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資金、場景、獲客能力,還是體量優勢,螞蟻等新增玩家來勢洶洶,必定會加劇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競爭態勢,這讓原本分化的持牌消金格局更加震蕩。
撰文 | 木音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疫情令眾多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業績成謎。持牌消金行業,至今鮮有機構披露業績,而透過部分消金公司披露的業績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持牌消金業績下滑已成定局。
近日,上海銀行發布2020半年報時披露了旗下尚誠消費金融業績,尚誠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淨利潤0.256億元,同比下降5.6%。截至2020年6月,尚誠消費金融總資產123.43億元,較年初下降1.63%。
據「消費金融頻道」統計,截至目前,僅有包括尚誠消費金融在內的三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披露了上半年業績情況。其中,招聯消費金融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0.23億元,同比增加30.76%;實現淨利潤5.78億元,同比減少18.56%。
同樣,中銀消費金融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也大幅縮減。中銀消費金融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1.3億元,淨利潤1.01億元。營收約佔去年全年的49%,屬於持平水平,而淨利潤僅佔去年全年的15%。
就消費金融領域而言,以十年為一個時間跨度,今年被業內認為是最為艱難的一年。一方面用戶借款意願相對減弱,而營銷獲客成本依然高企;另一方面疫情切斷了一部分用戶的收入,使得不良資產風險上升,從而影響機構利潤。
消費金融公司盈利受阻實際上由其所覆蓋的客群及受理環境所決定。由於消費金融機構所面對的客群大部分都屬於下沉市場中的用戶,無須抵押物的信用貸款讓下沉市場中的信用風險突起,疫情則加重了信用風險集中爆發。
在利潤普遍下滑之外,也有部分消金機構利用頭部互金平臺的流量優勢,給自己業績供血。中國華融披露了旗下華融消費金融山半年的部分經營數據,華融消費金融已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000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超過926萬戶,累計投放貸款筆數超過3218萬筆。
中國華融稱,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華融消費金融加快數位化轉型,全面布局線上產品,順利上線「螞蟻借唄二期」等新產品。截至2020年6月末,線上業務餘額較年初增長26.35億元。
資管系出身的華融消費金融與銀行系機構相比,缺乏資金優勢,而與網際網路系機構相比,缺乏場景、流量優勢。為了彌補獲客上的劣勢,華融消費金融選擇與借唄合作。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向頭部的流量平臺靠攏,也是修復業績、捍衛自身市場版圖的重要戰略。
就在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陷入困局之中,新的巨頭持續湧入,對現有的消費金融市場虎視眈眈。年初至今已有平安、小米、陽光消費金融開業,近期螞蟻集團拿消費金融牌照也被坐實,並且市場消息還傳出建行計劃獨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註冊資本為100億。
8月22日,上市公司魚躍醫療發布公告稱,擬與螞蟻集團、寧德時代、千方科技、國泰世華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和中國華融共同設立螞蟻消費金融公司,註冊資本高達80億元。螞蟻消費金融的注資規模與捷信消費金融並列行業第一。
從螞蟻消費金融的參股方來看,集聚了螞蟻集團科技巨頭、外資銀行、AMC及多家上市公司,覆蓋支付、銀行、醫療、新能源、資產管理等領域,資金能力和場景實力堪稱業內一流。
拿下消費金融牌照,螞蟻集團的消費金融業務在槓桿、展業範圍、融資渠道方面能取得較大突破。消金牌照不僅能在全國範圍發放個人消費貸款,還能通過向金融機構借款、同業拆借、發行金融債等方式籌集資金。這讓原本居於互金行業龍頭的螞蟻集團優勢更加突出,花唄、借唄的場景和流量優勢也會被放大。
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還要面臨利率下行所導致的衝擊。當前持牌金融機構的利率下行是必然趨勢,去年年末就有消息稱持牌消金機構被地方監管要求將產品年化利率降至24%以下,今年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更是被降低。當前,已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調整了產品年化利率,使其在24%以內。
壞帳風險增加,定價上限空間被壓縮,持牌消金的盈利將面臨嚴峻挑戰。目前,已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中主要的盈利模式為利息收入,以定價覆蓋風險的方式博得更多利潤,一些消費金融公司的利息淨收入佔收入構成比例能高達95%以上。定價被壓縮,利潤也就相應降低。
當前的受理環境定會倒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拓寬獲客渠道及場景,只有流量和場景上佔據優勢,才能在逼仄的定價空間裡博得更多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