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探篹雅故 格物致知——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論壇」在北京服裝學院隆重舉辦。論壇由北京服裝學院主辦,中國服飾文化研究院、美術學院/藝術文化研究院承辦,《藝術設計研究》期刊協辦,由「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建設——高精尖學科建設」項目支持。
北京服裝學院校長賈榮林向全體來賓致歡迎辭,來自相關國內外各高校、科研院所的300餘位專家、學者、師生與會,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授、文物考古學家孫機先生擔任論壇學術顧問。論壇以「探篹雅故、格物致知」為學術宗旨,推究義理制度,考訂名物典章,探索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方法,交流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匯聚學術智慧,激發真知灼見。
北京服裝學院校長賈榮林向全體來賓致歡迎辭
學術論壇共分為四場,分別由藝術文化研究院陳芳教授、邱忠鳴教授、張玉安教授、楊道聖教授主持。10位特邀嘉賓——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孫機先生、清華大學彭林教授、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韓國安東大學Lee Eunjoo(李恩珠)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黃正建研究員、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趙評春研究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尚剛教授、日本獨立學者Tomoko Torimaru(鳥丸知子)女士、浙江工業大學袁宣萍教授、西南大學陳寶良教授分別進行主旨發言。同時,論壇還邀請了國內相關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單位的20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互動,就發言嘉賓內容進行討論與提問交流。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孫機先生進行主旨發言
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粹」的中華傳統服飾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物質文明的反映,也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載體。從「獻衣繡裳」的五彩盛裝,到「綱紀四方」的服飾規制;從「玉之比德」的君子情操,到「正其衣冠」的文質釋禮。中國古代服飾,不僅承載著華夏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人們在世代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並且在古代營建國家文化與塑造國家形象上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鼓勵我們「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溫故而知新。北京服裝學院本著「尋源溯本、傳承創新」的宗旨,於2017年啟動了「中華服飾文化研究工程」,集結了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館、產業等領域的領軍人才和專家,共同搭建起在服飾文化研究領域的綜合研究團隊。近三年來,在文化工程的支持下,北京服裝學院申報並獲批了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研究」,主辦了「2018首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研究國際研討會」,在廣度和深度上推動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與傳承創新等工作的開展。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華誕,也是北京服裝學院建校60周年紀念。北京服裝學院60年的發展之路,就是一條「以衣載道、與美同行」之路。研究與弘揚中國古代服飾文化,是時代賦予今日的使命,構建服飾文化學術交流的平臺,是北京服裝學院的擔當與責任。北京服裝學院誠摯地邀請更多的優秀專家、學者加入北京服裝學院中華服飾文化研究工程團隊,共同開展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工作。探索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核心理論,構建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研究體系,組建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學術智庫,形成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傳承脈絡。
(內容來源:北京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