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學,支持區塊鏈和比特幣的上層建築

2020-12-18 鏈頭條

如果要預測2018年最熱門的事件,區塊鏈比特幣無疑可以算得上是其中之一,就連比特幣的發明人——神秘地消失在網際網路世界的中本聰,甚至都成為2018年《時代》周刊年度人物的有力競爭者。在剛剛結束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各國首腦和商界領袖探討最多的還是區塊鏈。

但是對於普羅大眾來說,他們還沒有分清楚比特幣和區塊鏈就被衝昏了頭腦,要麼一股腦殺進幣圈,高價搶購各種虛擬數字貨幣;要麼衝進資本市場,看到區塊鏈概念的股票就買;要麼就在各種論壇峰會上,一頭霧水地聽臺上一群自己也沒怎麼搞清楚的嘉賓在大談特談區塊鏈……

那麼區塊鏈究竟是什麼呢?關於區塊鏈的概念到處都有,比如下面這個:所謂區塊鏈,簡而言之就是一種數據結構,能夠以數字方式識別和跟蹤交易,並通過計算機的分布式網絡共享這些信息,在某種意義上創建分布式信任網絡。區塊鏈提供的分布式帳本技術為追蹤資產的所有權和轉移提供了透明和安全的手段。

是不是有一種「每個字我都認識,湊到一起就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感覺?這樣讓人感到不明覺厲的名詞解釋,顯然不能滿足我們對區塊鏈的好奇。想要對區塊鏈有更深入的了解,應該怎麼辦呢?

所謂區塊鏈,就是密碼學加上當時的最先進科技。

我們都很容易理解,區塊鏈的關鍵是信任和安全,它最核心、最底層的技術就是密碼學。區塊鏈之所以受到追捧,被大家認為神乎其神,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今天數字科技讓古老神秘的密碼學煥發生機,兩者的結合,造就了今天的區塊鏈和比特幣的神話。

縱觀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不難發現,在每個時代,密碼學都可以藉助那個時代的先進科技,產生新的加密方式,製造出那個時代的區塊鏈技術,來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和可靠。而且,率先把密碼學和先進科技結合起來的一方,能夠佔據那個時代的領先位置,對歷史和文明產生重大的影響。

凱撒大帝的「區塊鏈」

凱撒是第一個把替換密碼用於軍事用途、並且記錄下來的人。在他的那本歌頌自己豐功偉績的《高盧記》裡,凱撒描述了他把密信送到正處於圍困之中、瀕臨投降的西塞羅手中。凱撒非常喜歡使用密文,後世的《凱撒傳》詳細地記錄了凱撒使用的一種密文。而這種加密方法,甚至沿用到今天。

凱撒的做法是:將每個字母,用字母表中這個字母之後三位的那個字母替代。也就是字母A用字母D替代,字母B用字母E替代。比如Abroad,凱撒在用密文寫信的時候,就被替換為Deurdg。這種移動字母產生密碼的方式,後來也被稱為凱撒密碼。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加密方式,它算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加密密鑰的案例了:由發件人和收件人共享加密密鑰,標誌著現代密碼學的發端。可以說,從凱撒密碼,到20世紀公共密鑰被發明之前的這幾千年時間裡,密碼學的原理都是一樣的。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加密方式,跟凱撒密碼的原理區別,也就是多了公鑰而已。直到今天,我們在看很多諜戰片的時候,會發現不少特工和間諜還是採取這種方式傳輸情報。

這裡有幾個術語,需要特別指出。密碼學家通常講用來書寫原始信息的字母表,也就是正常的字母表,稱為明碼錶;而用來替換明碼字母的稱為密碼錶。這也是密碼這個詞的來歷。那麼往後移動三位,這個「三」則被稱為密鑰。當然,學過數學的人都明白,這裡有26個字母,僅僅按照順序移動,每個字母就有25個不同的替代方式,即25種密鑰,要是把字母順序打亂,密鑰就更多了。算法則是通過各種嘗試,破譯密碼的過程。

可以想像,在公元前100年左右,也就是相當於中國的西漢時期,要想破譯凱撒的密碼,那可能性幾乎為零。

雖然不能說凱撒是依靠密碼情報在軍事上獲勝的,但是一流的情報工作和保密工作,是在戰場上獲勝的前提條件之一。後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戰爭的複雜程度和調配兵力的數量越來越多,戰場範圍更加幅員遼闊,情報工作就越加重要。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後面將會詳細地講到。

阿拉伯人的「區塊鏈」

替換密碼在長達一千年的時間裡,被認為是無法破解的,因為存在著數量龐大的密鑰,依靠手工是根本計算不過來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來自東方的阿拉伯人,找到了更新的技術,從而找到了一條捷徑來破獲這個被認為是無解的密碼,這次勝利是由阿拉伯世界的語言學家、統計學家和宗教學家三者共同完成的。

這還要間接感謝中國的造紙術的發明,伊斯蘭文明得以快速傳播。因為書籍需求量大增,那麼就需要有人來校對,最能勝任這個工作的自然是神學家。他們在校對的同時,還在統計默罕默德啟示錄的用詞頻率,如果這個啟示錄出現了新詞,那麼它出現的年份肯定就更往後等等。在梳理的過程中,他們也順道發現了一些字母出現的頻率就是比其他的字母要高得多。

學習過英語的我們都知道,字母E應該是最常見的,其次是字母T和A。如果是按照凱撒密碼的辦法進行加密,一個密碼字母對應明碼字母,那麼密碼字母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很有可能就應該對應明碼字母E,以此類推,很容易就可以排除掉大量的密鑰,從而快速地找到正確的破譯方法。

現在無法考證究竟是誰把字母出現的頻率和破譯密碼聯繫在了一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公元九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就已經非常擅長破譯凱撒密碼了。

更應該看到的是,阿拉伯人從公元7世紀到公元12世紀期間,建立了輝煌燦爛的文明,相比較而言,歐洲當時還是愚昧落後貧窮的地方。伊斯蘭文明的繁盛,不僅帶來了藝術、科學等文化的繁榮,社會的統治和管理也是非常有條理和高效的。當時的管理者,不僅在政府的關鍵事務上進行加密,而且記錄稅收的時候也採用了密碼術,他們在《大臣手冊》等管理文獻裡還在探討與密碼術有關的技術性問題。正是因為有了巨大的需求,再加上科學技術的進步,阿拉伯人終於有機會破譯替換密碼這道千年難題。

這個「區塊鏈」技術,也助推阿拉伯人去打造一個高效清廉的政府、提供一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一個有秩序的富裕社會。

是不是有點眼熟?今天各國政府都紛紛表示要重視區塊鏈,以便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這是不是跟千年以前阿拉伯人的做法異曲同工。

電報和無線電時代的「區塊鏈」

漫長的中世紀裡,歐洲人對密碼術的興趣,僅限於鍊金術和科學家。到了15世紀文藝復興的時候,密碼編輯術在歐洲成為了一項蒸蒸日上的行業。首先是科學、藝術為密碼術的進步提供了智力支持,再加上歐洲,尤其是義大利各城邦政治上的爾虞我詐,使得密碼術更有市場。如何能夠安全、快速地輸送情報,如何能夠破獲對手的情報,是各個城邦主人最為關注的事情之一。這個時候開始,破譯密碼的專員成為了西方政府機構中常設的職位。

不過真正引發密碼學突飛猛進的,則是電報這項新技術的發明。為了保護隱私,大眾也需要學習一些密碼學的知識,以便不至於讓自己的隱私在電報中輕易被洩漏。

與此同時,軍方也非常苦惱,對於新技術他們是既喜又怕。喜的是電報技術,尤其是後期出現的無線電技術優勢明顯,而怕的是這些信息可以方便快捷地送達接受者手中,也可以送達敵人的手中。

在電報和無線電的新技術面前,所有人都開始想如何設置更難以破解的密碼,來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但是卻鮮有突破。即便是一戰時德軍採用的ADFGVX密碼,採取了替換和移位兩種加密方式,而且德國人相當有自信,這麼複雜的密碼是不可能被破譯的,但是還是被法國人所破譯。

法國的情報人員更厲害的一點是,他們甚至學會了辨認德國無線電操作員的「手跡」。雖然發送電報都是一系列的點和橫波,但是每個無線電操作員的操作速度、停頓的點和橫波的長短等等都不一樣,可以辨別他的身份。此外,法國人還建立了六個不同方向的搜索站,可以檢測無線電波是發自哪裡的。兩者結合,可以讓法國的情報部門確認軍營的身份和地點,在一定時間跟蹤這個軍營的移動方向,很大程度上能提前預判軍事目的,從而提前採取行動應對。

此外,英國和美國的情報工作對於破譯德軍的軍事密碼也做了很多的工作。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盟軍在情報破譯方面的優勢地位,以及德軍採用不合格的加密情報系統,兩者的疊加,才決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終走勢。

希特勒的「區塊鏈」

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經驗,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德國採用了一個在當時看起來的殺手級武器——恩格瑪密碼機。這臺機器問世,在編制密碼方面毫無費力地碾壓了人類最優秀的編碼師,就像是Alpha Go無情地擊敗了人類最優秀的圍棋手柯潔一樣。可以體會一下,今天圍棋國手們面對Alpha Go的感覺,就像是當年密碼學家面對恩格瑪密碼機的感受是一樣的,完全無力招架、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藉助恩格瑪密碼機強大的密碼編撰能力、以及更加強大的無線電傳輸能力,希特勒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安全的通訊系統,他可以以更快、更精準、更安全的方式向遠在千裡之外的將軍下達戰令;德軍的鐵騎也以各種「閃電戰」的速度攻城略地,肆無忌憚地在歐洲橫衝直闖,根本沒有人能攔得住。

相較於德國陸軍,德國海軍的情報系統更加厲害,他們採用的是加強版的恩格瑪密碼機。依靠安全、準確的情報通訊系統,德軍的潛艇在大西洋上四處遊蕩,一旦發現英軍護航艦的蹤影,就開始跟蹤定位,並且通過情報系統,召集其他的潛艇前來圍剿。而英軍因為情報落後,沒辦法掌握德軍潛艇的位置和作戰策略,結果損失慘重。數據顯示,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之間,盟軍每月平均損失50艘船隻。更慘的是,整個英國海軍部只能依靠自己艦艇被擊沉的位置,來追蹤德軍潛艇的位置。這時候,不僅是邱吉爾的至暗時刻,更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至暗時刻,如果英國海軍輸掉大西洋戰爭,那盟軍很有可能輸掉整場戰爭,全世界就會徹底淪陷在納粹的鐵騎之下。

當然你會想起來,現代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不是破譯了恩格瑪密碼麼?準確的說他是其中之一。波蘭人首先為破譯密碼打下了基礎,他們開創性地把數學家和工程師引進到密碼破譯中來。在此之前,破譯密碼的基本都是語言學家、統計學家等等。然後,盟軍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才繳獲了恩格瑪密碼機,使得密碼學家能夠了解這臺在當時看上去無比智能的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圖靈在內的無數科學家經歷了嘔心瀝血的工作,最終研發出了另外一臺密碼破譯機。

「用機器打敗機器」,這句臺詞是廣受中國影迷喜愛的卷福在電影《模仿遊戲》裡扮演的圖靈所說,也道出了真理:人打敗不了機器,只能設計一臺打敗機器的機器。

中本聰的比特幣

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人類迎來了和平發展的時期。加密技術也從國家情報部門和軍隊走向了社會和商業。越來越多的公司採購計算機進行工作,公司內部、公司之間的交流也愈加頻繁,這也對密碼學和技術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公鑰的發明,堪稱是兩千年以來密碼學的最偉大成就,也是今天區塊鏈和比特幣的最重要基礎技術之一。

公鑰之所以至關重要,是因為僅靠密鑰已經滿足不了新的需求。在古代和戰爭年代,不同對象之間的保密、安全通訊,都需要點對點的密鑰,這就涉及到密鑰的分發。這很好理解,就相當於是千年以前,凱撒大帝向他的將軍用密文下達戰令的時候,接收到密令的將軍知道密鑰是「三」。

這就會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這個密鑰要改起來很困難。想想將軍遠在千裡之外,凱撒想把密鑰從「三」變成「四」,那麼他就必須派人把這個新密鑰送給將軍,但是這個過程本身是非常不安全而且不及時的。當然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在現代社會不是問題,打個電話、發個電報不就解決了嗎?雖然現代社會有各種通訊設備,但是最關鍵的核心信息依然不能通過電話、手機等沒有經過特別加密的渠道傳送。所以到了70年代,銀行還得經過嚴格選拔,培養那些最值得信任的員工拎著密碼箱滿世界去給客戶送密鑰。儘管如此,這種方式還是存在著很大的風險。第二,密鑰的分發成本越來越高。就是隨著計算機和數據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都在使用加密服務。70年代,美國政府每天分發的密鑰就可以達到一噸重。政府和軍隊可以承受這樣的開支,商業機構可是受不了的。尤其是隨著計算機向個人和家庭普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要用上數位化服務,如果還是採取傳統的加密方式,兩個陌生人之間發一份電子郵件,需要他們先互換密鑰才可以,否則兩人只能採取不加密的方式傳輸,就像是一封沒有經過加密的電報,所到之處一點隱私都沒有。

正在麻省理工學院實習的三個人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羅納德李維斯特(Ronald L. Rivest)、阿迪薩莫爾(Adi Shamir)和倫納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三人的努力之下,一種被稱為「不對稱密鑰」的密鑰誕生了。在此之前,所有的加密方法都是「對稱加密」,也就是說解密過程就是加密過程的反向演化,加密和解密的密鑰是一樣的。那麼在「不對稱加密」的過程中,加密密鑰和解密密鑰則是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採取「不對稱加密」技術之後,愛麗絲可以對外公布她的加密密碼,所有人可以通過這個加密密碼向她寫信、發送重要的信息,而只有愛麗絲可以通過只有她自己知道的解密密碼來獲取這個信息。那麼,之前密鑰分髮帶來的問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這三個麻省理工實習生的工作就是找到了一個數學函數,來完成這次「非對稱加密」。這個由三個人的名字首字母組成的RSA系統,成為當代密碼學中最有影響力的密碼系統。這也是比特幣的兩大最重要的算法之一。

這個數學函數簡單來說就是分解質因數。比如N=p×q,那麼N就是公共密鑰,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數字,可以通過N來給發出的信息加密,那麼只有知道p和q的值的人,也就是擁有密鑰的人才能解密,讀到這段加密的信息。那麼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很好計算啊,計算機很快就能列出所有的可能一一來試試不就可以嗎?但是如果這個數字足夠大呢?銀行的轉帳加密都是10的300次方這個量級的數字,一億臺電腦一塊工作來分解這個數字最後找到答案,大約需要一千年的時間。這就相當於是無懈可擊的密碼。

公鑰私鑰都是比特幣交易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這個基礎上,就很好理解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了。比特幣的交易就像是在門口放了一個信箱,誰都可以把錢交到這個信箱來,只要知道這個信箱的地址,但是要真正拿到這筆錢,你必須有打開這個信息的鑰匙,也就是那把經過嚴格加密的密鑰。因為整個交易的過程被數字記錄下來了,所以每次交易都是不能被模仿、篡改和刪減,這樣就保證了交易的真實和可追溯。此外,在這樣的貨幣市場,也沒有中央銀行等權威機構存在的必要了,人人都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這也起到了去中心化的作用。

那麼區塊鏈的技術也可以由此引申開來,但千萬不要把區塊鏈技術想得特別高深,其實我們已經有很多的場景都已經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了。比如螞蟻金服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對公益捐助的善款進行追溯;又比如保險行業對受保人進行追蹤等。此外,如果你開過電子增值稅發票的話,那就是區塊鏈的經典運用,相較於紙質發票而言,電子增值稅發票做到了分布式記帳、消除了重複開票、開假票等問題,尤其是發票信息全流程管理等等。

當然,各國政府也在加大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運用,相信未來會在更多的地方會運用到區塊鏈的技術。但就像是TCP/IP協議這樣底層的網際網路技術,或者是4G和5G這樣的通信信號,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但並不影響我們上網、發微信、收紅包。區塊鏈這樣冷門的技術,密碼學這樣深奧的學問,都是拜比特幣的熱炒所致,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詞。

量子計算機:比特幣的天敵?

就像是一個新的時代,隨著技術的進步,過去的加密技術就會落後,過去的信息傳輸方式就會失效,那麼對於比特幣和區塊鏈而言也是如此。今天的區塊鏈和比特幣,都是建立在此時此刻計算機水平的基礎之上的。但是未來如果發明了更快、剛高效的計算機,那麼我們今天認為堅不可摧的比特幣密鑰是不是就不再安全呢?

之前提到,銀行的轉帳加密都是10的300次方這個量級的數字,一億臺電腦一塊工作來分解這個數字最後找到答案,大約需要一千年的時間,那麼按照今天的破譯水平,你可以說它是無法破解的。

但是縱觀人類歷史,任何一個號稱無法破解的密碼,最終都會被破解。不論是統治了世界一千年的凱撒密碼、還是讓全世界都陷入納粹威脅的「恩格瑪密碼機」等等,這些例子還不夠深刻嗎?

其實今天的加密系統並非沒有天敵,只是這個天敵目前還只是存在於理論之中,那就是量子計算機。以量子計算機的運算水平,剛才需要花一千年才能運行得到的結果,量子計算機大約10分鐘就可能找到答案。在這樣強大的技術面前,今天的所有加密系統是不是都會黯然失色,我們的個人隱私、銀行的巨額金融交易信息、國家安全的關鍵信息等等,都會被暴露無遺。

當然,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技術問世,當然加密的技術也會不斷地提高。未來不論是量子計算機,或者是其他什麼先進的技術,肯定會顛覆今天的信息安全系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們關注區塊鏈和比特幣,並不是因為比特幣的價值真的有那麼高,而是我們要關注這個新技術將可能會引發的變革。就像是凱撒當年注意到了替換密碼,並把它運用到了軍事中;就像是阿拉伯人把加密系統運用到了國家官員的管理、稅收等等方面,推動了國家的繁榮;就像是希特勒和納粹注意到了恩格瑪機,並大量使用,在二戰中佔得先機;就像是中本聰,他看到了全球去中心化的需求浪潮......

所以,沒有任何一項技術是永恆不變的偉大。區塊鏈和比特幣雖然現在是熱門詞彙,任何跟區塊鏈沾邊的概念都被渲染得玄乎其玄,但要估算它的真正價值,要把它放到歷史長河裡去,看看它經不經得起更長時間的考驗,歷史總是重複上演的。

看到這裡,你覺得區塊鏈究竟是改變歷史的巨浪還只是一朵濺起了一點水花的小浪花呢?

最後要強烈推薦一本書:西蒙辛格的《密碼故事》,他引人入勝地講述了密碼學的歷史,也許看完你會對今天的區塊鏈熱潮有一個新的認識和理解。

相關焦點

  • 王小雲院士:密碼學是區塊鏈技術的起源
    科技日報記者 劉傳書12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單位聯合支持的「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在深圳舉辦。她介紹,密碼學是區塊鏈技術的起源。論壇現場。劉傳書攝王小雲院士在報告中為大家介紹了區塊鏈的起源——密碼學,內容涵蓋了密碼學的重要性、密碼學中的哈希函數、以及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的密碼學原理和區塊鏈的應用領域。
  • 密碼學專家徐秋亮:區塊鏈底層是如何構造出來的?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按: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碳鏈價值,編者秦晉。文章是根據山東大學教授、密碼學專家徐秋亮在「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委會成立大會」現場演講內容整理而成。供大家品讀。徐秋亮教授邏輯嚴謹、思路清晰的闡述了基於密碼學的區塊鏈是如何構造這一問題。部分精彩觀點摘錄:「從區塊鏈密碼學角度看,鏈式存儲結構,是密碼學中一種常見結構。
  • 區塊鏈概述|區塊鏈的定義和特點
    區塊鏈技術最早應用於比特幣項目中,作為比特幣背後的分布式記帳平臺,在無集中式管理的情況下,比特幣網絡穩定運行了八年時間,支持了海量的交易記錄,並且從未出現嚴重的漏洞,這些都與巧妙的區塊鏈結構分不開。目前,區塊鏈技術自身仍然在飛速發展,相關規範和標準還在進一步成熟、完善中。
  • 區塊鏈密碼學技術將開啟下一場變革
    摩根大通從2015年就積極地探討研究區塊鏈底層技術,我本人參與了很多內部早期的區塊鏈技術和商業模式分享會。JPM從一開始就專注於區塊鏈的底層密碼學技術以及在隱私保護方面的應用,這個和我們看到的很多公鏈的出發點很不一樣。
  • 量子計算與區塊鏈密碼學
    量子計算對區塊鏈網絡的最大威脅是它具有打破傳統加密的能力。 根據谷歌的研究人員的說法,這意味著通常需要1萬年以上才能完成的計算,它的計算機可以在大約200秒內完成,這可能意味著區塊鏈及其背後的加密技術可能被破解。 加密中使用的非對稱密碼術依賴於密鑰對,即私鑰和公鑰。公鑰可以從它們的私有副本計算,但反過來不行。 這是由於某些數學問題不可能解決的緣故。
  • 關於區塊鏈和比特幣的幾個偽命題
    現階段的區塊鏈和比特幣,也處於這樣的階段,前者被視作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網際網路科技之後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後者則被視作是一種新型的全球化貨幣,可以有效破除美元霸權體系,也必將衝擊央行發行的法幣。事實果真如此?懂得才知克制。
  • 用專業術語來解釋什麼是比特幣和區塊鏈。
    什麼是比特幣和區塊鏈。近這兩個概念特別火,對於非技術和金融行業的同學們來說,即使查閱專業文獻資料,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一些疑問,這篇文章儘量少用專業術語來解釋什麼是比特幣和區塊鏈。比特幣什麼是P2P、分布式?比特幣和區塊鏈是什麼關係? 什麼是比特幣?如果簡單理解區塊鏈的概念?
  • 密碼學是如何保護區塊鏈的?
    密碼學本身並不會被黑客攻破以生成偽造的數字籤名(馬上會給出定義),就像數學不能被黑客攻擊而使得2+2=5一樣——雖然密碼學和數學都可能被錯誤地使用。如果一個使用密碼學的系統被攻破,那只可能是因為設計者錯誤地應用了密碼學。
  • 現代密碼學之父:現身重慶,入場區塊鏈,指出信息安全最重要
    近日,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在重慶舉行之際,現代密碼之父惠特菲爾德·迪菲就目前的人工智慧與數字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並攜Cryptic實驗室與重慶市科技局擬建重慶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暫定名)。
  • 密碼學專家來學嘉:區塊鏈讓密碼學從「賠錢」變「值錢」
    圖說:密碼學專家來學嘉教授(中間站立者) 主辦方供圖「密碼學過去是『賠錢』的,因為密碼用於保護信息系統,屬於『開銷』。而有了區塊鏈,密碼『值錢』了。」提到區塊鏈,來學嘉提到了區塊鏈的的價值意義,「有人說區塊鏈激活了數學和密碼學,區塊鏈是密碼學非常好的應用。利用算法的計算結果(幣coin)本身具有價值,而算法本身也成為應用。」另一方面,區塊鏈的實質貢獻在於,為抗抵賴、抗捏造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
  • OK區塊鏈60講|第12集:區塊鏈中的密碼學(下)
    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是:「區塊鏈中的密碼學(下)」。之前我們也講過,區塊鏈中主要應用的密碼學算法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哈希算法,另一個是非對稱加密。而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區塊鏈密碼學中的「非對稱加密」是什麼?簡單來說,非對稱加密就是用來對內容進行加密的一種特殊方法。
  • AnatolyAnisimov:區塊鏈方向是現代密碼學的一個驅動力
    今日,2018區塊鏈·新經濟第四屆區塊鏈全球峰會在上海外灘W酒店舉辦。會上,烏克蘭科學院院士Anatoly Anisimov發表了題為《算法、密碼學、區塊鏈:縱覽》,以下為演講全文: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裡,我的演講比較技術,是數學方面,但我也不會講太多。任何解決方案都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做這個解決方案。第二部分,怎麼做,可。第三部分,可以做到嗎?任何一種解決方案,都是涉及到這三部分。
  • 區塊鏈基礎技術的10個裡程碑!
    區塊鏈技術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密碼學和分布式計算的發展。裡程碑一:公共秘鑰算法的提出1976年,迪菲和郝爾曼發表了一篇開創性論文《密碼學的新方向》,覆蓋了現代密碼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涵蓋非對稱加密、橢圓曲線算法、哈希函數等,首次提出公共秘鑰加密協議與數字籤名概念,構成了現代網際網路中廣泛使用的加密算法體系的基石,同時這也是加密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誕生的技術基礎
  • 區塊鏈技術應用需要循循善誘
    這是海運費支付領域全國首個區塊鏈運用場景。 區塊鏈概念出現至今已有十餘年時間。早在2008年底,一名或者一群化名為中本聰的程式設計師發布《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白皮書。次年初,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初始設計和落地實例,比特幣正式誕生。按照白皮書闡述,這是一種基於密碼學原理,使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不需要第三方中介參與就能夠直接進行支付的電子支付系統。
  • 區塊鏈被央視公開點名,恕我無知,區塊鏈到底是啥?
    聽說區塊鏈又火了?近日,區塊鏈被公開點名,再次引發網友熱議。一提到區塊鏈,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比特幣。劃重點,區塊鏈不等於比特幣!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區塊鏈還有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版權保護等諸多應用領域。
  • 數字貨幣與區塊鏈之間的關係探討
    區塊鏈生於數字貨幣,亡於數字貨幣? 首先,我們從區塊鏈的誕生背景來看,數字貨幣與區塊鏈屬於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因為要將數字貨幣這個概念落地,所以才創造出了區塊鏈的應用技術,但是又因為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基礎,才使比特幣的支付理想成為現實。
  • BFC比特未來或將成為區塊鏈行業獨角獸
    據IDC《中國區塊鏈市場生態體系研究2018》報告顯示,2019年到2022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76.3%;另據公開資料,全球數字資產交易市場市值已高達6000億美元,全球投資者數量超過5000萬。近日關於數字貨幣的新聞報導越來越多,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說,「央行數字貨幣即將推出」。
  • 比特幣區塊鏈中的隱藏信息簡史
    自從「創世」區塊被挖掘以來,人們就一直在比特幣區塊鏈中隱藏信息。雖然大多數人不如2009年1月3日的「中本聰」那樣出名,但每一個都將與比特幣一樣永存,這些信息顯示了人類對隱寫術、垃圾郵件和非正統的求婚的痴迷。
  • 區塊鏈常用名詞解釋
    比特幣由中本聰(又譯中本哲史)(化名)於2009年1月3日,基於無國界的對等網絡,用共識主動性開源軟體發明創立。   blockchain 區塊鏈   用分布式資料庫識別、傳播和記載信息的智能化對等網絡, 也稱為價值網際網路。
  • 經世致用 | 你所不知道的區塊鏈
    引言:近年來,區塊鏈概念在中國火起來了。很多人喜歡把區塊鏈掛在嘴邊,似乎區塊鏈總是和高大上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