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雅安茶馬古道千年藏茶製作工藝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藏茶在青藏高原藏區人民的生活中已具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茶馬古道上傳承千年的藏茶是如何一片一片由「綠」變「黑」的呢?7月2日,記者跟隨雅安市雨城區兄弟藏茶傳承師傅們,見證了製作傳統藏茶的技藝。

作為最具特色的藏文化飲品,是養育藏民族的民生之茶,是世界上工序最複雜的茶,是孕育自雨城雅安的茶,擁有極其包容的口感,含有近500種對人體有益的有機化合物、30多種礦物質及多種微量元素。

從古至今雅安為藏茶的中心產地。唐宋時期,產自此地的茶葉源源不斷地通過西南邊陲運往西藏,形成初具規模的「南路邊茶」。「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這是藏族同胞對雅安藏茶的深切體悟。雅安藏茶,是載入史冊的千年古茶。自唐以來,在長達1300餘年間,雅安所生產的藏茶成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雅安藏茶素有「黑茶鼻祖」之稱,其傳統製作技藝極為複雜,歷經制茶工匠世代口授心傳以及近代才有的文字記載而傳承至今。2008年,南路邊茶(雅安藏茶)傳統製作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雅安藏茶的傳統製作技藝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記者衡昌輝)

相關焦點

  • 雅安藏茶,千年古道上的茶韻之美
    身為川藏線的起點和古老藏茶文化的發源地,雅安擁有厚重的南路邊茶文化和茶馬古道文化。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雅安藏茶又有黑茶、烏茶、邊茶、邊銷茶、四川南邊茶、四川南路邊茶、大茶、雅茶等別名,茶馬古道上傳承千年的藏茶是如何一片一片由「綠」變「黑」,變得甘香醇厚的呢?
  • 雅安藏茶獲國家非遺 千年製作工藝或為壩壩戲
    我國的茶文化紛繁複雜,作為茶文化的一部分,藏茶的歷史則可以用一句「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來概括。  千年藏茶文化  同樣是在蒙頂山這塊地方,雅安蒙頂山的另一個輝煌是茶馬古道上的藏茶。如今,成群結隊的馬幫身影已不見,遠古飄來的茶香卻依舊。
  • 雅安藏茶 傳承千年的國家級非遺品牌
    甘玉祥一家製作的雅安藏茶,歷經五代傳承,也見證著雅安藏茶的發展。  2008年6月,南路邊茶(雅安藏茶)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甘玉祥也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11年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上,南路邊茶製作技藝也榜上有名。
  • 中國風《古道茶馬》歌曲在雅安發布
    走古道 過茶馬……蒼涼中飲瀟灑,宿雪飲落榻,天山飲白髮。12月27日, 「走古道 過茶馬」中國風《古道茶馬》歌曲發布會在雅安茶馬古道(滎經至漢源段)隆重舉行。它平均海拔3000多米,高聳入雲,常年雲霧繚繞,冬春時節冰雪覆蓋,是當年茶馬古道上一段十分艱苦的行程。但隨著戶外運動的興起,這段隱沒在大山深處的古道,卻以它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和較大的翻越難度吸引了眾多的徒步愛好者。在此,我們邀請全國各地人民來穿越茶馬古道,感受古道文化氣息,品嘗雅安美食!
  • 讓雅安藏茶聲名遠播:雅安上演「三部曲」,且一曲比一曲鏗鏘嘹亮
    近年來,雅安運用雅安藏茶傳統製作原理研製開發的系列藏茶新產品,包括各種規格、形狀的緊壓藏茶、散藏茶、袋泡藏茶、藏花茶、收藏和裝飾藏茶等六大系列100多個品種,不僅繼承了藏茶特有的傳統口感、風味、功效和內含物質,而且在品種、包裝、飲用方式、收藏、裝等方面,更加適合現代都市人的生活需求。
  • 打響「雅安藏茶」品牌打造產城發展新格局
    「雅安茶葉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尤其是雅安藏茶是千百年來藏、漢民族聯繫的重要紐帶。」四川雅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紅兵說,「雅安藏茶」蜚聲在外,但品牌凝聚力和發展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激發和放大,雅安不缺好的藏茶原料和製作工藝,但需要一個集中展示藏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的載體。各界期盼中,中國藏茶城便成了這樣一個平臺。
  • 茶訊|「中國藏茶聯盟」在雅安成立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陳孟坤在致辭中指出,我國黑茶始制於四川,雅安藏茶是中國黑茶的典型代表。雅安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必經之路和川藏茶馬古道起點,被公認為世界茶文明發祥地、世界茶文化發源地,是「中國茶葉之鄉」「中國藏茶之鄉」。
  • 「雅安造」《川藏·茶馬古道》在滬上演
    藏茶承載民族友誼本報訊 9月16日,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演出在滬揭幕從16日開始,將有《川藏·茶馬古道》《浩然鐵軍》《紅旗》《騎兵》《努力餐》《彩虹之路》《石榴花開》《朱自清》8部舞劇上演,角逐「荷花獎」。
  • 茶文化,茶馬古道,茶與遠方的故事 下篇
    茶馬古道的另一處坐標-雅安也是川藏茶路上的一個紐帶般的連接點。那裡和龍鄉周公山一帶所產的本山茶,是製作雅安藏茶的上等原料。雅安人採茶用一把特製的月牙小刀,所以採下的鮮葉也被稱作「刀子茶」。按照傳統,雅安藏茶的製作有著32道工序,人們年復一年重複著前人的動作。
  • 雅安舉行藏茶專場推介會 逐步發展為全民共享的優質黑茶
    人民網成都5月8日電 昨(7)日,2017中國(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雅安藏茶專場推介會在成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推介會上,雅安市雨城區副區長鄧夏揚,雅安南路邊茶商會秘書長黃春鈇,雅安茶廠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劉真華分別為現場的嘉賓和觀眾推介了雅安的歷史人文環境、資源優勢,藏茶文化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以及雅安藏茶的功效,雅安西康藏茶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還在現場召開了西康藏茶新產品發布會。
  • 雅安不只有蒙頂山,還有一座藏茶村,而且有一百多種茶葉品種
    雅安位於四川盆地西部,由於其多山、多雨、多雲、多霧的自然地理條件,自古以來就盛產茶葉,公元前53年,茶祖吳理真種茶蒙頂山,確立了雅安為世界茶文化發源地,雅安的「世界茶文化」繁榮了幾千年,在茶文化的廣闊歷史發展中,雅安的藏茶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今天我們就聊一下雅安不只有蒙頂山,還有一座藏茶村
  • 雅安「金花藏茶」榮獲「米蘭國際手工藝博覽會」金獎
    「準備的漢服,是用於展示雅安茶葉種植始於漢代的悠久歷史,獲獎的蒙頂山「金花藏茶」,則賦予了對雅安兩千多年茶文化虔誠的傳承之心。」施劉剛說。  從藏茶文化變遷說起  12月5日,就著一壺藏茶醇厚的茶香,作為地道雅安人的施劉剛,首先談到的是在雅州大地傳承至今的藏茶文化。
  • 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在雅安上演
    10月28日晚上,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在雅安文化藝術中心上演。演出現場,不僅有背夫、馬幫、各族人民,還有百年老店、集市等,舞臺上這條「鮮活」的古道一下將觀眾帶回了20世紀40年代……故事發生在雅安至康定這段險峻艱辛的茶馬古道之上,以川藏茶馬古道上特有的「背夫」為創作原型,以20世紀40年代的抗戰歷史為時代背景,講述了背夫們用生命守護這條古道的感人故事。
  • 國內首部茶文化題材電視劇《康藏茶魂》在四川雅安開機
    國內首部茶文化題材電視劇《康藏茶魂》在四川雅安開機 2017-088月8日電 (劉剛)8日,國內首部以茶文化為題材的30集電視連續劇《康藏茶魂》在四川雅安開機。
  • 茶馬古道震後一周年修復重生:一條古道 三種生態
    在「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一周年之際,記者奔赴雅安地震災區,處處可見新生的景象:茶馬古道上,損毀的文物修復重生;蒙頂山上,受損的茶農找到了新商機;新添古鎮,村民看好前景,在自家地上蓋起全鎮第一家農家樂……讓我們一起見證——春天,不可阻擋的復甦和新生。「『4•20』蘆山強烈地震後,看著重建的大好光景,覺得藏茶生意定能火起來。」
  • 普洱茶文化之源一一茶馬古道
    什麼是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將茶葉以及當地特產運送至其他地區。全長近四千多公裡,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繫必不可少的橋梁和紐帶。「茶馬互市」是當時漢族和藏族等少數民族間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的貿易往來。
  • 雅安藏茶
    烏茶即藏茶、邊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縣。 《西藏政教鑑附錄》:「茶葉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產龍團、鳳餅茶,貢奉朝廷後作和蕃禮品帶進藏區。之後,雅安藏茶源源不斷輸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唐、宋以來,朝廷先後行「茶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邊」,雅安藏茶迅速發展。
  • 首屆中國藏茶文化發展論壇在雅安舉行 中國藏茶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首屆中國藏茶文化發展論壇在雅安舉行 中國藏茶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作為國資平臺,西康藏茶集團特以中國藏茶村為主場地,6月23日至6月30日舉辦「藏茶文化活動交流周」。
  • 歡樂雪頓節 品藏茶聊茶馬古道文化
    當日,四川雅安市滎經縣經濟合作和商務局、農業農村局、扶貧開發局等單位相關負責人,與西藏拉薩市城關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以及西藏文化、藝術界等專家學者共聚拉薩暢聊茶馬古道、藏茶文化。此次活動,以茶為媒,再續兩地藏茶情脈,進一步促進兩地交往交流,促進民族團結。圖為城關區文旅局局長曲尼旺姆致辭。
  • 2018雅安藏茶文化節在成都舉辦
    人民網成都11月12日電 為展示雅安藏茶「黑茶鼻祖·雅安藏茶」的品牌形象,以文化助力雅安藏茶營銷,雅安市茶辦、雨城區茶辦、雨城區農業局、雨城區供銷社攜手雅安12家藏茶企業組團參加2018成都秋季茶博會,搭建雅安藏茶主題館,並同期舉辦「2018雅安藏茶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