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下五個不要講理。
第一,和老婆講理,是不想過了。第二,和上司講理,是不想混了;第三,和父母講理,是不想孝了。第四,和情人講理,是不想處了。第五,和自己講理,是不想活了。——關於講道理的感悟。
一般來說,講道理可分兩類:講是非和講利害。
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20年了,主動向上司提意見,指出上司失誤,和上司辯論是非的同志已經不多了。這是社會的不幸,還是我們自己的大幸?
危險的是上司主動和我們談是非。比如,職場中上司批評我們的錯誤,假如我們以為自己做的沒錯,往往就忍不住要對上司解釋是這麼回事,說這不是我的錯或者這事我沒做錯,錯的是對方或者天意等等。就和領導討論甚至辯論起來。有時,我們爭辯一番卻終於還是錯了,心頭很擔心,都會發現領導很寬容的笑笑說,沒關係,以後注意就是了。
原來,上司因為終於說服了我們心情很愉快,就可能不計較我們的態度。
有時,我們終於證明自己的正確,正在高興時,卻發現上司不高興了。不高興的標誌就是這樣的結束語:"不管怎麼說,你還是有不足之處吧",抑或"無論如何,這事還可以辦的完美一些吧!"
假如我們在這時醒悟,點頭稱是,情況還不太糟糕,假如我們執迷不悟,繼續分辨,後果就嚴重了。上司發現我們有錯,沒在大會上公開批評,這已經是很不錯了,沒有記在心裡年終總結,主動和我們談心,這更有關心我們的可能。說實話,這樣的領導已經不多了。這一番好心,居然談出他自己的錯誤,該是多沮喪的事啊!
這是小道理,有時我們談的是大道理,這更讓上司憋氣,因為誰有上司的大道理懂得多?他就是吃這碗飯的。
記住和上司辯論是非危險,辯論贏了更危險。
第二,有的時候,又是談論利害。我有一位朋友,從不談道理,只談利益和利害關係,頭腦異常清晰,他的上司就常常禮賢下士,向他請教。他既為此自豪也為此苦惱。這樣的上司已經不多了。
案例:
80年代末,90年代初。北京市推出首批股份制企業前,滿城風雨,因為深圳和上海無數的「先烈」已經靠炒股票爆發。朋友他們單位的同志也按捺不住,到處都在摩拳擦掌,人心浮動,工作效率驟減。單位領導突發奇想,要同志們安靜。他要為群眾辦好事,要派專人研究股市,派專人去交易所排隊,集中群眾認購股票。這樣,既避免群眾都辛辛苦苦通宵排隊損害身體影響工作,又給群眾創造了增加收入的大好機會。這樣的領導已經不多了。所以,當領導很自豪地徵求我那朋友的意見時,朋友明知領導只需要他讚揚,只需要他貢獻積極的建議,也知道通常上市新股只會賺,短期內不會賠,所以這件事對群眾有好處,但還是忍不住像朋友一樣勸領導放棄計劃。
首先,萬一賠錢,怎麼向群眾交代?這種萬一的可能性是極大的。雖然政府對首批入市企業的資格審查很嚴格,但也難免會有疏漏,入市不久就破產倒閉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萬一企業領導和財會攜巨款外逃;萬一該企業產品突然在「質量萬裡行」活動中被查出有害用戶身心健康;萬一政府為了讓股市降溫,好建立正常的股票市場機制,故意試點,讓將要破產的企業入市,讓股民嘗嘗賠錢的滋味,以提高心理承受力。誰知道,天有 不測風雲!
就算沒有萬一,已經增值的股票是留還是拋出?留存,股價可能下跌;拋出,股價可能繼續上揚。在已經賺了的基礎上,就可能賠錢,就會落埋怨。這就不是萬一的問題,而是必然的,因為群眾算帳的起點不一樣了,他們會把已經賺到手的那一筆扣去、從零算起。他們會說:「本來可以多賺的,結果 讓人瞎拋」,或者「本來已經賺到手了,讓他死捏住,又賠了回去」。儘管在總數上仍然是賺,他們也會感覺到賠。就算只賺不賠,也會有人說:「不知道領導和辦事員自己賺了多少。他們要不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勁頭? 」如今,把人往壞處想容易,往好處想難。
還有,對這事,黨委會怎麼看?領導的上級會怎麼看?還有,這樣做並不能使群眾更安心工作,反而會使他們更提心弔膽。因為不是他們實際操作,心裏面反倒不踏實。結論是,這件對群眾多半有好處的事,對領導自己沒有好處。領導就放棄了計劃。
這個時候,我以為領導會重用他。他向我苦笑,說領導不打擊他就已經是萬幸了,哪敢指望重用!他說領導在他分析利弊之後,臉上非常難堪,丟下一句話就走了。「我要考慮個人利弊,就不當這領導了!」
他說,給領導講利害關係最傷害領導的感情,因為顯得領導做事是在為自己盤算而不是在為人民服務似的。但他又不能不講。領導雖然情感上不舒服,但在理智上還真是想聽利害關係。他要是不講心裡話,一味奉承,領導當時舒服,過後會更不舒服的。
他現在還沒有不幸,因為這個領導的確不錯。也因為領導的確經常需要他講利害關係。但他是不可能被提拔的了,領導一般不會提拔能幹的下屬,除非他比你更能幹,能夠找到駕馭你的感覺。
現在,這個朋友在千方百計說服領導放他離開。他認為,只要在領導身邊,他就危險,領導總要給一個把自己看透了的下屬一點顏色看。
這就像三國時期曹操殺楊修一樣。《楊修之死》(羅貫中)記載: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修死年三十四歲。曹操既殺楊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斬之。眾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來日進兵。
智商已經很高,然而低職場情商導致一代楊修身亡。
上司就是上司,和上司只有權力問題,沒有道理可講。
雖然認真起來你自己都害怕自己,但千萬不要和上司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