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秋詩詞,所有人都會衝口而出: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是啊,在所有的中秋詩詞中,蘇軾這首《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是其中的絕唱,全詩雖長,卻佳句頻出,讀來讓人感慨人生的哲理。
其實,除了這首《水調歌頭》,蘇軾還寫過許多中秋詩詞,詩詞君今天分享五首蘇軾的中秋詩詞,一起來詩中體會蘇軾中秋的心情吧!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五》
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
熙寧六年(1073)中秋,蘇軾任杭州通判。
每當農曆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錢塘江潮勢洶湧澎湃,比平時大潮更加奇特,潮頭如萬馬奔騰,山飛雲走,撼人心目。歷代詩人,多有題詠。蘇軾這組七絕,是其中的名作。
蘇軾一共寫了五首詩,這首是組詩的最後一首,詩人抒發了觀潮所得的感想。作為父母官,蘇軾聯想錢鏐射潮的典故,希望能為人民造福,體現了蘇軾務實、博愛的人生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熙寧九年(1076年),蘇軾在密州為官,中秋節時,皓月當空,銀輝滿地,蘇軾與蘇轍已經七年未見了,中秋時節,思念縈懷,寫下這首千古絕唱。
蘇軾與明月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也成為中秋節的名句。
胡仔《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
《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熙寧九年(1076)冬蘇軾離密州南下。次年四月,蘇轍隨蘇軾來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後方離去。七年來,兄弟第一次同賞月華,蘇軾則寫下這首小詞,題為「中秋作」。
七年來的第一次相聚,蘇軾與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元豐三年(1080)中秋,蘇軾被貶謫到黃州的第二年,心情苦悶的蘇軾寫下這首傷感的中秋詞。
起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發端便以悲劇氣氛籠罩全詞。
整首詞突出了一個「涼」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涼風、明月與孤燈等情感意象,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抒寫人生之「悲涼」,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
《念奴嬌·中秋》
宋代:蘇軾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裡,雲無留跡。
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元豐五年(1082)中秋,蘇軾居住黃州,政治處境仍然沒有得到改善。為了排遣個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悶和庸俗汙濁的現實,他熱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
這首《念奴嬌》上片熱情贊詠了月光的美好和月宮的迷人。下片著重抒情,流露出詞人對美好自由境界的嚮往與追求。詞中詞人展開想像的翅膀,描繪月宮世界,真切動人,似實似虛,惹人遐思。
今天是中秋節,千裡之外的你,是否回家團圓呢?
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詩詞君願你人月兩團圓。