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龍泉窯青瓷珍品,難得一見,真的都是真的

2020-12-04 正廣文化

龍泉窯位於浙江省龍泉縣境內,窯址遍布於大窯、金村、溪口等地。浙江餘姚、上虞一帶自三國、兩晉以來,即以燒制青瓷著稱。因此北宋龍泉青瓷窯業的發展,深受鄰近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

南宋 龍泉窯青瓷五管瓶

燒造龍泉青瓷的窯室為沿著山坡修築的龍窯,北宋時龍窯窯身冗長,室內火候、溫度掌控不易,燒出來的青瓷釉色黃綠不齊。

到了南宋,龍窯窯身縮短,有助於火候、溫度的改善,匣缽普遍使用。南宋中期燒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豐富,尤以鬲式爐、堆塑龍虎蓋罐、雙耳瓶、八卦爐為典型器。

南宋 龍泉窯青瓷五管瓶

器物胎色灰白,釉質滋潤,造型多種多樣,在生產白胎青瓷的同時,還仿造官窯的黑胎器物。

元時在燒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盤、大瓶,燒成後不變形。明中期後漸衰落。

南宋 龍泉窯青瓷梅花式盞

高4.1cm,9.2 cm,足徑3.6 cm

五瓣花口盞,口沿嵌銅扣。弧形深壁,胎質堅薄,內周壁依隨五花口突起五道稜脊,與之對應的外周壁則出現凹陷的淺溝。內底心貼飾梅花一朵,矮圈足。

採取墊燒法燒制,內外施青釉,呈色青翠,釉面開棕色紋片,足端無釉露出灰白胎。

南宋 龍泉窯青瓷貫耳弦紋壺

高28.9cm,口徑9.8 cm

貫耳壺,造型取上古銅壺之意。敞口微撇,長頸、廣腹、圈足。頸部中下段各束以兩道細凸弦紋,並於兩側各立半圓柱的貫耳,耳上下各皆起圓稜。腹部圓鼓而重心在中下段,且多見鏇坯痕跡。有傷裂痕。圈足高,足端無釉,底釉不勻。

此類仿銅造型的器皿,在宋代多與祭祀用器相關。

南宋 龍泉窯青瓷菱花式碗

高4.5cm,口徑9.5 cm

碗,六瓣菱花形,侈口,深壁,尖底,矮圈足。胎質堅薄,全器施青釉,釉色微灰。碗壁有稜,稜現白骨,圈足端露灰色胎。

宋 龍泉窯青瓷獸耳紙搥瓶

高20.9cm,口徑7 cm,底徑8.4 cm

紙捶瓶是宋代常見的瓶形,而頸的兩側作獸耳,則是龍泉窯所特有,且製作數量多,工法粗細不一,疑其年代或有晚至明中葉者。

本件犧耳瓶,雙犧形如小獸,首向上,片板狀,有拙趣。釉色粉青偏綠,表面多開片,冰紋如網,中有多道璺線。

南宋-元 龍泉窯青瓷雙魚洗

高5.1cm,口徑15.6cm,足徑7.7cm

淺腹折沿小洗,碗壁上寬下斂,矮圈足,足內底部深於外壁。內底堆貼雙魚紋,兩隻相背的魚紋系經模印再貼於底部,成凸雕效果。

足緣窄細,足端平切露胎,呈色灰褐。此為龍泉窯常見的器形與紋飾,數量眾多,海外各遺址均有所見。

南宋 龍泉窯青瓷長頸瓶

高26.1cm,口徑6.2 cm,足徑10.9 cm

圓口窄唇邊,長頸,扁圓腹,矮圈足。胎骨較厚,全器以墊燒法燒制,內外施青釉,呈色翠青,釉質勻整透明。圈足欠圓整,著地處露出灰白色胎,足端可見鐵紅色邊。此一器形普遍流行於宋元之際,材質有銅、銀器和瓷器之別。

日本常盤山文庫收藏一件器形相仿,但釉色米黃的作品。由於該件瓷瓶的器表局部也出出青翠的釉色,加上大英博物館收藏一件同形青瓷瓶,浙江省龍泉窯博物館收藏的同形瓶釉呈米色,故有米色釉的產生,乃因窯燒時火候溫度出現改變,導致青瓷釉色轉呈米黃色的說法。

南宋 龍泉窯青瓷琮式瓶

高26.4cm,口徑7.8 cm

琮式瓶為南宋始有的瓷器造型,器形仿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方形長柱式而有底,上下短頸與矮圈足則作圓形,四角的騌靻紋簡化為長短稜線紋。

此類琮式瓶在南宋常見,以杭州老虎洞者內為圓柱、外接四角的方式最素樸,屬初創期的造型。

龍泉窯者則為模製成型,胎體相對較薄,數量亦多;在四川遂寧窖藏中還有銅質、木質的琮式瓶,推測或也用於祭典中。明代則用此類器為花瓶,名為「蓍草瓶」,大者用於廳堂,小者於書廟齋為一枝瓶。

相關焦點

  • 宋代龍泉窯青瓷貫耳瓶,為什麼仿青銅器造型?
    龍泉窯青瓷瓷器貫耳瓶瓶耳呈圓管狀,俗稱「貫耳」。器形仿照古代青銅器中壺的式樣製作,瓶體碩大,器形古樸端莊,釉色青翠,釉層凝厚,是北宋和南宋龍泉青瓷中的名貴瓷器。此類貫耳瓶為陳設用瓷,流行於宋代,造型來源於漢代貴族燕樂所用的投壺。為什麼仿青銅器造型?
  • 宋代龍泉窯青瓷貫耳瓶,為什麼仿青銅器造型?
    龍泉窯青瓷瓷器貫耳瓶瓶耳呈圓管狀,俗稱「貫耳」。器形仿照古代青銅器中壺的式樣製作,瓶體碩大,器形古樸端莊,釉色青翠,釉層凝厚,是北宋和南宋龍泉青瓷中的名貴瓷器。此類貫耳瓶為陳設用瓷,流行於宋代,造型來源於漢代貴族燕樂所用的投壺。為什麼仿青銅器造型?
  • 如何辨別龍泉窯青瓷冰裂紋?2019龍泉窯青瓷價值?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
  • 宋代龍泉窯青瓷的分期和特點
    北宋中晚期 龍泉窯青瓷刻花梅瓶 北宋中晚期 龍泉窯青瓷刻花五管瓶 北宋中晚期 篦劃刻花紋碗 南宋早期 龍泉窯青瓷五管帶蓋瓶 南宋早期 龍泉窯青瓷劃花花口盤 南宋晚期 龍泉窯粉青釉折沿洗南宋晚期的瓷器通體施釉,器物圈足的底部和三足器的足底無釉,器物的足底有一周纖細的火石紅色,呈朱紅色,人物、佛像的各種瓷塑的手、臉不上釉,把杯、盅、洗口沿無釉,呈朱色。
  • 青釉荷葉形蓋罐,傳世瓷器三大國寶之一,宋代龍泉窯瓷器中的珍品
    青釉荷葉形蓋罐,傳世瓷器三大國寶之一,宋代龍泉窯瓷器中的珍品在中國古代傳統的瓷器藝術品中,龍泉窯以其特有的瓷器器型、燒造工藝和釉面,使得龍泉窯成為並列於宋代五大名窯之外的第六大重要的窯系。龍泉窯瓷器主要的產區在現在浙江省龍泉市附近,最早開創於三國時期,最後結束於清代。燒造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古代瓷器製造史上時間最長的一個窯系。由於龍泉窯所處的位置,位於南宋首都臨安附近,並且受到南宋大規模海外貿易的影響,龍泉窯瓷器得以遠銷亞、歐、非等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
  •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瓷器珍品,龍泉窯鎏金佛龕,罕見的三層鎏金佛龕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瓷器珍品,龍泉窯鎏金佛龕,罕見的三層鎏金佛龕熟悉瓷器收藏的朋友都知道,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窯,同時伴隨著五大名窯,有眾多的其他普通的民間窯口,也成為宋代生產優質瓷器的重要產地。在這些民間的眾多的窯口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位於浙江省龍泉地區的龍泉窯。後代的瓷器收藏者,也將龍泉窯譽為宋代的第六大窯系。龍泉窯以燒制青瓷最為著名。龍泉窯的早期,受到這一地區越窯瓷器的影響。越窯瓷器,在整個的瓷器表面形成了以青瓷為主的釉色。唐代便形成了北白南青的瓷器風格。龍泉窯是我國燒制時間比較長的一個窯系。
  • 遊博物館,看宋明時期龍泉窯珍品瓷器!讓人大開眼界!
    龍泉窯青釉盤,宋代。二級文物。平度市博物館藏。高4.2釐米、口徑15.7釐米、圈足直徑7.7釐米。盤心有一個花卉圖案,青釉肥厚如水,花卉映在水中央,饒有意趣。內外施釉,釉色青綠,光亮勻淨,釉質如玉,器形規整,為龍泉窯名品。龍泉窯青釉盤(不同角度拍攝),宋代。二級文物。
  • 龍泉窯瓷器:出土和出水的特點
    進入到元朝,龍泉青瓷精湛的燒造技術不僅經久不衰,而且產量巨大,窯址遍布浙江省甌江兩岸,如大窯、溪口、大白岸、小白岸、梧桐口、筆架山等。以其精湛技藝和精美的釉色為基礎,龍泉窯產量比宋代擴大了好幾倍。元代龍泉窯產品除部分繼承宋代傳統以外,在器型和裝飾上又有創新,突出了時代特徵。創新品種有高足杯、菱口盤、荷葉蓋罐等。
  • 宋代龍泉窯、越窯精品青瓷:展現文人雅士寧靜的書齋生活
    南宋龍泉窯青瓷貫耳小瓶南宋 龍泉窯青瓷貫耳小瓶龍泉青瓷博物館藏,龍泉市出土,口徑1.3、底徑2.5、高8.0釐米。貫耳瓶的造型流行於宋代,器型仿自漢代的投壺式樣。龍泉窯、官窯等都燒制貫耳瓶,但器形較大者,多仿自青銅禮器,且腹部橢圓,貫耳比例較小。此瓶小巧,不盈一握,施青綠釉,釉質豐澤,足部無釉,且有明顯的瓷質墊具痕,為案頭陳設瓷無疑。
  • 元代龍泉窯青瓷為什麼喜歡追求圖案美
    宋代龍泉青瓷以釉質為美,冠絕古今,尤其是宋代龍泉青瓷梅子青和粉青釉瓷器千百年來一直被模仿,但是從來未被超越。離南宋最近的元代都沒有燒造出梅子青釉瓷器,元代龍泉青瓷為什麼不追隨宋代龍泉青瓷審美和工藝,而喜歡追求追求圖案美呢?
  • 宋元明清龍泉窯青瓷的時代特徵
    浙江龍泉窯以青瓷聞名,是中國三大青瓷之一,龍泉窯瓷器創燒於五代,發展繁榮於宋代,終於清代,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一個瓷窯,而且遠銷國外。龍泉窯瓷器以梅子青和粉青最具有代表性,宋代的龍泉青瓷和南宋以及元明時期雖然都在燒造,但是不同時期龍泉青瓷有著不同的時代特徵。
  • 從龍泉窯青瓷塑像看觀音信仰
    龍泉窯是中國青瓷生產中心,位於浙江省西南部。青瓷塑像是龍泉窯瓷器中造型最為多樣、也是最富特色的產品之一。在龍泉窯的產品中,瓷質塑像整體數量不多。瓷塑像的數量雖然較少,但自20世紀60年代起,在中國境內外不斷有龍泉窯瓷塑像出土。同時在各博物館及私人藏家手中,也留存著一定數量的龍泉窯青瓷塑像,這為研究南宋至明代龍泉窯瓷塑像的生產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 龍泉窯和龍泉青瓷
    宋代:走向巔峰北宋早中期:宋朝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開啟了一個新的大一統時代。隨著社會經濟日益繁榮,制瓷業也得以迅速發展。從北宋中期開始,龍泉窯初具規模,開始成序列、批量燒制青瓷產品。這一時期龍泉窯的生產中心主要集中在金村一帶。龍泉金沙塔塔基(977年)出土一件青瓷碗,為龍泉窯北宋早中期的產品提供了年代下限。
  • 龍泉窯為什麼不在宋代五大名窯之中?
    ,奈何在世界上最具盛名的龍泉青瓷,其燒制年代至今千年、窯址分布至廣、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但是它為什麼沒有被列入到民間所說的五大名窯之中呢? 北宋龍泉窯淡青釉蓮瓣紋帶蓋五管瓷瓶 龍泉青瓷博物館藏 國家一級文物
  • 南宋龍泉窯各時期青瓷的藝術特點
    龍泉窯是中國古代南方一個著名的青瓷窯,宋代以來七八個世紀生產長盛不衰。南宋龍泉窯青瓷更以其典雅的造型、精巧的裝飾和如美玉般的釉色而聞名於世。今天,我談一下南宋龍泉窯各時期青瓷的藝術特點。南宋早期,產品從造型到裝飾技法都延續了北宋的風格。
  • 龍泉青瓷:盛行千年龍泉窯
    北宋龍泉玉壺春瓶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的瓷窯體系,歷史悠久,影響廣大,因其地處浙江龍泉而得名,是宋代六大名窯之一龍泉窯屬南方青瓷體系,融合南北方技術之長,其燒制的青瓷色清如玉,溫雅可人,遠銷於世界各地,名揚海內外。
  • 龍泉青瓷 | 盛行千年龍泉窯
    ,歷史悠久,影響廣大,因其地處浙江龍泉而得名,是宋代六大名窯之一。龍泉窯屬南方青瓷體系,融合南北方技術之長,其燒制的青瓷色清如玉,溫雅可人,遠銷於世界各地,名揚海內外。要提高龍泉青瓷的水平,關鍵在於突出一個「青」字。此時龍泉窯調動一切技術力量解決「青」的呈色問題,經過改革,由原來的厚胎薄釉改為薄胎厚釉。南宋龍泉青瓷精品都上三四層厚釉,多次上釉,多次素燒,最終燒制出粉青、梅子青兩種代表性的精品,它們以不同凡響的青色釉而獨樹一幟。
  • 龍泉青瓷 | 龍泉窯與宮廷之間的聯繫
    早在宋代,龍泉窯瓷器就納入了宮廷用瓷的視野之內,歷經元代,至明代早中期都未與官府脫離關係。南宋六陵出土的龍泉窯瓷器殘片黑胎青瓷因胎料中加入氧化鐵含量較高的「紫金土」,致使燒成後胎呈黑色,與傳統龍泉青瓷的白胎不同。
  • 龍泉青瓷 | 元代龍泉青瓷:人物紋超精彩!!
    元代龍泉窯產品除部分繼承宋代傳統以外,在器型和裝飾上又有創新,突出了時代特徵。創新品種有高足杯、菱口盤、荷葉蓋罐等。元 龍泉窯青釉堆塑龍缽,上海博物館藏在傳統觀念中,元代龍泉窯瓷器大多笨重粗劣,胎體不修邊幅,裝飾效果簡單平俗,胎質也顯粗糙,難覓溫潤如玉者,質量上與宋代相比差距甚遠。
  • 宋代龍泉窯是如何取代越窯青瓷的位置,成為一代名窯?
    說到青瓷,你的第一反映可能是越窯和龍泉窯這兩個窯口。關於這兩個窯口,越窯自不必多說,早在唐朝它就已經和北方的邢窯並稱「南青北白」。但在宋朝,越窯卻被剛剛崛起的龍泉窯超越,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那麼,龍泉窯是怎麼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