想。儘管這句話開始淪為「生物狗」們的自嘲,但是,人類對生命的好奇和探索,從來不曾停止:

《祖先的故事》

[英]理察·道金斯 [英]黃可仁 著

今年的10月28日,澳大利亞科學家通過基因研究,將現代人類的起源地指向了20萬年前的非洲馬卡迪卡迪溼地。這個研究被《環球科學》雜誌評入2019年的十大科學新聞。

事實上,人類對於起源的追尋從未停止。這本書是理察·道金斯繼《自私的基因》之後的又一力作。在這本書中,道金斯用化石、再生遺存、三角推斷法,構建了生命演化的全景圖。

只要我們往回走得足夠遠,所有人都有同樣的祖先。

《美的進化》

[美]理察·O.普魯姆 著

孔雀張開華麗尾屏、侏儒鳥跳起太空舞步、園丁鳥搭建愛的涼亭……大自然五彩繽紛、複雜多樣的美,應該如何解釋?

耶魯大學知名鳥類專家普魯姆,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一個關於性、愉悅感和進化論的故事,讓被遺忘了150年的達爾文理論重煥光彩。

自然界的絢麗多姿,也許可以填補我們理解進化史和人類起源的一塊空白。

《基因與命運》

[加]史蒂芬·J.海涅 著

「智商基因」「肥胖基因」「癌症基因」,這些基因真的存在嗎?我們可以通過基因幹預,讓自己變得更好看嗎?DNA的雙螺旋結構,已經編織好了我們的宿命嗎?

預計到2025年, 10億人將完成基因組測序。我們都想知道,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了獨特的自己。而這本書為你提供的,就是正確思考基因問題的路線圖。

《生命與新物理學》

[英]保羅·戴維斯 著

生命是什麼?這個終極之問,阿信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在這本書中,保羅·戴維斯說:「生命=物質+信息」。

在此之前的科學,關注的是生命的「硬體」——化學結構,而保羅·戴維斯的新物理學,創造性地聚焦於生命的「軟體」——隱藏的信息網絡。

生物體中的信息流,就是解釋生命議題時一直缺失的那塊關鍵性拼圖。

基礎科學,也能很簡單

說起數學、物理學這些基礎科學的書籍,阿信的第一印象就是:看都看不懂的公式、念都念不順的術語、讀都讀不明白的原理……但是,有的科普圖書,能把這些複雜晦澀的知識,講得有趣又好懂:

《數學簡史:確定性的消失》

[美]莫裡斯·克萊因 著

在看到本書之前,阿信很難想像,以嚴密、精準著稱的數學,原來還遭遇過衝擊學科根基的「數學危機」。作為20世紀最著名的數學史大師之一,克萊因幾乎不藉助公式,就將數學2500年的歷史講得準確而深入。

在書中,作者講述了數學中「確定性的消失」:數學並不是關於客觀真理的學科,也不代表絕對正確,它只是人類有限經驗的提煉,可能存在邏輯上的瑕疵。但是,並不用灰心喪氣,數學仍然是人類認知未知世界的最好武器,指導著最前沿的科學探索。

就像作者說的:「音樂能激起或平靜人的心靈,繪畫能愉悅人的視覺,詩歌能激發人的感情,哲學能使思想得到滿足,工程技術能改善人的物質生活;而數學則能夠做到這一切。」

《物理學的進化》

[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波蘭]利奧波德·英費爾德 著

創立高深難懂的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也能寫出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

這是一本偵探小說一般的物理學進化史,全書沒有一個數學公式,卻說清了從伽利略、牛頓時期的經典理論,到現代的相對論、量子論和場論的演變。

你不是愛因斯坦,但是你可以像他一樣,在科學的世界裡自由地思考。

《上帝的骰子》

羅金海 著

看到「量 子 力 學」四個大字,相信有不少人就會和阿信一樣,開始頭腦放空,雙眼失焦,進入「啥玩意兒啊?咋回事兒啊?我怎麼啥都看不懂啊?」的懵逼狀態。

不過,作為官方蓋戳的「2019年十大科普自媒體」之一,「量子學派」公眾號在科普量子力學知識上真的是非常有一套。這本書就源自他們的連載科普漫畫「量子物理趣話」,它以詼諧幽默、輕鬆搞笑的筆法,將難懂的量子物理知識推向大眾,累計閱讀超過3000萬次。

阿信曾經就選取過他們的漫畫向大家講解量子物理學的故事,真的又有趣又有料!

《結構是什麼》

[英]J.E.戈登 著

為什麼一座吊橋即便開通了八條車道也不至於倒塌?為什麼堤壩可以阻攔或釋放巨大的水量?為什麼希臘人在晚上會將馬車輪子卸下來?為什麼人類會腰痛?為什麼鳥類有羽毛?摩天大樓和袋鼠的設計有什麼原理?

生活中,「結構」無處不在。建築物和橋梁不會坍塌,蝙蝠能飛過玫瑰花叢而翅膀完好無損,都是因為結構之力、結構之美。這本暢銷40餘年的結構設計入門書,摒棄了工程師慣用的不知所云的技術術語,用淺顯、幽默的語言為讀者解釋了結構的有趣原理。

#阿信寵粉計劃#

1. 為你支持的好書投上一票吧!票數會計入到最終2019年年度好書綜合評比中去哦。

2. 留言告訴阿信你最看好哪一本書以及為什麼?(理由需大於50個字)如果你支持的書成功入選2019年年度好書總榜,阿信會在每份榜單的評論區挑選10名幸運小夥伴,將這本書送給你!

注意:活動需要在【中信出版集團】微信公眾號參與,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回復「2019中信好書」即可參與。

相關焦點

  • 道士裡的天文學家告訴你,如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國際漢學研究裡程碑一般的英國專家李約瑟曾經高度評價中國道家思想學說和道教,認為道教在中國科技發展歷程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就來介紹一位道士中的天文學家,他以道教廟觀內朝鬥臺兼做天文觀測臺,撰寫天文著作《寰天圖說》,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天文學發展歷程中一位有較大影響的天文學家。
  • 中國七大神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諸葛亮都排不到前三
    麼麼噠~說到人的大腦,有些人資質平平,但有些人腦子仿佛裝了整個世界,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中國所出現的七個神人,他們可不一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天機,世事都宛若瞞不過他們的雙眼。諸葛亮要說神人,肯定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那個三國時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可是在這七大神人之中,諸葛亮卻連前三都進不了。諸葛亮這麼厲害的人都進不了前三?可見這些神人,是究竟有多厲害了吧。
  • 初中地理:50張思維導圖涵蓋所有知識點,讓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初中地理:50張思維導圖涵蓋所有知識點,讓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一首《地球村》唱得家喻戶曉,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那我們怎麼樣來具體了解我們家園的組成?通過課程地理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地球的地理地貌,環境氣候,了解到各個地區的環境差異,人文風俗,幫助我們解決一些難解的自然現象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形容一個人博學廣識。學好地理可以讓我們更加充分的認識家鄉,祖國,世界的環境人文以及變化規律,讓同學們能夠認識到人與地理環境的相互作用,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 2020年8月百道好書榜·新知類(20本)
    當下,有哪些新知類的書籍最新上架了呢,看2020年8月百道網新知類書籍的好書榜就知道了……新冠疫情、植物與食物、病菌簡史等等,似乎每本書都非常適合2020年的人類來閱讀。你想知道哪些最新的知識,從這20本中挑選就對了。
  • 鬼吹燈的作者二十幾歲,為何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important}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鬼吹燈的作者二十幾歲寫出盜墓小說,他是怎麼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知道那十年的故事。當年劉備請出諸葛亮時,諸葛亮也是二十多歲,已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的半仙級別的人物了,天下霸唱二十多咋就不能寫出有傳統文化背景的作品呢?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希望這幾本書可以讓大家在無聊的時間能夠打發時間,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口碑爆款的都市修真小說,全能至尊,縱橫都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大家有什麼喜歡的書籍類型可以評論在下方。《重生之都市仙尊-洛書》簡介:他發誓,一定要改變命運的不公,站在這個世界的巔峰,告訴所有人,他洛塵,曾經來過。精彩內容:但洛塵的雙目之中有幽暗的藍光一閃即逝。
  • 18本書告訴你,這才叫真正的活色生香|2019中信好書藝術生活榜
    盼望著,盼望著,各位飲食男女千呼萬喚的中信好書之——衣食住行篇終於來了。生活裡不能沒有情趣。之前,阿信已經發布了經管好書榜、人文社科榜和科普新知榜以及文學榜(點擊即可投票,還沒有投票的小可愛,快去~)。
  • 通過《黃帝內經》悟「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事」
    《黃帝內經·異法方異論》題解《黃帝內經》中有一篇專門講,相類似的病,因為地理不同,風俗習慣不同而開方不同的論述,就是《異法方宜論》。在大一的時候,我的《中醫基礎理論》老師說學中醫須得,上知天文,中通人事,下曉地理。那時覺得「中醫管的事還挺多。」因這不是我第1次解讀《黃帝內經》故此,選取章節的伏筆大致是:總論,《上古天真論》(知道老祖宗是誰);四季篇,《四氣調神大論》(上知天文),髒象類比篇,《靈蘭秘典論》(中通人事);地理篇《異法方宜論》(下曉地理)。
  • 姜昆評價主持人大賽選手,都是「雜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
    姜昆評價主持人大賽選手,都是「雜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名譽主席姜昆,最為人們所熟悉的身份是相聲演員,在曲藝界的影響力自然不必多說。在央視《我的藝術清單》節目中,朱迅就問姜昆有沒有看過2019年央視舉辦的主持人大賽,問他怎麼評價現在的這些參賽選手。姜昆說:「我偶爾看了幾次,雖然沒有全看,但感覺跟那個時候的主持人的一代一代,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那個時候,當那個主持人大賽的這種,篩選評委的時候,是楊帆、張蕾他們那一拔,尼格買提他們又是一代。
  • 這本書是孩子必讀的書籍,孩子讀完就可以上曉天文、下知地理!
    今天,小港主要為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此書是蒙學教育的書籍,也就是指對8-15歲的孩子啟蒙所用的書籍。這本書就是《幼學瓊林》。下面小港就為諸位分享一下為什麼推薦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以及怎麼去閱讀這本書。一、蒙學教育的重要性所謂的蒙學教育就是指對8-15歲孩子教育的統稱,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在中國古代,特別重視蒙學教育,注重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思想道德、禮儀、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進行培養,特別是貴州家庭,更是注重蒙學教育。
  • 要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還要追劇《長安十二時辰》
    要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還要追劇《長安十二時辰》 2019/08/14 00:05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2791
  • 這20本書,才是童年打開的正確方式 | 2019中信好書童書榜
    前幾天,阿信分別發布了2019年中信年度好書的商業經管
  • 文心好書榜——2月榜
    「文心好書榜」,由市圖書館傾心打造。每月從不斷出版的繁雜新書中,為讀者甄選值得一讀的10種好書。
  • 2019中信好書·人文社科榜|30本書,讀懂過去,看清未來
    話說,昨天,阿信開啟了為期6天的中信好書榜發布周,第一期是「商業經管類」的入圍名單,小夥伴們在後臺瘋狂留言,為自己心愛的書打call:《XXX》為什麼這本書不在榜單裡!為什麼!各位親們,不要急,因為這本書是列在今後幾天的分類榜單裡面的呢……好了,話不多說,趕緊看看今天的人文社科入圍榜單裡有沒有你喜歡的書吧,文末有投票,千萬別忘了(中信出版2019年度好書總榜單預計將在1月上旬公布)。
  • 《曉肚知腸:腸菌的小心思》獲第十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
    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是海峽兩岸最重要的科普獎項之一,由吳大猷學術基金會主辦,中國科學報社、Openbook閱讀志合辦。該獎項每兩年舉辦一次,在出版的科普華文著作中遴選優秀圖書給予獎勵。在本屆評選過程中,大陸地區共徵集圖書251冊,臺灣地區收到報名書籍297冊。兩地各自經過初評、複評,共推薦19本著作進入決選。
  • 慶祝無意義——「鳳凰好書榜」2014年度100本好書
    有相關圖書的出版機構也在其官微上明確否認這份書單的存在。是與非,到底是如何,並未有官方的明確判定。而這種不明確,是否正是市場力量在意識形態控制下的反控制體現呢?是否又是那麼一些作者和出版人,在低調地尋找輕微的晃動、些微的正當性的體現呢?騎劫的大環境裡,這種模糊、不確定,無必勝之把握卻困而勉之的表達,是如此觸動人的心腸。
  • 博物與新知·23種 | 2020好書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候選書目·博物與新知1.《大地上的棲息者》本書通過對生態區域主義社區及其生活方式進行考察提出了生態區域主義的基本概念增長不是目的, 可持續才是《文明與氣候》人文地理的經典之作以兩千年為經、六大洲為緯大尺度探索氣候與人類文明的關係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 2018年度新浪好書榜十大好書,老中青三代作家瓜分
    浙江24小時客戶端-錢江晚報通訊員 丁揚 竹嫄1月15日,由新浪讀書編輯部、專家評委與廣大網友共同參與、綜合評選的「新浪好書榜·2018年度十大好書」隆重揭曉。當年以一系列書寫新疆風物的散文為人所知的作家劉亮程在年末也推出其時隔八年後的又一部長篇《捎話》,這是一部有著超現實意味、隱喻多重的小說,作者將時間與空間適當虛化,將故事構築在「萬物有靈」觀念上,這本書帶給我2018年最為獨特的小說閱讀體驗,那些看似與我們相距遙遠的情節,其實適當聯想,近在咫尺。
  • 福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虎嘯龍吟》裡的軍師真的是很大的官嗎?丨...
    我知的 腦洞電影院 《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 正在熱播,歷史上 真實的軍師 權力並沒有很大,官職也不是特別高。作為 《三國演義》 裡最接近神的軍師 ,諸葛亮曾經說 :「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總結起來也就是說,雖然我諸葛亮沒什麼大本事,但是起碼我呼風喚雨定國安邦保全羽毛樣樣都行!誒?
  • 文心好書榜——1月榜
    「文心好書榜」,由市圖書館傾心打造。每月從不斷出版的繁雜新書中,為讀者甄選值得一讀的10種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