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畫和他的「吳門畫派」

2020-11-23 騰訊網

文徵明作品《松壑飛泉》

文徵明和「吳門畫派」

1527年辭官還鄉的文徵明,在那年春天,於蘇州城外畫下一個圈,聚起一群文人,江南的藝術圈在此崛起。文徵明堪稱500年前江南藝術圈的精神領袖,「吳門畫派」最重要的領軍人物。

吳門畫派,一般認為始於沈周,成於文徵明。文徵明擅長清逸深秀、文雅典麗的隱居山水畫。明朝中期,在他的帶領下,「吳派」逐漸取代宮廷繪畫和「浙派」的地位。

文徵明在嘉靖時期主宰江南文壇三十多年,不但振興了吳門畫派,並且改變了當時整個藝術圈的生態,使得藝術圈從「浙派時期」的粗線條,進化為「吳門時期」的繽紛多彩。

文徵明 《古木寒泉圖》

文徵明長壽而勤奮,在他眾多的傳世作品中,我對其中的《松壑飛泉》特別感興趣。《松壑飛泉》並不是文徵明最重要的傳世傑作,但是這幅作品創作的時間,卻是文徵明藝術生涯最重要的轉折點;這件作品起筆到完成的5年,也是江南藝術圈建立的重要節點。

文徵明出身官宦之家,入朝為官、經世濟民是這位儒家文人的最高理想。但他參加了十次鄉試,全都失敗,53歲還沒有考取舉人。1523年(嘉靖二年),在父親舊友的推薦之下,文徵明進入翰林院。在明朝中期,對於仕途上的文官來說,作畫畢竟是旁道。文徵明在翰林院三年間,只作了11幅畫。他在翰林院的生活也並不愉快,政治鬥爭遠比他想像中更殘酷更複雜。文徵明曾經被翰林院裡的兩位狀元當面出語譏諷:翰林院什麼時候成了畫院啦?把畫匠都招進來了。

文徵明 蘭竹圖

文徵明在京城只待了三年九個月。五十年來心懷天下的儒家理想終於在官場權鬥中破滅。辭官之後的文徵明,人生觀已經完全轉變,不再奢望在政治上一展抱負。58歲的文徵明在1527年春天坐船回到了蘇州老家,開始了他的隱居生活,全心投入文人畫的創作中。

絕望,有時是墮向深淵的單程票,有時卻是打開另一扇門的金鑰匙。仕途絕望的文徵明,卻開啟了另一扇門。所謂的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只是外界強加給文徵明以及他所在時代的文人的價值觀與理想,做一個暢遊山水的隱居文人,才符合文徵明與他的同志們的內心。

回到家鄉之後,他開始創作《松壑飛泉》,歷時5年。「十日畫一山,五日畫一水。」文徵明的風格早年疏簡,中年繁複與疏簡兼備,晚年回到繁密深秀。《松壑飛泉》屬於文徵明繁密深秀的風格。作品從構圖來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是繁密的山體堆疊,一道飛泉從山澗湧出。下半部是數株蒼勁的大松樹,樹下有數位文人在此相聚。

文徵明 積雨連村圖

上半部分,高聳的山體,象徵著士人的節操與經世濟民的志向;下半部分,文人雅士的林間雅集,則是文徵明念念不忘的文人理想生活。這幅作品的上下兩部分,是文徵明作為朝廷官宦和散逸文人的兩種境遇的影像重疊。

怎樣做藝術可以看出一個藝術家的深度,怎樣發揚藝術的影響力則可以看出一個藝術家的廣度。事實證明,文徵明不但完成了他在《松壑飛泉》中所表達的歸隱山林的理想,並且以他的傑出才能與影響力,成就了一群江南失意文人的藝術理想,同時掌控了藝術圈的話語權,改變了整個藝術圈的生態。

明朝初期,以朱元璋為首的皇家、貴族、宗室都出身於最貧困的下層社會,他們無法欣賞元代末期那種內斂、含蓄,帶有個人哀愁的文人畫風格,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和貴族都喜歡氣勢磅礴、猛氣橫發的繪畫。在皇室和貴族的支持下,雄渾大氣、濃墨渲染、強勁雄健、恣意狂放的浙派繪畫佔據了畫壇的主流地位。

文徵明 千林曳杖圖

到了明代中期,浙派漸顯頹勢。浙派走下坡路的原因,其一是浙派畫家人才凋零;其二是以文徵明為首的文人畫家的勢力逐漸控制了整個藝術圈。整個文化圈的審美意趣在吳門畫派的影響下,發生了根本轉變。浙派畫家漸漸無法立足。

當文徵明和一群江南失意文人掌握了文化話語權之後,新的藝術圈呈現出另一派氣象,整個藝術圈的生態、運作方式和功能都發生了全新的變化。

《松壑飛泉》的創作時間,是文徵明成為江南藝壇靈魂人物的轉折點;《松壑飛泉》的主題表達了畫家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破滅之後,歸隱山林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的隱士心態。

文徵明作品《松壑飛泉》局部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與欣賞,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註: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相關焦點

  • 唐伯虎是他的徒弟,他開創了吳門畫派,影響畫壇數百年!
    在文徵明和唐伯虎拜在沈周門下之前,沈周在畫壇已經有了很大的名氣,沈周比唐伯虎大了二十多歲,在畫壇上比文徵明和唐伯虎成名早一些,在沈周的指導之下,繪畫技藝大進,最後形成了吳門畫派,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是其中代表,當時被稱為吳門四家,也就是後人所說的明四家。沈周的繪畫突破了宋元畫風的限制,在繼承和發揚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將文人畫又推向了一個新的臺階。
  • 吳門畫派與蘇州刺繡
    」是明代中葉在吳中地區形成而影響全國的重要畫派,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為代表,他們大都擅長詩文,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所以畫風帶有濃厚的文化氣息,開創一代新風,取代院體和浙派而佔據畫壇主位。 顧名思義,「蘇繡」與「吳門畫派」一樣發源於以蘇州,它以「平、齊、細、密、和、順、勻、光」為特點,蘊含了江南女子精巧、細膩、溫婉、柔美的內在品格。小小的繡針再現了一幅幅精美的名人畫,從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 從「文人畫」到「山水畫」,吳門畫派是如何產生並影響繪畫界的?
    沈恆的兒子沈周出生後,沈周帶領他的弟子文徵明、唐伯虎,逐步開創吳門畫派的先河,中國畫壇便開始有了一個新的畫派——吳門畫派,以獨具一格的藝術品位驚現於當時,從而展示出璀璨的東方文明。吳門畫派在文人畫的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淵源發展。像沈周的畫中更多傾注了他自己對自然、田園風光及世俗景象的喜愛之情,文徵明的作品中凝結著 文人雅士的生活嚮往和價值觀念。
  • 吳門畫派的承傳與拓展
    吳蓬以他的情懷和筆墨,溫潤地親和地在當代演繹著傳統的意義。在如今中國畫壇百花爭豔的態勢下,這種筆墨正脈的珍貴,在於承擔起了中國畫的文化復興使命,在於為中國畫這個古老的畫種在世界新文化格局中的定位、發展和走向提供了重要參照。吳門筆墨的正本清源  初識吳蓬,就感覺到他渾身洋溢著吳門的氣質,也許這是一種天賦。
  • 他是吳門畫派創始人,書畫有自己風格,後人評價「明朝第一」!
    他的畫風格多樣,明王稚登《丹青志》說:「先生繪事為當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魚悉入神品。其畫自唐、宋名流及勝國諸賢,上下千載,縱橫百輩,先生兼總條貫,莫不攬其精微。」中國畫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被稱為「明四家」。在許多人眼中「 明四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伯虎)。
  • 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在京開幕
    他們經常在畫上落款題詩,增加了畫中的文氣和詩意。沈周、文徵明書法精絕,「衡山翁行款清整,石田晚年題寫灑落,每侵畫位,翻多奇趣,白陽輩效之。」(沉顥《畫麈》)唐寅在他的《秋風紈扇圖》上的題詩,寄託著失意文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吳門畫派注重人品,注重文人的品格和學養,並把人品、畫品與筆墨聯繫在一起。沈周題跋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長卷曰:「今觀其畫,墨法、筆法深得董巨之妙。」「以畫名家者,亦須看人品何如耳。
  • 他是吳門大家,作品清潤脫俗,一生畫馬2萬多匹!
    紅梅報早春吳門畫派是明代中期的一個畫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這些人都是吳郡(今蘇州)人,所以被稱為「吳門畫派」。大吉圖上面說到,蘇州是吳門畫派產生發展的地方。 出現了開宗大師沈周,繼起者如文徵明、唐寅、仇英等。
  • 文徵明唯一一幅以杏樹入畫的扇面《紅杏湖石》
    文徵明《紅杏湖石》扇面,文徵明以杏樹為主題的畫作,目前只此一幅。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門畫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
  • 「獨具特色,意蘊深厚」,吳門畫派的興起之路
    吳門畫派之所以誕生於吳門有著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此地物產富饒,商品經濟較為發達且商業氛圍濃厚,因此催生了一大批商人和富裕的市民階層。雖然在官方上商人的地位並沒有明顯的提升,但是在意識上官員和文人對商人有了新的看法。所以當時出現了文人商人化和商客文人化現象。並且隨著收入的提高,這些人開始注重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追求高雅的情操。
  • 「非凡對畫」中國吳門畫派與歐洲文藝復興研究藝術展在蘇開幕
    9月12日,作為2020第五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平行展的「非凡對畫」中國吳門畫派與歐洲文藝復興研究藝術展暨學術論壇,在蘇州工業園區李公堤文化創意街區中心廣場開幕。、蘇州吳門畫派藝術研究院和蘇州明堂映像美術館(明堂1427)主辦,圓融藝術中心、蘇州大學出版社合作支持。
  • 明代畫家傳:劉珏,吳門畫派師祖級人物,書文畫三絕,影響深遠!
    吳門畫派和浙派畫派的興起,當然還有其它畫派。都是海納百川,廣博學習階段無什麼「文人畫」和「院體畫」之成見。第四階段:董其昌華亭畫派興起,卻是也是衰退期,在理論上形成「文人畫」和「院體畫」的割裂。對中國繪畫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同時還嚴重影響到至今,當人工有些畫家還信奉董其昌的思維。
  • 國畫的流派分為黃派、徐派、吳門畫派外還有哪些派?
    明代繪畫前期,有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院體」繪畫;由戴進、吳偉創立的「浙派」繪畫。代表畫家有:劉俊、倪端、商喜、謝環、李在、邊景昭、呂紀、林良、戴進、吳偉、張路。明代繪畫中期,蘇州崛起「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形成聲勢煊赫的「吳門畫派」,弘揚文人畫傳統,唐寅、仇英兼取「院體」、文人畫之長,形成新的面貌。代表畫家有:周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文嘉。
  • 明代的吳門畫派,悠然閒適的創始人沈周,文人畫新氣象
    明朝的首府在南京,而這個吳門畫派的吳門是什麼意思呢?吳門就是蘇州的意思,蘇州非常的漂亮,他在運河與太湖流域之間,河流湖泊都非常多,風景很好,除了水之外還有天平山、洞庭東山,可謂風光如畫,加之四季分明,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可以說是明朝的糧倉也是明朝經濟的重要來源之地。
  • 《新吳門畫派》裡最厲害的居然是他!
    《新吳門畫派》裡最厲害的居然是他!《新吳門畫派:江蘇高校巡展作品集》共收集了30位新吳門畫派畫家的作品,既展示,蘇州大學百年歷史積澱與學校教育理念的完美契合,也充分體現了吳地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蘇州大學成熟的校園文化氛圍。
  • 「吳門畫派」領軍人物、明四家之一蘇州文徵明紀念園正式對外開放
    550年前,「吳門畫派」領軍人物、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出生於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其秀麗雅致的繪畫、清勁秀雅的書法、時饒逸韻的詩文和詩書傳家的家風被世人推崇,對後世影響深遠。
  • 他是明朝畫家,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影響畫壇數百年!
    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葉畫壇上四大藝術家(另三人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稱江南「吳門畫派」的班首,在畫史上影響深遠。擅山水,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貞吉指授,後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黃公望為宗,晚年醉心於吳鎮。四十歲前多畫小幅,後始拓為大幅,筆墨堅實豪放,形成沉著渾厚的風貌。亦作細筆,于謹密中仍具渾成之勢,人稱「細沈」。
  • 「吳門畫派」文徵明:一幅畫與500年前藝術圈
    文徵明堪稱500年前江南藝術圈的精神領袖,「吳門畫派」最重要的領軍人物。 吳門畫派,一般認為始於沈周,成於文徵明。文徵明擅長清逸深秀、文雅典麗的隱居山水畫。明朝中期,在他的帶領下,「吳派」逐漸取代宮廷繪畫和「浙派」的地位。文徵明在嘉靖時期主宰江南文壇三十多年,不但振興了吳門畫派,並且改變了當時整個藝術圈的生態,使得藝術圈從「浙派時期」的粗線條,進化為「吳門時期」的繽紛多彩。
  • 「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看吳門畫派的文脈如何延續到當下
    蘇州為古吳都城,有吳門之謂,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明四家」為代表的吳門畫派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從吳門後學,董其昌及「四王」等人,再到蘇州在近代繪畫史轉型的吳湖帆、顏文樑等人,吳門畫派的文脈一直在延續。
  • 「白陽」陳淳——吳門畫派飛將軍,寫意花鳥破門人。「草書入畫」
    白陽能詩擅書,繼宮廷畫家林良和吳門沈周之後,開文人花鳥寫意之風。始以草書入畫,獨得玄門。其山水得煙雲氤氳之氣,花鳥則具元氣淋漓之妙。中年後學山水,多以二米、高克恭為法,尤擅江南山水寫景。老師文徵明曾戲語:「吾道復舉業師爾,渠書畫自有門徑,非吾徒也」。意弟子白陽為吳門另類。明王穉登《吳郡丹青志》記載:「陳太學名淳,字道復,更字復甫。天才秀髮,下筆超異。
  • 文徵明對吳門書壇、畫壇的影響絕對是最大的!要記得不要不相信
    十九歲時,從沈周學畫,二十二歲從李應禎學書,二十六歲從吳寬學文,而且他的門第其師輩,皆是當時文學藝術界名流。故青年時代的文徵明學業大進,名聲日隆。他少年時代,本蓄有大志,「交遊數人,並以義氣相得,以志業相高,以功名相激昂」。但自二十六歲起,至五十三歲止,十赴應天府鄉試,皆不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