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茶馬古道出版拍攝 申報文化遺產步伐

2020-09-24 淨行者zj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故鄉,茶文化的發源地。茶與百姓有著源遠流長的聯繫,有著割捨不斷的情結。茶,根植於中華文化中,經過千載的孕育和發展,它積蓄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渾厚,成就了炎黃子孫靈性的不朽,茶文化就是中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的一個縮影。

茶,作為中華民族的國飲,如今已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可可)之一,中國茶文化融匯了豐厚的底蘊,正呈現出無窮的魅力,並將成為21世紀的茶飲大王。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帶一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互贏」的絲綢之路之記憶,目前,一帶一路與茶馬古道籌委會聯袂多家媒體平臺,正在共同加快制定項目實施、出版「一帶一路與茶馬古道」書刊、拍攝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帶一路與茶馬古道」系列紀錄片工作框架、行動路徑等計劃。因而,加快文化線路遺產茶馬古道的推進和促使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進程。

「一帶一路」是中國連接世界的紐帶,茶馬古道是世界上地勢最高、地理形態最為複雜的民間國際商業進出通道。它擁有豐富的文化線路遺產資源,其中包括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的絲綢之路、陶瓷之路、大運河、茶馬古道等,也包括代表近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發展成就的「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京秦鐵路、川藏公路、青藏鐵路等。其中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是歷史形成的國際大通道,同為中國對外商貿之路。

據云南省社會科學院茶文化產業研究室主任、中國茶馬古道研究中心理事蔣文中博士介紹,中國通過茶馬古道將茶葉等商品運往眾多國家,一路播撒文明、傳播和平,也繁榮了沿途各國的商貿活動和經濟,在歷史上產生過較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作用。

茶馬古道的文化遺蹟,如集市、伊人驛站、騾馬店、橋梁、路段等物質遺產以及茶葉品種、種植、製作、販售、傳承等非物質遺產具有非凡文化價值。但長期以來,由於氣候變化、環境汙染、人為破壞、現代城市化加速發展和大規模城鄉建設等因素,這條文化線路遺產面臨威脅,大量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

韓國國立木浦大學國際茶文化學科主任趙紀貞說,茶馬古道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國際文明通道,申遺步伐加快有利於保護正在慢慢消失的茶馬古道遺存,同時促進國際交流和提升不同國家的文化認同。

該書的出版和記憶影像系列紀錄片的拍攝,以獨特的視角,圖文並茂;以詳實的資料,溯茶源、話茶政、賞茶藝、悟茶道、念茶經,記錄中國茶葉的發展歷史過程,感悟中國茶葉兒之靈氣,品味茶水中之精華,傳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茶馬古道中茶文化的記憶故事。(新華社記者陸學忠北京9月24日電)

相關焦點

  • 四川作家孟勇散文集《茶馬古道千江月》出版
    四川作家孟勇散文集《茶馬古道千江月》出版。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7日訊(記者 張進春) 茶馬古道是西南地區文化和風光的珍貴載體,與絲綢之路同為世界最著名的交通線。四川作家孟勇將二十年的茶馬古道瞭望和思索,集結為《茶馬古道千江月》由重慶出版社出版。
  • 茶馬古道是古代時期的遺產物,如何評價茶馬古道?
    要說「茶馬古道」,最好先說一說它的來源。要是用如今的話來說,大概就是交通路線。完整地來理解的話,就是在古代時西南的邊疆和西北的邊疆的茶馬互市,一開始是興於唐宋時期,盛於明清。是用馬幫作為最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
  • 四川作家孟勇長篇小說《茶馬古道戰記》出版
    四川作家孟勇長篇小說《茶馬古道戰記》出版 2012-10-26 13:56:10  來源: 四川新聞網  編輯: 申海娟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束河古鎮,是麗江納西族聚居地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茶馬古道重鎮
    說起雲南的麗江,很多人都知道麗江古城,它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茶馬古道重鎮,可能絕大多數來麗江旅遊的人首先去的就是麗江古城吧?但是你知道嗎,「麗江古城」1997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其實是三個古鎮的合稱,包含了大研、束河和白沙三大古建築群,我們今天先說其中之一:束河古鎮。
  • 茶馬古道雕塑,文化內涵深厚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茶馬古道分陝康藏(川藏線)、滇藏線兩路。茶馬古道雕塑,馬駝貨物銅雕,馬幫人物雕像
  • 普洱茶文化之源一一茶馬古道
    什麼是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將茶葉以及當地特產運送至其他地區。全長近四千多公裡,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繫必不可少的橋梁和紐帶。「茶馬互市」是當時漢族和藏族等少數民族間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的貿易往來。
  •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茶馬古道作為一條貿易要道,成為西藏與內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其對於促進民族文化交流,鞏固民族團結,穩定邊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茶馬古道原本產生於中原王朝與西藏地區共同利益:中原王朝希望鞏固邊疆,藏族需要從中原王朝獲得自己的諸如茶之類的生活必須品。基於這種需要,茶馬古道產生並發展。茶馬古道作為一條貿易要道,成為西藏與內地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其對於促進民族文化交流,鞏固民族團結,穩定邊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紀錄片丨《茶馬古道》合集
    茶馬古道,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
  • 茶馬古道雕塑,在歷史久遠的茶馬古道上傾聽馬幫的鈴聲漸響
    說到茶馬古道,人們總會想到茶馬古道的古茶樹,湯色紅潤,香氣誘人,回味甘甜種種。殊不知其更要深刻的意義: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來因茶而締結的血肉情感;茶馬古道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它為人類尋找永恆的家園提供了許多實證茶馬古道是佛教東傳之路;茶馬古道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
  • 雲南哀牢山,世界文化遺產元陽梯田深藏在此,茶馬古道見證輝煌
    哀牢山內的主要景點有南恩大瀑布、石門峽、茶馬古道、金山原始林、土司府、大雪鍋山、雀山、大小帽山等, 保護區內的大草壩、徐家壩人工壩在這裡增加了另一個景色,是倉庫區林木蒜鬱、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旅行度假、避暑休閒的理想場所, 其中打雀山是國際候鳥的移動保護區,每年都有很多珍奇的鳥棲息在這裡,從南到北。
  • 「西南茶馬古道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大學召開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發林在致辭中表示,茶文化研究中心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瞄準西南茶馬古道的文獻整理與遺產保護,補足當前研究的短板,以學術關照現實,為西南茶馬古道的申遺貢獻力量。他認為在過去的30年間,茶馬古道概念一經提出,便得到學術界的回應和認同,上升到文化符號和文化旅遊的層面,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繼往」的基礎上,要實現「開來」,需要改變當前研究的一些薄弱環節,如基礎支撐文獻不夠充分、相關文獻散亂且不斷遺失,遺產保護的系統方案不夠完備,申遺尚有努力空間等。
  • 中國大西南茶馬古道上的十大古鎮
    茶馬古道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是中國古代大西南邊疆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延伸入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境內,是中國西南各民族文化和經濟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穿梭千年的歷史和風雨,有非常壯觀的自然風光和最為神秘的中華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是一條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歷史文化遺產。
  • 穿行茶馬古道,領略馬幫文化
    時過境遷,這段商道的名字仍然被歷史所銘刻——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現狀,滿是歷史的斑駁「黑茶一何美,羌馬一何殊」,這是湯顯祖《茶馬》中的一句詩。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絲綢之路早已成為聞名全球的黃金旅遊線路,而茶馬古道的歷史,亦十分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去了解、去回味。
  • 陳年風情,茶馬古道通古今
    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同時也是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明最具神秘感的絕品旅遊線路,歷來都是無數年輕人心中的「打卡勝地」。 那茶馬古道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愛茶,是一種生活態度。
  • 中國雲南茶馬古道文化論壇在昆舉行
    茶馬古道文化論壇會現場。中國雲南省茶馬古道文化論壇會於12月27日至28日在昆明省圖書館舉行。省茶馬古道促進會、省史志辦、省民族博物館、省圖書館、雲南大學等10多家單位的領導和省內外著名學者、專家共60多人參加此次論壇。
  • 踏上麗江茶馬古道,感受西南馬幫文化,騎馬的樂趣自然不言而喻
    茶馬古道其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作為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而且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它也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麗江茶馬古道位於麗江市拉市鎮海北段拉市海溼地公園,這個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也成了我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 雲南茶馬古道中秋「亮相」臺北
    這一天,展現兩岸大學生心靈觸動和創作才華的「雲南茶馬古道紀實攝影展」亮相臺北華山文創園區。納帕海草原上的牧馬小女孩、松贊林寺讀經的年輕喇嘛、香格裡拉印經院……一幅幅作品記錄著兩岸學子用腳步丈量茶馬古道的特殊視角和感受。2018年參加活動的臺灣學員張毓宸說,雖然已過去兩年,但茶馬古道之旅至今印象深刻。德欽縣第二小學的孩子們熱烈歡迎他們的到來,讓她去之前的忐忑一掃而光。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6條古道: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劍門蜀道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6條古道: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劍門蜀道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煙塵中,曾經存在這樣一些古道,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馬背上的貨物而已,還有路的這端與那端的文明。
  • 西南邊陲咽喉:茶馬古道的「靈魂」——古茶樹文化
    而在唐宋時期茶馬古道日漸成熟,它與西南地區古茶樹文化聯繫在一起,經過不斷發展,它至明清之後茶馬古道的貿易活動和滇川的古茶樹文化達到興盛的高峰期。古茶樹與茶馬古道文化促進了中原與西南民族的文化經濟交流,兩者互為紐帶,相互影響。
  • 探討茶馬古道與茶馬貿易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茶馬古道以馬幫為載體是連接我國西南地區的紐帶, 不僅加強了藏族、傈僳族、景頗族以及彝族等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經濟聯繫, 而且還增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與藝術交流。從這一角度來說, 茶馬古道對於古代西南地區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其實, 茶馬古道應追溯至西南邊疆的茶馬貿易, 唐宋年間我國漢族人民以茶與西南邊境少數民族交換馬匹, 是一種物物交換的貿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