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1427—1509 年),字啟南,號石田,自稱白石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沈周的繪畫藝術體現了明代文人畫的美學理念,同時他又是吳門畫家藝術觀和人生觀的指導者,因而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
素以山水畫著稱的沈周,對文人畫性質的寫意花鳥畫有開拓之功:他把元代文人氣息導入了明代的文人寫意花鳥畫。另外文徵明的學生、一生傾慕沈周的陳淳,成為了文人大寫意花鳥畫的開創性人物。
沈周幼時聰慧,飽讀詩書,11歲時遊歷南京,寫作百韻長詩,被認為是唐代才子王勃的轉世再生。28歲時,他拒絕了蘇州知府的推薦,決意終生不入仕途,專心於詩詞文章,「以丹青以自適」。
他一生淡泊寧靜,視功名利祿如煙雲,他沒有像有的文人墨客那樣或者趨炎附勢,買官鬻爵,或者追名逐利,節操盡失。也沒有學習李白寫《與韓荊州書》毛遂自薦想創一番經天緯地的事業。他一生專心於詩文書畫,將生命活得幽默好玩,無論是《廬山高圖》還是《落花圖並詩》,都為我們展示出他獨特的審美。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閒意趣。
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取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後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
沈周——這是中國15世界最偉大畫家的名字。他當之無愧的列在「吳門四大畫家」的首位(其餘三位為文徵明、唐寅、仇英,都是他的晚輩)。
沈周所開創的吳門畫派,是明代最大的畫派,它最終壓倒了從明代初期以來一直佔據畫壇正宗地位的浙派,使得「元季四家」(黃公望、倪瓚、吳鎮、王蒙)以來,瀕臨衰竭的文人畫傳統重新成為畫壇的主流。
整體畫風盡顯豪放,布局即有稠密之處又顯舒朗風,畫面開合有度,更飽含詩意。圖中坡崗起伏,景物疏朗,用筆方圓兼顧,剛柔並濟,秀潤多姿。筆法間流露出沈周自己個人的特色,特別是山頭的點苔,用重墨以圓頭禿筆,有力著紙,隨即提起,形成馬蹄形,極見功力。
關於沈周,其實研究成果非常多,一方面是因為沈周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他所開啟的吳門畫派上承宋元、下啟明清,直至當代,在中國繪畫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說是延續了文人繪畫的氣數。所以,對其影響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另外,沈周傳世作品也很多,國內重要博物館都有收藏,蘇州博物館舉辦過影響很大的沈周的展覽,南京博物院在舉辦青藤白陽展覽時,其中也同時展出了沈周的作品,因為沈周的花鳥對徐渭、陳淳都有影響。豐富的傳世作品也為對沈周進行持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保證。
柯律格在他的《明代的圖像和視覺性》中,把沈周看作是明代文人畫家的完美典範——當然這並不僅僅是柯律格本人的原創性評價——而是沈周本人的行為方式和他的作品直接體現了中國文人理想化的精神特質。
沈周的逸氣是人所共知的。所謂逸氣,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氣概和氣度。我們知道,朱元璋洪武年間,其實是不怎麼待見吳地文人的。蘇州入仕途的人很少,但到了宣德正德年間,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蘇州讀書人紛紛參加考試、或者被舉薦,開始入仕途。但沈周一直不為所動。當然不是說他沒有這個機會,他多次被人舉薦,皆被其婉拒了。他也從來不去應試。我們要注意的是,沈周的逸氣不是清高,不是說因為他知道得不到那個東西,他就說那個東西不好。這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酸葡萄心理」,很多人都有這種心理,但沈周不是。
其次是沈周的貴氣。這裡說的貴氣,主要指的是沈周全面性的文化修養,是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這種華貴。所以這個貴氣是一種比喻和修辭。沈周在詩文書畫等等方面具有全面的修養,他有《石田詩選》傳世。當然,他的書法和繪畫更是其主要的成就。《明史沈周傳》稱其繪畫為「明世第一」。
就繪畫來說,在題材上,沈周的繪畫題材也非常廣泛,不僅工於山水,而且也擅長花鳥,董其昌說「寫生與山水」很難兼得,這裡寫生是花鳥的意思,就是「邊鸞雀寫生」的寫生。但沈周寫生與山水是兼得的。而且就像前面說的,他的花鳥畫對後來的徐渭和陳淳有著直接的影響。
在繪畫技法上,沈周的技法也是非常全面的。而且他對各種風格都持有一種包容的態度。從董、巨到黃公望、王蒙、吳鎮,沈周的山水畫在藝術形式上集宋、元歷代諸家之大成,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又有卓越的藝術貢獻。除此之外,沈周也非常注重師法自然,注重從客觀現實中去提煉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