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之間,啟迪深遠
自然之道,見諸於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歷史,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中國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國。
中國茶分為六類: 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
1、綠茶:龍井、碧柔春、黃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陽毛尖、廬山雲霧茶等。
2、紅茶:正山小種、金駿眉、銀駿眉、坦洋工夫、祁門工夫、寧紅等。
3、烏龍茶:鐵觀音、黃金桂、武夷巖茶(包括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漳州黃芽奇蘭、永春佛手、臺灣凍頂烏龍、廣東鳳凰水仙、鳳凰單樅等。
4、白茶:君山銀針、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
5、黑茶:普洱茶、茯磚茶、六堡茶等。
6、黃茶:霍山黃芽、蒙山黃芽等。
儒家看來,飲茶是一種清淡儒雅。道家看來,茶可升清降濁,輕身換骨,修成長生不老之體的好辦法。佛家看來,茶又是禪定入靜的必備之物。
在中國唯有茶將儒、道、佛三教思想融為一體,形成各種茶道。
茯磚茶屬六大茶類中的黑茶,是黑茶中最具特色的品種,屬後發酵茶,也是全發酵茶。
非涇水不浯,非伏天不作,非金花不成,非涇陽不宗。茯磚古茶,唯秦炮製。
唐代,茯茶由官方統制,貯存府庫,交換馬匹,故稱「官茶」。
明清先後出現了老字號「馬合盛」、「天泰全」、「古道坊」等招牌茯磚。號稱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生命之茶、黑黃金。
茯茶作為黑茶中之極品,茯茶中培制的「冠突散囊菌」,俗稱為金花。金花幹嗅伴有淡淡的清香,而將帶有金花這種特殊菌類的茯茶泡飲時,那種花香變融入茶湯之中,化作茶的滋味而更加醇厚微澀,清純不粗、口感強勁。
當然,金花還可以有效地促進調節新陳代謝,起到保健和病理預防作用。因其藥效有如土茯苓,加上茯茶的口感特別,並以「茯」字命名,因此有人誤以為茯茶中有茯苓的成分,但實則是金花的菌花香和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現代科學研究,並經權威專家通過動物實驗、人體臨床實驗、毒理學研究、安全性評價、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茯磚茶「金花」的多種提取成分對PPARγ、PPARδ均有激活作用,「金花」內兩種新的活性物質茯茶素A和茯茶素B,具有顯著降低人體類脂肪化合物、血脂、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功效。
長期飲用茯茶,能夠促進調節新陳代謝,增強人體體質、延緩衰老,對人體起著有效的藥理保健和病理預防作用。 茯茶中的茶黃素對肉毒芽孢桿菌、腸類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莢膜桿菌、臘樣芽孢桿菌有明顯的抗菌作用。茯茶的特殊功效已經得到茶學、醫學、微生物學等領域專家的廣泛認同,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臨床實驗證明,茯茶可減少冠心病的發病率,延緩衰老。
剛出烘房的新茯茶,磚身內著生大量的金黃色顆粒,形似「米蘭」。隨著陳放年代的延長,金花逐步萎縮變白,三十年的茯茶已基本見不到金花留下的痕跡,隱約可見白色欠均勻的斑點。陳放多年的茯茶,茶湯滋味表現為甜醇爽滑。十幾泡之後,茶湯色澤逐漸變淡,但甜味猶存,且更加純正。陳放多年的茯茶,葉底黑褐均勻,質地稍硬,用手指輕輕一捏即碎。
涇陽茯磚茶的制築有「三不離」之說,即
離了涇渭之水不能制:涇陽的水質裡的酸鹼度和水中的礦物質適宜「金花菌」生長發育的條件需求;
離了關中氣候不能制:涇陽地處關中平原腹地,位於冶峪河和涇河兩河下遊之間,北有嵯峨、北仲兩座山系,南有終南山,地勢低洼,形成了一種既具有關中氣候特點又具有溼地氣候特徵的獨特自然環境。這一獨有氣候條件,恰好適宜「金花菌」生長、發育和繁殖;
離了秦人技術不能制:由於在古代南茶北運的過程中,對茶品的貯存和保質尤其重要,涇陽制茶的工匠採取了壓制茶磚的制築工藝,不僅減少了貯存空間的問題,也大大延續了茶品的質量保障的周期(這也是為何被稱作「磚茶」的原因)。古時沒有溫度計和乾濕儀,對茶的製作工藝,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發花的溫度,築制磚體的鬆緊度等,全憑匠工的經驗和感知來把握。千百年來,由此積澱出涇陽茶工獨特的制茶技藝。
2013年09月26日,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涇陽茯磚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陝西省涇陽縣特產「涇陽茯磚茶」正式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日本研究茯磚茶的專家從茯磚茶中的提取製成的保健品,售價超過黃金,還有「黃金白金不如黑金」之說。世界上不少學者,希望在冠突散囊菌上拿諾貝爾獎。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涇陽茯茶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是絲綢之路神秘之茶,是西北各民族的「生命之茶」「健康之茶」。興於宋,繁榮於明、清,歷史上遠銷我國西北地區和中西亞各國,為民族文化交融、地方產業發展興盛等都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