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
今天很多人去理髮,託尼老師可能已經準備好了口罩。為什麼都趕著「二月二」去理髮呢?先給大家講講「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就意味著正式出了正月,從天氣上來說,全國各地基本上已經進入春天,比如長江沿岸,沿海一帶,日平均氣溫都已上升到15℃左右,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帶基本上也到達了10℃左右。
古代基本以農作為主,過了秋天基本上就沒什麼活兒幹了,天氣也冷,基本就在家貓著了。貓幾天還行,貓幾個月可就難受了。更何況古代沒有商場、沒有超市、沒有電腦手機,兩口子天天貓在家裡也不能光造人玩啊,時間長了誰也受不了。老人孩子一大家子得養活,所以就琢磨出點事來,為新的一年做些打算,一年之計在於春嘛。
於是,就有了「農事節」。
農事節
農事節咋回事啊?聽我慢慢道來。對中國古代文化了解過的人都聽說過「三皇五帝」,黃帝、堯、舜我們比較熟悉,是五帝中的三個,還有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這兩個「帝」我們不太了解。特意提醒下,治水的大禹可不算五帝之一哦。
三皇一般被認為是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人皇女媧氏。伏羲是三皇之首,擅長掌管農業,鼓勵老百姓種田。那時人類剛剛行走正在認知這個世界,哪裡有什麼精神世界,吃飽飯是最重要的,民以食為天。
傳說伏羲親力親為,帶頭下地種田。但是伏羲也不是天天下地啊,老百姓家裡一堆事得管啊,所以就在每年二月二這天下地,皇后給送飯,這就叫「皇娘送飯,御駕親耕」。伏羲種多大的地呢?就是一畝三分地。你說有意思不?
所以這天就定為「農事節」。就像我們每年的「學雷鋒日」、「植樹節」,這天哪個單位領導不下去帶頭做好事,種樹?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伏羲為什麼選擇二月二這天下地幹活呢,因為天氣合適,冬去春來,但又為什麼偏偏選擇這天呢?是因為這天出現了一個標誌性的事件。
古代天文學
這就不得不扯上古代的天文學。古代人對星空的認識,甚至說是思想,並不比現代人差,創造了八卦圖,以八卦的方式對天體運行、自然規律進行認知和描述。
黃道,天文學術語,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在地球上仰望星空,太陽緩慢地移動,一年繞一圈,太陽的路線就是我們看到的「黃道」。80後們都聽說過「黃道十二宮」,就是黃道一圈附近有十二個星座,就是我們常說的白羊座、金牛座、天秤座這些星座。80後對宇宙的認識大多是從日本動畫片《聖鬥士星矢》開始啟蒙的。
外國人是按黃道十二宮記錄天體的運行,我們的老祖宗經過很長時間的觀察,把黃道附近的天體劃分成了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歸為四象星官,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青龍、白虎、玄武、朱雀。每個星官下面有七個星宿。
聽著是不是有點玄冥,沒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古代人對宇宙的認識和自然萬物、時間、陰陽學說的理解實在是太深刻了,現代人至今還沒完全搞懂。
扯得有點遠了,言歸正傳。我們剛才不說了,星官裡面的東宮代表青龍,青龍有七個星宿,分別是角、亢、氐、房、心、尾、箕。這是古人給星星起的名,現代念起來比較拗口。我們也不需記住。
這七顆星像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當地球繞太陽轉的時候,有時我們看到的這七顆星藏在太陽的後面,太陽的光芒蓋住了它們;當太陽轉過去的時候,這七顆星就能看見了。年年周而復始,往復循環。
恰恰,春天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二月二這天,我們能看到的就是這條巨龍開始漸漸地從太陽後面露出腦袋。明白了吧?「二月二」和「龍抬頭」就聯繫起來了。
寫到這,有人該問了,這和理髮有個毛線關係啊?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有時這事就這麼巧!理髮這個習俗是從清朝開始的,你看以前那些朝代的漢人什麼時候理過發?不都留個大辮子嘛。
有句話叫「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滿清入關建立清朝時,看漢人不爽,但又不能給殺了,殺了不就沒人幹活了嘛。但是也得改改,從哪兒改呢?從頭做起。不是男女老少給剃了禿瓢,而是中間留一撮。
這漢人哪幹啊?可又不敢反抗,那就剃吧,到了正月的時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裡那滋味別提了。忍不住懷念過去,思念舊人,所以就有了正月「思舊」的說法。
後來不知道哪個孫子給改成了「正月剃頭死舅舅」,還就一直這麼傳了下來。哪天剃,出了正月二月二。
丁不剃頭,酉不會客
不過今天您先別急著去會見託尼老師,今年的「二月二」比較特殊,從老皇曆上看並不宜理髮。
為什麼呢?
彭祖,中國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史記》中記載他是中國最早的養生學家,總結了很多——「在天幹地支記日中的某日或當日裡的某時不要做某事,否則會發生某事」,俗稱彭祖百忌。比如「甲不開倉,子不問卜」、「已不栽植,醜不冠帶」……雖然是迷信,但是不是有點意思?今年的「二月二」正好趕上丁日,「丁不剃頭頭必生瘡,酉不宴客醉坐顛狂」,所以不宜理髮。
暖歲節物早,萬萌迎春達。
疫情肆虐,如果您堅持今天去理髮的話,提醒您,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