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用家具的歷史很長,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樣式,學術上把明清時期生產的大量優秀家具稱之為「明清家具」。然而家具與建築也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在陳設和使用中相互協調,從概念上講,建築是表,家具是裡,只有表裡如一,才是完美的整體。
很多人都好奇古人是如何布置室內空間的?有何講究?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廳堂:長幼尊卑有序
中國古代的廳堂,集多種功能用途於一體,家庭祭祀、喜慶活動、會見賓客等活動多在廳堂中舉行,地位至高無上,家具擺放更是講究。
中國傳統廳堂陳設多數為對稱式布局,以正廳中軸線為基準,採用成組成套的對稱方式擺放。
廳堂不僅具有實用功能,其家具陳設和室內裝飾營造出的氛圍,更能反映出主人的學識、品位和修養,可謂「添一筆則無章,少一筆則意寡」。
一張條案、兩把太師椅再加上一張八仙桌和茶几,這樣的配置在古人眼裡才算是中規中矩,四平八穩。
條案上方正中間常常掛有書畫或對聯,案上置放瓶花、鼎彝、小座屏風、英石等陳設物品,當客人走進廳堂時,第一眼就會看到最中間的條案及案上的裝飾物。
此案做工極為考究,渾厚有力,案面寬大,雙面雕工,雕工精湛,氣勢恢宏,周身比列協調,典雅大方,實屬佳器。尺寸:長260,寬48,高88釐米。
按照傳統,扶手椅或太師椅的座序以右主、左賓或左為上、右為下為序,無論長輩還是朋友皆宜「序」來入座,這叫坐有坐「相」,這個相,既是形式,又是內涵。
如果客人較多,則請賓客中地位較高或年歲高的長者坐正位,其餘按照尊卑次序分坐在兩側的椅子上。
廳堂,一處最被尊重的空間,成為歷代傳統中的精神文化精粹,演繹著國人的道德之美。
書房:自我德行修養
古人稱書房為書齋,是個安靜儒雅的地方,在文人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由於在書房中要讀書寫字,所以對光線有一定的要求,書房一般都位於朝南方向,以便更好的通風透氣,吸收陽光。
與廳堂家具對稱擺放不同的是,書房中的布置,最忌諱成套與對稱,坐具與桌案講究高低錯落,這樣看起來更加隨意自然,且富有風雅情趣。
居於書房核心的便是佔地面積最大的書案,書案的背後是一把官帽椅,旁邊是香幾,上面可以放香爐,也可以放賞物,再往後就是兩側的書櫃,高有書櫃低有香幾,最簡單的書房家具布局演繹著高低錯落的不均衡之美。
此椅整器渾厚穩重,搭腦掏出枕形式,兩端菸袋鍋扣卯榫,圓潤飽滿,光素無飾的背板,寬大舒適,渾素麵沿更顯莊重,下設券口牙板,整器無任何修飾,更能體現工匠的手藝精湛。尺寸:長59,寬47,座面高53,高113釐米。
其實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書房的布置都不在於華麗,而在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情趣。
臥室:滿足個人私密
臥室就是古人所稱的臥房,是供人休息的房間。
臥室家具要以舒適簡潔,典雅大氣為首選,重在愜意舒適,但在其陳設和裝飾,都能透露出主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品位。
從一些畫本可以看出古代臥室的家具擺放,架子床緊靠牆壁,背面留有少許空間,床前桌几是最常見的臥房陳設,以床為中心,配置桌几、花幾、衣架以及箱櫃等實用之物,且擺放位置較為固定。
古人常常相信床會帶給自己一生的運氣,為此古人幾乎把所有象徵吉祥、長壽祈願的符號都附於床榻和臥室之內,時至今日,人們也不會在臥室用具上委屈自己。
結語
總之,明清時期的家具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組合形式也多種多樣,有時同一種家具,在不同環境裡與不同家具相搭配,就能產生不同的風格特點,給人樂趣和享受,如果家裡也能擺上一兩件明清家具該是多麼的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