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對吳門書壇、畫壇的影響絕對是最大的!要記得不要不相信

2021-01-14 書法名家堂

文徵明(1470 ——1559),明成化六年生,嘉靖三十八年卒,享年九十歲。初名壁,四十二歲後以字行,更字徽仲。因先世為衡山人,故自號衡山。蘇州人。其父文林(1445——1499),字宗儒,成化八年(1472)進士,歷太僕寺丞,後出任溫州太守,世稱文溫州,五十五歲卒於官。而且文徵明亦擅書法,寫字風格經常瀟灑率意,有宋人意趣。

文徵明幼年不聰慧,八九歲時話還說不清楚,「既長,就外塾,穎異挺拔,日記數百千言」。十九歲挺拔,日記數百千言」。十九歲時,從沈周學畫,二十二歲從李應禎學書,二十六歲從吳寬學文,而且他的門第其師輩,皆是當時文學藝術界名流。故青年時代的文徵明學業大進,名聲日隆。他少年時代,本蓄有大志,「交遊數人,並以義氣相得,以志業相高,以功名相激昂」。但自二十六歲起,至五十三歲止,十赴應天府鄉試,皆不中第。而此時的文徵明早已因詩、文、書、畫名滿海內,故工部尚書蘇州巡府李克誠(充嗣)將其薦於朝廷,經過吏部考試,於嘉靖二年(1523)投翰林院待詔,參與修《武宗實錄》,侍經筵。

文徵明自辭官以後,以書、畫、詩、文為生,實質上成了一位職業書畫家,但他自戒書畫「生平三不肯應,宗藩、中貴、外國也」。唐王曾以黃金數量求獲徵明畫,徵明堅拒不納,就連嚴嵩這樣高位的達官拜訪他,也不回拜。外國貢使途經蘇州,每每以不得其書畫而恨。他孤芳高潔的崇高品德,在當時很得文士敬重。所以文徵明絕去仕途後,也走上了與其師沈周一樣的隱逸道路。三置文徵明一生沉浸於詩、書、畫中,與祝枝山、唐寅、徐禎卿並稱吳門四才子。以詩、書、畫專長而論,書之祝枝山、畫之唐寅、詩之徐禎卿似均在文徵明之上,而獨文徵明則三者均長。

文徵明在書法上亦擅行、楷、篆、 隸、草各體基本上都會,行楷及草書我們都知道比較出眾,但是我們要是拿篆、隸二者相比較,他最喜歡的尤擅作隸書。如王世貞所言:「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人能品。"文徵明還嘗自言:「吾於篆則不能,隸莫吾如古人也。"晚年的李東陽看到文微明的隸書,亦大加讚許,稱:「吾之篆,文生之隸,蔑以加矣。「他的隸書可看作元以來隸書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故何良俊《四友齋從說》評日:「至元則有吳散孟思、褚奐士文,皆宗梁鵠,而吾松陳文東為最工。至衡山先生出,遂迥出諸人之上矣。」

所以文徵明的書法,在當時不僅名動海內,而且海外諸國如日木朝鮮亦知寶藏他的墨跡。朝鮮中期前,大抵為書風之趙子昂一統天下,文徵明書法傳人後,朝鮮書壇亦曾出現過學習文微明的傾向。所以在文徵明四十歲時,他的老師沈周仙逝,其後祝允明於他五十六歲時亦去世,所以從他四十歲之後,執吳門畫壇之牛耳達四十年之久。五十六歲後,執吳門書壇之牛耳達三十二年,因此他對吳門書壇、畫壇的影響最深、最廣。

相關焦點

  • 文徵明的書法在古代書壇的地位如何
    有些人一生處事謹慎、德行溫厚、待人真摯,但在後人嘴裡的地位遠不如在世時,文徵明就是一位。這算不算人善被人欺?書壇也好、文壇也好、畫壇也罷,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排列座次是一件極難的事情,不過呢,仔細爬梳,也能知其大概,不至於鬧出評價與實際差距太大的笑話,避免唐突古人。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宗師」和「巨匠」的區別。大凡人們很容易只記得巨匠,宗師的地位每每受到貶低。
  • 唐伯虎是他的徒弟,他開創了吳門畫派,影響畫壇數百年!
    說到江南四才子,很多人會想到唐伯虎,他的才情和書畫被後人熟知,還有文徵明,雖然才情不如唐伯虎,但是在書畫上也取得很高的成就。這兩個人能在書畫上取得一定的造詣,這與一個人是分不開的,也就是他們的老師沈周。
  • 今日論點:吳門三家
    其書以功力取勝,風格娟美和雅;子 弟、門生最多,影響很大。 「吳門三家」之一王寵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書法家,作品現存不多。他是文徵明的弟子、祝允明的至交。他和祝允明、文徵明一樣,仕途不達,是書法成就了他的名聲。他與「吳門書派」的領袖祝允明、文徵明等人有直接交往,並與一批吳門文士過從甚密。如蔡羽是他的業師,唐寅是他的摯友與兒女親家。儘管他中年早逝,但影響力卻很強。王寵的書法,主要受蔡羽、祝允明和文徵明等人的影響,上溯晉人,韻致獨到能在蔡、祝、文、唐、陳等高手群中,獨樹一幟,在結字、用筆等方面都與他們拉開了距離。
  • 文徵明《滕王閣序》,吳門領袖,明季之翹首
    明代中葉,吳地出現了一個以復古為旗號,以抒發心靈為特色的吳門書派 ,它的出現被認為是明代書法中興的標誌,而其領袖人物就是文徵明。文徵明的出身是名門,血統純正。大致說來,文徵明書法初法鄉賢李應楨,得李氏工穩轉換、疏密向背結體之堂奧。
  • 明代書壇的吳門書派
    明代中期,被「臺閣體」桎梏了將近百年的書壇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出現以及書法中心的轉移而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一大批優秀的書畫藝術家和眾多的書畫流派應運而生,「吳門書派」無疑是其中之一。祝允明、文徵明為吳門書家群的核心,文徵明比祝允明多活了三十三歲,在影響方面,祝允明自是不及文徵明,後文徵明的學生陳淳、王寵聲名顯赫,四人被稱為「吳中四名家」。
  • 明代書壇雖以草書為盛,但仍出現了「小楷名海內」的書法家文徵明
    明一代書壇雖以草書為盛,但仍出現了一位被人們稱之為「小楷名海內」的書法家,這就是文徵明。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後以字為名,更字徵仲,因其祖先是湖南衡山人,故有號「衡山居士」。文徵明幼年啟蒙較晚,四歲仍話語不清,但其父文林則不以為然,從未放棄對他的精心培養,請朋友吳寬教他詩文,沈周教他繪畫,李應禎教他書法,使其逐漸穎開挺發,為日後詩書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與好友祝允明、唐寅、蔡羽、王寵、玉守、湯珍等經常在一起相互切磋,書畫詩文名聲四起,五十四歲由諸生舉薦為翰林待詔,故有「文待詔」之稱。
  • 從「文人畫」到「山水畫」,吳門畫派是如何產生並影響繪畫界的?
    ,當時政治的不平等對待,對畫家的風格的禁錮,很長一段時間,「文人畫」得不到發展,但是優美的地域風情,依然很好的孕育了新生的一代畫家,在沈周及其他著名畫家的帶領下,吳門畫派漸漸風生水起。沈恆的兒子沈周出生後,沈周帶領他的弟子文徵明、唐伯虎,逐步開創吳門畫派的先河,中國畫壇便開始有了一個新的畫派——吳門畫派,以獨具一格的藝術品位驚現於當時,從而展示出璀璨的東方文明。
  • 吳門畫派與蘇州刺繡
    據說喜歡蘇繡的小仙女們都關注了我 「吳門畫派」是明代中葉在吳中地區形成而影響全國的重要畫派,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為代表,他們大都擅長詩文,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所以畫風帶有濃厚的文化氣息,開創一代新風,取代院體和浙派而佔據畫壇主位。
  • 文徵明80歲還可以小楷,後人稱他的書法在唐伯虎之上,影響400年
    唐伯虎在少年時候已經小有名氣,但是文徵明一直到了晚年才在畫壇聲名鵲起,如果沒有毅力很難做到大器晚成。文徵明楷書局部文徵明當時在李應禎門下學習書法,別人一遍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文徵明要數遍以上才可以,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了晚年
  • 吳門四家藝術特徵及相關介紹
    一、吳門四家藝術特徵自元朝以後,江南蘇州一帶,成為文人薈萃之地,許多著名的畫家雲集蘇州,史料記載,當時蘇州有150餘人,佔明代畫家總數的五分之一,他們形成一個強大的畫派,史稱「吳門畫派」,又稱「吳派」。
  • 他是大器晚成的畫家,開口說話比同齡人晚近十年,五十歲聞名畫壇
    他是大器晚成的畫家,開口說話比同齡人晚近十年,五十歲聞名畫壇文/錢毛毛文徵明的藝術造詣十分全面,無論是詩文,還是書畫,沒有一個是他不精通的,世人皆稱他為「四絕」全才。他曾與沈周一同創建了在畫壇中獨樹一幟的「吳派」畫派。他在畫史上也頗有名氣,與沈周、唐寅、仇英等三人合稱為「明四家」,也有人稱他們為「吳門四家」。在詩文上,文徽明也與唐寅、祝允明、徐禎卿等三人並稱為「吳中四才子」。但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有如此橫溢才華的人,居然在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學會說話。
  • 文徵明的畫和他的「吳門畫派」
    文徵明作品《松壑飛泉》 文徵明和「吳門畫派文徵明堪稱500年前江南藝術圈的精神領袖,「吳門畫派」最重要的領軍人物。 吳門畫派,一般認為始於沈周,成於文徵明。文徵明擅長清逸深秀、文雅典麗的隱居山水畫。明朝中期,在他的帶領下,「吳派」逐漸取代宮廷繪畫和「浙派」的地位。
  • 學文徵明的小楷要注意幾點,否則就會變得很媚俗
    而我們所說的「吳門畫派」或者「吳門四才子」便是這個時期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文徵明,明代著名書法家,其在詩、文、書、畫上無一不精,被後人稱為「四絕全才」,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為「明四家」。與祝允明、唐伯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到了嘉靖後期,文徵明成了吳門書法領袖,主風雅數十年,德高望重。
  • 學文徵明的小楷要注意幾點,否則就會變得很媚俗
    而我們所說的「吳門畫派」或者「吳門四才子」便是這個時期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也正是這種原因,導致他這個歲貢也過得不如意,每天遞辭呈,喊著要回家。文徵明在書法上的成就是最高的,而其中又以小楷的成就最大,有明代第一人的名譽,不管是同時期的人還是後世,大家對他小楷上的評價非常之高。從他開始寫字,到二十幾歲小有名氣,然後到七八十歲時已入化境爐火純青的時候,這人一生就沒停下過筆,而且文徵明非常能靜得下心,通過他的留世作品,也能看出此人心筆之穩定。
  • 文徵明天生愚笨,7歲還不會說話,為何書法能影響400年?
    在明代書壇上有一人,天生愚笨卻躋身江南四才子之一,與唐伯虎齊名,尤其是他的書法影響書壇400餘年。說到這裡很多人會想到他就是文徵明,因為在江南四才子之中文徵明是最笨的一個,才情不及其餘三人,但是他的書法成就在四人之中最高。
  • 文徵明:幼年畫藝即受母親影響,妻子也與繪畫頗多淵源
    文徵明早年習字也是從蘇東坡入手,這方面或許受到文林的影響。文林、文森在其時的蘇州,與當地許多文人名流都擁有很好的交情,這其中沈周、吳寬、王鏊、李應禎、都穆等人都以擅鑑賞聞名,文林兄弟也時有參與他們的雅集,與他們在藝事上互有應和。沈周曾為劉珏創作過一件《崇山修竹圖》,此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淺談:王寵書法地位和影響
    當今社會是注重個性發展和創新的社會,我們在學習前人書法的同時也要根據自身特點進行選擇性和重點性的學習。注重發展個人特色的王寵,其書法具有高古氣息,不落庸俗,形成文雅簡淡、蕭散婉約、拙趣有姿、隨心尚情的書法風格特點為後人的書法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