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龍泉窯青瓷貫耳瓶,為什麼仿青銅器造型?

2020-12-04 樣子收藏

龍泉窯青瓷瓷器貫耳瓶瓶耳呈圓管狀,俗稱「貫耳」。器形仿照古代青銅器中壺的式樣製作,瓶體碩大,器形古樸端莊,釉色青翠,釉層凝厚,是北宋和南宋龍泉青瓷中的名貴瓷器。此類貫耳瓶為陳設用瓷,流行於宋代,造型來源於漢代貴族燕樂所用的投壺。為什麼仿青銅器造型?這是瓷器發展的過程,是學習後仿造,再轉變,再創新的過程,這是中國龍泉窯傳承千年窯火不熄的原因吧。下期樣子收藏分析一下龍泉窯貫耳瓶器型隨著宋代人審美的改變,器型和紋飾的演變,跟青瓷收藏愛好者一起學習交流。

南宋龍泉窯青釉大貫耳瓷瓶

口徑5.8,腹徑15.4,足徑10,高31.1

圓唇略平,直口,直長頸,頸上端附兩個管狀貫耳,腹部圓鼓,最大腹徑在腹中部。圈足較為規整。足底平整,挖足過牆。除圈足底外通體內外施青釉,釉色瑩潤,釉層較為均勻,下腹部釉面略有較為稀疏的大開片,器表釉色不太一致,口頸部略泛青黃,腹部及足部則呈較為清翠的梅子青色。圈足未施釉處經切削,但未修整規整,呈淡橙色。瓷器整器規整端莊。

南宋龍泉窯青釉大貫耳瓷瓶口徑4.9,腹徑15.2,足徑10.6,高31.1

平唇,直口略內收,直長頸,頸上端附兩個管狀貫耳,腹部圓鼓,最大腹徑在下腹處。通體內外施梅子青釉,釉層肥厚,釉面瑩潤光潔,頸部有幾條長開片裂紋。外底可見兩處棕眼和一處縮釉。整器厚重,頸部略有偏斜。圈足規整,足端未施釉,呈較淡的火石紅色。

南宋龍泉窯青釉小貫耳瓷瓶

南宋龍泉窯青釉小貫耳瓷瓶口徑3,腹徑8.3,足徑5.1,高16.4

圓唇,或唇部略平,直口,長頸,頸上部附一對管狀貫耳,圓鼓腹,圈足略斜,圈足多不太圓整,底心多有雞心狀突起。頸部微有傾斜,不見胎色,通體施粉青釉,釉色略泛青黃,釉面光潔滋潤。圈足較圓整,不見雞心狀突起,足端可見修整痕跡,未施釉,呈醬色,有少量窯渣粘連。是南宋龍泉窯瓷器珍品。

南宋龍泉窯青釉小貫耳瓷瓶口徑2.3,腹徑8.3,足徑5.1,高16.7

圓唇略平,直口,口微斂,頸較細,直長頸,頸上端附兩個管狀貫耳,兩個貫耳大小略有差異。腹部圓鼓,最大腹徑在腹中部。整器規整,不見胎色,通體施粉青釉,釉面光潔滋潤。圈足略有變形,足端可見修整痕跡,未施釉,呈醬色,有少量窯砂粘連。

南宋龍泉窯青釉敞口貫耳長腹瓷瓶

口徑3.9,腹徑6.8,足徑4.2,高15.1

圓唇,口沿略有起伏,不太平整,束頸,頸部附一對小的管狀貫耳,長弧腹,淺圈足。不見胎色,胎骨厚重。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光潔而有酥光,足底平而中心略有雞心狀突起,未施釉,足圈呈火石紅色而足底呈淺褐色。

龍泉窯青釉貫耳弦紋瓶

高31.5釐米,口徑10釐米,足徑11.7釐米。

瓶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頸部凸起弦紋4道,兩側對稱置雙耳。腹部陰刻弦紋2道。裡外滿釉,釉色青翠,釉層凝厚,足邊無釉。

龍泉窯青釉貫耳瓷瓶在宋代如此大規模生產,雖然是輪制的瓷器,但是從工藝上可見宋代人對龍泉窯瓷器的喜歡,對古代青銅器的喜歡,所以經過千年,今天喜歡瓷器的我們有緣能夠一睹宋代人的瓷器珍品,並喜歡上龍泉窯釉色和紋飾,厚重的龍泉釉色經歷千年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它的瑩潤如玉。

相關焦點

  • 宋代龍泉窯青瓷貫耳瓶,為什麼仿青銅器造型?
    龍泉窯青瓷瓷器貫耳瓶瓶耳呈圓管狀,俗稱「貫耳」。器形仿照古代青銅器中壺的式樣製作,瓶體碩大,器形古樸端莊,釉色青翠,釉層凝厚,是北宋和南宋龍泉青瓷中的名貴瓷器。此類貫耳瓶為陳設用瓷,流行於宋代,造型來源於漢代貴族燕樂所用的投壺。為什麼仿青銅器造型?
  • 宋代龍泉窯青瓷珍品,難得一見,真的都是真的
    南宋 龍泉窯青瓷五管瓶器物胎色灰白,釉質滋潤,造型多種多樣,在生產白胎青瓷的同時,還仿造官窯的黑胎器物。南宋 龍泉窯青瓷貫耳弦紋壺高28.9cm,口徑9.8 cm貫耳壺,造型取上古銅壺之意。敞口微撇,長頸、廣腹、圈足。頸部中下段各束以兩道細凸弦紋,並於兩側各立半圓柱的貫耳,耳上下各皆起圓稜。腹部圓鼓而重心在中下段,且多見鏇坯痕跡。有傷裂痕。圈足高,足端無釉,底釉不勻。
  • 宋代龍泉窯、越窯精品青瓷:展現文人雅士寧靜的書齋生活
    根據擺放地點的不同,也使得花瓶的造型迥異,尤其是設於几案的小花瓶,式樣多取自於上古青銅禮器,比如貫耳瓶、琮式瓶、尊式瓶、花觚等。此外,還可見膽瓶、小瓶、小壺等。南宋龍泉窯青瓷貫耳小瓶南宋 龍泉窯青瓷貫耳小瓶龍泉青瓷博物館藏,龍泉市出土,口徑1.3、底徑2.5、高8.0釐米。貫耳瓶的造型流行於宋代,器型仿自漢代的投壺式樣。
  • 南宋龍泉窯各時期青瓷的藝術特點
    龍泉窯是中國古代南方一個著名的青瓷窯,宋代以來七八個世紀生產長盛不衰。南宋龍泉窯青瓷更以其典雅的造型、精巧的裝飾和如美玉般的釉色而聞名於世。今天,我談一下南宋龍泉窯各時期青瓷的藝術特點。首先,南宋龍泉窯青瓷在胎質和釉色方面有了顯著的改變。由於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的特點是薄胎厚釉,以釉色取勝,這一時期造型出現了與前一階段完全不同的風格,顯得精緻端巧,簡練大方。除傳統的碗、盤以外,出現了罐、洗、瓶、缽、水盂、粉盒、爐、杯、茶盞、圓形硯臺等,造型多樣,從生活用品到文具、陳設用品無不具備。這些器物造型莊重,線條洗鍊,製作規整,體現了宋代沉著典雅的美學風範。
  • 官窯貫耳瓶鑑賞
    北宋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窯胎體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北宋官窯的典型特點。「王者之瓷,社稷神器。」據統計,臺北故宮博物院二十多件北宋官瓷藏品中,乾隆皇帝刻銘達十餘首,可見北宋官瓷在明清兩代繼續受著頂級的皇家禮遇。
  • 龍泉青瓷為什麼會跟法國的「牧羊人」重名?
    另一個則是產自龍泉窯,被法國人稱為「塞拉同」的龍泉青瓷。龍泉窯,始於三國兩晉,盛於南宋,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至今,龍泉青瓷乃至中國青瓷,仍被歐洲人稱為「Céladon」。除龍泉青瓷之外,包括越窯、汝窯、耀州窯等青瓷,及日本、韓國、泰國等仿燒的青瓷器都被統稱為Céladon。但外文中提及Céladon,通常以「龍泉窯」為代表窯口,可見龍泉青瓷在海外的影響力。
  • 從龍泉窯瓷器造型演變,看宋代大繁至簡的審美變化的原因
    從龍泉窯瓷器造型演變,看宋代大繁至簡的審美變化的原因。投壺起源於古人射箭,後來演變為遊戲所用,古人飲酒、娛樂時,經常會「投壺為戲」,投壺遊戲始於春秋戰國之際,晉、唐、宋、金、元時較為流行,投壺除了功能從娛樂到陳設器的演變,器型也隨著人美的審美而演變,從宋代龍泉窯貫耳瓶到長頸盤瓶到長頸瓶我們會發現瓷器的演變過程,能夠窺視宋人審美的變化,這是我們從收藏瓷器中捕捉到瓷器的變化,樣子收藏不知道對不對,跟瓷器收藏著一起感受瓷器收藏的樂趣,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它的樂趣
  • 文物看中華——青瓷 2
    ,淡藍的色調,端莊的造型,滿載著清秀典雅之美。南宋官窯的青瓷,釉藥反覆的塗抹其上,厚實地覆蓋了容器整體,究竟是玉是瓷,幾乎讓人難以分辨,這件青瓷也是仿照漢代的青銅器「貫耳壺」而制的,南宋官窯的青瓷其外形仿照青銅器,色澤方面堪比玉器。
  • 宋人也仿古:宋瓷造型對青銅器的借鑑(完整版)
    ,本隸屬於負責製作祭器的禮器局,燒制有眾多仿青銅器型,如貫耳瓶、琮式瓶、觚式瓶、三足尊、簋式爐等。其形制以直頸、鼓腹、圈足,雙貫耳為特點,且長方形貫耳可上下穿帶,故稱穿帶瓶,又有 「貫耳瓶」或 「貫耳壺」之說。
  • 龍泉窯瓷器胎體、釉色、紋飾、造型特徵及鑑定要點,收藏慢慢看
    還有在器物上堆塑成龍骨、魚耳、貫耳、浮雕蓮瓣紋,玲瓏飽滿和器形渾成一體。精美簡潔,沒有多餘堆砌的花紋裝飾,,正是宋代典型的龍泉窯作品。(四)龍泉瓷造型特徵龍泉窯器物造型古樸渾厚,早期產品以日用品如盤,碗、壺等為主,盆、缽、罐也少量燒制,新岀現了爐、暖碗等品種。
  • 為什麼日本人和法國人這麼喜歡龍泉窯青瓷?
    龍泉窯燒制時間上至三國兩晉,下至清代,於宋代達到巔峰,是中國制瓷史上時間較長的一個窯口。(70年代以來,麗水、松陽、遂昌等縣市的六朝墓中出土了一些青瓷,被斷定為龍泉窯早期產品,因此業界不少學者認為龍泉窯創燒時間為三國兩晉。)
  • 宋代龍泉窯青瓷的分期和特點
    北宋中晚期 龍泉窯青瓷刻花梅瓶 北宋中晚期 龍泉窯青瓷刻花五管瓶 北宋中晚期 篦劃刻花紋碗 南宋早期 龍泉窯青瓷五管帶蓋瓶 南宋早期 龍泉窯青瓷劃花花口盤 南宋晚期 龍泉窯粉青釉折沿洗南宋晚期的瓷器通體施釉,器物圈足的底部和三足器的足底無釉,器物的足底有一周纖細的火石紅色,呈朱紅色,人物、佛像的各種瓷塑的手、臉不上釉,把杯、盅、洗口沿無釉,呈朱色。
  • 南宋官窯器型之貫耳瓶
    國研院古瓷鏈今天為您呈現一件南宋官窯青釉貫耳瓶,供收藏宋瓷的朋友賞析。南宋官窯青瓷,主要表現的不是在它的裝飾,而在它本身如玉泉般的、莊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藝術風格上以釉色取勝,以造型見長,以紋片著稱,這些製品反映出東方民族諄厚樸實,崇高古雅的獨特藝術風格。 官窯所燒的都是宮廷御用。貫耳瓶是古代漢族工匠燒制的瓷瓶之一,流行於中國宋代。
  • 故宮館藏宋代瓷器欣賞(三)
    瓶直口,短頸,溜肩,肩以下漸瘦,圈足。瓶外口凸起弦紋一道,肩及足上各刻弦紋兩道,瓶身刻漩渦紋。器裡外施青白釉,積釉處呈水綠色,釉面開碎片紋,素底。   此瓶器形大而完整,為景德鎮青白瓷中罕見的器物,頗能代表宋代湖田窯青白瓷的燒造水平。   據考古資料分析,景德鎮窯五代時始燒青瓷和白瓷,質地較為粗糙。宋代改燒青白瓷,以質地精良、產量巨大嶄露頭角。
  • 漲知識,陶瓷與青銅器還有這種淵源?眾多陶器鼻祖竟始於青銅器!
    高宗曾四次下詔命臨安府、越州等地以陶代銅「仿舊制隨宜製造」祭器,南宋官窯置窯之初,所在的修內司,本隸屬於負責製作祭器的禮器局,燒制有眾多仿青銅器型,如貫耳瓶、琮式瓶、觚式瓶、三足尊、簋式爐等。陶器與青銅器在歷史的演變中不斷相互轉化、促進與發展,那麼宋代究竟有哪些瓷器借鑑模仿青銅器造型呢?宋代究竟有哪些瓷器借鑑青銅器?
  • 宋代龍泉青瓷鑑別
    青瓷之美,當推龍泉窯。它以古樸典雅的造型,渾厚如玉的釉色,贏得了人們的青睞,在青瓷家族中名列榜首,為世人所矚目。據文獻記載,早在800 多年前的南宋時期,龍泉窯青瓷就已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享譽海內外。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哥窯青釉貫耳瓶,仿古青銅器造型,典雅而莊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哥窯青釉貫耳瓶,仿古青銅器造型,典雅而莊重中國古代每個王朝對瓷器的生產都非常重視,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徵,生產出不同於後世的自己獨特鮮明特色的瓷器作品。宋代就是這麼一個朝代,它擁有眾多著名的瓷器窯口,經常被大家提起的就是五大名窯。宋代的五大名窯,哥窯以其特有的開片和金絲鐵線工藝,使得哥窯瓷器成為五大名窯瓷器中比較獨特的一種瓷器。哥窯瓷器是龍泉窯窯系中的一隻獨特的分支。最早創燒於唐代末年,成熟於北宋時期,整個宋代都有哥窯瓷器的生產。
  • 宋代官窯,看著養眼!
    南宋政權穩定後,又吸收了龍泉窯薄胎厚釉的經驗和方法,燒制出來「聚沫攢珠」、「紫口鐵足」的南宋官窯。因此,一部分宋代官窯是很難區分北宋南宋的。對於那些結合考古成果可以定論的,本博加以南、北宋區分;對於尚未準確定性的傳世品,包括清末流失海外的宮廷傳世品,統稱為宋代官窯。兩宋官窯的很多器型是仿商周青銅器,用於皇室祭祀。
  • 龍泉窯,國外哪家仿得最逼真?
    梅子青品種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又多為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彌足珍貴。 英國維多利亞及艾伯特博物館藏 日本 雖然日本人仿燒龍泉窯青瓷的歷史比較短,但在眾多龍泉青瓷追隨者中,以日本仿燒的最精美且相似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