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百科》:10位心理學專家權威彙編的「心理急救箱」

2020-12-05 拾月嶼

你是不是經常身陷職場套路,焦頭爛額?

你是不是經常面對神獸歡騰,雞飛狗跳?

你是不是經常忽然心情沮喪,倍感無力?

在高壓的社會壓力下,人們越來越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調理按摩,輕食養生……

可身體逐日康健的人們,為什麼反而心理問題不斷。常聽到新聞報導,今天這個孩子抑鬱了,明天那個情侶出軌了,再不然夫妻之間家暴了……

一切看似不經意的小問題,都折射出了人們心理情緒的異樣,勉強偽裝堅強之下的負面堆積,時間久了怕是要「病入膏肓」,令人恐慌。

其實心理問題也是病,同樣需要引起重視,及時救治。也許你會說,自己不是專業心理師,如何自救?我想說:專業事交給專業人,當心理有異樣時候,不要盲目「下藥」。

打開《家庭心理百科》這個急救箱,看看10位專家的權威藥單,總有一個可以助力你解決難題。

《家庭心理百科》是由韓國多個人氣綜藝節目的常駐心理學專家、高麗大學心理學博士宋炯錫領銜,姜成敏等10名心理學頂尖專家協同綜合彙編而成的一本心理學佳作。

本書貫穿人類一生,將人們從出生到老年每個階段可能面臨的心理問題進行篩選匯總,然後以深入淺出的把學術概念結合實際案例提出,闡釋。相信每當你拿起這本書,都會有種隨性百寶箱的感覺,倍感安心,收穫滿滿。

一、每個階段的小問題,其實都是「病理」

我們常說:因人而異。不同階段的人有不同的特質。同理,不同階段的讓人也有不同階段的問題和煩惱。看似一個個不經意的小問題,其實都是心中的「病理」。

書中就通過埃裡克森的人生八個視角,以年齡段為分支點,通過信任與安全感、控制與孤獨、自尊與羞恥感等多話題,揭示了每個階段的心理特徵。

1、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出生至18個月)

此階段的嬰幼兒對世界的基本信任源自媽媽(或者其他撫養者)的早起經驗。他們會根據媽媽情緒穩定或者養育環境的穩來建立自己對周邊的信任感。如果不能得到,就會安全感缺失。

2、自主性VS羞恥/懷疑(18個月至3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個人情感,他們會在父母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下,建立正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但如果父母過度幹預,頻繁訓導,可能適得其反。

3、主動性VS內疚感(3至5歲)

此時的孩子開始有了掌控自己的能力,好奇心也隨之加重,開始變得主動積極。此時父母要增強孩子的受挫能力,做好積極引導,避免心理消極的負面情緒出現。

4、勤奮感VS自卑感(6至11歲)

隨著認知的增強,此時已上小學階段的孩子們,開始對求知有了一定要求,他們會因完成作業而自豪,也會因能力滯後而自卑,所以此時父母要做的事給予適當鼓勵,放手關愛,讓孩子學會勤奮、自立,自信。

5、同一性VS角色混亂(11歲到青春期結束)

青春期一直是個孩子成長教育的關鍵時期,此時他們已有自我身份的概念,也會自以為小大人一般說話做事,甚至出現拉幫結派的小團體意識,此時如果家長和學校應該聯合教育,教會孩子正確認知,接納自己的優缺點,避免孩子們走歪,走偏。

6、親密感VS自我陶醉或孤獨感階段(21至40歲)

此階段到了構建親密關係的關鍵時刻。在這個接納對方的過程中,人們要不斷妥協,包容,理解他人,以共情思維建立全新的關係重組。

7、繁殖VS停滯(40至65歲)

這裡的繁殖不是單純的生兒育女,更指引導後代、促進社會發展等各種有利於人類進步的舉措。

8、自我整合VS絕望感(65歲以上)

步入此階段,基本人類的一生基本穩定了,那麼此時的就需要人們接納自我的一生,認可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獲得晚年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每個小問題都是「病理」,需要醫治。學會尊重各個階段的特徵,理性的看到每個階段出現的差異問題,才是自我療愈的最佳辦法。

二、看人看己,其實我們都一樣

有人說:現在社會越來越殘酷;有人說現在人越來越敏感。我們會不經意看到一個場景感慨半天,我們會無意聽到一首歌或者看到一段影片,深陷其中,久久不能釋懷。

其實,看人看己。觸動我們的往往都是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經歷,自己也曾在這迷霧版的關係和情緒中掙扎苦惱。

無所不能的媽媽被職場、家庭和孩子搞得焦頭爛額,無處訴說;孩子的成長發育,問題重重,矛盾倍出,父母心力交瘁卻仍不見好轉;學霸的孩子為什麼總是別人家的;朋友背叛,情人出軌,為什麼受傷的總是自己……

每當出現這些難題是會後,我們總是倍感疑惑,無助不安。面對親朋好友的安慰,我們一邊附和著「道理我懂,知道你為我好」;一邊無人時候獨自殘喘。

其實,這些問題真的難以逾越嗎?也不盡然。《家庭心理百科》就以大量真實案例,教給我們如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療愈「病理」。

透視書中觀點和方法,我們不難發現:孩子成長問題,原來可以通過傾聽,理解來解決;愛戀關係原來可以通過接納寬容來處理;職場矛盾可以通過自我反思、修正來挽回;自我不安原來可以通過自我接納,自我肯定方法來改進……

就如這本書的10位專家出版的初衷一樣:心理問題不是永久不可療愈的,它是各個階段存在的產物。隨著人們認知和能力的轉變和增強,曾經的問題也許不治而愈;曾經看似沒有什麼的小問題反而越演越烈。這本書可以在大家精神和心理備受困擾時候,帶著「明燈」的感覺,讓大家看懂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也希望大家在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將心理健康也納入關注之列 。

也許,我們都有過無法療愈的心結。那麼,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打開這本「家庭心理急救箱」,看看那些跟自己相仿的人們,他們是如何接受治療,如何痊癒的。也許案例略有差異,但是方法卻可以相同。結合自身問題,選擇對自己最輕鬆,最有效的療愈方法,不久之後,你必然感覺倍感輕鬆,宛若重生。

如果你喜歡心理學,如果你也有心理困擾,那麼這本《家庭心理百科》你值得擁有。一本看似枯燥的「磚頭」,可以讓你受益終生,簡短意賅的話語,真實靠譜的案例,都是助力大家提升自我心理能力,增強自我療愈的良藥。關愛親人,治癒自己,從這本「急救箱」開始。

我是@拾月嶼,願與您品生活,聊共鳴,同成長,看人生。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家庭必備心理急救醫藥箱,我推薦這本韓國第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
    《家庭心理百科》封面誰知道這幾天就被我發現後浪出版社2020年最新引進出版的《家庭心理百科》就是這樣一本有著類似功能的「家家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這本《家庭心理百科》是韓國第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專為東亞家庭定製,在韓國及周邊的東亞國家是家家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
  • 《家庭心理百科》:一本新華字典式的養娃避坑指南,你值得擁有
    《家庭心理百科》中關於孩子犯錯的一些處理建議和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中,關於新聞中提到的初中孩子犯錯的問題,可以找到哪些處理建議和方法?在書的184頁"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正確溝通?"
  • 《家庭心理百科》這本心理秘籍,應該人手一本
    如果在遇到困境時,能有方法幫我們迅速調整狀態,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那我們就能快速走出心理困境。而《家庭心理百科》就是這樣一本書,裡面涵蓋了我們從嗷嗷待哺到垂垂暮年所會遇到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料理,如何越活越有意思。
  • 專訪:心理諮詢師的搖籃——中華心理學協會社會心理學院
    當心理諮詢師救下一位位因抑鬱、焦慮,精神崩潰欲輕生的鮮活生命;當他們使一個個因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瀕臨解體的家庭破鏡重圓;當心理諮詢師幫助偵查員破獲一起起無頭案,還百姓公平與正義的時候,問問您的心,他們是誰? 中外有很多學院開設了心理學專業,中華心理學協會社會心理學院在心理學教學上有什麼獨到之處?
  • 《家庭心理百科》:撕開視而不見的假象,剖析家庭心理的真諦
    這類電影題材的崛起,也預示著家庭倫理的教育問題,在社會上的反響非同一般,像婚姻、原生家庭、親子關係、職場問題等眾多因素,在慢慢地吞噬我們的心理。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然而,正是這些問題的頻繁輸出,才讓10位韓國一線的心理精神科專家,共同完成了《家庭心理百科》這本書,與其說它是一本囊括各類家庭心理的書籍
  • 專家著《家庭心理百科》這樣解答
    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名字叫《家庭心理百科》,它是一本大眾心理百科讀物、心理學工具書,被譽為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心理顧問。裡面有206條人們普遍遇到過的煩惱,60種困擾每個家庭的身心問題。內容涵蓋豐富,從孩子到老人都能兼顧,居家必備。近幾年心理學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很多社會問題的產生跟人的心理問題密切相關。
  • 《家庭心理百科》化解女人的中年危機,在時光中做更好的自己
    《家庭心理百科》對此一一給出了的答案。● 健康危機:身體不舒服卻檢查不出問題女人到中年,總是覺得身體這不舒服那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又檢查不出問題來。其實是身體上內分泌的失調、各種由於早期的壓力焦慮引起的身體問題。
  • 犯罪心理學專家分析馬加爵"心理畫像"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這樣評論。  身為犯罪心理學專家卻不能到現場,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我現在苦於無法見到他,很多重要的第一手信息沒有辦法得到」。  隨著調查的深入,專家的缺席在某種程度帶來的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這種遺憾不僅是研究意義上的,更是社會意義上的。
  • 《心理諮詢專業技能培訓》項目通過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標準與服務...
    年6月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標準與服務研究委員會組織通過了《心理諮詢專業技能培訓》項目評審(原名稱為「心理諮詢師專業能力課程證書」培訓項目),該項目由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司承辦(見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標準與服務研究委員會回函),旨在普及心理學知識並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專業人才儲備。
  • 豆瓣評分9.1分,拿來即用的家庭心理百科全書
    有沒有可能將從小到老會遇到的心理問題悉數囊括,並將正確答案匯集成一份觸手可及的資料,供人們隨用隨取?10位韓國一線心理精神科專家通力合作,歷時一年,推出了《家庭心理百科》一書。這是一本從嬰兒的心理發展講到成年階段的人際關係、再到老年期的精神疾患,囊括了一生各類問題的情感/情緒/精神類書籍。
  • 心理學是什麼?哪些人適合學習?心理諮詢師報考條件
    心理學是什麼?哪些人適合學習?心理諮詢師報考條件隨著國家人社部退出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鑑定後,社會各界學習心理學知識和心理諮詢技能的熱情依然高漲,廣大心理培訓機構和學員都希望有一種心理諮詢師考證培訓的替代產物,繼續承擔起普及心理學知識、培養心理服務人才的任務。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心理學科研教學機構。
  • 哪個家庭沒有心理問題?206個問答囊括一生,像查字典一樣解決
    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人,我總是存在心理問題,接受生活的挑戰。讀了韓國的《家庭心理百科》一書,我才知道了心理學的廣度。《家庭心理百科》是韓國第一部心理學百科全書,由韓國10位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撰寫,專為東亞家庭定製,家家必備的心理急救醫藥箱!
  • 犯罪心理學:給犯罪心理畫像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了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  當時我對白銀案的分析,現在看許多都是對的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您對白銀連環殺人案的作案者做過犯罪心理分析嗎?  李玫瑾:是的。
  • 著名心理專家李子勳去世,數十年努力讓心理學走近大眾
    10月24日凌晨,著名心理專家李子勳因病去世。李子勳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曾任中日友好醫院心理醫生,首屆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培訓項目學員,心理協會北京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成員。他曾是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實話實說》,北京電視臺《心理時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星星夜談》、《情感世界》特約心理專家;《父母必讀》《時尚健康》等雜誌的專欄作家。朋友圈、微博上許多心理學業界人士發文悼念。原《中國青年報》高級編輯、公益組織「歌路營」創始人陸曉婭說:「好久沒有他的消息了,我知道他身體一直不好,我相信他是好好活過了。」
  • 鄭州金水腦康中醫院心理醫生節假日無休北京專家坐診
    鄭州金水腦康中醫院積極響應《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精神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緩解百姓節假日看病難,看專家難的現狀,醫院實行無假日門診,國慶期間專家照常坐診,給患者提供高品質的診療體驗,鄭州金水腦康中醫院,10月1日-3日特邀中國醫科大學北京市順義醫院副院長陸德寶教授來院會診,京豫知名專家強強聯合,專項診治:失眠,抑鬱,焦慮,心理障礙,精神障礙,酒癮等精神心理疾病。
  • 即日起,國內20家機構和31位專家免費提供心理諮詢服務
    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面對新冠肺炎,如何進行心理調適?2月1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湖北省社會心理學會獲悉,該學會面向全國徵集機構和專家,免費向公眾提供公益心理援助。
  • 心理學:人類心理的5大弱點,控制人心原來如此簡單
    人類心理是不完美的,其中的弱點和缺陷非常的多。因此常常會被他人利用。從心理學角度上來看,下面這5種心理弱點,容易被掌控,而且對人的影響巨大,可以說,當你能掌控它們時,就掌控了一切。(2)目標趨近效應我們越是趨近某個目標,越是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去完成它,這在心理學上就叫做目標趨近效應。這個心理效應是沉沒成本效應的升級版,往往更加難以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被運用的也更多,比如,每次安裝軟體的時候,前半部分安裝的都特別快,而後半部分往往很慢,這種設定就是一個小應用。
  • 高承勇平靜聽判,辯護律師:需要犯罪心理學專家研究其心理
    原標題:高承勇平靜聽判,辯護律師:需要犯罪心理學專家研究其心理  對於判處死刑,54歲的高承勇或許早有心理準備。  3月30日上午10點,這名致11名女性死亡的「白銀連環殺人案」被告人,戴著手銬腳鐐被法警押進法庭。他光著頭,穿著灰色運動外套,身材微胖。  站在法庭被告席,高承勇安靜地聽法官宣讀判決書。
  • 這個平臺的心理專家可以幫到您
    尋求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健康支持可進入湖北省心理健康服務平臺一鍵撥打心理援助熱線電話該平臺著眼「科學規範、權威專業」,整合省內權威心理援助熱線資源,集結千餘名心理專家學者,區分3大門類心理服務熱線,服務醫務人員和病患者、社會普通大眾、特殊群體等三大類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權威心理援助服務,24小時在線,提供免費疫情防控相關心理援助,助力打贏全省疫情防控阻擊戰!
  • 迎接心理諮詢與治療的春天——中國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大會在北大...
    6月29日-7月2日,中國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大會,即第五屆臨床與諮詢心理學註冊工作委員會大會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分會2017年學術會議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行。作為心理健康行業的主要領導,王斌始終領導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和22部委關於發展心理健康行業的文件,事關行業發展大局,她的報告可謂字字珠璣。錢銘怡、樊富珉、段昌明、趙旭東等7位講者的主題演講分別關注了註冊系統的10年發展、心理諮詢倫理工作的10年總結、美國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的發展歷程和心理諮詢的本土化等問題,從宏觀和微觀的視角認識了中國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