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縣蘿蔔
對於優質農產品,人們總有一種近乎玄學的認識:好東西不離鄉。換句話說,只有一村一地出產的才算正宗,移栽到其他地方,味道總是差了一些。
濰坊的蘿蔔自古出名,有句順口溜,煙臺蘋果萊陽梨,不如濰縣蘿蔔皮。按照老濰縣人的說法,正宗的濰縣蘿蔔產自北宮,即稱北宮蘿蔔,有句話叫:北宮後北宮前,郭家莊子劉家園。說的是北宮周邊南北東西四片區域。
北宮是指哪裡?北宮就是過去老濰縣的玉清宮,在老濰縣城的東北方向,今天的向陽路和北宮街交叉口東北,原聾啞學校舊址上。
但是現在隨著城市開發,老北宮的區域早就開發成了高樓大廈,已經沒有農田了,於是,濰縣蘿蔔的種植區域北移到了東夏莊一帶。
被現代建築包圍的玉清宮
搬了家的濰坊蘿蔔口感如何?山東人評價都很高,但如果比起天津的沙窩蘿蔔,無論在種植還是經營上,都稍遜一籌。
沙窩蘿蔔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其產地——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土質上沙下粘,特別適合蘿蔔的生長,其特點是皮薄肉質翠綠,口感細膩,甜辣可口,水份充足,味如水果。
相傳,明朝嘉慶年間,皇上為滿足一愛妃喜歡吃南國荔枝的奢求,聽信奸相嚴嵩的餿主意,把整株的荔枝樹連根刨下,通過河道運到天津衛,再摘果送入京城。河岸邊長期積攢了荔枝樹根帶來的沃土,久而久之形成田地,後人在此地種植青蘿蔔,於是誕生了遠近馳名的沙窩蘿蔔。
立地條件得天獨厚,決定了別處出產的青蘿蔔難以與天津沙窩蘿蔔匹敵。嚴嵩為了取悅皇帝,將整株荔枝樹由南方船運至津,到岸後,急取樹上荔枝飛速送入北京皇宮以保其鮮,而荔枝樹根部之土則頃於天津小劉莊一帶海河岸邊,經年積沙土10餘畝。
當時農民利用其土種植青蘿蔔,獲得了品味極佳的蘿蔔,後移植西郊的沙窩村,於是沙窩蘿蔔便名聲大振。沙窩蘿蔔色翠綠,味甘甜,脆嫩多汁,一拍即裂,被民間形容為「一摔掉八瓣」,並且耐冬貯,深得人們青睞。
沙窩蘿蔔
怎麼讓好東西賣出好價錢?身處買方市場中的農民如何增強市場「話語權」,真正成為市場主體?這是新時期發展農村經濟面臨的諸多難題。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在西青區辛口鎮小沙窩村,這個本市第二家物以地名的傳統農產品「沙窩蘿蔔」的傳統產地,這些難題正在得到有效解決。
小沙窩村是沙窩蘿蔔的原產地,該村種植蘿蔔已有近300年歷史,所產蘿蔔皮細光亮、肉色翠綠、甜辣可口,素有「沙窩蘿蔔賽鴨梨」之美譽。
近年來,由於假冒產品充斥市場,加之品種退化,農民無力抵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一家一戶自顧自地種蘿蔔,方法傳統、設施落後。為了搶著賣蘿蔔,相互壓價的現象也屢有發生,沙窩蘿蔔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弱,小沙窩人的致富路越走越窄。沙窩蘿蔔銷售成為農民心中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
「沙窩蘿蔔是咱天津的特產。可這些年,咱的好東西卻賣不上好價錢。說到底,還是一家一戶的力量太有限。」李樹光,小沙窩村曙光沙窩蘿蔔專業合作社社長,談起蘿蔔銷售的難題頗有感受。「由於人手少、資金有限、信息不靈,想把生意做大,總成不了氣候。」這便是李樹光成立合作社的動機。
李樹光
苦於分散經營,疲於小打小鬧的幾戶農民在李樹光的遊說下,一拍即合,註冊成立了曙光沙窩蘿蔔專業合作社。起初,他們只是像幾隻小船捆綁在一起,在市場的風浪中揚帆。
隨著李樹光認識的提升,合作社的管理日臻完善,其作用和影響也與日俱增。
沙窩蘿蔔
如今,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年月已經過去了,產品再好,藏在深閨,也不會有市場、有效益。現代農業是市場農業,品牌農業同樣是市場農業。農民不僅要創名牌,還要把已有的牌子推出去,在銷售中讓市場接受,在消費中讓人們喜愛。
曙光沙窩蘿蔔專業合作社在推銷品牌方面是這麼做的。一是聘請人員在調查地方史志、搜集農科書刊資料、總結沙窩蘿蔔生產過程的基礎上,編制了彩印商品說明書,樹立沙窩蘿蔔的「書面形象」;二是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了曙光沙窩蘿蔔專業合作社網站,比較全面地介紹沙窩蘿蔔全面情況,也為步入大市場,邁出了新步伐;三是利用媒體擴大影響;四是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推介、洽談、交流活動。先後參加了河西區舉辦的「無公害農副產品進萬家活動」,市政府舉辦的本市名牌農副產品洽談、交流會和2008年初市農委、商務委和西青區政府、辛口鎮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沙窩蘿蔔旅遊文化節」,並連續二年參加了第六屆和第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獲得廣泛好評;五是制定《產銷管理制度》,強化營銷隊伍建設。合作社兩次組織本村原有的蘿蔔銷售經紀人進行座談,要求他們正確樹立品牌意識、規範市場行為,提出「保證質量、講求信譽、共樹名牌、服務村民、實現共贏」的口號;六是統一包裝制定相關質量標準。合作社為規範市場銷售行為,制定了《沙窩蘿蔔質量標準》,統一印製了包裝箱、專用封箱膠帶、防偽標籤供社員使用,有效遏制了沙窩蘿蔔包裝多樣、以假亂真的現象。
通過開展上述品牌宣傳、產品推介活動,進一步拓展了產品銷售市場,他們的蘿蔔除供應本市外,還遠銷北京、河北、山東等地。
嚴格的質量管理,使他們種出的蘿蔔打出了名氣,賣出了高價。在去年的銷售中,他們將蘿蔔分為三個檔次,一等論「個」賣,每箱4個蘿蔔,售價100元;二等論「斤」賣,每箱10斤,售價60元;三等做深加工,每箱售價40餘元。雖然價高,可社員們的蘿蔔實現了盡產盡銷,在市場中逐步擁有了話語權。
三隻看門狗
柴門方物,由三隻中國農業的看門狗創辦,他們分別叫大柴、二哈和三多。
我們的目標是:向城裡人敞開中國農業的大門。
本文作者 | 三多
記得關注我們,一起走遍中國看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