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有好茶也有故事

2020-11-25 騰訊網

自古嶺北不植茶

唯有涇陽出茯茶

源源不斷的涇河水造就了涇陽茯茶

涇陽茯茶也造就了絲綢之路上

陝西茶商的財富傳奇

千百年來

茯茶猶如一朵金花

在歷史長河中歷經命運沉浮

演繹出前世今生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

涇陽茶商:締造陝商財富傳奇

隨著茶馬互市和絲綢之路的開啟,可以換取巨大財富的茶葉成為國家重要戰略物資。

茶葉的售賣需要票引或茶引,商人憑藉茶馬司發放的茶引和票引提茶,買茶,賣茶。

涇陽茯磚茶正是歷史上歷朝各代用於「茶馬交易」的主要茶品,茯茶的興盛也造就了陝商的財富傳奇和品牌形象。

「駿馬快刀英雄膽,幹肉水囊老羊皮」,是陝商走南闖北,闖蕩四方的形象寫照。

陝甘茶馬古道是歷史上第一條茶馬古道,陝西商人就在這條古道上開創了天下第一商幫的先河。

西秦會館

康定,舊稱「打箭爐」,傳說是諸葛亮製造弓箭的地方,去康定經商的陝西商人被稱為「爐客」。

康定因為陝西商人大量湧入,就形成了一條陝西街。

當時康定還流傳一首歌謠「老陝豆腐狗,走進天下有」,說明當時陝商之多,佔領著西南邊茶貿易。

爐客

茶馬互市期間,陝西商幫得到了迅速崛起,財雄勢宏,被尊為「西秦大賈」,曾位居我國明清十大商幫前列。

他們在秦嶺巴山的崇山峻岭中開闢了陝甘茶馬古道,使陝茶道通天下,輸往西北的陝西茶葉最多時達到每年一千一百萬斤。

在明清兩代,涇陽茯茶商號林立,品牌眾多,本地有劉義興、社樹姚家、王橋於家等大茶商,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涇陽吳家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精彩演繹就還原了陝商涇陽吳家的風貌。

「裕國便民亨,興隆萬年通,重義聲譽長,茶香自留名」的「裕興重」,創於明代末年,迄今已有三百七十餘年的歷史,曾是陝商代表周瑩麾下商業帝國中的一員,規模和影響為當時86家涇陽茯磚茶茶莊之首。

民國涇陽茶葉商號資本額

歷史上的周瑩出生名門世家,17歲嫁到吳家,18歲就守寡了,周瑩與她的管家鄧監堂一起撐起了吳家,並創立了吳家的商業帝國。

慈禧太后逃難西安時,路經涇陽,周瑩曾以茯茶接待,被慈禧認作乾女兒,並封為一品誥命夫人。能夠接待皇親國戚,陝西茶商家底之厚可見一斑。

茶背子:茯茶背後的「產業鏈」

茯茶豐厚的利潤搭建起了陝商財富的金字塔,金字塔的頂層是富可敵國的陝西茶商。

在金字塔的底層,一個個「茶背子」用血肉之軀築起了陝商茯茶的百年品牌。

「茶背子」是茶店僱傭的背茶人,他們從二郎山出發將茯茶送至康定,背著100-300斤的茶要走550裡路,步行需要十五天,途中要翻越大雪山,每年累死的、跌下懸崖摔死的、被大風吹死的不計其數。

康定城外有個萬人坑,山門對聯上寫著「滿眼蓬蒿遊子淚,一盂麥飯故鄉情」,這裡不知道埋葬了多少死去的陝西夥計。

這是一條生死未卜的路,也是一條充滿生機的路,若能活著回來,收入頗豐。

茶背子們走一趟所得工錢往往足夠全家半年花銷,可以說茯茶養活了許多人。

茶背子是一項繁重勞累的體力活兒,當時有的女性為了養家餬口也從事著茶背子的工作,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擔。

圍繞茯茶形成的上下遊產業鏈給涇陽深遠的影響,至今人們仍能在涇陽的大街小巷中找到茯茶的痕跡。

涇陽古城

涇陽古城的駱駝巷麻布巷就是茯茶在此留下的痕跡。

當時,茶商趕著駱駝將茯茶從涇陽運往西北,路邊常停有駱駝,後人因此稱為「駱駝巷」。

茶商為了減少馬背、駱駝背的磨損,通常採用麻布袋子裝茶。由於茶葉需求量大,後來家家戶戶都生產麻布袋子,就有了「麻布巷」。

麻布袋子和駝架

高原情歌:一個茯茶引發的愛情故事

茯茶傳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長久以來也維繫著漢藏之間的民族情誼。

據說,新疆、青海、甘肅、寧夏一帶的居民,曾以得到「涇陽官茶茯磚」為榮,甚至將之視為一種財富的象徵,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視作珍品收藏。

涇陽茯茶博物館展廳中微電影《高原情歌》以茯茶加工為主線,以明朝至民國時期,涇陽茶商遠赴康定、雅安一帶從事茶葉貿易為歷史背景,講述茯茶而結緣、跨越幾代人的茯茶故事和新時代茯茶文化和技藝的傳承。

影片中,主人公的爺爺奶奶開了家茯茶加工作坊,生產製作茯茶茶磚,踏實勤勞的爺爺奶奶在不斷努力之下從茯茶小作坊發展成了大茶商。

父親也在自幼耳濡目染中學習茯茶制茶工藝,並且在成年之後負擔起家族重任,和商隊一起踏上茶馬古道。

經過康定時,父親認識了美麗善良的藏族姑娘卓瑪,並且對她一見傾心。

父親留在康定分管商號生意,也有了更多時間和卓瑪相處,父親向卓瑪介紹茯茶金花的秘密。

自幼喝著茯茶長大的卓瑪也在和父親的交往中重新認識了茯茶。微電影結尾處的康定情歌昭示了兩人的美好結局。

取材真實歷史材料的微電影也讓人們看到了千百年來,在和邊疆少數民族的交往中茯茶起到的聯繫民心的重要作用。

茯茶

是福氣之茶

是財富之茶

也是友誼之茶

茯茶背後有太多

令人感慨的歷史故事

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

品一杯茯茶

聽一段往事

西安市旅遊信息諮詢中心原創

編輯:王思任 審核:王舒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來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有好茶也有故事
    >涇陽茯茶也造就了絲綢之路上陝西茶商的財富傳奇千百年來茯茶猶如一朵金花在歷史長河中歷經命運沉浮演繹出前世今生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高原情歌》以茯茶加工為主線,以明朝至民國時期,涇陽茶商遠赴康定、雅安一帶從事茶葉貿易為歷史背景,講述茯茶而結緣、跨越幾代人的茯茶故事和新時代茯茶文化和技藝的傳承。
  • 中國茯茶博物館續寫秦商與茯茶古今情緣
    近幾年,涇河新城充分挖掘區內茯茶文化、陝商文化資源,加快構建「文化+旅遊」產業格局,形成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全域旅遊形態,成為大西安北部文化旅遊新IP。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涇河新城,探訪這片神奇土地上的茯茶與陝商文化,用文字與圖片形式敘二三故事,以饗讀者。
  • 2020茯茶科創論壇暨劉翔《話說茯茶》分享會在中國茯茶博物館舉行
    10月28日,由碑林區茶文化協會、北極宮茶業、中國茯茶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講好茯茶故事 振興茯茶產業」2020涇陽茯茶科普創新發展論壇暨劉翔《話說茯茶》分享會在中國茯茶博物館拉開帷幕。▲《話說茯茶》作者劉翔劉翔先生將自己一生積累的素材和對中國茯茶文明的思考,傾情貫穿其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物有百味,適者為真,小小金花菌,是個大產業。
  • 全國唯一茯茶博物館 展現涇陽茯茶千年文化…
    日前,記者來到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述了千年茯茶文化。一層為茯茶文化博物館及茯茶宴餐廳,通過還原設計館內展示了茯茶歷史淵源、制茶工藝流程、產品銷售,講述了茯茶在茶文化史中的地位,挖掘、展示茯茶歷史。
  • 國茯風潮·樂秀非遺|茯茶博物館雙節國風潮音季來啦
    金秋十月,佳節雙至盛世華誕,闔家團圓茯茶文化博物館邀您一起過雙節國茯風潮·樂秀非遺Mid-Autumn Festival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雙節國風潮音季看茶藝、品茯茶,再來一碟茶點,月圓中秋夜,國慶正當時,只願天涯共此「食」。
  • 世界名茶——涇盛裕茯茶,傳承中國茯茶文化
    陝西茯茶——涇盛裕  「金花鏈、海沉香、湯橙紅、味醇厚」——這就是陝西著名的涇盛裕「茯茶」。     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名茶。作為最具特色的黑茶種類,茯茶是中國寶貴的茶文化,更值得我們發揚與傳承。
  • 《話說茯茶》對茯茶文化意識形態的導向作用
    近幾年,我也十分關注涇陽及涇陽茯茶產業,多次赴涇陽茯茶企業實地調研,在與茯茶企業家的交往中深刻感受到涇陽茯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人文情懷,受益良多。無論走進哪一家茯茶企業,茶企負責人都會講述一些有關茯茶的故事,自說茯茶如何之好……既然我們的茯茶這麼好,為什麼賣不過普洱?賣不過武夷巖茶?賣不過龍井?我認為,即使有社會資本注入,如果沒有值得信賴的品質能炒作起來嗎?
  • 【閒情雅致】邢群娥:茯茶鎮裡話茯茶
    茯茶鎮毗鄰崇文塔、中國大地圓點、亞洲最大的遊樂場----樂華城,交通發達,停車便利。經過幾年的開發,茯茶鎮已成為集茯茶、茯茶文化衍生品研發、茯茶文化展示、旅遊體驗和城鄉統籌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現在,茯茶鎮已整修一新,趁著新年的喜氣,不妨跟我去茯茶鎮轉一轉。首先,帶你去拜一拜茶神——陸羽。
  • 品茶看演出好愜意 到茯茶小鎮融釋久居都市的緊張感
    今天,我們「外地遊客逛陝西」板塊,將帶您前往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來感受這座集傳統文化民俗與地域特色為一體小鎮。 農曆大年初三,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的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裡。
  • 文化學者李連源在「茯茶科普創新論壇」點評劉翔《話說茯茶》
    2020茯茶科普創新論壇在中國茯茶博物館前幾年,我在西安古道茶城任文化顧問,也開始研究陝茶。大家都知道,「自古嶺北不產茶,唯有涇陽出茯磚。」這句話是怎麼來的,我走了很多地方調研,其中還在嵯峨山的天齊祠,看到了一棵古樹茶,不管和茯茶有沒有關聯,我想說的是,在茶方面的探究,我們走了很多的路,走了很多路之後,就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每到一個茶企的時候,每個茶企的掌門人或是負責人,都會說自己家的茶如何好,涇陽的幾百家茶企,沒有一家是爛茶、壞茶,都是好茶,但是當我們拿回去喝的時候,味道千差萬別,就像剛才楊水雲教授說的,很難做到標準化。
  • 中國茶文化之涇陽茯茶
    甘苦之間,啟迪深遠自然之道,見諸於茶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歷史,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中國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國。中國茶分為六類: 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
  • 國館寶藏攜手湘益茯茶,共同開啟茯茶發展新道路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其中深受中國邊疆少數民族同胞喜愛的茯茶,同樣逐漸走入到更廣大的愛茶人群中。據了解,中國茯茶馳名品牌,湖南省益陽茶廠有限公司是邊銷茶總量最多的茶企,佔全國1/4總銷量、湖南省的60%。益陽茶廠一直在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上扮演著茶品傳播、茶文化傳承的重要角色,充當中國茶道精神傳播的使者。
  • 陝西省涇陽,中國茯茶之都,茯茶鎮
    茯茶鎮位於陝西省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茶馬大道與高涇中路交匯處,佔地約2200畝。突出涇陽地域特色、歷史文化特色,完善茯茶文化體驗幫助了文化旅遊及茯茶產業聯動發展,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增收,成為區域新型城鎮化範例和建設優美小鎮的項目。
  • 渭河,未講完的故事丨且以新火試古茶——茯茶鎮裡的古今對話
    1 道通天下的「和平使者」12月7日,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裡,遊人在清代的茶梆、茶鬥前駐足凝思,想要從這些老物件中解讀茯茶聲名遠播的密碼。這套保存完整的制茶工具是百年老字號裕興重第六代傳承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散茯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羅榮利家祖傳的寶貝。
  • 傳承茯茶文化 陝西涇河涇陽茯磚茶亮相農高會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11月7日電 近日,陝西涇河茯茶有限公司出品的涇陽茯磚茶亮相第23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簡稱農高會)。
  • 一人一茶一心境!飲茯茶,感人生!——「涇百茯」茯磚茶!
    人生就像是一杯茶一樣,從無色到有色,從無味到有味,漸漸的越來越強,到最後索然無味。好的茶葉也需要好的茶藝師來喚醒,茶為此回報茶藝人,也會自己的甘醇回報,一杯醇香可口的茶,會帶給品茶的人一份溫暖,一份熱情,一份安心,人生就是如此,很多人會因為幫助了別人變得光輝燦爛,自己發自內心也會感受到高興喜悅,茶的分享也是一種人生的分享,從品茶中可以感悟到不同的人生。
  • 探訪涇河新城文化名片——陝西商幫和茯茶的那些事兒
    近幾年,涇河新城充分挖掘區內茯茶文化、陝商文化資源,加快構建「文化+旅遊」產業格局,形成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全域旅遊形態,成為大西安北部文化旅遊新IP。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涇河新城,探訪這片神奇土地上的茯茶與陝商文化,用文字與圖片形式敘二三故事,以饗讀者。
  • 相約國際茶日 陝西涇陽茯茶產業網絡推介會成功召開
    本報訊(記者 於飛)5月21日上午,相約國際茶日,陝西涇陽茯茶產業網絡推介會在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二樓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西安市農業農村局、西鹹新區農業農村局、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管理委員會主辦。旨在營造首個國際茶日的濃厚氛圍,讓茶文化深入人心,讓更多的人「品茯茶,享健康」,從而推動陝西涇陽茯茶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西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穩勝、西鹹新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侯勳受邀出席。
  • 第一屆中國茯茶產業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西鹹新區涇河新城打造中國茯...
    核心提示: 5月14日,第一屆中國茯茶產業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辦。作為西鹹新區在第三屆絲綢之路博覽會期間的專場活動之一,本次論壇以「茯茶——見證一帶一路的歷史和未來」為主題,旨在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陝西茯茶文化和產業發展,為西鹹新區涇河新城打造中國茯茶之都、打造大茯茶產業建言獻策。
  • 三顧涇渭茯茶 韓國茶學教授姜育發將茯茶推廣進行到底
    到訪專家們暢所欲言,為涇渭茯茶國際化發展建言獻策。西部網訊  12月5日,韓國韓瑞大學茶學系主任、韓國國際普洱茶研究院理事長、韓國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姜育發教授第三次到訪涇渭茯茶,只為深入研究茯茶文化,將真正的好茶、健康茶推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