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豆瓣評分8.5,評分還挺高,本人也曾拜讀過,感覺也就是一個及格分,甚至不及福山三分之一。
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一書裡認為,冷戰後,世界格局的決定因素表現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戰後的世界,衝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
塞繆爾·亨廷頓
本人讀的是這版,2012年修訂,2013年讀的
———————————————————————————————————————————
駁歷史終結論,共產主義終結論或共產主義失敗論福山這一論調的內容已經在前面作了簡要的敘述,他所強調的是在後冷戰時代,如何評價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命運,成為東西方理論界普遍關心的實現問題與國際問題。
在提出的時間上,這一論調要早於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但是在影響上要遠遜於它,可以說,是在文明衝突論的影響下人們在開始回首歷史終結論。當然,文明衝突論自然是在吸收歷史終結論的基礎之上而提出來的,或者說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有一定的影響。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最為流行是自由主義,尤其是在國際政治領域,後資本主義社會則表現為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最強調的一點是沒有替代現狀的其他選擇。另外,當今改善人類生存條件的技術如此驚人,除現狀外別無選擇的說法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來得牽強。的確,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可行的、自由的、高尚的後資本主義秩序尚不明確,這在願望本身帶有烏託邦的色彩。
但歷史的每一次進步,都必須在某一方面戰勝所謂以前未做就不可能做到的觀念。正如喬姆斯基所指出的,有組織的政治行動主義造成了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民主制度的程度,帶來了成人普選權、婦女權力、工會、公民權以及我們享有的自由。人類政治活動可以使我們生存的世界更高尚,即使後資本主義社會看似不可能建成,我們也應把建立基於合作、平等、自治和個人自由原則的政治經濟制度作為出發點來思考問題。
為社會革命而鬥爭並非憑空假設的問題。現代新自由主義秩序已經造成巨大的政治和社會危機,從東亞到東歐到拉美都在經受這一危機。歐洲、日本和北美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質量是脆弱的,這些社會也處在混亂之中。在即將來臨的歲月中有產生劇變的可能性。一切取決於我們,取決於人發怎樣組織、回應和行動。正如喬姆斯基所言,如果認為沒有趨向更好前景的變更的可能,並按照這種想法行動,那麼一定不會得到變革。對未來的選擇權掌握在大家的手中。
我們可以看出,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和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正是在新自由主義之下的產物,他們是為了社會革命與鬥爭所做的努力,即使不可能有什麼實際的效果,但是歷史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以後起之秀而將舊事物推到了歷史的浪灘上為進步。
於是,福山拋出了所謂的「歷史終結論」,即「共產主義失敗論」。
在他看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的結束,標誌著共產主義的終結,歷史的發展只有一條路,即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
在他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為方向的人類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從此之後,構成歷史的最基本的原則和制度就不再進步了。
很顯然,無論是「歷史終結論」還是「文明衝突論」都是對以中國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極大挑戰,對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衝擊。從提出這些理論的思想家身上可以看出,他們所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是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御用理論家。
馬克思在經過對政治經濟學的仔細研究、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深入剖析下提出,「共產黨人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資本主義社會最終會被社會主義所取代」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的著名論斷。福山依據時代功利,諸如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社會在冷戰中暫時取勝而得出歷史終結論。
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實踐檢驗,我們現在可以對他的這一論調作出一個暫時的結論,即,歷史永遠沒有終結,如果將歷史終結了,則是靜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看問題,是形上學的老調重彈。理由是:
①、在蘇美冷戰中,美國的確取得了勝利,而蘇聯而解體了,一分為多。但是這不意味著俄羅斯就是美國的附庸,事實相反,在普京、梅德韋傑夫當政期間,俄羅斯再次崛起,成為遏制美國霸權的強大力量。
②、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並沒有宣告社會主義制度就此跌入低谷,以中國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制度旗幟仍然隨風飄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世界範圍內取得成功,或者說以儒家資本主義為代表的東亞文明的成功打破了西方文明壟斷的局面(港、澳、臺以及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在內的東亞國家的知識分子習慣上把這種成功稱為儒家資本主義),東亞文明的成功就宣告了福山所宣揚的歷史終結論的流產。從某種層面上說,中國的特色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就是為打破西方文明的範疇而所做的成功嘗試。
③西方的市場經濟不單單是市場經濟,也有一定的計劃成分,經濟全球化的經驗告訴我們市場經濟是市場與計劃的合力,也是「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之間合作的結果。市場經濟並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社會主義制度下也有市場經濟,計劃經濟也並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資本主義社會也有計劃經濟,這種計劃經濟一般而言就是國家的宏觀調控。因此,福山所提出的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社會終結的推論是不成立的。
④另外,福山的另一個推論是西方的民主政治是人類政治史的終結,這顯然是有問題的。民主政治在不同的時代下具有特殊的涵義,也許現有的涵義下這種民主政治的確終結了,但我們不能獨斷地把我們現有的認識強加到未曾發生的事物身上,至於未來究竟如何,那需要歷史的解答。
比方說,古希臘也有民主制度,從歷史的眼光看,我們也可以說古希臘的民主制度是對它們所處時代民主制度的終結;君主立憲制對於資產階級革命完成之後的英國也是對於他們所處時代的民主制度的終結;而我們所處的時代,三權分立制、多黨輪流制、人民民主制度可以說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民主制度的終結。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說,我們是對歷史的終結,而我們只能說是對時代的終結。
至於我們現在對福山所作的批判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標準,這將有待於歷史的再實踐對其進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