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胃癌其實非常普遍。
拿數據來說,2016年權威癌症雜誌《癌症臨床醫生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年我國約有68萬人診斷出胃癌,而這佔全球發病的一半左右,同時每年約有50萬人死於胃癌。
如果要把這個數據折算到每一天,則相當於每分鐘約1.3人確診為胃癌,約1人因胃癌死亡。
胃癌在我國所有癌症中發病排第二、死亡排第三,這個排名來自2015年癌症數據統計。
上億國人,正在胃癌的邊緣瘋狂試探
人體受外界影響多的是胃,因為每天需要接收很多外界的食物!
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胃癌正在年輕化。江蘇省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陸建偉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病區裡的年輕胃癌患者不再是罕見現象。現在病房30%是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而20年前年輕患者的比例都不足10%。
無論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的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在胃癌的邊緣試探。
1. 至少1億人不按時吃晚飯
你能做到按時吃飯嗎?2019年,美團外賣一項《按時吃飯數據報告》顯示,全國有超過1.02億人無法按時吃晚飯,更有接近一百萬的人三餐都不定時。這還只是對用戶和晚餐的統計,實際的整體數據應該遠不止如此。
北京朝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賈凱2016年在健康時報採訪中談到,長期飲食不規律,會增加患消化系統疾病的概率。晚飯吃得晚,吃過飯以後馬上就休息,導致食物在身體內消化得不夠充分,這一類人很容易得胃炎、潰瘍病這樣的疾病。
2. 很多人鹽攝入量超標
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孫浩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說,高鹽飲食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食鹽中的高滲透液會破壞胃黏膜,長此以往,也容易誘發胃癌。
2019年《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顯示,過去40年期間,中國各年齡段食鹽攝入量都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大約是世界衛生組織最高限的兩倍。成年人平均每天吃10克鹽,3~6歲兒童每天人均食鹽攝入量達到5克,6~16歲人群每天人均食鹽攝入量高達近9克。
3. 不少人愛吃燒烤油炸食物
「胃癌是典型的與飲食習慣有關的疾病,大家熟知的燒烤、油炸類食品能誘發癌症。」2017年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孫浩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中談到,在臨床中,他們發現30歲到40歲的胃癌患者中,過半的人都愛吃燒烤或麻辣燙。尤其是有些地區的人們口味重,喜歡吃燒烤,但食物經過燒烤或煙燻後,容易產生如3-4苯並芘和環芳烴類物質,這些都是明確的致癌原。
4. 飲酒者發生胃癌可能性高1.76倍
2018年一項《關於1998-2007年我國居民飲酒與胃癌的關係的分析》研究顯示,飲酒者發生胃癌的可能性是不飲酒者的1.76倍。
「胃糜爛多是因為飲食不規律造成胃酸損傷胃黏膜,另外,幽門螺桿菌感染、抽菸、喝酒、常喝咖啡等都是造成胃部糜爛的原因。」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曾在2018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提到。
我國15歲及以上居民的飲酒率為34.4%,男性飲酒率為54.6%,女性飲酒率為 13.3%。而實際生活中,胃癌發生率,男性確實要比女性高。當然喝點小酒怡情也可,但不喝是最好的。
5. 一半國人有慢性胃炎
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縈晅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直播中談到,據統計,我國慢性胃炎的患病率在50%以上,意味著每兩個人之間可能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胃炎。主要與現代人不良的飲食習慣、較大的精神壓力以及幽門螺桿菌的高感染率等有關。
而中重度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等人群,被列為胃癌高危對象,建議定期篩查。
6. 5~8億人胃中有幽門螺旋桿菌
1994年幽門螺旋桿菌(Hp)被國際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確定為Ⅰ類致癌因子。
而2013年《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提到,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幽門螺旋桿菌(Hp) 感染率總體上仍然很高,成人中感染率高達40~60%。尤其是共同用餐加劇了這種細菌的傳播。
養好胃,其實靠的就是習慣
養好胃,遠離胃癌,就要有個好習慣。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要注意以下生活習慣:
1. 別為了趕時間,吃飯狼吞虎咽;
2. 不要吃得過飽,經常加重胃腸負擔;
3. 不要生活無規律,吃飯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甚至經常連早餐都不吃,有時還暴飲暴食;
4. 少吃燻肉、油炸、烘烤、燒焦食物和使用多次的高溫食用油,其中都含有大量致癌物質;
5. 不吸菸,少喝酒;
6. 在飲食方式上倡導分餐制,在吃飯的時候多加一雙公筷,為了家人的健康也保護了自己,這能避免交叉感染幽門螺桿菌。
改掉不良生活習慣,
別再在胃癌邊緣試探!
【來源:健康湖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