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理髮死舅舅,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習俗考

2020-12-10 榆木齋

「正月理髮死舅舅,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習俗考

文:枯木

舊俗「正月不剪頭,理頭死舅舅」,所以很多人在正月裡是不理髮的,一直到二月二龍抬頭,人們才會去理髮部(現在叫美發廳)剪頭理髮,覺得寓意很好,龍出頭,大展宏圖,也意味著新的開始。那麼,這些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古人基本上是不剪髮的。上古五刑從夏朝開始「墨、劓、刖、宮、大闢」五種刑罰,從周朝開始,王族中犯宮刑者,以髡代宮,即斷長發為短髮。髡刑可以說是很嚴重的刑法,對於古人來說,被髡刑意味著極大的侮辱。

這在《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有明確記載。受傳統影響,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和鬍鬚不能剪,否則被認為不孝,被人剪去鬚髮被認為是奇恥大辱。春秋時屈原在《涉江》裡有「接輿髡首兮,桑扈臝行」,描述的就是當時的隱士「接輿、桑扈」不和統治階級合作,寧願冒著不孝和被人侮辱指點,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憤懣,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髡刑在西漢時由於「緹縈救父」事件,感動了漢文帝,於是將髡刑變為「城旦、舂」,就是指犯了輕微法律本該處以黥面割發的侮辱刑法,變成了守城或者築城的勞力。但是髡刑還是存在,並沒有消失。眾所周知的故事就是魏武皇帝曹操「割發代首」,由於行軍曹操自己的戰馬受驚踩壞了莊稼,按律當斬,但「刑不上大夫」,於是以發代首,割掉一綹頭髮來懲罰,這讓當時的軍隊立馬軍紀嚴明。雖然有人諷刺曹操,但是也可看出髡刑是多麼的嚴厲,古人對自己頭髮是多麼的愛惜。

故人不剪髮不代表不理髮,注意「理」和「剪」是有區別的,《詩經》「予發曲局 ,薄言歸沐。」意思是說當頭髮卷散蓬亂之時 ,快去把它梳洗一番,說明古代就注重梳理。「沐」專指「濯發」,而濯發清理就需要用篦子和梳子,統稱「櫛」,成語中「櫛風沐雨」就是用梳子和篦子來形象的比喻風雨。其中梳子是用來梳理,篦子則用來去蝨子和蝨卵「蟣子」。頭髮長自然容易髒,長蝨子也是正常現象。比如,像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唐朝的白居易都留下過捉蝨子的詩句。嵇康是這樣寫的:"性復多蝨,把搔無己",杜甫的《水宿遣興奉呈群公》「耳聾須畫字 ,發短不勝篦」之句,宋朝朱熹在註疏《詩·周頌·良耜》中「其比為櫛」一句裡說明:「櫛,理髮器也」。

篦子

唐代銀鎏金梳子

「理髮」一詞最早出現於唐代 ,謝安傅在《晉書》七九卷中曰:「(桓 )溫後諸安 ,值其理髮。」。由於一個人長時間不剪髮,頭髮會很長,裡邊藏汙納垢,不容易清洗,這就需要清理。在古語中「沐浴」就是指洗髮和洗澡,所用的「浴液」自然沒有現代東西,而是現在追崇的天然產物皂角樹的「皂角」,把皂角曬乾搗碎來用,怎麼也沒想到現在我們又回歸到古代,講究天然綠色,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皂角

古人頭髮基本上是不會剪的,只可能修理和養護,但是鬍鬚古人是會剃的,據南北朝時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勉學》記載「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多無學術。。。。。。無不燻衣剃面,傅粉施朱」,說明至遲在南北朝以前就有剃面一說。到了唐宋時期,專門整理髮髻,編辮子,剃面的手藝人便開始盛行,據記載最晚在宋朝就有了理髮坊,並且用老以前的官職「待招」來尊稱,「待招」也指宮廷畫師等一類有技藝的匠人。

漢代剪子

唐代銀剪子

到了元朝,由於蒙古人、色目人等少數民族佔統治地位,而且少數民族喜歡剃髮留辯,所以剃髮剪髮開始流行,但是漢人還保留著傳統,不剃髮,只略微刮面。到了明朝,也只是篦頭梳理,剃頭只是針對小孩子一類,如《金瓶梅》第五十二回描述了理髮鋪「小周兒」給西門慶「蓖頭梳發」,給「官哥兒」剃頭情節,也說明了明朝是束髮戴冠,不會剃髮。

明代剪子

到了清朝滿族人入關,「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剃髮令」在清順治四年開始強制實施,強迫漢人依從滿族習俗改削髮為剃頭 ,從此便改「理髮」叫「剃頭」。意圖保持滿族不被同化,不少漢人為了保留頭髮慘被殺害,但是也因為雞蛋碰不過石頭,最終兩百多年的奴化,最終形成了剃頭髮型。不過可笑的滿族卻被同化了,只是留下了頭型和旗袍。辛亥革命後,男子再不用留辮子 ,於是人們紛紛剪頭髮而成時尚 ,理髮也隨之改稱為「剪頭」了。隨著和國際上文化交流,頭髮於是和國際髮型開始接軌,幾千年的長髮不見了蹤影。理髮行業從清朝開始迅速發展,到了現代理髮鋪更是遍地開花。這些年從業人數激增,老技師變成了年輕人,「理髮鋪」變成了「美發廳」。

清朝剃頭

但是不管怎樣變,「正月不剪頭,剪頭死舅舅」的說法卻頗為盛行,據傳這來源於清朝滿清入關,強行要求漢民剃髮留辮。漢民心懷故國,於是在正月相約都不剃頭,以示不忘舊君,稱為思舊。因為諧音變化,思舊成了死舅,死舅又倒回去,反成了不剃頭的一個理由。當然,這只是人們表示反抗的一個小手段和變相的表示不滿。而且春節傳統習俗,「有錢沒錢,光頭過年」,意思是再沒錢,在春節前也要沐浴換衣,梳理頭髮,喜慶新年,意味著新的開始,所以,在臘月理髮剪髮成為常態,以至於到了正月沒人理髮,然後人們以訛傳訛,嚇唬那些臘月不願意理髮的子弟,讓他們趕緊在臘月理髮。

民國剃頭刀

而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的來歷,和前邊正月不理髮有很大關係。古人喜歡觀天象,並且結合農事稼作。而季節則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來判斷。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隻犄角。「角宿」 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後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龍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崇拜,人們潛意識都認為自己是一條龍,龍抬頭再加上正月不理髮,正好二者結合,所以就成了二月二理髮,人們都把自己看成有出息的龍的傳人,這一天理髮代表要正式開始新的一年的創造和收穫,期望老天保佑,大富大貴,成就斐然。

總體來說,二月二龍抬頭理髮這個傳統沒有什麼壞處,反而有利於人們心理暗示,振奮精神。至於正月理不理髮就看個人愛好了,也不必要太過於講究太過於拘泥,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2017-2-27龍抬頭

榆木齋出品

相關焦點

  • 「正月理髮死舅舅,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習俗考
    「正月理髮死舅舅,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習俗考文:枯木舊俗「正月不剪頭,理頭死舅舅」,所以很多人在正月裡是不理髮的,一直到二月二龍抬頭,人們才會去理髮部(現在叫美發廳民國剃頭刀而二月二龍抬頭理髮的來歷,和前邊正月不理髮有很大關係。古人喜歡觀天象,並且結合農事稼作。而季節則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來判斷。
  • 2019年二月二龍抬頭是幾號?二月二龍抬頭理髮好嗎?
    龍抬頭剃頭髮是什麼說法為什麼二月二要理髮說法一農曆「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因為俗信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 為什麼農曆二月二要理髮 還叫龍抬頭
    二月二有很多的習俗,但影響最大的就是二月二剃龍頭,也就是說到了二月二日這天是要理髮的,可以求一年的平安順利。那麼為什麼二月二要理髮,二月二理髮好嗎?小編現在就告訴您為什麼二月二要剃頭理髮。為什麼二月二要理髮說法一農曆「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因為俗信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 二月二龍抬頭理髮來歷原因 龍抬頭剃頭髮是什麼說法
    二月二龍抬頭理髮來歷原因  「二月二」這天,我國民間有「理髮」「舞龍」等習俗。羅澍偉表示,過「二月二」的習俗,約從元代開始,形成於北方城鄉地區。元人熊夢祥《析津志》記載元大都風俗,已有「二月二,謂之龍抬頭」之說。
  • 正月為什麼不能理髮,非要等到二月二才能理髮?
    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理髮的一個接一個,生意興隆,當然也有很多年輕人忍受不了自己一個月不修不剪頭髮,忍著被爸媽罵的危險正月裡去了理髮店,不過這就另當別論了,畢竟很多民間習俗在一輩一輩的傳承下要麼變了味要麼丟失了正月剪頭死舅舅是屬於誤傳。不剪頭的含義是「思舊」,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當時,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髮,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
  • 二月二龍抬頭,除了理髮,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文 | 林希(原創)「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二月二龍抬頭」,在民間又叫春龍節、農事節,是中國民間頗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傳說中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二月二這天龍也從沉睡中醒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二月二龍抬頭,除了理髮,還有那些傳統的習俗!知道為什麼要在二月二的這一天理髮嗎?有一個傳統的叫法,叫剃龍頭。什麼意思呢?民間的說法是,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有什麼說法?關於龍抬頭理髮的三個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有什麼說法?關於龍抬頭理髮的三個習俗時間:2020-02-23 00: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有什麼說法?關於龍抬頭理髮的三個習俗 在北方,2月2日也被稱為龍頭日,也被稱為春龍節。在南方,它被稱為傳統日,在古代被稱為採摘節。
  • 2018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習俗 臨沂人這天理髮鴻運當頭
    「二月二,龍抬頭」關於二月二的習俗那也是非常之多的,例如:理髮。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傳說春龍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   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 二月二龍抬頭理髮好嗎? 二月二能不能剪頭髮?
    二月二龍抬頭理髮好嗎? 二月二能不能剪頭髮?時間:2019-03-09 0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理髮好嗎? 二月二能不能剪頭髮? 民間有俗語二月二龍抬頭,這天的習俗是理髮,所以這個時節,理髮店的生意一定很火爆。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理髮好嗎?
  •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理髮 2019年剪頭髮發朋友圈心情說說
    龍抬頭,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有很多習俗的。其中一個就是要理髮,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理髮呢?下面小編順便分享一些關於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剪頭髮發朋友圈的說說句子。  關於龍抬頭剪髮的四種說法:  1)說法一  農曆「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因為俗信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髮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 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實為「思舊」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說法,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人們大多會在年前把頭髮剪短,避開正月這段時間,從二月二龍抬頭開始,再進入新一輪的理髮高峰期。對於這個說法,有人不當回事一笑了之,但也有人把它當作一種禁忌,嚴格遵守。
  •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為什麼要理髮原因、有什麼用
    二月二龍抬頭,俗稱「春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天慶祝「龍抬頭」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經過千百年的沿襲,龍抬頭已經深入人心,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慶祝形式。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獨特的習俗吧。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 二月二龍抬頭,你理髮了嗎?
    二月二,龍抬頭。今天很多人去理髮,託尼老師可能已經準備好了口罩。為什麼都趕著「二月二」去理髮呢?先給大家講講「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恰恰,春天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二月二這天,我們能看到的就是這條巨龍開始漸漸地從太陽後面露出腦袋。明白了吧?「二月二」和「龍抬頭」就聯繫起來了。寫到這,有人該問了,這和理髮有個毛線關係啊?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有時這事就這麼巧!
  •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剪頭髮,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是真的嗎?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剪頭髮?過去常說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是真的嗎?#龍抬頭# #二月二# ①俗話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二月二日剃頭從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流傳到今天已有300多年歷史。
  • 「二月二,龍抬頭」 今日理髮好日子
    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 理個髮吃點春味各地風俗各異東方網3月13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今天是我國傳統的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民間各地的習俗基本上是圍繞著「剃頭和吃」來做文章。
  • 二月二習俗有哪些2019?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理髮
    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抬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麵,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麵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
  • 農曆二月二:民間有"龍抬頭"之說 不少人選擇理髮
    農曆二月二:民間有"龍抬頭"之說 不少人選擇理髮   二月二龍抬頭,寶寶剃龍頭 攝影記者 李雨澤  昨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素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南京人喜歡在這一天去理個髮
  • 為什麼每到二月二這天,理髮的人會特別多?
    3月8日是是農曆二月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二月初二,民間最大的習俗是「剃龍頭」。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這一習俗的形成還有另一個原因,按照過去的風俗,正月裡是不能剃頭、理髮的,有種說法叫做「正月剃頭死舅舅」。
  • 二月二理髮寓意好兆頭 "正月剃頭死舅舅"系誤讀
    二月二理髮寓意好兆頭 "正月剃頭死舅舅"系誤讀 圖為遊客「龍抬頭」帽子迎接龍年春節。中新社記者 鄒憲 攝     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劉歡)2月23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素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老百姓也講究當天理個髮,一年都有好兆頭。然而今年,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在正月進出理髮店,不再遵循「正月不理髮,理髮死舅舅」的講究。
  • 正月理髮真的死舅舅嗎?
    「正月不讓理髮」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家裡的長輩會告誡我們:正月理髮會死舅舅,等到了二月初二再剪頭!這種說法靠譜嗎?清朝當時江山基本穩固,派兵對南方的「抗剪頭髮運動」強力鎮壓,並實行了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最強硬政策,鬥爭非常激烈,自然就出現了許多人對明朝統治的懷念,為了緩解被剃頭的壓力,南方志士提出了正月不能理髮的口號。說法二:剃頭匠的故事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一位剃頭匠年年歲歲都給自己的舅舅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