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廈門市博物館感受中華服飾之美
花腰彝族服飾臺海網8月8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韻致菁華——中國女性民族服飾展」6日起在市博物館舉辦,匯集了中國各族女性的典型服飾,大家可以從中領略到中華服飾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博大精深。本次展覽的展品是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從館藏中精選出來的,分「莽原之華」「塞上之方」「南國之韻」「華漢之彰」四個單元,表達女性的聰慧和對美好生活的態度,體現東方「衣冠王國「的特有風採。展覽將持續至10月20日。中國女性民族服飾是中華服飾文化中的瑰寶。
-
江蘇蘇州:共鑑華裾之美,國際博物館日賞多元的中華服飾文化
5月18日,江蘇蘇州,當日為國際博物館日,蘇州絲綢博物館舉辦「絲博之夜——共鑑華裾之美」活動,以走秀的形式,展示漢、唐、宋、明四個歷史時期的代表服飾,讓觀眾在絲綢博物館的主題空間近距離觀賞感受多元的中華傳統服飾文化。
-
西安博物館展漢唐服飾 以秦楚兩國服裝為原型
此次展覽以楚國和秦國的服裝為原型 12月5日下午,西安博物院專家孫黎女士還為大家講授了《盛世衣冠——漢·唐服飾文化》,在浩如煙海的華美服飾中,服飾文化從軒轅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開始,至西周服飾制度的形成,再經漢、唐、宋、明的洗禮與培植。
-
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開幕
此次活動的召開是在2018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精神,更好地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支持下,經過前期籌備,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牽頭,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北京服裝學院、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服飾研究所等單位,於6月4日至6
-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 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紡織品的保存和保護在文物保護中一直是一個難題,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在這方面領先全國,成果在這個展覽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第二,此次展覽是一個展示研究成果的展覽,涵蓋了對古代禮制和服飾文化的研究,對於古代紡織技術和服飾工藝的研究,以及對孔子歷史和文化的研究。第三,這是一個展示美和時尚的展覽。通過服裝設計展演,以及整個展覽,傳統之美用現代手段來展示。
-
一場明代服飾的盛宴:山東博物館「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舉辦
中國,又稱華夏,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故稱「夏」。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當中,衣冠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禮儀制度,從上古時期「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服飾便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結構的形象化體現。
-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服飾類專業博物館,是一個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文化研究機構,長期以來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工作,收藏有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服裝、飾品、織物、蠟染、刺繡等傳統民族服飾精品一萬多件,設有對外開放的綜合展廳、苗族服飾廳、金工首飾廳、織繡染品廳、老照片廳和民間傳統服飾工藝室。
-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大眾日報記者 張依盟2020-09-29 20:45:4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中國服飾文化發展源遠流長,服飾是華夏文明的具象載體。9月29日下午,由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隆重開展。
-
《衣尚中國》第八期 探秘中華服飾的「自然之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人類卻有著洞察美、提煉美的智慧,「天人合一」正是東方審美的最高境界。《衣尚中國》第八期之「自然之美」探尋了中華服飾背後的「天然雕琢」--??取形,將看得見的??穿在身上;章紋配?,將天地萬物的顏?納?布料。
-
錦繡彰顯中華之美
節目以創新活潑的形式展現中華服飾文化,凸顯中國審美,令人眼前一亮。此前,這個節目的製作人問,最能代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符號是什麼?能想到的選項固然有很多,我的回答是絲綢,是「錦繡中華」。絲綢是中國物質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錦繡則是絲綢中的精品,具有華美的外表和雋永的內涵。在漢語中,有大量詞彙用錦繡來表示美好,如錦繡前程、錦繡河山、錦心繡口、錦天繡地等。
-
央視《衣尚中國》:以服飾為題,聚焦服飾之美
《衣尚中國》首期以錦繡為題,在歷史、匠心、創演三大表達空間,專家學者、明星藝人、服裝設計師有機協作,分別用表演、訪談、秀演三類形式,聯合探尋服飾背後的審美表達。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李思思在舞臺上「穿越古今」,串聯敘事,賦予了節目以時空的流動感,既照見歷史的風尚,也洞見未來的流行。
-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紡織品的保存和保護在文物保護中一直是一個難題,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在這方面領先全國,成果在這個展覽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第二,此次展覽是一個展示研究成果的展覽,涵蓋了對古代禮制和服飾文化的研究,對於古代紡織技術和服飾工藝的研究,以及對孔子歷史和文化的研究。第三,這是一個展示美和時尚的展覽。通過服裝設計展演,以及整個展覽,傳統之美用現代手段來展示。
-
《絢彩中華·中國黎族服飾展》在上海紡織博物館開幕
11月26日,由上海紡織博物館與中國民族博物館主辦、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協辦的「絢彩中華——中國黎族服飾展」拉開了帷幕。本次展覽是紡博館本年度少數民族服飾系列展覽的收官之作,按哈、杞、美孚、潤、賽等五個方言區,分別展示了不同地區服飾在主題、紋樣、色調、藝術風格等方面的不同,呈現出類型多樣、內容豐富、風格各異的特點。
-
《衣尚中國》專家研討會:以中國服飾之小美講述中華之大美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博物館館長鞏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統籌規劃部主任呂逸濤等分別代表節目合作單位,邀請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文藝評論家仲呈祥,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原副院長俞虹,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杭敏,北京服裝學院黨委副書記倪賽力,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北京服裝學院舉辦「探篹雅故 格物致知——2019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餘位專家、學者、師生與會,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服裝學院特聘教授、文物考古學家孫機先生擔任論壇學術顧問。作為「國粹」的中華傳統服飾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物質文明的反映,也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載體。從「獻衣繡裳」的五彩盛裝,到「綱紀四方」的服飾規制;從「玉之比德」的君子情操,到「正其衣冠」的文質釋禮。中國古代服飾,不僅承載著華夏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人們在世代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並且在古代營建國家文化與塑造國家形象上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原標題:央視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熱播,借服飾文化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年輕的觀眾們在「錦繡之美」中領略到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跟隨「良緣之美」讀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又透過「驍勇之美」感受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
-
《衣尚中國》破題文化節目新品類 以服飾之美傳遞中華美育精神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文化類節目的創新製作」、「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及「《衣尚中國》對服裝行業的影響」等多個話題進行探討。《衣尚中國》是首檔聚焦服飾美的文化節目,它跳出以往文化節目的固有思維,沒有從某一特定歷史時期出發,而是提取審美元素既放在縱向的歷史長河中去解讀本源,又置於橫向的世界語境中回應需求。對此,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博物館館長鞏文認為:「從古至今,在文化軟力量的輸出上,中國影響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審美潮流。
-
|雲觀展|民族服飾博物館典藏—漢族傳統服飾賞析
為豐富抗擊疫情期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博物館資源的積極作用,在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研究》(編號:18ZD20)項目的支持下,民族服飾博物館開啟線上系列推送,通過精美圖文多方位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使您足不出戶就能欣賞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暢享中國傳統服飾之美。..——..——..——..——..——..——..——..——..
-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魯網9月30日訊中國服飾文化發展源遠流長,服飾是華夏文明的具象載體。9月29日下午,由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展覽中還設計有中華傳統服飾創新延伸環節,結合當下流行的中國色、創新面料、工藝等服飾美學方面的設計作品,呈現了獨特的「展中展」,讓觀眾真正體會到傳統服飾文化在當下的「活化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