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馬古道,茶與遠方的故事 下篇

2020-12-11 芷韻茶話趣談

芷韻說茶張樹昌,關注我,讓你從茶葉小白快速成長為茶葉高手!

茶馬古道的另一處坐標-雅安也是川藏茶路上的一個紐帶般的連接點。那裡和龍鄉周公山一帶所產的本山茶,是製作雅安藏茶的上等原料。

雅安人採茶用一把特製的月牙小刀,所以採下的鮮葉也被稱作「刀子茶」。按照傳統,雅安藏茶的製作有著32道工序,人們年復一年重複著前人的動作。渥堆,發酵,蒸熱,軟化,製作茶包;模具上,傳來陣陣的敲擊聲將茶葉壓實塑形;最後封口包裝;一切有條不紊。這是專屬雅安藏茶的包裝,黃色的外衣,標誌著藏茶獨有的身份感。

仍舊是刀子,寒光穿梭於竹篾之間。綑紮緊束,入篼編攢,人與茶,此刻連著草木,其中潛伏的口感,正等待著,被更具生活質感的方式喚醒。

甜,是人們最簡單,也最初始的口感體驗。甜茶,藏族人生活的必需品,並深入到社會風俗,禮儀和生活藝術的各個方面。而茶禮,茶具以及烹茶方式和飲茶習俗,共同匯聚成為青藏高原茶文化的獨有特色。早在20世紀20年代,拉薩的街頭就已經出現了甜茶館。幾乎每一個拉薩女人,都會製作甜茶。紅茶熬汁,牛奶白糖,不同原料的相輔相成間是人們最為喜愛的味道。

追溯使人們相信,天地草木與生俱來的密碼,有著孕育茶馬古道得天獨厚的基因。遙遠路途中,一個又一個記憶的片段,與來自於馬幫的點滴故事,一起連綴出茶葉所帶帶來的文明歷程。

雅安市滎經縣,名為「新添」的村落正是昔日茶馬古道的另一處驛站。日常鮮活的生活場景背後,包含著屬於這片土地傳統手藝的故事,滎經砂器,是當地的著名特產。火焰之中,撲朔迷離,充滿著未知。煤,與砂器的毛坯,層層疊放。窯爐,直徑近兩米,外觀獨特,「饅頭窯」是它形象的名號。坑內被填滿碎煤,風機呼呼,爐火熊熊,火與土,即將上演一場化蛹為蝶的奇觀。

纏繞鐵絲的窯蓋,懸掛於5米長的鋼管之上,砂器在1300度的火焰裡,用兩個小時蛻變,達到永生。火焰通紅透亮,晶瑩剔透。坯器,又一次蝸居在封閉的環境中。揭開的,究竟是完美還是遺憾,仍舊未知。這是滎經砂器最為奇妙的「悶燃」過程。高溫狀態下,胎體表面的氧化層,會被強制還原。這一過程,將塑造出滎經砂器堅固的皮殼,也會呈現出特有的,炫目金屬光芒。現代機器常見的溫控設備並沒有出現在饅頭窯中,傳統泥土爐中溫度的高低,全憑匠人師傅多年的燒制經驗。火與土映照出祖先的手藝,在今天依舊被不斷地重複。

滎經砂器外露厚重之氣,內兼釉黑之美,糙中盡顯凝練之風,拙裡不失儒雅之韻。由砂器工藝所製作出的茶器,更顯生活的質樸和低調的平實。

今天的人們,正以茶的名義,享受著居家或旅途中的悠閒時光,人和茶相伴,有多麼坎坷的路途,就有多麼傳奇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普洱茶的故鄉,中緬邊境上的馬幫故事,茶馬古道從這裡走來
    茶馬古道,源遠流長,興盛於唐宋明清時期。這是二戰中後期最繁榮的時期。中緬邊境有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莊園。古街、古道、古驛站無聲地訴說著過去馬幫的故事。這是雲南省勐海市的大邑莊園。茶馬古道從這裡到遠方。茶馬古道一直神秘莫測。它是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風光和最神秘的文化旅遊線路。
  • 「西南茶馬古道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大學召開
    8月14日,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組織的「西南茶馬古道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來自雲南、西藏、四川、湖北等地的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探討西南茶馬古道的概念、路線,研究範式和方法。會議由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餘西雲副院長主持。
  • 探討茶馬古道與茶馬貿易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明清時期的茶馬貿易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茶馬貿易的內容、制度以及方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 茶馬貿易的性質也從一種純粹的經濟關係變為政治與經濟兼具的雙重關係, 茶馬貿易的制度管理體系也已經成型, 而茶馬古道也隨著貿易往來區域的擴大不斷向川藏地區深入, 最為出名的川藏線路也由此而開闢。
  • 幽幽古道,茶葉飄香,追尋歷史的見證與感受馬幫的底蘊,茶馬古道
    喝茶的人都知道,茶文化發源於中國。探尋茶的源頭,歷來眾說紛雲,普遍的認為是茶樹起源於中的的雲南,四川一帶。源於中國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學的專著也是來自中國,唐代的陸羽所著《茶經》。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唐朝的時候,茶葉的生產,已經比較發達,飲茶之風已經十分盛行。並且在十七世紀的時候,茶被帶進歐洲,隨後傳遍世界。
  • 加快茶馬古道出版拍攝 申報文化遺產步伐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故鄉,茶文化的發源地。茶與百姓有著源遠流長的聯繫,有著割捨不斷的情結。茶,根植於中華文化中,經過千載的孕育和發展,它積蓄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渾厚,成就了炎黃子孫靈性的不朽,茶文化就是中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的一個縮影。
  • 了解茶思想,看茶馬古道歷史變遷,增加茶知識
    大家好,歡迎來到西西談美食啦小課堂,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茶思想以及茶馬古道的歷史變遷儒家思想:中庸和諧中庸思想是儒家道德規範的最高標準。陸羽所說的"茶德」,是說茶人將「中庸」反映在茶事上,即茶可以以德行道。
  • 茶馬古道雖為歷史古蹟,古為今用,也能綻放別樣的精彩
    茶馬古道從表面看,僅僅是一條古代以茶易馬的古商道,不足為奇。,搞幾次有影響力的茶文化活動,積極宣傳地產茶的特點和對身心健康的作用,以茶文化來促進茶產業,進而帶動茶經濟的發展為此,在茶馬古道經過的不少地方,邀請有關專家論證,由地方政府出面為茶文化建碑立亭,以示後人。
  • 小罐茶講述茶的故事,打卡茶書展一起看見茶文化!
    作為茶文化千年傳承的國度,現代中國,茶似乎不再是年輕人的主飲品,那麼,怎樣才能喚醒年輕人對茶的熱愛?沒錯,我從不認為年輕人已失去了對茶的熱愛,我相信,我們只是一時沒有記起茶的滋味。而這場小罐茶作為主辦方之一的茶書展,毫無疑問是一個在茶與年輕人之間搭起橋梁的契機。
  • 茶馬古道|茗香驛站,寄存茶味,讓心遠行
    在新區,小編發現了一個匯聚全國名茶的好地方青島國際茶葉交易中心這裡集茶文化主題商街、茶文化主題公園、專業商家精品住宅為一體,致力於打造西海岸茶葉第一街。北方茶文化交流中心西海岸茶業流通協會以茶馬古道市場為依託,加強了對廣大茶企、茶農的指導和服務,通過抓品牌、樹標杆,抓質量、拓市場,有力的推動了茶葉的生產和流通,西海岸茶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茶農收益年年增加。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茶企和茶農增收。
  • 茶馬古道雕塑,在歷史久遠的茶馬古道上傾聽馬幫的鈴聲漸響
    說到茶馬古道,人們總會想到茶馬古道的古茶樹,湯色紅潤,香氣誘人,回味甘甜種種。殊不知其更要深刻的意義: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來因茶而締結的血肉情感;茶馬古道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它為人類尋找永恆的家園提供了許多實證茶馬古道是佛教東傳之路;茶馬古道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
  • 原創舞劇《茶馬古道》在雅精彩上演
    10月28日晚,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出品的2020雅安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本土原創舞劇《茶馬古道眼看就要到達康定,突發的泥石流卻將隊伍衝散……」《茶馬古道》舞劇一開篇,便緊緊地揪住了觀眾們的心。40多位專業演員們長達100餘分鐘的精彩表演,一次次贏得現場觀眾的掌聲。
  • 讓茶文化看得見!小罐茶攜5000餘冊茶書講述茶的故事
    據我了解,此次茶書展將會展出近5000冊有關茶的圖書,其意義是為重新喚起年輕人對茶文化的喜愛。作為茶文化千年傳承的國度,現代中國,茶似乎不再是年輕人的主飲品,但我相信,我們只是一時沒有記起茶的滋味。而這場小罐茶作為主辦方之一的茶書展,毫無疑問是一個在茶與年輕人之間搭起橋梁的契機。
  • 讓茶文化看得見!小罐茶攜5000餘冊茶書講述茶的故事
    展會將有四個特裝櫃檯,將有關&34;的故事凝做的筆墨、圖畫,展現在我們眼前,讓茶文化看得見。名茶普洱,探索茶馬古道第四櫃,也是我個人比較感興趣的一個展櫃,這一櫃主要講的是普洱茶和茶馬古道,普洱茶是很多人愛喝的茶
  • 西南邊陲咽喉:茶馬古道的「靈魂」——古茶樹文化
    而在唐宋時期茶馬古道日漸成熟,它與西南地區古茶樹文化聯繫在一起,經過不斷發展,它至明清之後茶馬古道的貿易活動和滇川的古茶樹文化達到興盛的高峰期。古茶樹與茶馬古道文化促進了中原與西南民族的文化經濟交流,兩者互為紐帶,相互影響。
  • 茶馬古道雕塑,文化內涵深厚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茶馬古道分陝康藏(川藏線)、滇藏線兩路。「茶馬互市」。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徵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則產良馬。
  • 武漢茶會|當雲南茶馬古道遇上漢口萬裡茶道
    武漢,作為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之一,同樣是歷史發展茶葉非常重要的城市,茶文化歷史悠久,近代也是聞名世界的茶葉貿易中心,曾是全國茶葉出口三大口岸之一,被人稱之為「茶葉港」。 所以十二星座茶會最後一場,我們來到了陸羽的故鄉,有著濃鬱茶文化的武漢。 而武漢,也是一個充滿處女座感覺的城市,在前幾年的九大城市星座排名中,武漢光榮的被評為處女座。每年5000個工地同時開工,論能折騰、論「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武漢當然是處女座的了。
  • 茶馬古道:望不盡的馬幫,聞不夠的茶香
    「茶文化」也就進入了邊疆地區百姓的生活中,並成為他們離不開的飲食美味。唐朝統治者們看到這條「茶馬古道」不僅為大唐的軍隊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優良戰馬,還促進了與西域各國的經濟交流,為國家增加了稅收充盈了國庫。於是,大唐皇帝開始公開支持「以茶易馬」的貿易政策,下令陝西境內以及相鄰的省份大量種植茶葉。2、滇-藏-「茶馬古道」:相對於陝-甘-「茶馬古道」的悠久歷史,滇-藏-「茶馬古道」的出現稍微晚一點。
  • 《川藏·茶馬古道》:古道背夫的家國情懷
    四川在線記者 吳夢琳一段人與自然抗爭的歷史,一個真摯情感的悲歡故事,一種堅毅達觀的民族精神,一份慷慨悲壯的家國情懷……10月28日,舞劇《川藏·茶馬古道》在雅安演出,打動不少觀眾。茶馬古道是古代重要商道,綿延數千裡,傳承上千年,見證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 遇見茶馬古道,遇見你。
    茶馬古道,一條人文精神的通道,從久遠的唐代至今,經歷了千餘年的歲月滄桑。從雲南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經大理,麗江,中旬,德欽邦達,察隅或昌都,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然後在經過江孜,亞東,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國內路線長達,3800多公裡。
  • 來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有好茶也有故事
    陝甘茶馬古道是歷史上第一條茶馬古道,陝西商人就在這條古道上開創了天下第一商幫的先河。 他們在秦嶺巴山的崇山峻岭中開闢了陝甘茶馬古道,使陝茶道通天下,輸往西北的陝西茶葉最多時達到每年一千一百萬斤。 在明清兩代,涇陽茯茶商號林立,品牌眾多,本地有劉義興、社樹姚家、王橋於家等大茶商,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涇陽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