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2018級同學們,尊敬的老師們、家長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上海財經大學又迎來了4000餘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同學。首先,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同時,向辛勤培育你們的家長和老師,致以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你們是上財新百年的第一批新生,上財也將成為你們成就夢想的新起點,迎接你們的將是更加廣闊的天地和更加艱巨的挑戰,你們將在這裡留下奮鬥的身影,書寫你們自己的青春樂章。作為一名新上財人,同學們肯定很想知道,上財究竟是一所怎樣的大學?上財到底培養怎樣的人?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高等財經學府,上財辦學歷史已逾百年。1917年,上海財經大學的前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商科在金陵創設。為適應商學人才培養的需要,1921年,學校東遷上海,創建上海商科大學。1932年,學校獨立建制,定名國立上海商學院,成為當時全國唯一的一所國立高等商學院。1952年前後,華東地區20餘所高等院校的商學院和財經系科相繼併入,學校成為當時華東地區唯一的財經類高等學校,名士雲集,群賢畢至,創造了學校發展史上的一個輝煌時期。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進入了新的快速發展階段。1985年學校更名為上海財經大學,陳雲同志親自題寫校名。2012年教育部、財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籤署共建上海財經大學協議,掀開了學校歷史上嶄新的一頁,為學校事業發展搭建了更加寬廣的平臺。2017年,學校成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海財經大學翻開了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目標奮進的新篇章。
百餘年來,上財始終堅守「立德樹人」的辦學初心。學校初創時期即提出「治商業學科者,不獨貴具書本上之學識,尤貴具實際之常識」,由此奠定了學校經世致用的財經特色。國立上海商學院時期,學校確立了「為研究商學而設,為培植商業人才而設,為領導商人而設」的辦學理念。創校校長郭秉文先生以其「三育四衡」的教育理念和辦學實踐,領時代之新,開風氣之先。他主張訓育、智育、體育「三育並舉」,注重「通才與專才的平衡,人文與科學的平衡,師資與設備的平衡,國內與國外的平衡」,促進學生在才能、體魄、精神、道德和學術諸方面全面發展。
改革開放前的上海財經學院時期,我校以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為己任,力求為國家培養掌握經濟命脈的企業管理人才和財經管理人才。上世紀80年代,為適應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需要,學校確立了「應用型、複合型、外向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引導學生學會「能從事國內經濟建設和涉外經濟工作的兩套本領」。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學校堅持精英化人才培養的定位,以「複合型、外向型、創新型」為培養規格,促進學生「素質、知識、能力、體格」全面發展,著力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創造力、決斷力及組織力的卓越財經人才。為此,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啟動以「立體課程、多元路徑、個性體驗」為特徵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逐步形成「3*3」卓越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實施Global SUFE戰略,大力引進海外優秀師資,推進與國際知名大學、科研院所的實質性合作,推動學生海外學習交流,加強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構建起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
正是在這接續傳承、不斷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引領下,學校堅持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學術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才培養成效日益顯著。新生生源質量持續優異,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長期在全國高校保持領先,社會聲譽逐年提升。在此,我希望大家能夠傳承學校深厚的文化和歷史底蘊,弘博學明德之風、成經世濟民之才。具體而言,我提三點希望:
第一,以家國情懷濟天下。 1935年,曾擔任學校首任教務長的馬寅初先生為畢業生題寫「經濟匡時」四字,這成為貫穿學校辦學始終的使命情懷,也成為上財人的精神根脈。一代代上財學子始終以經世濟國、匡扶時局為使命,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與時代同心同向、與國家休戚與共。青年一代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因此,同學們都肩負著興國安邦的使命,任重而道遠。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的青年人將會成為社會的建設者,而不是社會發展的觀望者。作為新一代上財人,我希望你們能夠繼承「經濟匡時」的精神基因,踐行姚耐校長「一切為著建設祖國」的砥礪之辭,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志向,將個人發展與國家興衰緊密相連,在新時代大發展的洪流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二,以修德明理立根本。古語有云,「士有百行,以德為先」。德行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事業之基、幸福之源。做人德先行,待人誠先行,學校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並將其內化到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近年來,學校每年參與志願服務的同學達2萬餘人次,並有近百名畢業生通過各種項目赴西部和基層就業。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風尚與美德。作為青年學生,要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範踐行者。一是要「明大德」,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堅定意志、明辨是非,提高價值判斷力;二是要「守公德」,自覺履行社會對於公民的道德價值要求,做到尚禮守法,揚美崇善;三是要「嚴私德」,嚴格約束個人行為,做到誠信敬業、正義奉公,時刻堅守國法校規的紅線、文明自律的防線、道德操守的底線,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第三,以追求卓越展鋒芒。追求卓越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是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更是為夢想而奮鬥的精神動力。百餘年來,上財人始終堅守著追求卓越的共同意志,勤奮踏實、不懈奮鬥,不管是紮根邊疆數十載、忠誠奉獻一輩子的金雲輝,還是安於清貧三十年、堅守學術報國夢的黃天華,無論是上海現代金融改革的參與者與推動者龔浩成,還是被稱為「百折不撓的草根創業英雄」的健帆生物創始人董凡,他們的故事都無一例外地展現了上財人敢於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鋒芒。同學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變化的是主題與使命,不變的則是奮鬥的精神、超越的氣魄。獲取知識需要長期的學習和積累,學術研究需要積極地鑽研和創新,實現夢想則需要不懈的奮鬥和勇敢地超越。希望站在人生新起點上的你們,能夠擁有「幹大事、捨我其誰」的決心,秉持不甘平庸、奮發進取的奮鬥精神,不斷追求新高度、開拓人生新境界,最終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蛻變。
同學們,奮鬥正當時,青春勇擔當。希望作為新上財人的你們能夠把上財精神注入自己的血脈,繼承前輩留下的厚重精神財富和宏大家國情懷,把奮鬥寫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把事業寫在祖國的土地上,把夢想寫在國家和民族燦爛的未來中,創造無愧於時代的人生!
(責編:劉婧婷、孫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