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吳門畫派創始人,書畫有自己風格,後人評價「明朝第一」!

2020-12-20 有文化的小哥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

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取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

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後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閒意趣。

沈周的繪畫為傳統山水畫作出了兩大貢獻:其一,融南入北,弘揚了文人畫的傳統。如沈周的粗筆山水,用筆融進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勢,將南宋的蒼茫渾厚與北宗之壯麗清潤融為一體,其抒發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變為宏闊平和。其二,將詩書畫進一步結合起來。

沈周的書法學黃庭堅,書風「遒勁奇崛」,與他的山水畫蒼勁渾厚十分相似、協調。他又將書法的運腕、運筆之法運用於繪畫之中。沈周同時還是一個詩人,至老年「踔厲頓挫,濃鬱蒼老」。他把這種詩風與畫格相結合,使所作之畫,更具有詩情畫意。

沈周的繪畫在明清時影響很大,創繪畫中的吳門派,並被後世列為明四家之一。有《廬山高圖》、《仿董巨山水》、《東莊圖》冊、《滄洲趣圖》等傳世。

作品多畫江南山水,注重師法造化。其花鳥,形象寫實,筆墨簡括厚潤,畫風質樸。

沈周的畫,遠追董源、巨然,近師王蒙、吳鎮,後又雜學黃公望。他學黃公望,不像其他人亦步亦趨,而是有見解,有取捨。《圖繪寶鑑》說他「畫學黃大痴,法其善處,略其不善處」。他四十歲以前只做盈尺小景,後始作大幅。他的畫風格多樣,明王稚登《丹青志》說:「先生繪事為當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魚悉入神品。其畫自唐、宋名流及勝國諸賢,上下千載,縱橫百輩,先生兼總條貫,莫不攬其精微。」

中國畫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被稱為「明四家」。在許多人眼中「 明四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伯虎)。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歷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傳奇美談,後來被周星馳改編成一部「無釐頭」的電影,更讓這個愛情故事充滿了浪漫主義喜劇色彩。但是,「明四家」中我還是喜歡沈周。

沈周先生風趣幽默,宅心仁厚,淡泊名利,敦厚賢良,不慕權貴,隱逸山林、怡然自樂。史載沈周先生:「所居有水竹亭館之勝,圖書鼎彝充牣錯列,四方名士過從無虛日,風流文彩照映一時」。、「尤工於畫,評者謂為明世第一」。

作為「吳門畫派」的奠基人和領袖人物,沈周先生被人為是中國山水畫的創造者和復興者,是文人畫家的代表,繪畫以山水為主,兼及花鳥。

沈周先生師法王蒙、黃公望、吳鎮、倪瓚等前輩,山水主要描繪江南風光和田園景色,或者筆法蒼勁沉穩,墨法濃重敦厚,構圖穩健大氣,呈雄健雅逸的風韻。

或者筆法率簡拙樸,墨法雅致淡逸,構圖嚴謹飄逸,呈逸眩雅健之神韻。花鳥畫則一改前朝空泛的畫風,變精工為雅逸,可謂寫意花鳥的開山之祖。他所繪的蔬果翎毛,筆力沉著穩健,氣韻深厚渾樸,富有文人情趣。

可以說,沈周的花鳥畫藝術,無論在取材、取意及表現技法諸方面,均對而後的花鳥畫壇影響極大,特別是水墨寫意方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西泠印社副社長、著名書法家陳振濂曾說過:我非常喜歡沈周,並且我認為「明四家」裡面最好的就是沈周。

陳振濂認為:中國古代繪畫發展到了明代,文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做一些「筆墨遊戲」,大家都畫簡、畫淡、畫優雅,畫那種士大夫的灑脫,很少有人再從繪畫本身出發去畫畫、談畫。而這個時候,沈周出現了,他的《東莊圖冊》和一些小幅繪畫,完全是文人的情懷和筆墨,但他的厲害之處在於,在文人意趣之外,他還擁有專業,他的繪畫技法上--比如山水畫中的丘壑、雲霧……他都能像工匠一般體現出寫實性。

縱觀沈周之繪畫,技法全面,功力渾厚,在師宋元之法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進一步發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被譽為吳門畫派之領袖,實屬當之無愧。

沈周出生於詩書之家,自幼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所以,多年來他一直秉承的是「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也正是這個原因讓他雖然身在江南,而且家境殷實,但辭親遠遊的機會並不多,即使出門,最遠也不過蘇州以北的虞山一帶。

有一年的沈周,為什麼突然萌生了杭州之遊的念想呢——穿越歷史的重重迷霧,至少可以替他找到以下可圈可點的緣由:一,杭嘉湖平原一帶的蘇州與杭州,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美譽,蘇杭之美比肩而論,那麼,對於一個出生、成長於蘇州的人,至少應該到杭州走一走,才不負一個真正的江南人;二,數年前與杭州詩人劉邦彥有詩信往還,「每羨好詩如好畫,不須相見即相知」的句子就是沈周寫給劉邦彥的傾慕之詞,當然,沈周亦因劉邦彥的和詩對杭州的湖光山色充滿了好奇與嚮往;三,沈周自幼就跟隨父親常常出遊於蘇州一帶的寺廟,與僧侶打交道甚多,杭州是南方的佛教聖地,寺院眾多,中年的沈周自然也心嚮往之。

這些經歷,給他的繪畫帶來的靈感。

沈周的書畫流傳很廣,真偽混雜,較難分辨。文徵明因此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撐起明代中晚期繪畫半邊天的正是蘇州的「吳門畫派」,始於沈周,成於文徵明。沈周是書香門第養出的風雅丹青名士;文徵明是官宦世家走出的詩文書畫全才。二位大家雖風格不同,各有師承,但筆觸中都傳遞著一種溫暖的正能量和怡然的大情懷。

中國繪畫史上最值得提出的畫派即是吳門畫派,因其人數之多,影響之大是任何一個畫派所不能比擬的,其畫風基本構成了明清三百年來繪畫發展的主旋律,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沈周即是吳門畫派的開創者。

在明初文人畫幾乎陷於停滯的背景下,一生不進仕途的他重振了此脈傳統。他的畫作充滿著幽閒意趣,與元末的隱逸山水所傳導的枯疏空寂的意境相異。這份入世的溫情,體現了明中期在野文人對自身價值的充分肯定。

他終日潛心作畫,沈周在不惑之年後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概括來說,尺幅由小變大,景致由繁複轉簡疏,筆墨由早期較謹細柔婉轉向粗重勁健,同時他將臨摹古人與自然寫生融為一體,構景多曲折縈迴,並點綴行人、舟楫、草亭、茅屋等景物,注入人世的生活氣息,呈現出蒼鬱渾厚之感。

相關焦點

  • 唐伯虎是他的徒弟,他開創了吳門畫派,影響畫壇數百年!
    說到江南四才子,很多人會想到唐伯虎,他的才情和書畫被後人熟知,還有文徵明,雖然才情不如唐伯虎,但是在書畫上也取得很高的成就。這兩個人能在書畫上取得一定的造詣,這與一個人是分不開的,也就是他們的老師沈周。
  • 吳門畫派的承傳與拓展
    只有淵博的學識,才能更好地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國畫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從發展之「理」識別中國畫的創新途徑,使自己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創作實踐,不斷總結經驗,繼往開來,創造出有深厚底蘊而有個性風格的作品。而吳蓬的繪畫和筆墨語言,正源自中國畫流派的代表之一,吳門畫派。  吳門畫派是明代蘇州地區特有的文人畫派,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篇章。
  • 從「文人畫」到「山水畫」,吳門畫派是如何產生並影響繪畫界的?
    ,他們四位畫家雖然都出自於蘇州,但風格卻各有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吳門畫派主要是依據山水畫為主要題材,在人物、花卉、鳥獸畫上等合個吳門畫派在文人畫的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淵源發展。像沈周的畫中更多傾注了他自己對自然、田園風光及世俗景象的喜愛之情,文徵明的作品中凝結著 文人雅士的生活嚮往和價值觀念。
  • 「獨具特色,意蘊深厚」,吳門畫派的興起之路
    而蘇州氣候溫暖沒有北方那樣的乾冷,較為適宜居住,植被覆蓋率高,入目所見皆為美景,是故吸引了眾多文人騷客聚集於此,正是這些文人群體成為吳門畫派的主力。再者,明朝皇帝專治統治,採用八股取士的方法,對於思想進行嚴苛控制,而許多仕官、文人性子散漫,因而放棄入朝為官,選擇去歸隱深山之中與書畫作伴,保留自己的高尚情操。
  • 他是明朝畫家,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影響畫壇數百年!
    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葉畫壇上四大藝術家(另三人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稱江南「吳門畫派」的班首,在畫史上影響深遠。擅山水,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貞吉指授,後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黃公望為宗,晚年醉心於吳鎮。四十歲前多畫小幅,後始拓為大幅,筆墨堅實豪放,形成沉著渾厚的風貌。亦作細筆,于謹密中仍具渾成之勢,人稱「細沈」。
  • 他是明朝畫家,他所開啟的吳門畫派,上承宋元、下啟明清!
    沈周的繪畫藝術體現了明代文人畫的美學理念,同時他又是吳門畫家藝術觀和人生觀的指導者,因而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素以山水畫著稱的沈周,對文人畫性質的寫意花鳥畫有開拓之功:他把元代文人氣息導入了明代的文人寫意花鳥畫。另外文徵明的學生、一生傾慕沈周的陳淳,成為了文人大寫意花鳥畫的開創性人物。
  • 文徵明的畫和他的「吳門畫派」
    文徵明堪稱500年前江南藝術圈的精神領袖,「吳門畫派」最重要的領軍人物。 吳門畫派,一般認為始於沈周,成於文徵明。文徵明擅長清逸深秀、文雅典麗的隱居山水畫。明朝中期,在他的帶領下,「吳派」逐漸取代宮廷繪畫和「浙派」的地位。
  • 雲田畫論:吳門畫派創始人——絕意仕宦的沈周
    吳門畫派創始人——絕意仕宦的沈周夏紹毅(明)沈周 半身像軸 故宮博物院【摘要】:在山水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吳門畫派在其中佔據重要的位置,沈周作為吳門畫派的開創者自然引人格外關注。沈家世代隱居吳門,居蘇州相城。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親沈恆吉又是杜瓊的學生,書畫乃家學淵源。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裡。沈周一生居家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他學識淵博,富於收藏。交遊甚廣,極受眾望,平時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
  • 明代的吳門畫派,悠然閒適的創始人沈周,文人畫新氣象
    並且呢,朱元璋當時對畫家也是比較輕視的,他認為這些文人墨客有時間畫畫,倒不如去勞動種植來的實際,所以當時的文人畫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壓抑,而且創作力也受到了限制,只有為皇室服務的宮廷繪畫在默默的發展著,民間繪畫是非常的蕭條的,一直到了明朝中葉以後,政治開明畫家在思想境界上才變得活躍了起來。也正是順應著時勢,吳門畫派在當時蓬勃的發展了起來,創造出了一種文人繪畫的新氣象。
  • 新吳門畫派--蘇州國畫院中國畫作品展在京開幕
    (唐寅)蘇州不僅園林幽美,水鄉溫潤,素享「人間天堂」、「東方威尼斯」的盛譽,而且物阜民豐,人文薈萃,特別是明代中期興起的吳門畫派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篇章。  明代吳門畫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為明四家或吳門四家。沈周(1427-1509)號石田,長洲(今江蘇蘇州)相城人,出身於詩畫世家,終身不仕,優遊林泉,以詩文書畫自娛。
  • 盛極而衰:吳門繪畫之風格嬗變(圖)
    在此,董其昌明確提出了「吳門畫派」的名稱,將沈周、文徵明為首的一批吳門畫家劃歸為淵源於杜瓊的畫派,進一步將沈周、文徵明納入到文人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他認為沈、文二人主要繼承了文人畫的傳統,主體風格屬於文人畫派系,指出了「吳門畫派」的關鍵要素。    從董其昌關於「吳門畫派」的論述得知,杜瓊、沈恆應該是吳門畫派的起源。
  • 吳門畫派的旗手、「四絕全才」文徵明畫技冠絕,不得不服!
    昨日多藝堂講到明代書畫大師沈周(1427-1509年)創立「吳門畫派」,引領發展了江南文人水墨山水、花鳥畫。今日我們講一講他的得意高徒文徵明,他是當時高舉「吳門畫派」的旗手,亦是一代書畫冠絕當時的藝術大師。
  • 「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紙上是山水田園,竹林是詩意家居
    沈周一生酷愛繪畫,在其子沈維時接管家業後,沈周遷居別業「有竹居」,於其中縱情詩畫收藏,閒暇出遊郊區山水,但由於奉養父母與個人志趣原因,沈周終身不仕。在58歲左右,沈周創造出一種具有鮮明個人特徵的全新繪畫風格,畫名遠播北京,並深刻地影響了此後蘇州地區的畫家,乃至明代繪畫的整體風貌,被視為「吳門畫派」的開山鼻祖。
  • 「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紙上是山水田園,竹林是詩意家居
    沈周一生酷愛繪畫,在其子沈維時接管家業後,沈周遷居別業「有竹居」,於其中縱情詩畫收藏,閒暇出遊郊區山水,但由於奉養父母與個人志趣原因,沈周終身不仕。在58歲左右,沈周創造出一種具有鮮明個人特徵的全新繪畫風格,畫名遠播北京,並深刻地影響了此後蘇州地區的畫家,乃至明代繪畫的整體風貌,被視為「吳門畫派」的開山鼻祖。
  • 明代吳門書畫的魅力在哪裡
    而近日的《吳門遺韻 風流弘長——明代吳門書畫的賞鑑》專題講座,從明初朱元璋對蘇州的鉗制及吳門畫派的3個發展階段等內容向觀眾介紹了明代吳門書畫的概貌,又對蘇州博物館藏沈周、文徵明、唐寅、祝枝山等吳門書畫家的生平與作品作了進一步解析。當日講座觀眾座無缺席,不僅豐富了大家對展覽的認識,也讓展覽更加生動、立體。
  • 明代畫竹第一,「筆底江山不易求」的王紱,吳門畫派先驅人物
    不肯輕作山水畫,故後人有「舍人風度冠時流,筆底江山不易求」的詩句。兼收北宋以來各名家之長,具有揮灑自如、縱橫飄逸、清翠挺勁的獨特風格,人稱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建文四年(1402年),王紱畫《竹爐煮茶圖》,侍讀學士王達為其記序作銘,構成珍貴的《竹爐圖卷》。此圖卷深得乾隆帝喜愛,南巡時,曾在惠山品二泉水,觀《竹爐圖》畫卷題詠。後圖卷不慎被毀,乾隆帝竟自仿王紱筆意,補寫了竹爐首圖,並題詩。
  • 明代畫家傳:劉珏,吳門畫派師祖級人物,書文畫三絕,影響深遠!
    「吳門畫派」師祖級人物,這有關係線。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畫派的吳門畫派領袖沈周師從於他。2、他交遊廣泛,朋友圈也是很廣泛:劉珏的社會交往相當廣泛,有詩人、書畫家、當朝要員、地方顯官,如杜瓊、沈周、 徐有貞、吳寬、夏昶【
  • 吳門畫派與蘇州刺繡
    」是明代中葉在吳中地區形成而影響全國的重要畫派,以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為代表,他們大都擅長詩文,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所以畫風帶有濃厚的文化氣息,開創一代新風,取代院體和浙派而佔據畫壇主位。 顧名思義,「蘇繡」與「吳門畫派」一樣發源於以蘇州,它以「平、齊、細、密、和、順、勻、光」為特點,蘊含了江南女子精巧、細膩、溫婉、柔美的內在品格。小小的繡針再現了一幅幅精美的名人畫,從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 明代吳門畫派代表人物陸治
    明代的繪畫風格,在秉承前代的筆墨中有所變革,參與的文人與作品數量均有驚人的成就。尤其是明中葉,蘇州地區崛起的吳門畫派,在中國文人畫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名畫賞析:「明四家」之一,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廬山高圖》
    沈周(1427-1509),明代的繪畫大師,擅山水和花鳥,吳門畫派創始人,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文徵明和唐寅都是他的學生。沈周的山水畫藝術繼承了元四家之一王蒙畫風、南宋院體風格,形成構圖嚴謹、筆法工整、布局縝密的風格則是取法吳鎮、倪瓚、黃公望等人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